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高萊斯丨文旅瞭望:禪修旅行(二)——禪修,我們去哪裡?

2020-08-07 華高萊斯

《人民論壇》雜誌的一項調查發現,超過六成人認為自己的焦慮程度較深;81.1%的受訪者認為焦慮情緒會「傳染」;88.9%的人認同「全民焦慮」已成當下中國的社會通病。


為了疏解心靈壓力,禪修旅行在都市人群中悄然興起。攜程發布的《2019國民旅遊消費報告》稱,遠離都市喧囂,走進深山禪院放空自己或到偏遠山林中「隱居」一段時間,以減輕壓力,受到追捧。武當山、青城山、峨眉山、五臺山、嵩山等地禪修旅遊熱度居高不下。


那麼,什麼是禪修?禪修,去哪裡?禪修,幹什麼?本文將為大家深度解讀禪修旅行這個小眾旅遊的市場動向。

作者:陳舒

一、禪修,我們聊什麼 ?

二、禪修,我們去哪裡?

三、禪修,我們幹什麼?


二、禪修,我們去哪裡?


伴隨禪修旅行的發展,除了寺廟、專業的禪修中心,一些條件較好的禪修酒店及主題民宿也成為了人們談禪、修禪的場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可以談禪、修禪的禪意之境。


1. 去寺廟


1)為什麼要去?


✦ 清靜的氛圍


禪修作為一種修心的體驗,對於剛開始禪修的人,也許寺廟更適合。因為特有的清靜氛圍,更容易讓人放慢腳步,尋找內心的聲響——去到最合適的地方,體驗最原真的禪意。


華高萊斯丨文旅瞭望:禪修旅行(二)——禪修,我們去哪裡?

圖片來源:pxhere


✦ 多元的體驗


禪修一定是場愉悅的體驗嗎?不一定。有的禪修體驗管理得非常嚴格,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常常凌晨三四點就要起床。這樣的體驗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可能只有體驗過、感受過的人才能理解。


2)可以去哪些寺廟?


不同地域有著當地推崇的禪修之地。本文將打破地域限制,從寺廟與城市的關係入手將其劃分為三大類,並選取不同區位代表進行簡介


第一類:大城市中心區


案例一:上海玉佛寺


玉佛寺素有禪修傳統。2015年6月,首度開啟「禪·夜」夜間參訪公益活動,幾乎每晚爆滿。


華高萊斯丨文旅瞭望:禪修旅行(二)——禪修,我們去哪裡?

玉佛問禪,圖片來源:yufotemple.com(玉佛寺官網)


2015年7月,玉佛禪寺官方微信推出為期2天的「玉佛問禪」禪修課程,4天內報名人數超過500人,可謂「一座難求」。在為期兩天的課程中,70名學員在這裡參禪、禪修,體驗和平簡靜、清淨淡泊的生活。


同年10月,應廣大群眾的要求,活動繼續升級,增設早晚課誦、出坡(勞動)、禪茶等,7天體驗收費2000元,活動一出,108個席位迅速滿額,活動信息的閱讀量就達30萬次。


案例二:韓國首爾曹溪寺


不僅在我國的大城市中有禪修的傳統,在我們的近鄰韓國也同樣如此。位於首爾市中心的曹溪寺建有曹溪宗國際禪中心,為國內外遊客提供寄宿體驗項目,有兩天一夜的「寄宿項目」和「一日項目」可供選擇。這裡周末還有豐富的體驗課程,如製作燃燈、茶藝、拓本、參禪、禪茶大會等。


華高萊斯丨文旅瞭望:禪修旅行(二)——禪修,我們去哪裡?

曹溪寺,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Francisco Anzola


第二類:大城市周邊


案例一:北京龍泉寺


龍泉寺位於北京北郊西山鳳凰嶺,距離市區50多公裡。憑藉其獨特的科技魅力,吸引了大量慕名前來的IT人士。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文化和佛教文化,這裡會定期組織「IT禪修營」等各類活動。


案例二:北京朝陽寺


朝陽寺是國內最早提出禪修並引入大眾的一批寺院。每周都會舉辦各種禪修活動,包括:周末禪修、精進禪修、禪七、夏令營、秋令營、無我茶會、周末善童班、好玩的兒童戲劇營等活動。不定期還會舉辦清華總裁班、北大禪修班、人大心理諮詢班、中科院禪修體驗等專項禪修。


華高萊斯丨文旅瞭望:禪修旅行(二)——禪修,我們去哪裡?

朝陽寺,圖片來源:bjcys.org(朝陽寺官網)


朝陽寺的「門道禪修」一日靜心禪最受歡迎,很多人周末從城區趕來,在這裡早起看完日出後,統一換上禪修服,用齋、行禪。不僅如此,還有《心經》開示、古琴講解、茶道分享等課程。在這裡用一日時間,就能全息化的感受禪修的各個方面。


第三類:遠離大城市


案例一:天台山慈恩寺


慈恩寺位於浙江省天台山南脈龍口處,是具有1400多年歷史的石窟古剎。2006年起,慈恩寺推出了3個月、6個月、1年和2年等4個不同時長的禪修班。禪修活動包括:早晚課誦、出坡(即出家體力勞動)、練習「慈恩操」鍛鍊身體等。


華高萊斯丨文旅瞭望:禪修旅行(二)——禪修,我們去哪裡?

2017年春節禪修——慈恩禪茶,圖片來源:ciensi.net/chanxiu(天台山慈恩寺官網)


雖然遠離城市,但禪修活動一經推出,還是受到了大眾的追捧,報名網站迅速滿額,大家都想去慈恩寺特殊的禪洞中過一把禪修癮。慈恩寺禪修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參加者可以帶手機、電腦,每天禪修完還可以發微信,寫禪修日記。在這裡,禪修更像是在度假。

未完待續,下期看點

二、 禪修,我們去哪裡?

1.去寺廟

2.去禪修中心

3.去禪修酒店

4.去那些有禪意的地方

華高萊斯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不得擅自修改、歪曲或篡改,侵權必究。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影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相關焦點

  • 華高萊斯丨文旅瞭望:禪修旅行(一)——禪修旅行現狀
    為了疏解心靈壓力,禪修旅行在都市人群中悄然興起。攜程發布的《2019國民旅遊消費報告》稱,遠離都市喧囂,走進深山禪院放空自己或到偏遠山林中「隱居」一段時間,以減輕壓力,受到追捧。武當山、青城山、峨眉山、五臺山、嵩山等地禪修旅遊熱度居高不下。那麼,什麼是禪修?禪修,去哪裡?禪修,幹什麼?
  • 華高萊斯丨文旅瞭望:禪修旅行(四)——到有禪意的地方去
    華高萊斯丨文旅瞭望丨禪修旅行系列專題(點擊查看)禪修旅行(四)——到有禪意的地方去作者:陳舒禪修,我們去哪裡? 去有禪意的地方如果說你只想輕輕鬆鬆的體驗一把禪修,覺得禪修中心太嚴肅,修禪酒店太高端,那麼,還有一些有禪意卻氛圍輕鬆的地方適合你。
  • 華高萊斯丨文旅瞭望:禪修旅行(三)——探尋禪意之境
    伴隨禪修旅行的發展,除了寺廟、專業的禪修中心,一些條件較好的禪修酒店及主題民宿也成為了人們談禪、修禪的場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可以談禪、修禪的禪意之境。作者:陳舒目錄(點擊查看)去禪修中心禪修中心的傳統根植於緬甸,在泰國也可以看到一些
  • 華高萊斯:禪修旅行(六)心靈度假新樣板——靈山小鎮·拈花灣
    在「禪修旅行」系列專題的前五期中,我們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了禪修的發展現狀,禪修去哪裡,幹什麼。接下來,我們將以「心靈度假」新樣板,「禪修旅遊」的典範——靈山小鎮·拈花灣為例,從拈花緣起、禪意打造、運營為王、商業運作等四個方面,為大家詳細解讀靈山小鎮·拈花灣的打造手法。
  • 華高萊斯丨禪修旅行(七):心靈度假新樣板——靈山小鎮·拈花灣
    禪修旅行系列(點擊查閱)拈花灣的禪意是現實生活中的禪,它不僅憑藉著高顏值在網絡上俘獲大量文藝青年,更是通過大量不同場景、不同類型的「輕禪修」體驗項目,讓人們可以真正得以用心去感受禪文化的修行內涵。不同於傳統的劇場式演出,《禪行》每天晚上上演(演出時間:18:00-20:50),讓遊客在禪境的行進中體驗禪,它沒有固定的座位和舞臺,拈花灣的每一處都是演出的一部分,當我們身處其中就已經開始「禪行」之旅,使人仿佛穿越千年,在無垢無淨的禪境山水中,用全新的當代心靈度假方式,體驗最美的禪意生活方式,讓疲憊的心靈有枝可棲
  • 科學探索禪修——禪修有助於驅散焦慮
    在《什麼是禪修》(What is Meditation?)一書中(香巴拉出版社,1999),羅布•奈恩(Rob Nairn)將禪修描述為「全然專注」的一種狀態。他解釋道:「這是一種高度警覺和有技巧的思想狀態,因為禪修要求一個人在心理上安住當下,並且,『隨順』自身及周遭所發生的任何情況,不得以任何方式作任何增減。」
  • 禪修的基本態度是什麼?禪修是以什麼為修因?
    而禪修也一定要先因果相應,具足禪修的因,自能獲得禪修的果。禪修是以什麼為修因?它是以「菩提心」作為修因,而非以妄想心。從「因」下手,才能產生相應的「果」。經上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但此心卻常陷在紛亂之流裡,如何作佛呢?所以,禪修的修因是指「菩提心」,禪修要修的是菩提心,即是覺悟的心。
  • 禪修丨安徽佛教聖地九華山覺醒閣禪修中心
    2021年3月20日至3月25日四念處(內觀)禪修報名中:覺醒閣四念處禪修中心緣起,佛法傳世已歷二千餘年,佛陀宣講的原始古老的四念處禪修方法至今只在東南亞和歐美國家流傳
  • 噶千仁波切:禪修帶
    禪修帶尊貴的  噶千仁波切開示日期:2018年7月12日地點:美國 亞利桑那州 Garchen Buddhist Institute現在我們一些在修行的法友,要坐直會有困難。如果我們需要在佛殿裡徹夜坐直,我們辦不到,會有困難。
  • 禪修—臥龍崗南天寺禪修活動 以禪修觀照情緒起伏
    佛教在線海外訊 2008年10月22日晚,澳洲臥龍崗南天寺舉辦禪修活動,以禪修觀照情緒起伏,禪修基礎班、進階班共計26人,由監院覺寧法師及妙友法師教授。 覺寧法師帶領基礎班的學員們至大雄寶殿跑香,隨即閉目盤腿禪坐,覺寧法師更進一步以「九住心」開示學員們如何從禪定產生智能,了解宇宙的真相、人生的真理,一窺「定」境的風貌。
  • 禪修
    禪修 生活工具 大小: 31.72M
  • 佛教朝聖之旅 一邊禪修一邊朝聖的印度旅行
    為什麼佛教徒要去印度朝聖呢?在印度佛陀的足跡有很多。比如菩提伽耶、拘屍那羅、鹿野苑等都在印度,這些地方是神聖的佛教聖地。世界佛教四大聖地,其中有三處都在印度,難道這樣的地方還不值得我們來一次佛教朝聖之旅麼?
  • 從禪修到禪修小鎮,中國宗教文化景區的未來
    傳統名山名寺遊人如織(如四大菩薩道場和禪宗祖庭少林寺等傳統宗教聖地),其他宗教文化景區很少能起到吸引人氣帶動當地旅遊業的作用。)專業禪修——以研究佛法的形式存在,也可以稱之為專業自禪。通常會有禪堂、客房(寮房)、圖書室、齋堂等功能設置。
  • 《禪修指引》:深入內觀的方法
    >閱讀提示:本書根據焦諦卡禪師1997年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禪修中心所講的毗婆舍那禪(觀禪)整理而成。在禪修中,有時也有類似的狀況。我們知道周遭的環境、形狀、大小、生靈、東、西、南、北、時間、年和日,當我們禪修時,我們忘記了今夕何夕、今年何年,不知道現在是幾點;有時,我們也忘了自己人在何方,我們之所以不知道這些,因為這些全是概念。你不知道你坐在哪裡,你不知道你面對東方還是西方。有時,你甚至不知道你在哪裡,這是讓人心驚的,它聽起來像是一種精神病。有些人忘記他們是誰,因為他們是精神病患。
  • 什麼是內觀禪修?
    禪修的技巧可分為兩種類型:內觀禪修(vipassana-bhavana)和平靜禪修,或稱止禪(奢摩他禪修,samatha-bhavana)。在平靜禪修中,禪修者將注意力集中於某一物體,直到心進入一種入定的沉靜狀態。禪修者發展出足夠的專注來使內心平靜,抑制諸如憤怒等精神雜質。但當禪修停止時,負面情緒終究還會捲土重來。
  • 禪修的方法步驟之禪修的功德
    謂欲求圓覺者,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便能隨順寂滅境界,即是息二邊止,義當中觀。故經云:「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大智度論》雲思惟修。 禪修,印度語意思是「心靈的培育」,就是把心靈中的良好狀態培育出來。其實踐方法就是「八正道」。《法華經》云: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
  • 淺談禪修的好處
    概括來講,禪修至少具備五種好處:淨化心靈、提升境界、減壓減負、養生養心、培植福報。  《楞嚴經》云:「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沉。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這就是比喻禪修的過程:在禪坐參悟話頭時,照顧這個話頭,不讓它丟失,就如同一瓶濁水,放在那裡長久不動,濁水裡面的沙土就向下沉澱,清水也就現出來了。
  • [合光臺灣遊學召集令]回歸中華禪修淨土,臺灣深度禪修之旅
    △ 禪修課程:法鼓山一日禪 -- 八式動禪。託水缽      當託水缽的時候,我們要以「身在哪裡,心在哪裡」來託缽。端起一碗水,練習凝然專注的同時,又能體驗身心放鬆,將水缽當成自己身體一部分,輕緩地走,不讓水流出,不受外在現象影響,隨時輕鬆地回到走路與託缽的當下,可以換回純然的自己,這就是託水缽。
  • 以禪修為主、以服務為次
    《碧巖錄》第一則記載:達摩初見武帝(梁武帝)。帝問:「朕起寺度僧,有何功德?」摩云:「無功德」。帝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摩云:「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摩云:「不識。」帝不契,達摩遂渡江至魏。
  • 禪修是靈性覺醒的唯一途徑,禪修的本質是什麼?
    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打起精神來,開始在禪修覺醒吧。人的一生就是禪修的一生禪修之重要,因為其真實目的,就是讓我們提升維度,提升意識境界,乃至覺悟到真箇宇宙的真相,開啟每個人本該擁有的純淨與慈悲,或者說回到本無生死,本無痛苦,本無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