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古宙失落的大陸:被地球吃掉了

2020-12-16 解仁江

作者:Rafi Letzter

翻譯:楊伯順

校對:王婧彧 王茸 張宇辰

美編:崔鬱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藝術家想像圖,展現了冥古宙(46到41億年前)時期地球表面的可能景象

Credit:Tim Bertelink

一項新研究表明:當地球還是個年輕的小傢伙時,她孕育了許許多多的新大陸——然後把它們全部吞掉了,只留下一些微不可尋的痕跡。

這項研究認為,這些初始大陸的特性是短壽、早逝。但在這種迅速更迭的過程中,它們為更加堅實的大陸奠定了基礎,並最終產生了板塊結構。

「我們的結果說明,在這些大陸的嬰兒期,也就是45億年到40億年前,它們比較虛弱,容易遭到破壞。然後它們開始分化,逐步變得堅硬,形成了我們現代大陸的核心,」文章的第一作者,莫納什大學的地球科學家Fabio Capitanio在報告中說。

盤古大陸

Credit:知乎 劉順陽

數億年來,現在的大陸都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態。它們因地球板塊運動而移動,後者控制著地殼的運動,形成不同形狀的大陸,比如曾經的盤古大陸。幾億年前存在的大多數地殼板塊至今仍然存在。但是對於地球早期歷史上存在的大陸,我們知之甚少。

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這段歷史,研究者使用電腦模擬了地殼及其下方巖石與巖漿的相互作用。模擬結果表明,早期大陸的形成來自上層地幔的一部分——即地球地殼之下的部分——它到達地表後會熔化,然後在大地上的火山爆發中奔湧而出。在那個時候,地球內部有著龐大的熱量存儲。

地球結構

Credit:暱圖網

「這種內部原生熱量的釋放是今天的三到四倍,這使淺層地幔大量熔化,然後以巖漿的形式被噴出地球表面,」 Capitanio說。

但是這個時代(46億年到40億年前,被稱為冥古宙)的大陸,實在是太過虛弱,極易被毀滅。

現代大陸的抗拉強度相對較高,也說明很難通過拉扯的力量將它們弄碎。但是冥古宙的地殼要比現在更高溫更薄弱,並且浮在一層更加黏軟的表層地幔上。因此,在這些新生大陸間,生成了巨大的裂縫,巖漿噴出覆在大陸上,使它們最終沉入地幔。與此同時,巖漿會在沉沒的那個大陸上面形成更新的大陸。

而在冥古宙之末,太古宙(40億年到25億年前)之初,最原始的地殼已經基本被現代大陸的萌芽全面代替了。

研究者還發現,正是由於這些失落的冥古宙大陸,才使後來能夠出現更堅實的大陸。這些初代大陸沉沒進地幔,使這個區域的地幔更加乾燥、堅實。在這個基礎上,後來的大陸可以更安全地生長。

這個設想可以解釋現代基礎堅固的板塊結構和結構完整的大陸是如何出現的。這個模擬也展示了,那些早期大陸的一部分會持續留在地球表面,構成地殼厚實的根基。這些部分至今仍在,被稱為古陸核(又稱克拉通)。其中之一便是勞倫大陸(又稱北美克拉通),它構成了北美洲的核心,包括美國中西部和大平原地區,以及加拿大中央和格陵蘭島的大部分區域。

這些研究者提到,冥古宙末期形成的大陸提供了肥料,有助於後來地球生命的形成。這些大陸的殘片脫落,進入大氣或者海洋,為即將到來的生命提供了營養。

原文連結

https://www.space.com/earth-lost-continents.html

責任編輯:楊伯順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興隆觀測站上空的雙子流星

影像提供與版權: Steed Yu(虞駿) and NightChina.net

相關焦點

  • 從來沒有確切資料的地球冥古宙時期,是否存在失落的高級文明
    因此,只要知道了現在和原始狀態下鉛同位素的組成,就能推算出地球的年齡。科學家根據地球的年齡將地球分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顯生宙四個階段。太古宙這一時期是由地表熔融物質凝固形成地球最原始外殼開始到有沉積巖形成的一段地質時間。地殼和地球熔融物質凝固形成的外殼是不一樣的。
  • 冥古宙時期的地球長什麼樣子?帶你體驗一回「人間煉獄」的感覺
    對於冥古宙這個名詞大家一定都很陌生,要說到冥古宙,就要從地球起源開始,地球存在至今已經有了幾十億年的時間,它的誕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最開始的地球形成時期,其實就是一個地核,它通過不斷的燃燒運動,吸收所有的物質然後融化它們,之後這些物質慢慢的冷卻下來,然後一層一層的凝固,最後形成了我們現在的地球
  • 40億年之前,地球和金星一樣是「地獄模式」,為何只有地球變宜居?
    「黑暗時代」,在地球演化史上,這段時期又被稱作「冥古宙時期」,它大約從地球誕生後開始,一直到大約40億年前宣告結束。 冥古宙時期,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可怕的一個階段,不過,這個時候的地球,也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開始孕育著無限的生機。由於地球地質活動強烈,而且不斷有彗星撞擊地球,在這個過程中,早期的「原始湯」也出現了,也就是所謂的原始海洋。
  • 40億年前,地球和金星一樣是「地獄模式」,為何只有地球變宜居?
    可怕的冥古宙時期通過多年來的地質勘測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如今生機勃勃的地球,曾經在誕生後經歷過一段漫長的「黑暗時代」,在地球演化史上,這段時期又被稱作「冥古宙時期」,它大約從地球誕生後開始,一直到大約40億年前宣告結束。
  • 恐龍稱霸世界之前的地球
    天地初始一切起源於44.5億年以前,那時候地球開始形成,我們稱這段時間為冥古宙(註:宙是最大的地質年代單位。從古到今總共有四個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顯生宙,恐龍和我們一樣都生活在顯生宙。)冥古宙時期的地球非常的暴躁——持續的火山噴發、部分融化的地球表面以及來自太陽系的其他星體的巨大影響。那時月亮剛剛開始形成,才開始圍著地球轉。冥古宙時期的空氣裡二氧化碳、氫氣和水蒸氣的濃度都很高,有研究表明,當時的溫度可能高達230攝氏度。
  • 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的歷史,你了解嗎
    2020年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營造一個安全、健康、溫馨的家園,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心願,更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盡的責任,面對日益惡化的環境和日趨枯竭的資源,了解地球的歷史,才能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 歷史連載——地球生命演化歷程(3)
    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冥古宙的地球實在不是一個宜居的星球,生命體朝前邁出的每一步都是異常艱辛的。當生命體演化出細胞結構,將生存空間拓展到遠離海底熱泉的區域時,它們首先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能量的匱乏。冥古宙時期的海水中的游離物質雖然不少,但相對於熱泉周邊的環境而言,仍顯得極端貧瘠。
  • 地球上的地殼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各個地方的巖石成分不一樣?
    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大學地球科學學院(the School of Geosciences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的賴斯·拉蒂波夫(Rais Latypov)教授剛剛完成了一項研究,論述了地殼所含巖石成分的多樣性和分層結構的由來。
  • 你是不是會好奇地球究竟是如何來的?
    早期地球據估計,由於引力壓縮,早期地球的壓力和溫度都非常高。與此同時,地球經常被流星撞擊,自身存在著不間斷的放射性衰變。這個時代被稱之為「冥古宙」(Hadean Age)。「Hadean」這個詞源自希臘語,意為地府或陰間。早期的地球很大程度上是熔融狀態。
  • 38億年前的地球長啥樣?用「人間煉獄」來形容最合適不過了
    然而,在數十億年前,地球的環境和現在相比卻恰恰相反,只能用「人間地獄」這個詞來形容它。地球形成於46億年前的太陽星雲物質,在經過微星的集聚、碰撞和擠壓後,地球的內部急速升溫。即便如此,當時的地球氣候還算不上太平,由於巖漿活動劇烈,火山爆發在地球上是常有的事,而此時的地表溫度很高,即使是海洋,海水的溫度也達到了150度,換做是現在的話,所有海洋生物都會被海洋的高溫煮熟,更別提延續生命了。
  • 遠古地球長什麼樣?海水沸騰,大氣全是毒氣,來看看多可怕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看一下地球的優勢條件了。地球是太陽系宜居帶中三顆星球之一,也佔據著宜居帶的最佳位置。這讓地球有著適宜的溫度、豐富的液態水,而生命,也在溫暖潮溼的氣候環境中孕育而生。在近日的英國《新科學家》雜誌上,來自瑞士的科學家在上面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通過研究發現,在地球誕生初期,地球上的氣候環境並不是宜居的,當時的地球曾經經歷過一段可怕的「地獄模式」,一直到大約40億年前,才逐漸好轉。
  • 地球的誕生與進化
    木星摧毀了這些巖石行星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的形成掃清了障礙。幾百萬年後木星遷移留下的碎片逐漸聚集,在引力的作用下越滾越大,慢慢的形成了最初時的地球。此時的地球更像是地獄,溫度超過1200攝氏度,沒有空氣只有二氧化碳、氮和水蒸氣,它又熱又毒。新生的地球是一團沸騰的熔巖,沒有堅硬的表面只有無邊無際的熔巖海。一顆名為Theia的原行星與地球一次偶然相撞將地球撞出一大塊。
  • 鑽石星塵:失落行星的最後遺產
    在這場被稱為「冥古宙」的宇宙浩劫中,只有區區8個幸運兒成為遊戲的最終贏家,在後續的太平歲月裡,迴蕩著波瀾不驚,甚至還保有一絲精妙與和諧的餘波。要想證明這些「失落的行星」曾經存在過,需要紮實的證據。很難想像,早已毀滅的原行星的殘片,居然真的以實物的形式保存了下來。
  • 古老地球的發展史——冥古宙隱生代
    我是悟空,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古老地球的發展史——冥古宙隱生代。冥古宙被稱為地球最艱難的時期,在這漫長的時間中地球又分成了四個地質時代,分別是隱生帶、原生代、酒神代以及早雨海代。隱生代(Cryptozoic Era)佔有地球歷史的絕大部分時期,其中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
  • 【專題複習】地球的歷史,地質年代名稱的由來,值得每個人解讀
    地球的起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人類的起源 被喻為地球科學的三大難題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一個未揭開的迷題,就和地球起源一樣。隨著時間推移科學家很難揭開其中的奧秘,只能根據現有的證據來進行推測它的起源說法。 科學家認為 在地球誕生初期,隕石轟炸地球,給地球帶來的豐富的水資源。
  • 天天學普地||地球形成與生物演化
    地球形成至今約有4600Ma,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地球上基本未保留這一時期的地質體,當時的地質情況主要是從現有的地質知識出發,結合對月球和其他行星的考察進行推論的。太古宙-元古宙時期太古宙-元古宙時期(Archean- Proterozoic Eon)距今3500-590Ma。
  • 《大白鯨》40年:兩塊失落大陸的戰爭
    它的故事劇情,則是兩塊失落大陸——姆、亞特蘭蒂斯之間的戰爭。通過編劇的精彩改編,這兩個原本並不出彩的失落文明傳說,變成了非常的動人故事。《大白鯨》大陸版片頭太平洲故事還是從老生常談的亞特蘭蒂斯說起。勇者萊汀是姆大陸時代留下來的機器人,只有擁有姆大陸血統的主角響洸可以駕駛。稍後的《大白鯨》借鑑了這些設定,並將姆大陸的敵人設定為邪惡的亞特蘭蒂斯,使之成為第一部講述兩個失落文明對抗的動畫片。白鯨和禿鷹1982年3月,太陽系發生了一系列行星運動,九顆行星排到了太陽系的同一側。世界各地產生了各種異象。
  • 地球曾發生5次生物大滅絕,我們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當中?
    地球上共存在五次大滅絕,因為關於地球出現大滅絕的原因科學界的理由也多種多樣。這裡以沈樹忠先生的研究成果作為依據。沈樹忠先生是唯一一位獲得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ICS Medal)的亞洲科學家,如果想要獲得這項榮譽,你必須要發展新的分析方法,或者是提供新的數據或解釋特定地區或時間間隔的地質歷史。簡單來說,就是必須在地層學研究上,作出開創性的成果。
  • 地球的歷史
    3.地質年代表與地球的演化過程。【知識梳理】一、化石和地質年代表1.地球的歷史:約46億年,研究地層是認識地球歷史的主要途徑。(3)地質年代二、地球的演化歷程1.前寒武紀(1)時間:自地球誕生到距今5.41億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佔地球歷史的90%。
  • 地球上最後一塊被發現的大陸,被稱為第七大陸,淡水佔地球70%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地球分為五大洋、七大洲,這五大洋分別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南冰洋;七大洲分別是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北極洲、南極洲。這七大洲所指的就是地球上的地塊大陸,最初他們本是一個整體,但最後慢慢分裂,形成如今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