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三大體系」,人才是基礎和關鍵。缺少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的名家大師,已成為影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因此,我們要抓緊培育造就一批支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名家大師,加快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重要意義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戰略地位,要求培育造就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形勢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地位更加重要、任務更加繁重」。這深刻揭示了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所肩負的重大使命。因此,培育造就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引領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完成使命十分必要。
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要求中國必須培育造就自己的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進入新時代,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但是,與我國偉大發展實踐相比,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因此,必須加快培育造就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提升話語權,把中國文化、中國思想推向世界。
加快培育造就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是時代的呼喚。當前的中國非常需要哲學社會科學通過「三大體系」建設立足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國人民需要共同的理想信念,社會成員需要共同的道德規範,需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有這些,都需要加快培育造就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步伐。
價值與作用
名家大師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一個時代的思想大廈,必然要有一批名家和大師來支撐。中國近現代正是因為有一批文化名家和大師的支撐,其思想大廈才屹立不倒。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先決條件就是培養造就一批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人才。
一個民族的燦爛文化,必然要有一批泰鬥和巨匠來傳承。培養和造就一批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於名家大師的期盼,更是為了讓他們在傳承中華文化、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延續中華精神的根脈中發揮更大作用。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必然要有一批領軍人物來領銜。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離不開一大批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學貫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論家,一批理論功底紮實、勇於開拓創新的學科帶頭人,一批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中青年學術骨幹等學界領軍人物來領銜。領軍人物不僅可以起到引領示範作用,還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相融合,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走向世界。
對策建議
總體來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還處於有數量缺質量、有專家缺大師的狀況,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改變這個狀況,需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加倍努力,不斷在解決影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上取得明顯進展。
高校、科研機構要高度重視,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大力營造有利於名家大師湧現的土壤。高校、科研機構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自覺擔負起培育造就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的重任;要成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升哲學社會科學素養的重要熔爐,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陣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力量,諮政研究的重要智庫;要依託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的實施,建立健全相關機制。
相關部門要健全制度,推動形成有利於產生名家大師的、尊重哲學社會科學的良好氛圍。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制「三俗」文化傳播,推動形成造就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的良好氛圍,支撐「三大體系」建設。
進一步加大哲學社會科學投資力度,建立名家大師評價機制,保障培育名家大師工程順利進行。要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萬人計劃」等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項目基礎上,加大實施培育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工程力度,積極支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加大中央財政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投入力度,充分發揮中央財政在支持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機制方面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機制,建立評價機制,對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質量進行動態評估,保障培育名家大師工程順利進行。
完善科研創新激勵制度,依託重大特大項目進一步釋放生產力,造就一批新時代名家大師。推動中國現行的科研經費制度從過程管理向成果管理轉變,充分調動科研工作者的創新動力。通過改進以科研人員為中心的經費管理制度,依託重大特大項目進一步釋放科研工作者的生產力,造就一批新時代名家大師。要嚴格管理成果評價,相關人員要對課題成果評價結果終身負責。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