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王灣民俗村:民俗文化拉動鄉村旅遊產業發展

2020-12-13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小溪流水人家,門前老樹新芽。位於河南省汝州市北15公裡的陵頭鎮段子鋪王灣民俗村,具有濃鬱的田園韻味,處處都是宜人的風景。一彎小溪繞村而過,村內土坯牆體、斜頂瓦房的獨特建築融匯了北方民居的硬朗和南方民居的靈秀,青瓦房、老窯洞、石磨坊,更能讓人感受到山水間的寧靜。

  作為鄉村旅遊建設試點,王灣民俗村在建設過程中既保留了傳統村落的原始風貌,又把創新創意融入修建過程,開發了品類豐富、層次多元的鄉村旅遊產品,打造吃、住、遊一站式服務。目前,王灣民俗村已修復民俗窯洞20餘孔,恢復農耕文化牆5000餘平方米,壘砌仿古牆5公裡,逐步形成了鄉愁文化、民俗文化拉動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模式。(文 宋樂義  張錦娜)

王灣民俗村村景 攝影 張錦娜

遊客與王灣民俗村特色景點合影 攝影 張錦娜

王灣民俗村打造的特色文化牆 攝影 張錦娜

相關焦點

  • 汝州:民俗文化帶熱鄉村旅遊
    位於汝州市北15公裡陵頭鎮段子鋪的王灣民俗村,自然環境優美,有著較為完整的古村落建築,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前來觀賞遊玩。自該市開展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以來,王灣村充分利用傳統古村落,依賴村落古建築、歷史文物、生態環境等元素,按照「修舊如舊、原汁原味」的原則進行保護開發,致力於打造美麗田園鄉村,發展鄉村民俗特色旅遊,始終用傳統文化的積澱保持著那一抹鄉愁。
  • 汝州市的網紅窯洞民俗村正在「打扮」月底迎客
    雨驟幹勁足,妙手著華章;綠意扮荒野,客來鄉村興。6月12日上午,在汝州市陵頭鎮王灣窯洞民宿村窯洞建築工地上,工人們正在冒雨施工。站在王灣村遙望田間,幾十名工人身穿雨衣正在加緊平整土地、栽種花苗,這是王灣窯洞民宿村提升改造花海工程施工現場。
  • 汝州:打造特色民俗村 繪就宜居新畫卷
    位於汝州市北15公裡陵頭鎮段子鋪的王灣民俗村,自然環境優美,有著較為完整的古村落建築,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前來觀賞遊玩。自該市開展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以來,王灣村充分利用傳統古村落,依賴村落古建築、歷史文物、生態環境等元素,按照「修舊如舊、原汁原味」的原則進行保護開發,致力於打造美麗田園鄉村,發展鄉村民俗特色旅遊,始終用傳統文化的積澱保持著那一抹鄉愁。
  • 汝州王灣:民俗文化帶熱鄉村旅遊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錚8月4日,遊客在王灣民俗村觀賞遊玩。該村位於汝州市陵頭鎮,自然環境優美,有著較為完整的古村落建築,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前來觀賞遊玩。汝州市充分利用傳統村落古建築、歷史文物、生態環境等元素,按照「修舊如舊、原汁原味」進行保護開發,打造美麗田園鄉村,發展鄉村民俗特色旅遊。
  • 汝州這個民俗村將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
    位於汝州市北15公裡陵頭鎮段子鋪村的王灣民俗村,自然環境優美,古村落建築和基本架構保存完好。多為土坯牆體,斜頂瓦房的獨特建築形式,它融匯了北方民居的硬朗和南方民居的靈秀。走進王灣民俗村,記憶從紅色「初心」石開始。據村裡的老人們敘述,記憶中這個石頭一直都有,也是老一輩村民從小玩到大的石頭,現在已經有很多老人人都不在了,但石頭依然完好。用這個石頭作為「初心」石有三層意思,是告訴人們不忘黨的初心使命,是老一輩人們懷念兒時的記憶,也是告訴遊人在這個三岔路口不忘來時的路。
  • 羅田:挖掘民俗文化 發展鄉村旅遊
    羅田縣通過挖掘地方特色民俗,利用當地鄉賢名人的社會平臺吸引遊客前來旅遊觀光,體驗別具特色的民俗活動。  正月的羅田縣河鋪鎮蛇家山村喜氣洋洋,歡聲笑語打破了山野的寧靜,來自香港俊文樂器公司的遊客在這裡與村民們一起歡度新春佳節。
  • 平頂山市信訪局局長周立鋒一行赴汝州市陵頭鎮朱溝村調研脫貧攻堅...
    ,專程趕赴汝州市陵頭鎮朱溝村調研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親切看望慰問省信訪局兩位駐村第一書記和汝州市公安局駐村工作隊員。尤其3月份以來,按照汝州市和陵頭鎮安排,致力挖掘鄉村文化資源,依託黨建+民俗文化發展模式,著力打造民俗文化鄉村旅遊樣板村,先後組織村內數十名勞動力(其中貧困戶10餘人)積極參與古村落連片景區和村內主幹道沿線人居環境提升工程,栽種竹子4.5萬棵、石榴樹950棵,壘砌花牆花壇600米,清運新修建蓄水池土石方200多車,新修洗耳河上遊朱溝村前門自然村至段子鋪村王灣民俗村觀光路1.1公裡,開挖安全飲水提升工程入戶管網溝渠
  • 民俗旅遊是鄉村旅遊的迭代
    在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的50個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名單中,非遺主題小鎮20個,民俗文化村30個。民俗文化村與普通的鄉村有什麼不同呢?慶元縣百山祖鎮三堆村是這批民俗文化村中的一員。但是從目前的鄉村旅遊發展狀況來看,鄉村旅遊市場在逐利下逐漸失去原生態的生活。民俗旅遊是某些地區為了傳承和發展本地區特色的民俗風情而專門開發出來的,它與鄉村旅遊的開發目的不同,相比於拉動本地區的經濟水平,它更加注重對珍貴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是為了保留本地區特色民俗而採取的一種重要手段。
  • 湖北民俗旅遊帶動農產品銷售 鄉村年貨吸引城裡人搶購
    荊楚網消息(記者 吳堅 通訊員 陳丹)2017年春節臨近,年味越來越濃,湖北各地紛紛推出以「去鄉村打年貨」為主題的各類民俗和節會活動,吸引著大批城市居民前往參與並採購年貨。  1月11日,2017年湖北鄉村美食購物遊在黃石大冶正式啟動。
  • 河南省汝州市:各旅遊風景區主題活動豐富多彩
    市文旅局還聯合公安局、交通局、公路局、衛健委、市場監管局、物價局、安監局及交警隊、消防隊等部門對全市各個景區(點)開展聯合執法,穩定交通秩序、排查安全隱患、淨化旅遊環境,確保假日期間旅遊安全。二、注重全域旅遊,推進鄉村旅遊該市大力推進鄉村旅遊轉型升級,由民俗文化特色所構建的休閒式旅遊體驗已成為假日市場主力。
  • 「雲山水月——以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旅遊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新...
    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魯東大學博物館主辦,煙臺美術博物館、魯東大學民藝研究中心、煙臺市藝術創作研究中心、溪山清遠文化公司承辦的「雲山水月——以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旅遊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探索」活動,於12月2日上午9時在煙臺美術博物館正式開幕,400多名書畫愛好者參加了開幕儀式。
  • 「鄉村旅遊扶貧看大理」石龍村:民俗文化旅遊綻開「幸福花」
    基於此,文旅頭條聯合大理州文化和旅遊局推出「鄉村旅遊扶貧看大理」系列報導,展現大理鄉村旅遊扶貧多種發展模式、探尋可持續發展之道、為讀者奉出一個個記錄大理鄉村旅遊扶貧的樣本和細胞。依託豐厚的民俗文化資源和依山傍水的自然資源,石龍村確立了「文化立村、生態美村、產業興村」的路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從2014年開始,相繼實施了「石龍村傳統村落建設項目」「石龍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把「愛清潔講衛生」寫入村規民約,修建了劍川縣首個熱能垃圾處理廠、2個停車場和旅遊公廁,全村人居環境及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文化+旅遊」鄉村發展新模式 張家灣民俗文化大集開業
    新京報訊 12月28日,張家灣民俗文化大集紅紅火火迎客。喜慶的小車會、舞獅表演等民俗表演場面熱鬧,絹人、手工皮具、花式蒸饃、書法等各式傳統產品展示琳琅滿目。 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不斷深入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開展,張家灣鎮在東南十村先行啟動了張家灣大集項目建設,打造「民俗文化集期市場」,形成「文化+旅遊」民俗文化傳承發展的新模式。今後,張家灣民俗文化大集每逢農曆「五」和「十」都會舉辦,方便百姓售賣土特產商品、置辦年貨及生活物品,並將張家灣特色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使之成為百姓常態化感受民俗文化和逛集購物的好去處。
  • 「雲山水月一一以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旅遊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新...
    「雲山水月一一以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旅遊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探索」活動成功舉辦 2020-12-0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寶雞市陳倉區旅遊產業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思路及對策建議
    一、陳倉區旅遊產業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思路當前,文化旅遊產業已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流。陳倉區旅遊產業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思路應圍繞西虢文化這一主題,以文化為引領拓展旅遊空間,努力探索旅遊產業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新路子,形成"一心、一軸、三大旅遊片區、五大核心景區"的旅遊產業發展格局,建立一批重點民俗文化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實現旅遊產業與民俗文化"四大融合"發展,推進陳倉文化圈建設,將陳倉區打造集文化體驗、生態觀光、休閒度假、城市旅遊為一體的綜合型城市旅遊目的地。
  • 同安弘揚開閩文化發展鄉村旅遊 開閩王民俗文化節昨開幕
    同安區政協副主席洪祖溢在開幕式上表示,本屆文化節旨在以開閩文化引領鄉村旅遊產業的發展,創新發展文化經濟,心繫民生謀發展,進一步傳承和弘揚農耕文明,統籌推進文化旅遊與鄉村產業的深度融合,持續推進鄉村旅遊產業與脫貧攻堅無縫對接,努力走出一條鏈條式、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的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的新路子,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鄉村民俗文化助力休閒農業
    休閒農業作為一種在傳統農業基礎上適應城鎮化快速發展而興起的新型旅遊方式,隨著市民生活品味的提升悄然興起。同時,鄉村振興還內涵振興鄉村文化之意,鄉村作為一種有別於城市聚落形態的經濟地理單元,孕育出的民俗文化更加本真,更為淳樸,更能反映區域群體的精神面貌和價值理念。
  • 洞頭區激活海洋民俗文化助力文旅產業發展
    近年來,洞頭區立足海島區位優勢和海洋文化特色,實施《關於促進文化體育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試行)》等產業扶持政策,每年區財政計劃安排200餘萬元文體旅產業扶持資金,扶持海洋文體旅產業新業態,推動全域旅遊。
  • 商丘有個民俗文化村,這裡有國學館、文化館還有小吃一條街
    「我講民俗是咱村發展的魂。」村民範偉賢說。「我講搞民俗旅遊讓咱老百姓致了富。」村民袁志強接著說。「出水才看兩腿泥,到時候誰講得好誰才拿大獎嘞!」 村支部書記翟延宏道。但是該村出過歷史名人,民間文化積澱深厚,目前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民俗文化旅遊村。 徜徉在村中,只見一面牆上寫著「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紅色大字;三五成群的老人和小孩悠閒地走在民俗風情步行街上,不時能見鄉村振興建設的宣傳牌;外地遊客漫步醉湖廊道上,難掩羨慕眼神;村中央的小吃一條街,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前來品嘗……
  • 發展鄉村旅遊如何打好民俗文化牌?
    近年來,不少地區在發展鄉村旅遊過程中,通過盤點民俗文化「家底」、活化民族文化資源,推出了別具特色、適應市場需求的旅遊產品,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主打民俗文化特色的鄉村旅遊景區景點繼續深入挖掘文化潛力,為恢復發展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