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12: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朱成墜 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三林本幫菜
朱成墜
上海本幫菜尤以三林本幫菜為代表。可以說,上海本幫菜來源於和脫胎於三林本幫菜。
三林本幫菜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它體現了「形制精巧,色香味濃」的特色,保持了「靈活善變,兼容並蓄」的特點,在當地民眾的餐飲、烹飪習慣上多有表現。三林人早在元明時期,就已形成了本幫餐飲的文化,尤以「老八樣」聲名遠播,清末民初,一批三林廚師身懷精深烹飪絕技,紛紛搶灘上海,開設本幫菜館。
最為著名的是三林現代本幫菜創始人、上海德興館創始人之一的李林根先生,經其操作的本幫菜餚,均變得細膩嫩滑,鮮美絕倫,故聲譽日隆。「本幫菜」遂馳名滬上,魯迅、白楊、周信芳等社會名流紛紛蒞臨品味。李林根之子、李伯榮三林本幫菜傳人、國家級烹飪大師李伯榮,廣採博覽,大膽嘗試,中西南北,共冶一爐,在傳統的烹飪技法,燉、燜、煨、炊、燒、熗、煎基礎上,採用烙、烘、烤、灼、扒等其它烹飪手法,創新和發展了三林本幫菜。2008年三林本幫菜被列入浦東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李伯榮
李伯榮1932年出生,1945年從事烹飪工作,國寶級烹飪大師,上海本幫菜泰鬥,被譽為「上海本幫菜第一人」,國家級烹飪技師、中國烹飪大師,全國優秀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餐飲業特殊貢獻獎獲得者,中國飯店與餐飲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中國烹飪協會理事,上海市烹飪協會常務理事,元上海老飯店名廚,現任上海豫園旅遊商城股份有限公司餐飲總監。2016年7月28日凌晨2時許,因前列腺腫瘤引發多臟器功能衰竭,於上海浦東仁濟醫院逝世,享年84歲。李伯榮精通本幫菜的烹調技法,博採眾長,敢於創新,代表菜品有蝦子大烏參、花塔形扣三絲、八寶鵪鶉、糟香划水、梅乾菜鯧魚等,蝦子大烏參被譽為「本幫一絕」。李伯榮於1945年,在上海拜德興館本幫名廚楊和生為師,深得真傳,悉心鑽研本幫菜的烹飪技法,師父去世後,李伯榮挑起了德興館的大梁。解放後,李伯榮先後在德興館和上海老飯店等本幫菜館掌勺,堅持本幫菜的特色和開發新品種,他將本幫菜的特色發揚得淋漓盡致。李伯榮從未放下手中的刀和勺,在上海本幫菜的烹製和發展上,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贏得了上海人民的尊重和愛戴。
位於小東門的德興館
我記得在九十年代,曾經到過位於小東門的德興館品餐飲過,當時品嘗過正宗的本幫菜,有:扣三絲、響油鱔絲、紅燒划水、油爆蝦、小蔥肉皮等,其中,就有大烏參,清口美味,口齒留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時候,李伯榮恰恰在德興館任職總廚,究竟是否是李伯榮親自掌廚,我並不清楚。
在2002年,某一天的雨夜,曾經到過李伯榮任職的上海老飯店就餐,餐桌上,就點上了一盤大烏參,那種嫩滑鮮美的滋味,至今叫我難以忘懷。這一天晚餐的大烏參究竟是不是李伯榮親自烹飪,我還是不得而知,但是,那時,李伯榮正好擔任上海老飯店的經理,確是不爭的事實。
蝦籽大烏參
李伯榮退休之後,幫助兩個兒子和孫輩,在三林鎮開設本幫菜館,生意做得極其火爆。李伯榮去世後,現在,李伯榮的兩個兒子和孫輩,依然都在三林鎮從事上海本幫菜的餐飲業,儂切已經做出了顯著的成績,名聲鵲起,名聞滬上。他們經營的菜館一座難求,高朋滿座。我們大學太喜歡的年會沒有選擇到李伯榮的後代餐館聚餐,原因在於,沒有餐桌,可以訂座;沒有大的包房可供會議和餐飲。只能忍痛割愛,想想也是可惜得很。今後,我們一定要重新到三林鎮,李伯榮的後代開設的餐館聚餐一次,品嘗一下李家菜的精髓,以了卻我對正宗的李家菜的嚮往和羨慕。
三林本幫菜有著著名的老八樣菜餚,組成老八樣的八道菜為:走油肉、八寶飯、大白菜紅嫂魚頭、什錦拼盤、酸湯肥牛、蛤蜊燉蛋、上湯娃娃菜、小米糕。
還有的老八樣菜譜為:木耳燒鯽魚、扣蛋卷、百葉扣鹹肉、扣三絲、金元蹄、扣蹄肉、慈姑扣雞、三鮮砂鍋。但是,上海其它地方的老八樣的不同之處,如桂花肉、響油鱔絲、蛋餃、三鮮肉皮湯、白斬雞、鹹肉片、紅燒魚、八寶飯。另加一隻大冷盤。據說,老八樣被列為浦東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一件值得人們稱道的事情。
扣三絲
響油鱔絲
我曾經三次到浦東新區周浦鎮別具一格老八樣年家浜路店,品嘗老八樣菜餚,草頭圈子、蛋卷、三鮮湯。扣蹄肉、扣三絲、白斬雞、鹹肉片、紅燒魚、八寶飯。一隻什錦大冷盤:海蜇、白炸雞、豬肝、肚片、白切肉、花生米、皮蛋、肉鬆。當年,我都是開車帶著從江西省東華理工大學招聘的大學生員工,前去該飯店品嘗浦東膾炙人口的老八樣,當時,這些學生娃,品嘗之後,都一致叫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浦東的老八樣已經演變為,南匯老八樣、周浦老八樣、三林塘老八樣、奉賢老八樣等等。流派紛呈,菜譜不一。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那些基本的菜餚還是放在那裡。肉皮、扣肉、蹄膀、白斬雞、扣三絲、紅燒魚、鹹肉、八寶飯等等。
三林聖堂廟會
三林本幫菜作為上海本幫菜的濫觴,現在,就是上海本地人特別是一些年輕人並不知曉,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它作為上海本幫菜代表的地位和名聲。我這次到三林本幫菜長清路店,品嘗了冠以三林本幫菜名頭本幫菜,不知什麼原因,覺得沒有以往在德興館和上海老飯店曾經獲得的味道,有些遜色了。我是多麼期待三林本幫菜真正重振旗鼓,早日恢復昔日的榮耀和輝煌。
2018年11月12日凌晨
配圖來源:網絡
鳴謝:朱成墜先生賜稿、繆迅老師薦稿!
原標題:《三林本幫菜(作者:朱成墜)》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