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騎兵》亮相國家大劇院

2021-01-21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記者張漫子)黃沙漫天,戰火紛飛,奔騰的馬蹄聲由遠及近,一群驍勇善戰的草原騎兵在戰馬上浴血奮戰……由內蒙古藝術劇院出品的舞劇《騎兵》1日至3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

舞劇以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的消息傳到草原為開篇,以蒙古族青年朝魯成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戰士的歷程為主線,再現了人民解放戰爭中,內蒙古騎兵戰士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將民族性和戲劇性、交響樂與民族音樂有機融合,抒寫、展示蒙古族騎兵戰士的家國情懷和精神風貌,為該劇一大亮色。

「歷經10年的走訪、查證、創作,我們終於將騎兵精神『帶出』草原。」該劇總導演、編劇何燕敏說。

觀眾高甜表示,這部舞劇讓我對民族團結一家親有了更深切的體會,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完)

相關焦點

  • 國家大劇院重磅上映新年舞劇《騎兵》
    戰馬嘶鳴,軍旗獵獵,崢嶸歲月,家國情懷……內蒙古藝術劇院出品的舞劇《騎兵》近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為北京觀眾送上了一份熱血激昂的「新年大禮」,致敬革命先烈,致敬人民騎兵,致敬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重溫崢嶸歲月,感悟家國情懷大幕開啟,時光回到70多年前的內蒙古。
  • 舞劇《騎兵》國家大劇院演出正式開票
    演出時間2021年1月1日、2日、3日(19:30)演出地點國家大劇院·歌劇院劇目簡介  《騎兵》是首部以騎兵為題材的大型原創舞劇全劇講述了蒙古族青年朝魯在重要歷史關頭,將個人信念與蒙古民族的集體崇高理想緊密相連,最終成長為勇敢無畏的騎兵英雄,為建設新中國做出巨大貢獻,以此折射出內蒙古人民的家國情懷和精神風貌,頌揚蒙古馬精神,傳遞對於人性之美、萬物和諧、人類和平的美好願景。  《騎兵》由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出品,是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大型舞臺劇。
  • 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復排亮相
    12月14日至16日,18日至22日,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將迎來復排亮相,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暨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十二周年。4日這部登臺以來廣受好評的主旋律作品進行了復排媒體探班。舞劇《天路》是為青藏鐵路建設者繪製的一幅「群體肖像」,是為緬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所做的讚歌。舞劇中所流露出來的水乳交融的民族情、血肉相連的戰友情、骨肉至親的母子情、親密無間的兄妹情、肝膽相照的兄弟情,自然真實,深深打動著現場所有觀眾。
  • 大型原創民族舞劇《彩虹之路》亮相敦煌大劇院
    中國甘肅網9月7日敦煌訊(本網記者 任磊 強勵耘)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被譽為舞劇《絲路花雨》「姐妹篇」的大型原創民族舞劇《彩虹之路》6日晚亮相敦煌大劇院。原創舞劇《彩虹之路》由中國歌劇舞劇院、甘肅演藝集團歌舞劇院聯合出品,取材於絲綢之路歷史,分《諾》《行》《困》《蓄》《和》《歸》6幕。該劇原型為使者張騫出使西域,遭遇匈奴圍困,在匈奴女的幫助下逃離,最終成功抵達西域,雙方築成一條互通有無的商貿、文化、和平之路的故事。
  • 大型民族舞劇《醒獅》在甘肅大劇院亮相
    來源:經濟日報11月1日晚,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旗下中演演出院線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運營,廣州歌劇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舞劇《醒獅》在甘肅大劇院亮相。該舞劇還將在佛山大劇院、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上海大寧劇院、青海大劇院、閩南大戲院、山東省會大劇院、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泉州大劇院等進行全國巡演,旨在通過醒獅精神的傳遞,堅定文化自信,共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促進南北文化進一步交流融合。
  • 舞劇《騎兵》重裝「出徵」,好評如潮
    9月10日、11日晚8點,由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出品的大型民族舞劇《騎兵》在音樂廳演出。這是該劇修改提升後在即將赴上海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終評的首次亮相。演出後社會反響熱烈,觀眾好評如潮。》的革命歷史主題創作與當今過分商業化、庸俗化、娛樂至死的現象進行抵制,正面亮相,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下堅持弘揚了主旋律。
  • 國家藝術基金交流推廣劇目大型舞劇《立夏》亮相南平大劇院
    圖為舞劇表演現場臺海網12月6日訊 據大武夷新聞網報導 12月4日、5日晚,國家藝術基金交流推廣劇目大型舞劇《立夏》亮相南平大劇院,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舞蹈盛宴。「這次演出的大型舞劇《立夏》是2018年的修改版,劇情更為凝練、結構更完整、脈絡更清晰、衝突更激烈、舞段更豐富,力求做到打動人心。在音樂上,舞劇以現代感為作曲基調,融合經典元素,將大量的皖西民歌揉進音樂,以達到更好的視聽體驗。」導演沈榮峰介紹。
  • 內蒙古舞劇《騎兵》入圍中國舞蹈「荷花獎」
    作為全國8個作品之一,由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出品的舞劇《騎兵》成功入圍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終評!《騎兵》是中國舞臺藝術史上首部以騎兵為題材的大型原創民族舞劇,由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攜手自治區及全國頂尖藝術家、騎兵史學者共同創作,阿雲嘎
  • 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走進百年名校
    4月12日至14日,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走進百年名校清華大學,完成在京高校、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公益巡演的第三站。  14日演出開始之前,國家大劇院副院長趙鐵春、青藏鐵路副總指揮拉有玉、主演黎星還為現場觀眾帶來了短暫的演前導賞,介紹了舞劇《天路》的創排初衷、青藏鐵路建設時期的攻堅難題、以及劇中所傳遞的主旨精神等。
  • 喜報 | 舞劇《騎兵》斬獲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
    10月6日,經過5天的公示期,由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出品的原創民族舞劇《騎兵》得到業界和觀眾的一致認可,毫無疑義榮獲本屆「荷花獎」舞劇獎。》是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大型舞臺劇。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三次參加國慶閱兵儀式,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為銘記這段歷史,向騎兵英雄致敬,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組織創作了中國首部以騎兵為題材的大型原創民族舞劇《騎兵》。該劇演出陣容由旗下歌舞團和直屬烏蘭牧騎優秀演員組成,他們在創作排演中不怕苦、不怕累,充分發揚了『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
  • 舞劇《騎兵》入選中國舞協「當代精品舞劇演出季」
    近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中國舞協、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打造的第一屆「當代精品舞劇演出季」宣布啟航,舞劇《騎兵》成功入選。首屆「當代精品舞劇演出季」精選了五部「文華獎」「荷花獎」高口碑佳作,於4月開始進行全國展演。
  • 民族舞劇《花木蘭》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細膩輕柔的《銅鏡舞》人民網北京11月18日電 11月13日至14日晚,由寧波市演藝集團帶來的民族舞劇《花木蘭》在國家大劇院上演。舞劇《花木蘭》共由「家園」「沙場練兵」「相擁」「夜襲」「解甲歸田」等21支舞蹈組成,既有細膩柔軟的「小夜曲」「銅鏡曲」,又有氣勢恢弘的「出徵」,每一段舞蹈都編排細緻,有故事、有情節、有特點,單獨看也是一部部很出色的作品。
  • 舞劇《騎兵》斬獲「荷花獎」!
    10月6日,經過5天的公示期,由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出品的原創民族舞劇《騎兵》得到業界和觀眾一致認可,毫無疑義榮獲本屆「荷花獎」舞劇獎。《騎兵》作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部入選「荷花獎」舞劇終評的作品,與來自全國其他省區市的8部優秀作品同臺競技,以其唯美獨特的藝術形式、突破創新的表現手法、氣勢磅礴的革命歷史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內涵獲得觀眾和評委的一致好評,最終斬獲「荷花獎」舞劇獎。
  • 《騎兵》等5部舞劇獲獎
    ,擬確定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的《騎兵》、揚州市歌舞劇院的《朱自清》、安徽省花鼓燈歌舞劇院的《石榴花開》、吉林市歌舞團的《紅旗》、成都藝術劇院的《努力餐》5部作品,獲得「荷花獎」舞劇獎,排名不分先後。「荷花獎」舞劇評獎期間建立了「雲」觀賞平臺,參評團隊主創代表一一亮相,分享了8部入圍作品臺前幕後的故事。8場「舞聚雲端」專題直播節目累計觀看人次近85萬,為舞劇注入新流量、增添新能量。獲獎作品《紅旗》以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汽車工業創業、發展、圖強的歷史進程為總體背景。什麼是「紅旗」?「紅旗精神」有什麼含義?
  • 舞劇《花木蘭》亮相國家大劇院
    北京日報訊(記者 徐顥哲)由寧波市演藝集團帶來的民族舞劇《花木蘭》,日前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為首都觀眾帶來一場「舞蹈風暴」。該作品由寧波市演藝集團、中央歌劇院等共同出品,由「家園」「沙場練兵」「相擁」「夜襲」「解甲歸田」等21支舞蹈組成。
  • 舞劇《青衣》將登陸國家大劇院
    舞劇《青衣》劇照近日,由舞蹈家王亞彬創立的「亞彬和她的朋友們」品牌舞蹈系列演出第七季創作班底,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與大家見面。作為第七季推出的舞劇《青衣》,將在今年10月登陸國家大劇院。舞劇《青衣》根據當代作家畢飛宇同名小說改編,由王亞彬出任導演、編舞及主演。王亞彬說:「創作舞劇《青衣》是我多年的夙願,不僅因為作家畢飛宇的小說原著寫得好,更是因為在這部中篇小說中,我看到了青衣『筱燕秋』這個角色所要探尋的『生命如何寄託』這樣的主題。這可能是每個人都會思考的問題。
  • 舞劇《梁祝》亮相國家大劇院展演 見證北京舞蹈學院學生成長
    三年前,當著名舞蹈家李恆達知道要給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2016級大一新生編排舞劇《梁祝》時,一下子沒了底氣,「他們太年輕,對人物感情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又沒有演舞劇的經歷,連雙人舞都很難突破」。這樣的演員陣容,到底能成嗎?
  • 舞劇《花木蘭》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舞劇《花木蘭》劇照舞劇《花木蘭》劇照    11月13日至14日晚,舞劇《花木蘭》在國家大劇院歌劇廳上演。尤其是《最後的戰役》這個片段,舞臺上戰火連天,勇士們在刀光血影裡粉身碎骨,武器的冷光奪人眼球,瀰漫的硝煙撲面而來……雙軌道的轉盤上,士兵倒下,又起來戰鬥,震撼的快速運轉,把觀眾們帶入殘酷的戰爭場景,融入現代科技的舞臺效果,令視覺感觀越發享受……    原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現任國家大劇院副院長趙鐵春說,舞劇《花木蘭》無論在舞蹈還是舞臺美術、音樂、轉臺等方面,都有自己獨到的想法,作為一部以舞蹈為主的綜合類的藝術形式
  • 民族舞劇《花木蘭》再度獻演國家大劇院
    11月13日至14日晚,當國家大劇院歌劇廳場燈亮起,舞劇《花木蘭》劇組的演員們一一出場謝幕時,觀眾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紛紛湧向舞臺,揮手呼喊。謝幕——啟幕——再謝幕——再啟幕……連續謝幕四個輪迴,粉絲們依依不捨,不肯離去。由寧波市演藝集團帶來的民族舞劇《花木蘭》在國家大劇院徵服了現場每一位觀眾。
  • 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堂·吉訶德》亮相2019國家大劇院舞蹈節
    昨晚,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以《堂·吉訶德》亮相2019國家大劇院舞蹈節。正是通過這部舞劇,彼季帕為古典芭蕾確立了「雙人舞」和「性格舞」兩大模式,奠定了程式性的規範基礎。馬林斯基版《堂·吉訶德》是俄羅斯現實主義戲劇芭蕾的奠基人之一亞歷山大·戈爾斯基的改編版本,在保留了《堂·吉訶德》原本框架、音樂和部分編舞的基礎上,戈爾斯基對舞劇進行了創造性的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