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小鎮·拈花灣開園後,作為一座獨具禪意的新型文旅小鎮,來自市場的檢驗才剛剛開始。如何依託現有優良硬體基礎,提升小鎮盈利能力與人氣,將是小鎮持續發展的關鍵。本文將從運營為王和商業運作兩個方面,為您詳細解讀。
禪修旅行系列(點擊查閱)
運營為王
靈山小鎮·拈花灣
貫徹禪文化,進行精準招商
作為一個綜合型文旅小鎮,拈花灣涵蓋的物業,包括:酒店、客棧、商業、度假物業等多種類型,系統化的運營管理並非易事。在拈花灣正式營業之前,前期招商運營工作早就在業態策劃落位階段即已開始。
在正式開園前半年,景區店鋪招商基本完成。但在這半年的調整時間裡,拈花灣運營團隊的工作目標之一就是要與商家共同研討實現 「商業即景點」的目標。
那麼,如何在保留禪意風格的基礎上,體現商家自身的特色?如何把項目的禪意氣質與品牌個性靈動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如何把每一家店鋪都打造成極具吸引力的景點,最終融匯進拈花灣大風景之中?
以商鋪招商為例,小鎮貫徹禪文化主題,要求對商家經營業態和裝修風格需要進行限制,通過商戶的逐步調整,在滿足遊客基本需求的同時,提升禪文化體驗的業態比例,進一步突出和強化小鎮本身特色。
1、茶道花道禪意街區
香月花街是拈花灣禪文化大動脈,也是拈花灣休閒度假生活核心區域。街區中分布著茶道、花道、香道及禪修會館等身心休憩場所,還有琳琅滿目的文創產品、特色體驗工坊以及風格主題各異的主題客棧。從這些商鋪名稱,你就能直觀感受到其中濃濃的佛禪文化,如迦然生活館。
2、禪詩禪話禪意客棧
據不完全統計,自從唐宋以來,歷代文人雅士和詩僧禪師們,留下了3萬多首禪詩。拈花灣從這3萬多首禪詩中,選取適用當代社會、契合江南物候、對應本地場所的經典作品及其章句,將其中的禪意、禪趣、禪境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活場景、文化空間和功能設施。
可以說,拈花灣是集中國歷代3萬首禪詩意境之大成的「禪詩大觀園」。拈花灣擁有13家、891間風格各異的禪意主題客棧,也是這些禪詩、禪話的集中體現。
這些客棧分布在山野溪流處、湖畔雲水間,大多以禪宗公案和佛教故事為題材進行創意設計,以蘆花宿、雲水間、吃茶去等富有詩意和禪機的字眼命名,讓人如臨其境,處之忘俗。
在「一花一世界」裡,花與禪講述著一段不解之緣;「棒喝」雖小,但瓦楞的精緻間滲透著威嚴;「吃茶去」以「禪茶」為主題一廳一室、一壺一盞,禪坐其間,方得茶意;綠叢深深、星光點點的「螢火小墅」,禪意中跳脫著浪漫靈動……
【客棧管家】
在靈山小鎮·拈花灣的特色主題客棧裡,每一家都有一位客棧管家,他們或溫柔細心,或風趣幽默,或熱情爽朗,或成熟穩重,他們隨時隨地為住客提供著全天候管家服務,用細心、耐心、貼心、真心,為住客拂去旅途的風塵,熨平內心的皴皺。 這些管家們不僅提供居住服務,更是靈山文化傳遞媒介。
早上,從一頓早餐的定製搭配,到晚上「你回來了」的問候,像家一樣的感覺;迎接、問候、歡送、到每一句「您需要什麼?」像是一個盡職的管家;傾聽、聊天、陪伴還有永遠為您先想到的問題,就像是一個貼心的老朋友。拈花灣的客棧管家總會讓人有一種家的歸屬感。
輕禪修,提供不同場景的體驗
輕禪修,提供不同場景下禪文化的世俗體驗,遠離凡塵又入人心。拈花灣的禪意是現實生活中的禪,它不僅憑藉著高顏值在網絡上俘獲大量文藝青年,更是通過大量不同場景、不同類型的「輕禪修」體驗項目,讓人們可以真正得以用心去感受禪文化的修行內涵。
無論你是品茗、花道、行走、抄經、打坐,還是依著雕欄發呆,懶散地曬著午後的太陽,嗅著秋日花草中的甘香味,無不境由心生。
【抄經】一筆一禪,心明澄淨
靈山小鎮·拈花灣有一種逃離城市的清淨叫「歡喜抄經」!在香月花街上,有不少商鋪同時提供各類禪修體驗,如迦然生活館、祥和館。拈花廣場的「妙音臺」前,也時常舉辦抄經體驗活動,還有專門的抄經體驗場所。
拈花灣裡,鄰水湖畔,在靜心禪樂空間——遠山堂,安享著美好的自然風光,靜靜的抄完一段經文,過著心裡靜靜後的快樂生活。一張桌案、一筆一墨,在空白上抄寫一段經文,猶如在人生中刻寫自己的心路,字字入心。
【經行】品禪意
將一顆心交予自然,雙手合十行走在那個充滿希冀的路上,一步一行,是參禪過程中鍛鍊心念對身體的控制,默默經行,身動、心止。一段行走,瞬時卻心路悠長,只望此刻放下萬千煩惱絲。
【坐禪】一剎一年,雲水坐忘
坐聽梵音定,不住一瞬息。念寂本性歸,不染一塵灰。不僅在遠山堂中可以體驗坐禪,在拈花灣處處皆禪意的環境中,隨時隨地,心靜下來,都可遠離俗世煩塵。
【禪食】一食一味,當用心吃飯
在拈花灣的「禪食館」好好吃飯,感悟美食的禪意。正如弘一大師所云,「鹹有鹹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不為喜愛的飲食而狂喜,也不為不喜愛的飲食而煩憂,不去追問出處,只是用心吃飯,好好吃飯。只求味與境的結合、情與景的交融,在食的過程體味禪的感覺。
最簡的組合造就了廚藝中的色香味、還原了食物的本真精華、融匯了整個禪食的意境。拈花灣的禪食,所選用的食材也很簡單,無錫的特產清水麵筋,一小蝶筍尖,一碗清湯,再加一缽米飯,便是當天禪食的全部。菜都是用菜油下鍋炒的,米飯要用柴火煨,這種極老式的做法,其實便是回歸生活的本質,讓人面對眼前的食物,倍加珍惜這一餐。
【茶道】一草一葉,禪茶一味
生活如茶,茶意似禪,禪茶一味。品茶,是生活方式,茶道,是生活藝術。生活如茶,回味甘美。
茶道體驗是拈花灣品禪的重要環節,香月花街中也有不少茶主題的商鋪,包括清淨本源茶道館、禪茶館、禪道茶飲、藝邨茶舍、二泉茶舍等。
在拈花灣的茶館,不是簡單地坐下來喝壺茶。店家會先進行茶道演示,讓你了解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杯盞交錯間體會到靈山小鎮帶給你的一份禪意。
【花道】一期一會,無我美學
禪意花道,不同於西式插花的飽滿豐富,講究的是舒朗留白,用樸素的美學主張。在這裡,通過插花感悟自然、生命的變化,達到一種「無我」的境界。
「拈花微笑,以心傳心,是拈花灣的理念,也是我對花道的理解。用心感受生活之美,用心傳遞生活之美。—— 一葉花道館館主
從「8」到「24」,用夜色點亮靈山
夜晚的拈花灣與白天完全不同,入園處的禪行燈光秀夢幻又炫麗。站在水岸邊身邊遊人如織,或在談笑風生,或全神拍照,站在擁擠的人群裡:靜心、淨心,從熙熙攘攘中走出來,從喧囂吵鬧中走出來。
過去的靈山景區,人們一般是白天遊逛,因此可以說是「8小時旅遊」;現在有了拈花灣,我們希望把旅遊拉長到「24小時」,現在看來,效果不錯。——靈山集團工作人員
【琉璃淨土的禪意演出】一步一意境,水上夢幻主題燈光秀——《禪行》
《禪行》是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的獻禮巨作,由G20文藝晚會核心團隊傾情打造,以靈山小鎮·拈花灣的山水禪境和景觀建築為載體,借現代數字多媒體技術和舞臺表演藝術,創構了觀演融合、文旅一體、深度體驗的全新模式。
美輪美奐、詩意空靈的演出意境,生動演繹了禪宗的法脈源流和精神內涵,集中展示了茶道、花道、香道、琴道等富有傳統文化魅力的生活情境,以及宜興紫砂、惠山泥人手工製作等無錫當地珍貴文化遺存,展示了抄經、打坐等禪意生活方式。
不同於傳統的劇場式演出,《禪行》每天晚上上演(演出時間:18:00-20:50),讓遊客在禪境的行進中體驗禪,它沒有固定的座位和舞臺,拈花灣的每一處都是演出的一部分,當我們身處其中就已經開始「禪行」之旅,使人仿佛穿越千年,在無垢無淨的禪境山水中,用全新的當代心靈度假方式,體驗最美的禪意生活方式,讓疲憊的心靈有枝可棲,心生自在和歡喜。
【「半山銜日」處的水幕燈光秀】輕紗薄霧纏繞,似幻似仙。
流水之上,是流淌的音樂;音樂之中,是流淌的光;光線之後,是流淌的風情。「吾本來茲土,傳教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許我以光,雕刻流年,鐫鑿禪趣,塑造萬千氣象,帶你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妙曼禪境。
【禪文化主題商店】
「禪行」之旅中,禪文化主題商店也是重要的活動組成部分,以這些商店為舞臺,不定期邀請法師和老師來做茶、香、花、琴等禪藝的展示,成為水秀之外的禪文化體驗亮點。
【特色活動】雙月奇觀
那些年對月亮的幻想,可以來拈花灣一一實現。一個是天空上的一輪圓月。另一個拈花塔下的超大人造仿真月亮,直徑足足有十米。
當夜幕降臨,空中的明月和地上的月亮相映成趣。人們可以在現場與大月亮近距離接觸,體驗觸手可及的浪漫月光。還可以現場還原微信開機圖效果,玩奇趣拍攝,刷爆朋友圈!
會展強化,提升靈山品牌傳播效應
拈花灣作為世界佛教論壇永久會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用創意、創新、創造,構建了一個獨具東方禪文化內涵、獨具禪文化特色的會址型小鎮。其中,無錫靈山君來波羅蜜多酒店與會議中心,可以承接諸多會議和活動。酒店與會議中心掩映在山灣深處,半圓型的圍合設計是一種「抱缺」的禪意,告訴我們人生不能太滿。
業態延展,持續創造新特色
拈花婚禮——當禪意遇見浪漫,讓婚禮與眾不同!
湖濱漁村酒店雲水間,它是拈花客棧中最具度假風情且最高端的客棧。自然景觀保存完好,水、樹及花草是其特色,強調野奢風格,是浪漫西式婚禮的首選地。拈花灣的婚慶特色,還吸引了影視劇組前來取景,如吳奇隆和戚薇主演的電視劇《繁星四月》的婚禮拍攝取景地,就在波羅蜜多酒店會議中心暢和堂。
【浪漫的西式婚禮】
拈花灣擁有齊備的婚宴設施,可提供各類西式婚禮的場地,包括:波羅蜜多酒店·會議中心暢和堂、雲湖禮堂、婚慶草坪、漁村酒店等一應俱全。
【獨特的中式、新中式婚禮】
拈花廣場、妙音臺下,是拈花灣傳統婚禮的舉辦地。挑蓋頭、牽紅綢、盟誓言、撒喜糖……當禪意風遇見浪漫風,融合東方禪意元素,讓婚禮與眾不同。
攝影營銷,俘獲大批文藝青年
拈花灣在細節上的執著,在此時完全發揮出了它的作用,處處禪意,十分入畫,可謂隨手一拍,就是大片。
在這裡攝影拍照,尤其適合文藝青年在朋友圈中秀情懷,讓人僅看照片就可以引起人們對拈花灣的無限憧憬。
【中國禪意生活文青版】
最初,拈花灣專門邀請攝影師來此攝影並在微博上進行影響力傳播。而到今天,拈花灣已經漸漸形成口碑效應,許多文藝青年自帶攝影師前來拍攝遊玩,並在網絡上進行分享。
【中國禪意生活純真版】
在開園前的冬日,拈花灣團隊邀請一群可愛的萌寶來到拈花灣,或呼朋引伴,或縱情奔跑,或賞花弄草,組成了一組最自然、最純真的禪意生活畫卷,這些小麻豆們(model)成為了拈花灣的小小代言人。
四、商業運作
作為靈山集團的標杆性品牌項目,拈花灣確實叫好又叫座。2019年10月,拈花灣禪意小鎮入選首屆「小鎮美學榜樣」名單。
拈花灣的成功,除了主題、建設、運營等方面的高水準完成度,更離不開背後強大的商業運作能力。而若要保證「情懷」與「效益」兼得,更離不開整體良性的商業模式構建:靈山模式,創新合作,多元創收,品牌合作。
靈山模式——拈花灣背靠靈山集團,擁有龐大的平臺資源保障。
靈山集團以「有限靈山、無限產業」為理念,確立「文化、旅遊、投資」為核心業務,涉及酒店、餐飲、食品、工藝品、出版等多元化經營。
開篇已提及,拈花灣是靈山集團的第五個核心項目,在初期的策劃、資金投入、運營團隊組建上均來自靈山集團內部。
從最初的靈山大佛到今天的靈山小鎮,拈花灣的起步並非「無中生有」。這也是拈花灣能夠得以以高水平文化旅遊小鎮進入市場提供了前提保障。
創新合作——引進外部商業主體,提升團隊的運營活力。
銀杏谷和竹溪谷為拈花灣的度假物業區,其最大的特色在於運營模式的創新,即引進「途家」平臺。業主把度假物業的空餘時間段委託給途家,途家通過斯維登酒店管理品牌,為物業提供專業的入戶管家服務,並通過自有平臺出租給遊客,獲得的租金收益途家與業主五五分成。
對業主而言,一方面可以保障物業的日常清潔與保養,一方面可以將空餘時間充分利用,獲得可觀的經營收益。對遊客而言,途家為遊客提供了一種酒店以外的住宿選擇,將「風景」與「家」融合,滿足有了深度旅行的個性化需求。
多元創收——從門票經濟向多元產業經濟轉型。
文旅型度假小鎮往往投資大、成本回收周期長,重資產模式常常將許多小鎮逼入虧損絕境。因此,靈山從一開始就十分注重多渠道保證營收。靈山集團也在不斷探索將門票經濟向會員經濟、體驗經濟的轉型。
【會員經濟】做大景區1+1>2
與靈山勝境聯動運營,以會員制串聯整個靈山景區的旅遊產品,提高小鎮重遊率,推廣靈山和拈花灣門票的會員年卡。同時,提供各類會員專享產品,如自助餐、景區觀光車等,激活整個靈山產業版圖。
【體驗經濟】:靈活運用巧實力
利用小鎮內的各類禪意體驗活動,與旅行社等旅遊推廣平臺進行合作,提供「門票/住宿+禪意體驗」等度假產品。
【度假經濟】租售並重
前期度假別墅的銷售成功回收了部分投資成本,而此後通過度假公寓與客棧的自營(十多家禪意客棧均為小鎮自營),不僅可進行有效管理,也因此獲得持續穩定的現金流。
【文創經濟】:擁抱網際網路
以拈花灣禪文化為基底,開發多種禪文化主題創意產品。同時,積極利用網際網路電商平臺進行銷售,讓禪文化走入煙火人間。
品牌輸出——從本地標杆到管理輸出,靈山品牌溢出已成必然。
靈山小鎮·拈花灣,從一片偏僻的湖灣起步,通過對禪文化的極致演繹,無中生有唐風宋韻景觀群體小鎮,開創「心靈度假」新模式。拈花灣最初所定義的「世界級禪意旅居度假目的地」已呈現出來並經受住了市場的檢驗。自2015年11月開業以來,各路考察團絡繹不絕,備受市場青睞,已成為業界翹楚、文旅小鎮的典範,被譽為無錫「城市客廳」、「文化名片」。
也正是這一項目的成功,靈山集團加快了在品牌輸出、創意輸出、管理輸出、文化輸出等「投智」領域的拓展,成立了以創意策劃為核心的「投智」平臺,2013年以來已經累計為山東、江西、陝西、江蘇、河南等旅遊大省的諸多城市提供了創意策劃服務。
【尼山聖境項目】
尼山聖境項目是靈山集團繼無錫「靈山勝境」項目之後的第二個作品,該項目以儒家文化為主題,功能定位為「文化修賢度假勝地」和「世界級人文旅遊目的地」,核心文化主題為「明禮生活方式」,是一項集文化體驗、修學啟智、生態旅遊、休閒度假、教育培訓於一體複合性文化度假產業綜合體。
圖片來源:1/6圖片工作, 拈花灣(nianhuawan.com)
華高萊斯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不得擅自修改、歪曲或篡改,侵權必究。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影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