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普通人來說,應對寒冷的方法無非就是添衣服、戴帽子,再或者躲在暖氣房裡不出門。那動物園裡的動物們會如何過冬呢?昨天上午,記者走進無錫動物園一探究竟。
大熊貓東北虎都不怕冷
目前無錫溫度沒有達到「冰點」,但日夜溫差較大,有些動物已經全面進入過冬狀態,動物園工作人員忙著為它們安裝油汀、暖氣片、暖風機、空調、加熱板等取暖設備,同時在菜單中增加能量飼料的數量。尤其是今年重量級的新成員寮國大象首次在無錫過冬,使得動物們「貓冬」時間又提前了點。據了解,動物園按照動物的習性和氣溫變化情況,實行分階段防寒保暖措施。
在飼養員看來,給動物供暖,適溫才是「王道」。動物園裡所有的動物都需要防寒保暖嗎?答案是否定的。動物園負責人朱浩告訴記者,比如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皮毛的保護作用是極強的,冬天對它們日常活動完全沒有影響。像羊駝這種自帶「保暖內衣」的動物,你也隨時都能在室外運動場發現它們的身影。「熊大熊二們」無論什麼時候,永遠是最活躍的團體。披著厚厚皮毛的東北虎,爬高涉水,完全不受阻礙。
樹懶母子被稱「萬元戶」
可是來自寮國的大象、南美的樹懶在冬天就十分「難熬」了。
相對於寮國年平均氣溫25度來講,到了無錫後溫度一下子降了好多,大象是極為不適應的。為此,動物園工作人員提前改造大象園,加裝取暖設備。
走進大象家裡一下子就暖和了起來,記者發現在四周圍都安裝了新型大功率取暖器,「有三個9000瓦的暖風機、兩個3000瓦踢腳線取暖器,一般室溫維持在20度左右。」飼養員陳德海表示,原本園中的小象茜茜因為要給新來的兩頭寮國象挪地方,只能在旁邊加蓋的一間內場中休息。「本來是準備讓茜茜和公象在一起培養感情的,但是考慮到過冬溫度的差異,還是只能讓茜茜先委屈隔開一段時間,茜茜已經適應了無錫的天氣。」 陳德海說。據悉,當冬天的日溫超過攝氏15度,並且無風的情況下,3頭大象還是會到室外進行散步活動。此外,到了冬天,大象除了吃草料、瓜果蔬菜,飼料菜單中還增加了甘蔗等能量飼料,光甘蔗每天就要吃掉約200斤。為了更好地監控大象狀況,每天對於大象產生的大便還要進行稱重。
對於「過冬困難戶」樹懶來說,8個油汀、12個浴霸加熱燈、2臺空調是「標配」,環境溫度能達到24-28度,滿足整個空間中不同角落的溫度要求。備受關注的小樹懶寶寶除了享受適宜的溫度外,還有來自媽媽的溫暖。記者發現,它除了窩在媽媽懷裡睡覺就是調皮地爬樹。飼養員過乾表示,就是這麼一個50多平方的小暖房,每個月的電費就要一萬多,所以大家戲稱它們為「萬元戶」。同樣來自南美的大食蟻獸,對於環境溫度的要求也是蠻高的,環境溫度不能低於攝氏23度。
「曬太陽」也是取暖的重要途徑。節尾狐猴喜歡面對著太陽曬日光浴,犀牛喜歡邊曬太陽邊玩頂角遊戲,獼猴環做一團在太陽下抓蝨子……
「原生態」的陸龜保護區
近期救助的一大批野生珍稀陸龜被安置在了無錫動物園內的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紅腿象龜、亞達伯拉象龜、豹紋陸龜、緬甸陸龜、星龜、蘇卡達陸龜……為了給這些大大小小、來自不同地區的陸龜們以最適宜的過冬環境,飼養員們也是費了一番腦筋。只見在救護中心一間不小的房間內,以磚壘矮牆,內場紅土覆蓋地面、綠植環繞,上面加以數十盞加熱燈、UVA、UVB、太陽燈等,多種組合,多種功效。因陸龜的特殊需求,外圍還配備了加溼器、暖氣片等。飼養員王磊介紹,飼養這麼多品種的陸龜要做到「乾濕隔離、溫度分區」。場地雖然受限,但還是為陸龜設置了熱區、冷區、溼區、進餐區這四個區域。
(記者 瓔珞/文 陳大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