大佛寺學員正在禪修。張明萌 攝
寺院裡的禪修熱
尋求釋放壓力的都市白領成禪修班主要學員
禪修是佛門修行術語,「禪」就是「心」或者是「覺悟」的同義語。「禪修」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使心得到淨化。
近年來,「修行熱」在全國各地方興未艾,禪修者大多在30歲-50歲之間,多為白領,更有總裁。他們認為,禪修只是一種讓他們在都市中尋得心靈寧靜的方式。
日前,南方日報記者體驗了兩個寺院的禪修課程。
禪在鬧市
禪修學員中不少是白領,他們下班後搭著地鐵,拖著疲憊的身軀進入大佛寺,在禪修中尋求內心的安寧
廣州大佛寺在今年年初就開辦了禪修班,報名人數從最初不到十人增加到現在已逾百人。禪修定於每天晚間18時30分至21時,由大佛寺所有常住法師同堂共修。
禪修班的一名班長表示,禪修班定在這個時間,是為了替上班族考慮,不少學員都是白領,他們下班就可以過來。
禪修地點在大佛寺禪堂,這裡白天是念佛堂,到晚上就成了禪修班的專用課堂。念佛堂內約有300個蓮花墊,整齊劃一,四周各有一臺電視,居士在修禪時可觀看禪宗講義。
18時,禪修居士陸陸續續到來,他們多在50歲上下,女性居多。
大佛寺坐落在北京路西側、廣州百貨大樓正南方,周邊是廣州最為繁華的地段之一,日人流量超過50萬。而到了晚上,這裡便只有禪堂透出微微亮光。
脫鞋進禪堂後,觀看禪修開示錄影,禪堂裡的人逐漸增加起來,到18時30分,已有46人。禪修班班長說,「開班大半年,現在已經穩定到每天40—60人」。後來者大多40歲上下,最年輕的是20歲的大學生。
人齊後便是經行,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地繞場走動,旋迴往返於一地,整個過程約30分鐘。疾步中,大多居士都汗流浹背,甚至蹣跚趔趄。而在隨後的慢步裡,所有學員都放慢十倍於平日的腳步,在10米左右的過道上來回踱走。
新來的4名學員腳步並不穩,他們走得更加搖晃。「分心則亂,最後行走必須慢,越慢越好,只有這樣才能讓心靜下來。」主持禪修的法師告訴學員,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才能起到放鬆的效果。
經行是為了養身散除鬱悶, 也是為了接下來的宴坐做準備。
接下來是宴坐,全場人員盤腿靜坐,法師關掉燈,只留佛前一盞,宴坐持續一個小時。20分鐘後,一些學員已經開始坐立不安;40分鐘後,更多的學員坐不住了,開始揉腳、捶腿,或是擦汗、抓癢。有位學員雖然緊閉雙眼,但眉毛頻蹙,汗順著臉際滑落;50分鐘時,場內已呈現出歪歪倒倒之象,只有少數學員挺直脊背端坐原地。
「咚—咚—咚—」禪師終於敲響木魚,這是宴坐結束的信號。學員在木魚的餘音中不約而同地鬆了一口氣,隨即緩緩起身站定,來回走動以舒緩麻木的腿腳。
如果當天沒有開示環節(佛門中高僧大德為弟子及信眾說法),一天禪修課程就結束了。出門已是20時40分,學員們紛紛離開大佛寺,一路靜默無言。寺廟再次沉入深深的夜色中。
白伊來這裡禪修了兩周,「當時正好有些不如意的事情,又正好碰上禪修班,就去試試吧。」她認為,禪修班對她裨益良多,「看事情更坦然了,不會像以前那樣逃避,而是主動去面對。」
和白伊一樣,禪修學員中,不少是在廣州工作的白領,他們下班後搭著地鐵,拖著疲憊的身軀進入大佛寺,在禪修中尋求內心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