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 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2020-12-16 中國社會科學網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三大體系」,人才是基礎和關鍵。缺少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的名家大師,已成為影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因此,我們要抓緊培育造就一批支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名家大師,加快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重要意義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戰略地位,要求培育造就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形勢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地位更加重要、任務更加繁重」。這深刻揭示了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所肩負的重大使命。因此,培育造就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引領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完成使命十分必要。

  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要求中國必須培育造就自己的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進入新時代,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但是,與我國偉大發展實踐相比,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因此,必須加快培育造就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提升話語權,把中國文化、中國思想推向世界。

  加快培育造就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是時代的呼喚。當前的中國非常需要哲學社會科學通過「三大體系」建設立足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國人民需要共同的理想信念,社會成員需要共同的道德規範,需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有這些,都需要加快培育造就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步伐。

  價值與作用

  名家大師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一個時代的思想大廈,必然要有一批名家和大師來支撐。中國近現代正是因為有一批文化名家和大師的支撐,其思想大廈才屹立不倒。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先決條件就是培養造就一批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人才。

  一個民族的燦爛文化,必然要有一批泰鬥和巨匠來傳承。培養和造就一批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於名家大師的期盼,更是為了讓他們在傳承中華文化、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延續中華精神的根脈中發揮更大作用。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必然要有一批領軍人物來領銜。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離不開一大批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學貫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論家,一批理論功底紮實、勇於開拓創新的學科帶頭人,一批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中青年學術骨幹等學界領軍人物來領銜。領軍人物不僅可以起到引領示範作用,還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相融合,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走向世界。

  對策建議

  總體來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還處於有數量缺質量、有專家缺大師的狀況,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改變這個狀況,需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加倍努力,不斷在解決影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上取得明顯進展。

  高校、科研機構要高度重視,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大力營造有利於名家大師湧現的土壤。高校、科研機構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自覺擔負起培育造就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的重任;要成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升哲學社會科學素養的重要熔爐,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陣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力量,諮政研究的重要智庫;要依託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的實施,建立健全相關機制。

  相關部門要健全制度,推動形成有利於產生名家大師的、尊重哲學社會科學的良好氛圍。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制「三俗」文化傳播,推動形成造就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的良好氛圍,支撐「三大體系」建設。

  進一步加大哲學社會科學投資力度,建立名家大師評價機制,保障培育名家大師工程順利進行。要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萬人計劃」等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項目基礎上,加大實施培育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工程力度,積極支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加大中央財政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投入力度,充分發揮中央財政在支持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機制方面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機制,建立評價機制,對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質量進行動態評估,保障培育名家大師工程順利進行。

  完善科研創新激勵制度,依託重大特大項目進一步釋放生產力,造就一批新時代名家大師。推動中國現行的科研經費制度從過程管理向成果管理轉變,充分調動科研工作者的創新動力。通過改進以科研人員為中心的經費管理制度,依託重大特大項目進一步釋放科研工作者的生產力,造就一批新時代名家大師。要嚴格管理成果評價,相關人員要對課題成果評價結果終身負責。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培育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 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三大體系」,人才是基礎和關鍵。缺少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的名家大師,已成為影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因此,我們要抓緊培育造就一批支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名家大師,加快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 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2020年01月14日 08:5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徐建飛 字號 內容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
  • 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崇高使命
    3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為使哲學社會科學真正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而探索努力。本版今天特刊發3篇文章,圍繞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進行探討。
  • 書寫當代中國學術史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修訂出版《當代中國學術思想史叢書》(以下簡稱《叢書》),對於推動我國當代學術史研究,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
  • 「三大體系」建設引領哲學社會科學邁向未來
    近三年來,哲學社會科學界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引,努力進取,積極開拓,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為己任,以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宗旨,學科體系不斷健全,學術體系不斷完善,話語體系不斷增強。  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大體系」建設的重要論述,成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指導方針。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怎麼建?學術期刊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
    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提出「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新要求之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尤其顯得重要而緊迫。為此,要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及其文化形態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內容,也是當代中國社科理論發展的最大增量。
  • 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要求「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全面闡釋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遵循的基本原則
  • 構建中國當代哲學社會科學體系路徑
    【摘要】當代中國應站在人類文明發展史的視角拓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視閾,破除「西強中弱」的國際話語權生態,構建符合中國國情,反映中國民族精神和中國價值理念,體現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當代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新路徑。
  • 張樹華、陳承新 | 自立自為自強 推進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國家治理領域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任務、新課題,必將給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和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
  • 人文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相互關係
    作者簡介:   人文社會科學的「三大體系」,指的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這裡所說的「人文社會科學」,也就是在我國特定語境下所說的「哲學社會科學」。  有關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建設問題,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時代課題,也是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論述的重要主題之一。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 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崇高使命
    3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為使哲學社會科學真正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而探索努力。本版今天特刊發3篇文章,圍繞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進行探討。
  • 謝伏瞻: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習近平總書記還深刻闡明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三項原則:體現繼承性、民族性;體現原創性、時代性;體現系統性、專業性。
  • 關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重要成果
    2016年5月,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戰略目標和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以下簡稱「三大體系」)的基本原則,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繪製了宏偉藍圖。三年過去了,「三篇文章」的發表正是「三大體系」迅速發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 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主流和非主流同時並存、社會思潮紛紜激蕩的新形勢,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
  • 完善哲學社會科學社會服務評價體系
    完善哲學社會科學社會服務評價體系 2020-12-08 15: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嚴書翰: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需正確處理「三大關係」
    這是對加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簡稱「話語體系建設」)提出了更明確、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充分認識加強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艱巨性,扎紮實實地做好這方面的基礎工作,正確處理三個重要關係,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推向新的階段。 一、加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艱巨性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王京清,副院長、黨組成員蔡昉、高翔、高培勇,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社會科學院紀檢監察組組長、院黨組成員楊笑山,黨組成員、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姜輝,秘書長、黨組成員趙奇出席會議。
  • 艾思奇對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貢獻—— 寫在祖父艾思奇誕辰110...
    我由此想到,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講話中,列舉了對創建當代哲學社會科學做出開拓性努力的名家大師,在郭沫若、李達兩位先生之後,就提到了艾思奇。我祖父是1966年3月去世的,終年56歲,從學術生命上說,算是英年早逝。2016年是他去世50周年。剛好這個時候得到總書記的肯定,我想祖父地下有知,也一定會欣慰有加。
  • 艾思奇對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貢獻——寫在祖父艾思奇誕辰110...
    我由此想到,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講話中,列舉了對創建當代哲學社會科學做出開拓性努力的名家大師,在郭沫若、李達兩位先生之後,就提到了艾思奇。我祖父是1966年3月去世的,終年56歲,從學術生命上說,算是英年早逝。2016年是他去世50周年。剛好這個時候得到總書記的肯定,我想祖父地下有知,也一定會欣慰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