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瀨戶內海藝術祭海報)
在剛過去的4月,我和好友愛米去日本玩了一趟。
愛米是雜誌研究者、媒體人、策展人,曾研習草月流插花(微信公眾號:magmania),是個百分百的文藝分子。
不同的旅伴,帶來不一樣的旅行。這次跟著策展人,就有了一場不折不扣的藝術之旅。
我懶於朋友圈已久,欠下不少同學的提問。三言兩語說不清,難得這段日子有些空,就乾脆開了這個公號,詳細分享這次旅程。
行程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在瀨戶內海小島。第二部分在東京和鎌倉。本篇是小島行的第一篇,先來個小島行的概覽,攻略不是很嚴謹,請不要見怪,需要了解細節的朋友再私聊吧。
>>>>交通
機票是去年雙11就買,JAL折扣票,上海出發,大阪進,東京出。日本國內的長途交通:大阪到高松搭巴士,約3個小時;高松到東京乘JETSTAR航空,約1個半小時。
大阪到高松的巴士就類似城際機場大巴,我們出發前在網站訂好票,現場拿著列印郵件給大叔看一眼就能上車。JETSTAR機票也是預先訂好了,其實這次交通和住宿基本都是愛米搞定的,身邊有個執行力強悍的摩羯座,真是非常幸福。
難忘的是JAL的飛機餐,沙拉新鮮,醬菜美味,還有紅白葡萄酒,還有鐵刀叉,第一次在飛機上用上正常的刀叉,真是驚喜。JETSTAR是廉價航空,沒有什麼特別,這你懂的。
(機場出來很容易找到高松巴士的搭乘點)
>>>>住宿
日本住比較貴,我們選的都屬中等價位、交通方便的。
高松宿:東急REI酒店 (高松東急REIホテル),在兵庫町,BOOKING預定
直島宿:島宿あいすなお,在本村港附近,直接網站預定( http://aisunao.jp/guesthouse-aisunao.html)
東京宿:位於下目黑的公寓,通過Air bnb預定
>>>>旅書
一本是李歐納科仁的《Wabi-Sabi》,日式美學基礎的經典作;另一本也是經典,是田中一光《設計的覺醒》。
抵達大阪機場後,很快就搭上大巴到高松。沿著阪神高速海岸線,進入香川縣,沿海一路都是高聳的機械設備、廠房,(日本國土稀少,工業區都建在海邊?)不過所見一切都井井有條,乾淨利落,看不出汙染擔憂。
順利到達高松,已經是晚上9點多,街上幾乎沒有行人了,進入酒店大堂,一陣舒緩的香氣迎面而來,讓舟車勞頓的我瞬間放鬆了不少。關於高松,按照我們的行程,放到小島行後再說。
行程:地中美術館、李禹煥美術館、Benesse House美術館,Benesse House戶外藝術區(請注意順序)
一開始就敲黑板啦!同學們,島上美術館的開放時間幾乎都是10點到下午4點半,有的還在4點15分就last entrance,所以一天開放的時間不長,還有休館日期。時間表可在http://benesse-artsite.jp查到,開放時間也會隨季節變化,安排行程前一定要做好功課。這個網站上還有瀨戶內海全部藝術小島的介紹,以及各個小島之間的交通,有英文版的,島上攻略可以主要靠它。
直島幾乎可以稱作安藤島,除了地中美術館、李禹煥美術館、Benesse House,還有「家計劃」中的南寺、安藤美術館(ANDO MUSEUM)都是安藤忠雄一手設計與建造,可以一次完整感受到「清水混凝土詩人」的傑作,全世界也就只有這裡了。
其中,人氣最旺的是地中美術館,它限制參觀人數,所以買門票還得排隊拿號,在你拿到號上的時段裡,才能去前臺買票。所以,我們第一個就奔地中,然後是附近的李禹煥,然後是Benesse House美術館,最後才是戶外藝術區。至於草間彌生的紅、黃大南瓜,都在戶外,不必太著急。
地中美術館:大家都知道它的鼎鼎大名,裡面全程不能拍照,benesse網站上的圖比我拍得好,下面就是它的。
館藏的藝術作品都來自頂級大師:莫奈的睡蓮、James Turrell的燈光展(剛好出發前在上海龍美術館看過,不得不說上海展的效果更完美,但這裡的有上海展沒有的 Open Sky,在清水泥的簡室裡,背靠牆壁,引目向天,思緒下沉,讓你自然平靜下來,思考自己和外界的關係。)
對我來說,最喜歡的還是瓦爾特·德·瑪利亞的作品《Time、Timeless、Notime》,應該是在表達神聖法則吧,感覺像個教堂(或墓地),如同進入一個神秘肅穆的能量場。
陳列莫奈睡蓮的展廳,安藤玩了一把光影的遊戲。建築雖然沉在地中,但屋頂是升起來的,把自然光釋放進來,一天在不同時間能欣賞到不同光線效果下的印象派大師傑作,真是別有匠心呢。
連地面都很精緻,整個大廳都是用白色石子鋪成,每個石子大小一樣,規則鋪上就像一張白色的石地毯,踏在上面都感覺有點不好意思,似乎踐踏了它。
剛看過畫布上的睡蓮,走到門外還能欣賞到按著畫中植物園打造的莫奈花園,四月有初發的柳枝,但小荷尚未冒尖,稍顯寂寥。
路旁的花草都很華麗,在它們面前,連櫻花都不搶眼了。
李禹煥美術館入口,鐵地毯鋪在石子上,營造東方禪意風格,呈現「物派」大師李禹煥的藝術作品。
李禹煥是韓國人,很早去了日本並成名。什麼是「物派」呢,就是「事物的學派」,核心就是反對盲目跟風歐美,提倡亞洲當代藝術要有自己的獨特內涵和形式。直島上專門為他營造了一個美術館,可見他在日本藝術界的地位。
館內當然也不能拍照,從網絡找來一張李禹煥的大廳讓大家感受一下,作品都是表達東方哲學的。
不過我印象深刻的卻是玄關處的一個多媒體作品:把一段東京街頭密如螞蟻的行人視頻投影在一顆黑色石頭上,渺小的人群流動在永恆不變的石頭上,冷靜又冷酷。
Benesse House 的酒店,一直排在全球最難訂的酒店前列,客房分為Museum、Oval、Park、Beach四種主題,其中最特別的Oval,更被列為「有生之年必須住上一晚」的list之首,不是酒店客人,不能參觀Oval,我自然也無緣看到。
Benesse House藏有非常多歐美大師的作品,每年有源源不絕的歐美文藝青年奔著他們而來。
下圖是展廳外的風景,牆上的照片可不是隨意掛掛的,這可是杉本博司的《海景》(天價的攝影作品),呼應著遠處的瀨戶內海。
可惜那天一直陰雨綿綿,雖說雨天有雨天的美。但效果應該還是晴天好,畢竟錯過了體驗安藤忠雄用建築表現光的精彩。
(戶外藝術區)
又要劃重點啦,我們是非藝術祭(瀨戶內海藝術祭三年一次)的時候來的,這時島上的巴士班次很少,還是租單車比較方便,可以租電動單車,因為上下坡還是很多的。美術館間都有些距離,如果選擇搭乘巴士,一定要先去看班次時間,再安排參觀,否則錯過又要等很久,浪費時間。
第一天,參觀完三個美術館剛剛好,直島上另一個重頭戲,是集中在本村港附近的「家計劃」ART HOUSE PROJECT,起碼得再花一天時間。好在我們住島上,所以就把「家計劃」分開,見縫插針看完的。
行程:09:45 直島宮浦港-犬島 11:00-13:15 精煉所美術館、犬島「家計劃」 15:00-16:30 直島「家計劃」的南寺(排隊最久)、杉本博司的護王神社(最推薦)
重點又來了,島之間的交通靠船,這船的班次也不多,先注意網站上的信息,到了港口還要再確認,因為網站上的信息可能不夠全(不要問我為什麼)。船航班的時間,也很限制參觀的時間哦。
天終于晴了。犬島,我要大推薦!它比直島更質樸,我們遇見了滿盛的山花,還有精煉所美術館也好到出乎意料。這是一個廢棄煉銅廠的藝術重建,感覺是一群小清新中來了個重口味,是所有藝術項目中用力最猛的,卻和煉銅廠這個環境非常契合。
(圖來自網絡)
比較少人去犬島,我這裡就多寫點。美術館是由日本建築師三分一博志設計,館內不依賴任何電器,而是利用煙囪進行空氣循環,由設定門的開關來控制空氣的出入,從而控制溫度。具體原理?原諒我這個文科生。網上找了個圖,請自行研究。
(圖來自網絡)
首先我們要經過一條很長的地下道,出發點有個多媒體屏幕,播放著類似地心熔巖的動態影像,兩邊都是鏡子,當我們順著道路向前,一直能從鏡子裡看到熔巖在燃燒,但空氣卻是非常涼快的。原來這條通道,就是利用地熱來製作冷空氣,讓人思考能量過度消耗的問題。
主廳的作品由日本藝術家柳幸典設計,名為「英雄的乾電池」,上空懸掛著的長方形,是來自三島由紀夫住宅門鈴的乾電池,還懸掛著門窗框,營造一個藝術空間,下方則是一塊來自犬島的花崗石,石頭上面有一灘水是用來呈現半圓建築物的倒影,當倒影和實物連在一起時,會看到日食。(真玄乎!)
主廳前方還有一個藝術空間,利用三島由紀夫在東京住過的舊宅來改造。出口前另有一個小房間,名字來自小說「英靈之聲」,鏡子上流動地都是小說裡的文字,通過相互面對的鏡子,看到無限的迴廊,在日本的傳說中,幽靈會在這種時候出現。
順著出口到了戶外,看到一個懸掛著金色文字的玻璃房,牆壁和地上都用精煉所制的銅渣磚砌成,這些磚塊會吸收太陽熱量,而懸掛的金色文字則是取自三島由紀夫自殺前寫的最後一篇文章,熱得發燙的文字被海風吹著鏗鏘作響,提醒參觀者思考日本的未來。見過不少舊廠房改造,但這麼有意思的還是頭一次見識。(此處本應有圖,但實在找不到。)
同時,犬島的「家計劃」也很豐富,自然地散落在小村落中,建築基本由妹島和世包辦,除了日本的藝術家,還有Olafur Eliasson(在上海也有過完美的展出)。這樣一個偏荒小島,竟成了藝術的世外桃源,真是服了。
(Olafur Eliasson,鏡面反射特別設計的庭院。)
行程:10:00-11:10 繼續直島「家計劃」-宮島達男的角屋(推薦)、須田悅弘的基會所、千住博的石橋、大竹伸郎的牙診所
11:45-12:20 直島宮浦港-豐島家浦港
12:30-16:30 豐島美術館、心臟音檔案館,而最後,我們還是錯過了橫尾忠則的橫尾館的入館時間
17:15-18:00 豐島家浦港--高松港
豐島美術館和心臟音館離家浦港都很遠,必須租電動單車,不過一路奔在櫻花紛飛的道路上、盛著鬱金香的鄉村花園間,真的非常享受。
快到豐島美術館時,湛藍的大海忽然出現在山坡下,旁邊梯田還盛開了大片的油菜花,讓我們不由地驚呼起來!這裡的美又秒殺了犬島,因為豐島不僅是美,而是唯美!
豐島美術館也是唯美至極,建築師是西澤立衛,藝術家是內藤禮。還是不能拍照不能拍照,但商店裡可以讓你拍上一張,和美術館風格是一樣的。網上的圖片和介紹很多,我就不多說了。在這裡,讓我們體驗著最初的寧靜,停止向外喧譁。
(藏起來的售票處)
(美術館行走route)
(從一滴水珠開始,借入風、光、樹等自然元素,營造「母體」般的寧靜。)
(coffe shop入口)
(商店及咖啡座,都是潔癖的處女座)
接下來要去的是心臟音檔案館,沿著指示牌一直向前,簡直到了海的盡頭、世界的崖邊,才看到這個小黑房子,裡面你可以聽見裡面心音檔案,也可錄下自己的心跳聲,還能刻錄下來帶走。第一次,聽到這麼洶湧澎湃的心跳聲,和海浪一樣勢不可擋。人類果然是自然界的強者。
(面對大海,聽聽自己強大心聲。)
最後再囉嗦一句,想要去的同學一定要細緻地研究每個美術館的開放時間以及船班時間,美術館幾乎都是早上10點開放,下午4點半或5點關門,大多提到15分鐘到30分鐘不能入館,船的班次也是很有限。想不留遺憾,要準時、惜時,我現在還為錯過豐島的橫尾館遺憾。
為什麼遺憾?因為橫尾忠則是「日本的安迪沃霍」呀,國際級的先鋒藝術家,擅長將日本元素和波普藝術融合,既天馬行空,又有日本浮世繪般的世俗感。嗯,等待一下次你去了,跟我分享吧。
(門外偷窺了一眼的橫尾館)
(在路口小賣部買的紀念品)
謝謝你耐心看到這裡,
這次旅行內容比較多,預計共有八篇。
接下來我會繼續更新,
感興趣的話就果斷關注我吧!
比心❤️~
🌸 每次出發,都抵達新的自己。🌸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轉載須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