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兵器全集,戰爭中性能最優異,日本川西H8K水上飛機

2020-12-25 騰訊網

「川西H8K」水上飛機一共生產了167架,產量不是很大,但這架水上飛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量產水上飛機中性能最先進的機型。它的設計是為了滿足日本軍方1938年提出的四發水上偵察機技術要求,性能全面超越英國肖特「桑德蘭」水上飛機。

「川西H8K「原型機於1941年1月首飛,發現水上操縱性欠佳,經過大量修改後通過了交付試飛,軍方正式編號」海軍2型11式水上飛機(Navy Type 2 Flying Boat Model 11)「。該機裝4臺1530馬力」三菱金星11(或12)「(Mitsubishsi Kasei)星型活塞發動機,武器包括2門20毫米機炮和4挺7.7毫米機槍。防護措施包括防彈鋼板和自封油箱,最大時速可達433公裡,其性能大幅超越H6K。

1942年3月2架駐防橫濱的H8K從馬紹爾群島瓦傑環礁起飛,計劃對珍珠港的瓦胡島進行轟炸。該機在燃料補給點「法國戰艦淺灘「降落,從一艘日本海軍潛艇上獲得燃料補給。到達瓦胡島上空時機組發現目標區上空雲層很厚,無法投彈,計劃未能完成。

作為一種遠程海上偵察機,H8K1(盟軍方面稱「Emily」)航程遠達7200公裡,而且自衛武器和所攜帶的軍械較多,飛行性能好,各方面與盟國最先進的水上飛機相比都毫不遜色。其改型H8K2裝1850馬力「金星22」星型活塞發動機,武器增加到5門20毫米機炮和4挺7.7毫米機槍。1943年到1945年之間共製造了112架,無疑是盟軍在太平洋戰區強有力的對手。該機還裝備ASV雷達,在它的幫助下在戰爭結束前的18個月裡在菲律賓北部海域至少擊沉了3艘美國海軍潛艇。

除了海上偵察型,戰爭結束前兩年還製造了36架H8K2-L,主要用於要員和兵員輸送,可搭乘29名要員或64名全副武裝士兵。1945年日本的形勢惡化,急需大批戰鬥機用於本土防禦,水上飛機的生產逐漸減少,計劃中的H8K最後一種型號的生產就此放棄。總的來說這確實是一架十分出色的水上飛機,服役於第14、第801、第851、第1001、第1021戰隊五個戰隊。

參數:

型號:

Kawanishi H8K2。

類型:

10座海上偵察轟炸水上飛機。

動力:

4臺1850馬力Mitsubishi Kasei 22型14缸空冷星型活塞發動機。

性能:

5000米高度最大平飛時速467公裡,爬升至5000米需10分12秒,實用升限8760米,最大航程7180公裡。

重量:

空重18380公斤,起飛重量32500公斤。

尺度:

翼展38.00米,長28.13米,高9.15米,翼面積160.00平米。

武器:

機頭、機背和機尾各1門20毫米機炮,2挺舷側機炮,4挺7.7毫米舷側機槍,可掛多達2000公斤炸彈或2枚800公斤魚雷。

相關焦點

  • 二戰兵器全集,性能優異的日本川西N1K「強風」水上飛機
    本系列文集可查詢目錄,進入選擇下方菜單:武器裝備 二戰兵器全集。 1940年日本海軍認為需要單座浮筒式水上截擊機並立項研製。中島飛機製造廠的A6M2-N浮筒式水上飛機是以著名的三菱A6M2「零式」機為基礎的改型機,只是權宜之計,而川西N1K1「強風」則是專用的浮筒式水上飛機。這是一架極富想像力的飛機,1940年9月開始設計,採用機身下中置大型浮筒加兩側翼下吊掛小型穩定浮筒的布局。
  •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中島A6M2-N水上飛機
    本系列文集可查詢目錄,進入選擇下方菜單:武器裝備▶二戰兵器全集。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一個生產浮筒式水上單座截擊戰鬥機並正式交付部隊服役的國家(英國「噴火」改裝的浮筒式水上飛機始終處於測試階段,沒能投產)。
  •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唯一大型水機,川西H6K水上飛機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時,「川西H6K九七式」水上飛機是日本在役的唯一一種大型遠程水上偵察機,該機受1930年代美國和法國水上飛機設計潮流影響,採用四發傘翼單翼布局,1936年7月首飛,日本人花了很大力氣讓這架飛機適合太平洋地區的商業運輸飛行。
  • 二戰兵器全集,美國沃特OS2U「翠鳥」水上飛機
    本系列文集可查詢目錄,進入選擇下方菜單:武器裝備 二戰兵器全集。 美國沃特OS2U「翠鳥」是一架具有典型1930年代美國海軍觀察和偵察機特徵的水上飛機:星形活塞式發動機,又深又寬敞的駕駛艙,玻璃花房一樣的後部駕駛艙,中央浮筒。
  • 二戰兵器全集-浮筒式水上飛機篇序
    浮筒式水上飛機在海上軍事行動中扮演的角色形形色色,日本的浮筒式水上飛機曾經從潛艇上起飛前往轟炸美國的陸上基地。更引人注目的是德國的浮筒式水上飛機用於劫掠商船行動的情報搜集,例如「俾斯麥號」上的水上飛機,並進行艦炮校射。
  • 二戰兵器全集,威力頗為不俗的日本九八式20毫米機關炮
    九八式20毫米機關炮自1938年開始入役日本陸軍,最初是按防空和反裝甲兩用炮的用途設計的,所以它的外觀顯得略微古老。不過可別被它的外觀欺騙了,其實從性能角度說它非常現代,性能也比較出色。 該炮身形較高,架設在兩輪輻條式炮車上,可以卡車牽引也可以馬拉,或人推。進入戰位後後方兩根支架展開,與向前的支架構成射擊平臺,固定好以後輪子升起離開地面,炮手就位於炮位後的小座椅上,可以與火炮聯動,可全向360度射擊。如有需要火炮可拆解成幾大總成,用馱馬或人力運輸。
  • 二戰兵器全集,英國超級馬林「海象」式水上飛機
    英國的超級馬林「海象」(Supermarine Walrus)兩棲飛機堪稱是二戰期間眾多的無名英雄之一。 「海象」水上飛機所執行的任務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海空救援。
  • 二戰老照片:卡塔琳娜號水上飛機,自帶雷達,美國生產了2000架
    【圖為在空中飛行的「卡塔琳娜」號水上飛機】「卡塔琳娜」號水上飛機,是二戰時期最為著名的水上飛機。這款由美國聯合飛機公司研製的水陸兩用型號的水上飛機,在二戰史上,它在水上飛機領域裡的地位無可挑戰,它是產量最高、作戰性能出色的水上飛機。
  • 二戰時最雞肋的水上飛機,為何被稱為美國海軍真正的軍馬?
    在蘇聯和德國這兩個國家參與的西班牙內戰中,就有好幾款新式的戰鬥機出現,當時就跟軍備競賽一樣,各自都把那場戰爭當成了戰鬥機的試驗田。其他新式的武器也輪番上陣。  戰鬥機主要還是在陸地運用的比較多,還有一種是可以在水面上起飛、降落和停泊的飛機,稱之為水上飛機。二戰時期美國有一款體格很龐大的水上飛機——PBY卡特琳娜。
  •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三菱Ki-21陸攻九七式重轟炸機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a、b、c三種改型均已退出一線作戰部隊轉入二線部隊,或當作教練機使用當時日本駐臺灣的第5航空團負責菲律賓戰役,下轄第14和第62大隊。1941年12月8日空襲了阿帕裡、土格加勞、美岸和呂宋島上的一些目標。裝備有三菱Ki-21的第3航空團以法屬印度支那為基地,則轟炸了泰國的暹羅和馬來亞。這些三菱Ki-21在中島Ki-27和Ki-43戰鬥機的護航下基本消滅了英國皇家空軍和澳大利亞皇家空軍設於亞羅士打、巴特沃斯等地的軍事設施。
  • 二戰時獨霸水上用途廣泛的卡特琳娜水上飛機,產量驚人!
    中國也自行研製了水上飛機水轟5水上反潛轟炸機。第一架從水上起飛的飛機是法國著名的早期飛行家和飛機設計師瓦贊兄弟製造的。二戰的時候有一款水上飛機因卓越的戰績成了歷史上產量最大的用途最廣泛成為最為著名的水上飛機,它就是卡特琳娜水上飛機,也簡稱為PBY。但是由於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是二戰時期最慢的飛機,也被人稱為最雞肋的飛機甚至有人開玩笑說PBY的領航員需要的不是無線電與秒表,而是一本日曆。
  • 蛟龍水上飛機首滑成功,美日海軍二戰時期就曾經大量使用水上飛機
    圖片:AG600水上飛機試飛機組,可見該機玻璃座艙操控設備非常先進。軍迷們最關心的當然是「蛟龍」水上飛機是否會從軍,其軍用化價值在哪裡?在這方面,美國和日本在二戰時期都曾經大量裝備和使用大型水上飛機,在廣闊的太平洋上執行遠程偵察、巡邏搜救、反潛反艦、島礁運輸等作戰任務。
  • 淺談PBY-5A水上飛機,戰場上表現優異,民用也很受歡迎
    說起水上飛機,大家目前比較熟悉的就是AG-600,畢竟這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上飛機。不過今天小編要介紹一款比較經典的水上飛機—PBY-5A卡塔琳娜水上飛機。PBY-5A卡塔琳娜水上飛機,美國聯合飛機公司在二戰期間研製的一型水上飛機。
  • 二戰水上飛機研製大國——除了美國就是日本
    設計之初性能要求:最高速度444千米/小時以上、續航距離攻擊時6500千米以上/偵察時7400千米以上,裝備5門20毫米機炮和7挺7.7毫米機槍,攜帶1噸炸彈或2枚800KG魚雷,二式大艇是日軍少有的性能超過美軍的飛機之一。二式飛行艇(二式大艇),1941年首飛,機型編號「H8K」,性能高於盟軍中最強的肖特「桑德蘭」水上飛機,主要用於遠程海上巡邏、偵察和攻擊任務。
  • 二戰最特殊的飛機,最大起飛重量達16噸,還能夠實現水上起降
    為了能在戰爭中獲得更大的優勢,潛艇這種能潛入水下作戰的裝備應運而生,因為其本身所具備的隱蔽性和超長的續航能力,往往能在不經意間給敵人重擊,非常適合海軍作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海軍將潛艇運用到極致,充分發揮了其突擊威力,給協約國造成嚴重損失,也讓潛艇受到各國關注。為了在之後的作戰中取得優勢,反潛作戰裝備成為各國研發的首要目標,美國自然也不例外。
  • 從「強風」到「紫電」,二戰日本海軍最強戰機的發展之路
    日本在二戰戰敗前,海軍和陸軍勢不兩立,甚至由陸軍開發航母,海軍開發坦克的笑話。自然陸海軍的航空機也各不相同。在日本海軍方面,著名的航空機有零式艦載戰鬥機,烈風艦載戰鬥機等。而本文的主角紫電戰鬥機則是二戰末期,日本海軍最出色的陸上戰鬥機(局地戰鬥機),但如此優秀的戰鬥機卻是從一種"廢柴"-水上戰鬥機-強風改進而來的。
  • 二戰最大潛艇日本製造,可攻擊全球,能彈射飛機,只造出來3艘!
    二戰最大潛艇日本製造,可攻擊全球,能彈射飛機,只造出來3艘!文/歷史老照片的故事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海軍曾一度佔據優勢,但工業與兵器技術的巨大差距,讓美國海軍艦艇的綜合能力遠超日本軍艦。但是有一個例外,就是日本製造的伊-400級大型潛艇。
  • 日本海軍航空兵最好的戰鬥機,紫電改戰鬥機,戰場表現到底如何?
    二戰中,日本軍工也算是群魔亂舞,研發上基本不靠譜,各個劍走偏鋒,基本上都沒能出什麼好戰鬥機。不過偶爾也有些例外,比如裝備於日本陸軍航空兵的紫電式戰鬥機,這種戰鬥機直到戰爭末期都擁有強大的性能,甚至一度以極小的代價重創美國艦載機群。那麼這種戰鬥機,到底性能如何呢?
  • 中日世界最強水上飛機大賽,首場日本完勝,第二場中國反超!
    水上飛機作為應用領域並不廣泛的特種飛機,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羅斯、日本、加拿大等國還在發展,其中俄羅斯和日本的技術實力最強,現在這個領域來了一個中國競爭者。由於美歐國家已經放棄水機研製,所以在大型兩棲飛機領域,只有中日俄三國的競賽。
  • 太平洋戰爭中的日本海、陸軍艦載機
    二戰前日本已經成為全球有數的航母大國,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就是從日本航母艦載機偷襲珍珠港開始的。 我們就以珍珠港事件爆發為起始,按時間順序理一理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使用和開發的艦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