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崇高使命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崇高使命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

主持人語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突出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出重大部署。3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為使哲學社會科學真正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而探索努力。本版今天特刊發3篇文章,圍繞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進行探討。

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新時代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崇高使命,是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重大責任。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奮力書寫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壯麗篇章。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是時代發展的迫切要求。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今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急劇變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快速崛起,日益改變國際力量對比,也日益重塑國際關係理論和實踐。國際格局以西方佔主導、國際關係理念以西方價值觀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論」已難以為繼,西方治理理念、體系和模式難以適應新的國際格局和時代潮流。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快速上升,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與此同時,外部環境更加複雜,逆全球化思潮湧動,保護主義有所抬頭,西方國家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加緊對我國實施戰略上圍堵、阻遏、施壓,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條道路、兩種制度的根本矛盾將長期存在。大國間競爭日益加劇,制度博弈和價值觀較量更加激烈。在此形勢下,誰的思想理論體系引領力強,誰的哲學社會科學支撐力強,誰就擁有更大主導權和主動權。深入研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帶來的機遇挑戰,正確認識和用好戰略機遇期,給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是當代中國偉大實踐的迫切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然對我國發展全局產生廣泛深刻影響,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出新的思路、戰略和舉措,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我們必須著力防範化解可能遲滯或阻礙偉大復興進程的重大風險和挑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好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給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迫切需要加快構建「三大體系」,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提供學理支撐。

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不斷健全,研究隊伍不斷壯大,研究水平不斷提高,重要學術成果不斷湧現,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戰略還不十分明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水平總體不高,學術原創能力還不強」,等等。總的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還處於有數量缺質量、有專家缺大師的狀況,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因此,加快構建「三大體系」,是時代發展的迫切要求,是當代中國偉大實踐的迫切要求,是黨和人民的迫切要求。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當有高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不斷在解決影響「三大體系」建設的突出問題上取得明顯進展。

加快構建「三大體系」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新時代最鮮活生動的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全國人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三大體系」建設,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遵循體現繼承性、民族性,體現原創性、時代性,體現系統性、專業性的基本原則,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加快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建設。學科體系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和根本依託。經過幾代學者努力,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已基本確立,但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一些學科設置同社會發展聯繫不夠緊密,學科體系不夠健全,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比較薄弱。這些問題成因十分複雜,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有些學科是從蘇聯學來的,有些學科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的痕跡,還有些學科是從西方「拿來的」。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學科建設跟不上時代變化和國家發展步伐的矛盾日益凸顯。比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體制變革,有些學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急劇下降,有些學科低水平重複設置,需要整合、歸併和提高。還有些領域理論已有創新,問題已有顯現,但學科設置遠遠滯後於社會實踐。比如,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如何指導創新型發展?用什麼指標來衡量?理論上如何解釋?一些新業態如網際網路經濟,一些新模式如共享經濟都是我國近年來大發展的領域,也是我國在世界上發展領先的領域,都需要深入研究。還有像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高新技術及其相關產業、政策、社會影響問題都需要深入研究。我們要從時代要求出發,按照突出優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完善體系的思路推進學科體系建設。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加快完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注重發展優勢重點學科,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總之,要通過努力,使基礎學科健全紮實、重點學科優勢突出、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創新發展、冷門學科代有傳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輔相成、學術研究和成果應用相互促進。

加快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建設。學術體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思想、理念、原理、觀點,理論、學說、知識、學術等;二是研究方法、材料和支撐。學術體系的水平和屬性,決定著學科體系、話語體系的水平和屬性。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關鍵是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豐富中國理論。要著力提升哲學社會科學原創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原創能力是哲學社會科學的核心競爭力。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成的教科書。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這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的著力點、著重點。要強化主體意識,堅持原創理念,善於融通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等古今中外各種學術資源,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要把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對策研究結合起來,以黨和國家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推動理論和學術創新。

加快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話語體系是學術體系的反映、表達和傳播方式,是構成學科體系之網的紐結,主要包括概念、範疇、命題、判斷、術語、語言等,是有特定思想指向和價值取向的語言系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們應該最有發言權,但實際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必須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理化和大眾化,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關鍵話語體現到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領域,將政治語言轉化為學術話語。要堅持中國立場、注重中國特色,著力打造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和理論創新、易於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提煉標誌性學術概念,敢於發聲、積極發聲、善於發聲,不斷擴大中國理論、中國思想、中國學術的世界影響。要運用新鮮活潑、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語言,生產出更多更受群眾歡迎的理論產品,讓人民群眾自覺自愿地感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真理和思想的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許多重要的標識性概念,比如「中國夢」「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這些概念為我國發展指明前進方向,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強烈共鳴,為我們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提供了傑出示範。

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加快構建「三大體系」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要加強政治領導和工作指導,一手抓加快構建、一手抓引導管理。要貫徹「雙百方針」,尊重差異、包容多樣,鼓勵探索、寬容失誤,提倡開展平等、健康、活潑和充分說理的學術爭鳴,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不同風格學派的交流互鑑。正確區分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對政治原則問題,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敢於鬥爭、善於交鋒;對學術問題,要按照學術規律來對待,不能搞簡單化,要發揚民主、相互切磋,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

加強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學問家。要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執著堅守,以「十年磨一劍」的恆心和毅力,潛心鑽研、孜孜以求,勇攀高峰、不斷超越,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推出更多標註新時代的精品力作,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

(作者:謝伏瞻,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相關焦點

  • 培育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 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三大體系」,人才是基礎和關鍵。缺少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的名家大師,已成為影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因此,我們要抓緊培育造就一批支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名家大師,加快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 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2020年01月14日 08:5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徐建飛 字號 內容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
  • 書寫當代中國學術史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修訂出版《當代中國學術思想史叢書》(以下簡稱《叢書》),對於推動我國當代學術史研究,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
  • 中國社會科學院:圍繞構建「三大體系」狠抓整改落實
    【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進整改落實】     光明日報記者 王璡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怎麼建?學術期刊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
    江蘇省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夏錦文致辭表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和要求。、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學術支持和理論闡釋;就是要在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實踐過程中留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探索和思考,圍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
  • 「三大體系」建設引領哲學社會科學邁向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只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 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究
    如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如何提高改革決策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如何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都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
  • 人文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相互關係
    作者簡介:   人文社會科學的「三大體系」,指的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這裡所說的「人文社會科學」,也就是在我國特定語境下所說的「哲學社會科學」。  有關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建設問題,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時代課題,也是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論述的重要主題之一。
  • 木示: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經緯與使命擔當
    這是對科學理性與價值理性辯證關係的自覺,也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與擔當。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亂世文化興盛論」本質上是國內外一些淺嘗輒止的學者炮製的「話語陷阱」,潛藏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與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興盛二者不可兼得的設定。二是「技術決定論」。這種論調認為技術構成一種新的文化體系,這種文化體系又構建了整個社會。技術決定論的錯誤並不在於肯定了科學技術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動力作用,而囿於狹隘的經驗,把科學技術的作用絕對化和唯一化。三是西方中心論。
  • 完善哲學社會科學社會服務評價體系
    完善哲學社會科學社會服務評價體系 2020-12-08 15: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思想中國」木示: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經緯與使命擔當
    這是對科學理性與價值理性辯證關係的自覺,也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與擔當。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亂世文化興盛論」本質上是國內外一些淺嘗輒止的學者炮製的「話語陷阱」,潛藏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與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興盛二者不可兼得的設定。二是「技術決定論」。這種論調認為技術構成一種新的文化體系,這種文化體系又構建了整個社會。技術決定論的錯誤並不在於肯定了科學技術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動力作用,而囿於狹隘的經驗,把科學技術的作用絕對化和唯一化。三是西方中心論。
  • 文化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四個堅持」是什麼?
    反映時代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聲音,勇於回答時代課題。  ——習近平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 殷切的期望 崇高的使命
    殷切的期望 崇高的使命 ——學習習近平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的賀信感言 2019年01月08日 08:1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之驊 字號
  • 嚴書翰: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需正確處理「三大關係」
    這是對加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簡稱「話語體系建設」)提出了更明確、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充分認識加強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艱巨性,扎紮實實地做好這方面的基礎工作,正確處理三個重要關係,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推向新的階段。 一、加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艱巨性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
  • 張樹華、陳承新 | 自立自為自強 推進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在世界文明百花園中,我們有我們的歷史文化,有我們的體制機制,有我們的國情,我們的國家治理有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特殊性和複雜性,也有我們自己長期積累的經驗和優勢,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上要有眼光、有底氣、有自信。
  • 趙劍英:構建當代中國哲學形態已具備很好的條件
    面對當代中國實踐經驗和當代中國哲學觀念的變革,西方的理論是缺乏解釋能力的,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立足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建構屬於我們自己的、原創性的當代中國哲學形態和話語體系成為時代之必需,中華民族復興之必需。這一問題在世紀之交就已提出,如德高望重的高清海先生在2004年就提出:「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學理論。」
  • 孫正聿對話吉大青年學者學習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講話
    【通訊員:薛振華、學生記者:雲嵩棋】6月3日,慶祝吉林大學建校70周年對話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系列學術論壇(總第22場)在中心校區舉行。論壇主題為「立時代之潮頭 發思想之先聲——孫正聿老師與青年學者學習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講話的對話」,論壇由法學院何志鵬教授主持。
  • 南方時論:關心好培養好使用好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
    三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指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從人抓起,久久為功。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是知識分子密集的地方。
  • 吉林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鞏英春:加強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
    《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要堅定理想信念,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加強高校思想理論建設,加強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理論體系和學術話語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不斷激發廣大師生投身改革開放事業的巨大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