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2年前,常德有了第一家動物園,它是一家私營動物園。22年後,因面臨修路拆遷徵收,加之現年74歲的老園長年事已高,不願意繼續經營,常德動物園或將面臨關門的窘境。老園長如今希望政府重新劃出一塊地,有人能接手動物園,把動物留在常德。
酣睡的東北虎被隔離在高高的鐵絲網內,慵懶不堪;棕熊區的棕熊本來還有其它夥伴,現卻被寄養在別的動物園內;園內曾經熱鬧不已的表演區早已荒廢,蛛網縱橫,周圍雜草叢生……因面臨修路拆遷徵收,私營了22年的「常德動物園」如今荒涼蕭條,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74歲的園長劉水池表示,自己年事已高「心有餘而力不足」,希望有人能接手動物園,把動物留在常德。
【現狀】
園內破敗蕭條,動物種類銳減
8月20日下午,三湘都市報記者沿著常德市屈原公園東大門往裡走,步行約30分鐘後,在一面矮矮的水泥牆上看到「常德動物園」五個大字。由於這個「園中園」的設置比較隱蔽,很多市民都以為常德動物園早已不存在。
該動物園內鏽跡斑斑的獸舍鳥籠,以及道路兩旁叢生的雜草,讓這個動物園與熱鬧的屈原公園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越往裡走,就越能感受到動物園內的蕭條。園內安靜得出奇,籠舍裡的動物基本上都在打盹。園內曾經最熱鬧的動物表演場地早已荒廢,原本有60多種動物的動物園,現在只剩下老虎、獅子、棕熊、蟒蛇、孔雀等20多種動物,其餘的都被寄養到其他市的動物園賺取門票分成。
「正值暑假,不少家長上午會帶著小孩來看動物,今天門票收入接近2000元。」園長劉水池向記者介紹動物園今天的收入情況。「每逢節假日,或者春遊秋遊,組團來看動物的人就特別多。」劉水池表示,雖然現在動物園的經營情況大不如從前,但一年下來仍略有盈餘。
【衰變】
擔心隨時拆遷,5年未曾過多投入
1992年3月,特別喜歡動物的劉水池以6000元起家,和老伴吳蓉一起在濱湖公園的湖心島上創辦了常德第一家動物園。轉眼22年過去,現在他已是74歲的老園長。
「常德的發展需要一個動物園,我代表政府、代表人民,感謝你們作出的貢獻。」 動物園建成後,劉水池得到了時任常德市市長張昌平的支持。
2002年夏,湖心島部分垮塌,動物園去留問題首次出現。但很快市裡就在屈原公園劃出了一塊地讓劉水池繼續經營。
2004年元旦,煥然一新的動物園在屈原公園開業,為滿足需求,他們還先後引進了老虎、獅子、黑熊等大型猛獸,並陸續邀請了3個動物表演團前來助陣,紅極一時。
「2004年,我才9歲,那時我在常德動物園第一次見到了真正的老虎,它有點兇猛但很聽話可愛。」常德市民王新宇回憶起初見老虎的情形仍記憶猶新。
2009年,隨著常德城區的西進北拓,開始動工修建芙蓉南路。按照規劃設計,這條路正好穿過動物園的老虎區,將動物園攔腰截成兩半。當時,動物園提出過搬遷,但因為諸多原因被擱置下來,一晃就是五年。
這5年裡,動物園日漸敗落,「很多人都以為常德動物園已經拆了。」劉水池稱,擔心動物園隨時要拆遷,不敢再過多投入,園內設施也漸漸落伍荒廢。
物價高、遊人少,沒有足夠的經費來更新硬體條件,於是陷入了惡性循環,讓私營的「常德動物園」進退兩難。
徵收
初步意見:給予補償,動物自行處理
如今,芙蓉南路的兩端都已經建成通車,唯獨動物園這一段200米的道路沒有修建,導致整條路不能暢通。今年4月,常德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再次將動物園的搬遷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近日,常德市公用局和園林局就芙蓉南路建設涉及屈原公園場地租賃方動物園拆遷問題展開討論,達成了初步徵收意見:對動物園地上建築物由政府組織實施徵收,給予適當經濟補償,園內動物由動物園自行處理。目前,常德市公用局已聘請評估公司完成了動物園地上建築的資產評估。
「常德動物園既是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又能對野生動物進行臨時救助,對這座城市來說有存在的現實需要。」常德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站長廖花愛表示,但動物園的劉園長年事已高,不願意繼續經營,要想保留動物園,就不只是重新規劃一塊地的問題。
惋惜
如無人接手,現有養殖資質將作廢
「常德有六七百萬人口,真的需要一個像樣的動物園。如果這個動物園沒人接手,以後想再建就難了。」劉水池當初與相關部門籤訂的經營年限至2024年,還剩10年的經營權。「我74歲了,確實搞不動了。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政府重新劃出一塊地,有人能接手動物園,把動物留在常德。」
按照我國對動物園的分類,常德動物園屬於私營性質的城市動物園。但由於其開辦時間早、資歷老,已經持有養殖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許可證,可以養殖老虎、蟒蛇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省除了長沙和衡陽,就只有我們這裡擁有這個資質。」劉水池語氣中帶著惋惜和無奈。
據記者了解,養殖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許可證要由國家林業局頒發。廖花愛表示,像常德動物園目前的情況,如果沒有人接手,現有的資質將作廢,如果以後想重建,就需要重新申請,而且有一定的難度。
■記者 聶詩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