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H8K」水上飛機一共生產了167架,產量不是很大,但這架水上飛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量產水上飛機中性能最先進的機型。它的設計是為了滿足日本軍方1938年提出的四發水上偵察機技術要求,性能全面超越英國肖特「桑德蘭」水上飛機。
「川西H8K「原型機於1941年1月首飛,發現水上操縱性欠佳,經過大量修改後通過了交付試飛,軍方正式編號」海軍2型11式水上飛機(Navy Type 2 Flying Boat Model 11)「。該機裝4臺1530馬力」三菱金星11(或12)「(Mitsubishsi Kasei)星型活塞發動機,武器包括2門20毫米機炮和4挺7.7毫米機槍。防護措施包括防彈鋼板和自封油箱,最大時速可達433公裡,其性能大幅超越H6K。
1942年3月2架駐防橫濱的H8K從馬紹爾群島瓦傑環礁起飛,計劃對珍珠港的瓦胡島進行轟炸。該機在燃料補給點「法國戰艦淺灘「降落,從一艘日本海軍潛艇上獲得燃料補給。到達瓦胡島上空時機組發現目標區上空雲層很厚,無法投彈,計劃未能完成。
作為一種遠程海上偵察機,H8K1(盟軍方面稱「Emily」)航程遠達7200公裡,而且自衛武器和所攜帶的軍械較多,飛行性能好,各方面與盟國最先進的水上飛機相比都毫不遜色。其改型H8K2裝1850馬力「金星22」星型活塞發動機,武器增加到5門20毫米機炮和4挺7.7毫米機槍。1943年到1945年之間共製造了112架,無疑是盟軍在太平洋戰區強有力的對手。該機還裝備ASV雷達,在它的幫助下在戰爭結束前的18個月裡在菲律賓北部海域至少擊沉了3艘美國海軍潛艇。
除了海上偵察型,戰爭結束前兩年還製造了36架H8K2-L,主要用於要員和兵員輸送,可搭乘29名要員或64名全副武裝士兵。1945年日本的形勢惡化,急需大批戰鬥機用於本土防禦,水上飛機的生產逐漸減少,計劃中的H8K最後一種型號的生產就此放棄。總的來說這確實是一架十分出色的水上飛機,服役於第14、第801、第851、第1001、第1021戰隊五個戰隊。
參數:
型號:
Kawanishi H8K2。
類型:
10座海上偵察轟炸水上飛機。
動力:
4臺1850馬力Mitsubishi Kasei 22型14缸空冷星型活塞發動機。
性能:
5000米高度最大平飛時速467公裡,爬升至5000米需10分12秒,實用升限8760米,最大航程7180公裡。
重量:
空重18380公斤,起飛重量32500公斤。
尺度:
翼展38.00米,長28.13米,高9.15米,翼面積160.00平米。
武器:
機頭、機背和機尾各1門20毫米機炮,2挺舷側機炮,4挺7.7毫米舷側機槍,可掛多達2000公斤炸彈或2枚800公斤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