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幫菜第一人」去世 致敬大師回味本幫菜

2020-12-20 人民網

原標題:"上海本幫菜第一人"去世 致敬大師回味本幫菜

  7月28日凌晨兩點,被譽為「上海本幫菜第一人」的李伯榮老先生在浦東仁濟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4歲。希望老先生一路走好,也感謝您為舌尖上的上海做出的貢獻。

  相信許多觀眾是通過兩年前,《舌尖上的中國2》,這部紀錄片才認識了李伯榮的精湛廚藝。紀錄片講述了源自上海浦東三林的「鏟刀幫」傳人李伯榮,將上海本幫菜傳統手藝傳授給後人的美食故事。而片中的「扣三絲」的刀工展示,李老先生在眾弟子簇擁之下端坐高席等鏡頭,更是拍出了武俠大片的氣場,這些片段也成為了李老生平的精彩濃縮,一起來回顧一下。

  說到本幫菜系裡的「代表菜」,這些可都是經過大浪淘沙留存下來的經典,我覺得借今天這個機會,有必要拿出來重溫一下。能做出正宗本幫菜的飯店,那非上海老飯店莫屬了。下面我們就請出那裡的大廚,給我們說道說道。

  為上海菜的發源地,上海老飯店自1845年創建至今都沒有遷址,始終紮根老城廂,一百多年間期間歷經八次擴建,如今已是豫園地區名揚四海的金字招牌。而說到老飯店的本幫菜,一大特色就是濃油赤醬,濃油赤醬的代表作,不得不提到這道--蝦籽大烏參。

  如果說蝦籽大烏參是本幫菜中的高端菜,那麼八寶辣醬則是一道會出現在家家戶戶餐桌上的親民菜餚。上海老飯店出品的的八寶辣醬,要包括雞胗、肚子、雞脯肉、豬肉、白果、鮮筍、板慄、開洋這八樣原料,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一缸老飯店的秘制辣醬。

  迪咯色米,隔著屏幕好像也能聞到香味,饞吐水湯湯地。看到這裡也有些感嘆,廚師像現在這麼熱的天,還要在火爐邊忙碌,非常辛苦,但也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每每想到這些大廚,自然會聯想到他們帶來的美味。

  對於我們上海人來說,本幫菜不單單是一道美味,更是家的味道,現在正是飯點,不知道您家的餐桌上,是不是正擺著八寶辣醬、八寶鴨、扣三絲、四喜烤麩這樣的上海家常菜呢?可能對於更多的市民來說,本幫菜的味道,不是李伯榮的味道,也不是老飯店的味道,而是姆媽的味道、外婆的味道。

(責編:嚴遠、軒召強)

相關焦點

  • "上海本幫菜第一人"去世 致敬大師回味本幫菜
    7月28日凌晨兩點,被譽為「上海本幫菜第一人」的李伯榮老先生在浦東仁濟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4歲。希望老先生一路走好,也感謝您為舌尖上的上海做出的貢獻。紀錄片講述了源自上海浦東三林的「鏟刀幫」傳人李伯榮,將上海本幫菜傳統手藝傳授給後人的美食故事。而片中的「扣三絲」的刀工展示,李老先生在眾弟子簇擁之下端坐高席等鏡頭,更是拍出了武俠大片的氣場,這些片段也成為了李老生平的精彩濃縮,一起來回顧一下。  說到本幫菜系裡的「代表菜」,這些可都是經過大浪淘沙留存下來的經典,我覺得借今天這個機會,有必要拿出來重溫一下。
  • 本幫菜不是甜的!上海人摸摸自己的良心,媽媽做的菜放糖不要錢?
    ▲第一排正中,李伯榮大師,來自《舌尖2》截圖李伯榮大師曾上過《舌尖2》,毫無疑問的「上海本幫菜第一人」。能成為他的弟子,全上海有此殊榮的人寥寥無幾。陳師傅繼承李伯榮大師的衣缽,始終堅持做最傳統正宗的本幫菜。
  • 三林本幫菜
    >朱成墜上海本幫菜尤以三林本幫菜為代表。李林根之子、李伯榮三林本幫菜傳人、國家級烹飪大師李伯榮,廣採博覽,大膽嘗試,中西南北,共冶一爐,在傳統的烹飪技法,燉、燜、煨、炊、燒、熗、煎基礎上,採用烙、烘、烤、灼、扒等其它烹飪手法,創新和發展了三林本幫菜。2008年三林本幫菜被列入浦東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上海本幫菜,正在慢慢消失
    K君從香港來上海,點名要吃本幫菜。這真是一個難題。坦率地說,我已經很久沒有吃本幫菜了。我家附近,有麵館,有川菜,有粵菜,有魯菜,偏偏,沒有本幫菜。那種典型的本幫菜小店,不知不覺都不見了!想想也是,本幫菜和現在的健康觀念,確實有點出入。幾個上海女孩子聚餐,會去吃本幫菜嗎?應該不會吧。點上一份紅燒肉,你吃一塊還是三塊?男女小囡談朋友,會去吃本幫菜嗎?也不會吧。點上一份草頭圈子,你吃草頭我吃圈子?這種口味,與果腹有關,與情調無緣。
  • 上海名廚李伯榮今晨病逝享年84歲,曾被譽「本幫菜第一人」
    資料圖今晨2時許,「舌尖上的本幫菜泰鬥」、「鏟刀幫廚神」李伯榮因前列腺腫瘤等引發多功能臟器衰竭,在上海浦東仁濟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4歲。1945年,李伯榮師從本幫菜一代宗師楊和生,浸淫廚藝近70年,其創製和改良的油爆蝦、蝦籽大烏參、扣三絲、八寶鴨等本幫名菜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從父輩到孫輩,李伯榮一門四代皆是「廚林聖手」。
  • 在上海到哪去吃正宗的本幫菜,到底哪些菜才是真正的本幫菜!
    老崔分享的本幫菜可能不是最正宗的,因為老崔不是上海人,儂曉得伐。嘿,老崔我也拽一句上海話。說到本幫菜,令人影響最深的就是三林老八樣,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八道佳餚。為什麼說三林老八樣能代表上海菜,因為本幫菜給大家的印象就是濃油赤醬,其實不然,老上海本幫菜同樣有清淡的類型。然而三林老八樣在上海人印象裡的就是最為典型的菜餚,而且在上海本幫菜中也是最出名的菜系了,這也是流傳在浦東民間的菜譜。
  • 上海菜的傳承:「濃油赤醬的本幫菜— 博採眾長的海派菜」
    上海©網絡上海浦東三林塘,曾經有一個特別的鄉村廚師團體——「鏟刀幫」,清末民初,一批一批身懷著精深烹飪絕技的三林廚師,紛紛搶灘上海,開設本幫菜館,最為著名的是三林本幫菜創始人、上海德興館創始人之一李林根先生
  • 上海老飯店裡 一席本幫菜"腔調"過大年[圖]
    尤其當老飯店的本幫菜烹飪技法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除舊迎新時在老飯店大快朵頤,已經與「新年裡九曲橋上走一遭」相提並論,成為上海人的守歲特色「節目」。  市井中的集體記憶  上海話裡所謂的「腔調」,就是酷,指的是在某方面很有水準。「作為老上海味道的一種具體載體,本幫菜當然必須是'哈有腔調'的。」
  • 舌尖上的非遺「上海本幫菜」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口味深受上海地方的影響,對上海菜更是有說不盡的喜歡與依戀。上海本幫菜更是在201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這代表了我們滬上地方菜的地位越來越受到了重視。更是打好我們「上海品牌」的一面旗幟。
  • 《舌尖上的中國2》聚焦上海本幫菜的功夫
    原標題:《舌尖上的中國2》聚焦上海本幫菜的功夫   在昨日播出的《心傳》中,左圖這個場景讓網友們感慨萬千。這是上海本幫菜大師李伯榮(前排正中)和他的眾多傳人合影留念,這一集不但讓「鏟刀幫」一詞走到臺前,也讓網友稱讚該集「拍出了一代宗師的感覺」。
  • ...曾讓上海菜風靡扶桑-李明福 上海老飯店 上海菜 本幫菜 三林...
    原標題:上海本幫大廚講述春節的故事  據《勞動報》報導,    昔日 自己養豬卻難得吃到肉    今朝 讓更多的人吃到上海菜  下午三點,當飯店裡最後一桌吃午飯的客人散去,李明福的思緒才慢慢展開。
  • 上海的這幾個本幫菜,吃了回味無窮,至今都心心念念想再去吃一次
    導語:上海的這5個本幫菜,吃了回味無窮,至今都心心念念想再去吃一次本幫菜擅長紅燒、生煸、煨、炸,以及用蒸和糟滷的烹調手法,提到本幫菜,我們腦海裡浮現的四個字是「濃油赤醬」,其實本幫菜的特點不僅僅是這一點。
  • 《本幫味道的秘密》老上海人的味覺記憶
    《本幫味道的秘密》周彤 學林出版社本幫菜的味道就是老上海的味道,它是海派文化「味道上的活化石」,也是老上海人的「味道上的集體記憶」。本書從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淵源著手,用一種類似「訓詁學」的考證推理手法,詳細說明了本幫風味的發展脈絡,以及每道菜具體的技法特徵。書中的內容經過嚴肅的採訪、認證、比較和推敲,並經由本幫菜大師李伯榮、任德峰、周元昌等人指正。
  • 上海本幫菜泰鬥 "三林本幫菜館"
    經他操作的本幫菜餚,均細膩嫩滑,鮮美絕倫,故聲譽日隆,以「本幫菜」遂馳名滬上,魯迅、白楊、周信芳等社會名流紛紛蒞臨品味。李家五代為廚,專注做本幫菜,李林根之子、三林本幫菜傳人,從清末傳承至今寫就草根傳奇的李伯榮14歲拜上海德興館大廚楊和生為師,悉心專研本幫菜的烹飪技法,學成後先後在德興館和上海老飯店等本幫飯店掌勺,堅持本幫菜的特色和開發新品種,掌勺近70年。
  • 上海的本幫菜為啥吃起來偏甜,這其實是一個假象
    相信大家有機會去上海時,都曾品嘗過魔都的本幫菜,許多人第一次吃本幫菜時,第一印象就是偏甜,但是上海菜真的是偏甜嗎,大家都知道本幫菜的風格是濃油赤醬,那這種風味是怎麼形成的呢,小編簡單來給大家做個梳理。那為什麼本幫菜的口感似乎有些偏甜呢,這種說法有錯有對,準確來說應該是鹹鮮甜同時入口,之所以感覺是甜,是因為人的舌頭感知甜味的細胞主要分布在舌尖,因此甜味是大腦中最先感受到的,而且甜味會給人帶來愉悅感,對於大腦的印象會比較深刻些,所以造成很多人認為本幫菜偏甜的說法。其實細細品嘗本幫菜後會發現,其實還是能感受到鮮、鹹、甜的多層次口感。
  • 黃浦江畔十裡洋場,傲氣的上海人,為什麼那麼熱愛本幫菜?
    中國南北菜系林立,都是以地方命名,魯菜、川菜、湘菜、蘇菜、粵菜……唯獨上海菜特立獨行,冠以「本幫」,其實本幫就是本地幫派的意思。20世紀初,上海匯聚了蘇、錫、常、寧、徽等16個地方風味,上海人稱之為蘇幫菜、徽幫菜,而對本地風味,則稱為本幫菜。
  • 上海本幫菜泰鬥 「三林本幫菜館」,老上海記憶裡「小時候的味道」
    經他操作的本幫菜餚,均細膩嫩滑,鮮美絕倫,故聲譽日隆,以「本幫菜」遂馳名滬上,魯迅、白楊、周信芳等社會名流紛紛蒞臨品味。 李家五代為廚,專注做本幫菜,李林根之子、三林本幫菜傳人,從清末傳承至今寫就草根傳奇的李伯榮14歲拜上海德興館大廚楊和生為師,悉心專研本幫菜的烹飪技法,學成後先後在德興館和上海老飯店等本幫飯店掌勺,堅持本幫菜的特色和開發新品種,掌勺近70年。
  • 在上海不吃本幫菜的小夥伴,都不是真愛魔都!
    站在上海大街上不吃本幫菜,虧你有臉說你身在上海!下面小編給辣些木有吃過,或者是吃的不多的小夥伴,推薦幾個上海NB的本幫菜!上海大大小小的「本幫」菜館裡,「瑞福園」絕對可以排入「前三」。「瑞福園」幾乎所有的菜的口味都是符合上海人喜好的。招牌油爆蝦「外脆裡嫩」,殼炸的酥脆,肉卻依舊細嫩,上海能做到這個水平的店,實在不多。
  • 【民俗·風情】高橋是上海本幫菜的發源地
    本幫菜俗稱上海菜,是全國著名的菜系之一。早為中外人士熟悉和喜愛。浦東是泥刀、菜刀、剪刀和繡花針,即「三刀一針」的發祥地,是上海非物質文化的重要遺產。其中高橋廚師用的一把菜刀和上海本幫菜有著直接的淵源。而只有吳淞和高橋老飯店才能燒好此菜。高橋土地皆有長江泥沙衝積而成,多系沙質土壤。宜種黃豆雜糧和瓜果蔬菜。農家又飼養了大量的家禽家畜,為本幫菜餚和點心製作,提供了十分豐富的物質基礎。
  • 上海十七大名菜 來上海必吃的特色菜 上海本幫菜十七大代表菜
    上海菜即滬菜,又叫上海本幫菜,本幫菜是上海菜的別稱,是指上海本地的風味美食,上海本幫菜有一個特點就是:濃油赤醬,那麼,上海名菜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