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農業(一)水稻大米篇

2020-12-26 騰訊網

水稻是日本的主要農作物。在過去時代,稻米產量是財富的衡量標準。日本通常生產過量的大米。即便如此,日本的大米產量在過去十年中也下降了20%。日本有180萬水稻種植家庭。

「在這個國家,稻米是精神的試金石。「這個國家的靈魂-儘管對高科技的所有事物都充滿了現代魅力-仍然植根於土壤...日本天皇每年種植並收穫象徵性的秸稈,一些城市居民租用小塊土地在稻田上種水稻。該國的神話充滿了對稻米的引用,「稻田」的文字字符是許多姓氏的一部分。

北海道是日本主要的大米生產國。然而,那裡種植的大米的聲譽卻很差。如今,農民們正在嘗試使用新品種來改變該島生產無味大米的聲譽。

日本的早稻種植

水稻農業

大米是世界上勞動強度最大的食品之一。在日本,播種和收穫大部分是通過機器完成的,但是在世界許多地方,這些雜物(除草,稻田和灌溉渠的維護)仍然大部分是手工完成的,而水牛幫助耕作。大米是勞動密集型的事實,往往會使土地上有很多人口。

稻米還是一種渴水作物,需要大量降雨或灌溉用水在大多數亞洲國家種植的稻米經過一段時間的降雨後仍需要高溫,季風提供的條件影響了稻米的許多種植地。

稻農通常每年不添加或僅添加很少的肥料就可以生產多種作物。水為豐富土壤的養分和有益菌,通常將殘留物或先前的作物或焚燒後的殘留物或先前的作物添加到土壤中以增加土壤的肥力。

「日本生產的大部分稻米中,大部分仍使用除草劑和殺蟲劑等商業化學品進行種植。有機農業在除草和其他勞動方面需要大量投入。現在許多農場都歸擁有和管理僅有一對年長的夫婦,並且沒有足夠的勞動力進行有機耕作,但幸運的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所使用的化學藥品以及輸送系統有了很大的改善,例如,農藥的使用溫和得多。通常是用手或從低空飛行的無線電遙控直升機上直接噴灑到水稻植株上。過去,強大的化學物質從較高的高度掉落,並嚴重掉落在周圍的土地上。」

機械化水稻種植

機械化種植 在日本,韓國和其他國家,農民現在使用小型柴油動力旋轉拖拉機耕作稻田,機械式水稻插秧機播種水稻。在過去,要花10到15人才能移植一種稻田的幼苗。現在,單個機械式水稻插秧機一天就能在幾十個稻田中完成這項工作。

幼苗放在帶孔的塑料託盤上,該託盤直接放在插秧機上。它使用鉤狀裝置從託盤上摘下幼苗,然後將其種植在地下。大約十個託盤裝有足夠的秧苗,以供一小塊稻田使用。

「收割時使用的拖拉機很小,但設計得非常好。一臺典型的頂置式機器一次可切成幾排米。稻穀會自動從秸稈中分離出來,秸稈可以捆成一捆或切成小塊,再撒回到稻田中。在某些型號上,大米穀物會自動裝到袋子中,而在其他型號上,它們會暫時存儲在船上的垃圾箱中,然後通過吸力式動臂轉移到等待的卡車上。」

大米收割後,經常將麥茬和收割後的廢品一起燃燒,然後將灰倒入田中施肥。炎熱的夏天通常會導致水稻收成少和稻米質量低下。

稻田生態系統

稻田營造出美麗的風景,並擁有自己豐富的生態系統。諸如小魚,泥鰍和其他魚類可以在稻田和河中生存,水生蝸牛,蠕蟲,青蛙,蝦,甲蟲,螢火蟲和其他昆蟲甚至某些螃蟹也可以在稻穀和河中生存。白鷺,翠鳥,蛇和其他鳥類和捕食者以這些生物為食。鴨子被帶到稻田裡吃雜草和昆蟲,並消除了對除草劑和殺蟲劑的需求。

日本的稻米生產

大多數稻米種植是由「周日農民」完成的,他們以其他方式獲得大部分收入。種植稻米幾乎沒有利潤,許多稻米種植僅是因為繼承了土地。

一個典型的擁有一公頃稻田的農民生產大約一噸大米。這樣就足以養活他的大家庭。

日本的水稻種植

水稻播種前幾周,將稻穀犁好並裝滿水。移植是通過機器完成的。噴灑肥料和殺蟲劑僅需幾個小時。

最耗時的任務是種植種子來生產幼苗。水稻幼苗在單獨的床中生長。首先將種子浸泡在水中,然後縫在設計成適合安裝在水稻種植機上的特殊設備的緻密墊中。

種植是通過看起來像帶有機械式的摩託艇的機器完成的。背面有一個傾斜的八字形,可將調色盤餵入小的鉗子,這些鉗子會旋轉並一次拔出幾根嫩芽,然後將它們粘在盤中。兩輪機用於小型領域。四輪機器速度更快,可用於更大的領域。難以到達的地區是手工穿的。使用這些機器進行播種僅需幾個小時。有時,學習驅動機器所需的時間比現場工作要長。

播種機的機械手指非常靈巧,可以從墊子上摘下幾片幼苗,然後整齊地種植。還可以使用看起來像美國收割小麥的大型收割機的微型版本的收割機進行收割。

日本的現代稻田

傳統的稻田很小,形狀不規則,充滿了柔軟而深沉的泥漿,這使它們幾乎無法使用拖拉機和其他機器。

現代稻田更大,更結實,呈矩形,並且在冬天部分乾燥,因此可以通過拖拉機等機器更輕鬆地進行作業。日本的許多稻田都有地下排水系統,在淡季時,水會滲入河。河水被加深,使排水更容易。結果是稻田更易於在機器上使用,但不適應傳統上生活在稻田中的野生生物,並且特別依賴於在淡季將稻田裝滿水。

除了梯田山坡上的小稻田外,大多數稻米都生長在山谷底部和低洼的衝積平原上,如果保留自然狀態,它們將被沼澤和溼地所佔據,並留有蘆葦和貓尾巴。被稻米取代的許多植物仍然活在田間邊緣和溝渠中。當土地閒置時,這些植物又回來了。

帶有地下排水系統的田地淡季乾燥,相當堅固,易於翻耕和機械種植,而年復一年的含水田地太軟,無法由重型拖拉機作業,必須人工種植。

混凝土灌溉溝渠是日本稻田的固定物。它們作為大型公共工程項目而建造,與需要定期修理,清潔和除草的傳統土方溝渠相比,所需維護少得多。然而,混凝土溝渠對稻田生物不太友好

所有者死亡或年齡過大而無法撫養後,許多田地便被廢棄。

水稻種植與全球農業

近年來,夏季高溫以及雨水過多或過少都對稻米收成產生不利影響。高溫導致單產降低,並產生澱粉含量低的未成熟穀物。有些人指責全球變暖。

農民開始嘗試使用耐熱水稻。這些口味與通常的口味大不相同,有人預計它們可能需要十多年才能被消費者接受。

一些日本人堅持認為全球變暖已經影響了米飯的味道。東京區一家高檔飯店的廚師:「過去,我可以撒一點鹽就能真正品嘗到米飯的味道。這不是一個科學的觀點……但是在過去的四到五年中,我真正發現好吃的米飯已經變得罕見。」

日本的進口限制和大米補貼

日本食用的大米大部分是日本大米。「外國大米適合外國人。日本人只喜歡日本大米。」

多數年來,日本政府將大米的進口限制在市場的4%以保護日本農民,方法是將價格保持在世界最高水平的十倍之內,並對進口大米徵收關稅。一些涉及日本和其他國家的最激烈的貿易爭端都涉及大米。

大米得到了補貼,以幫助日本農民並解決人們對海外食品供應中斷的擔憂。「這是我們的主食,因此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我們必須擁有可靠的供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主張自給自足。」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業(一)水稻大米篇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產國和消費國。生產和消費世界大米的三分之一,每年約2億噸。 引入高產矮化水稻後,中國的稻米產量急劇增加。在亞洲,超過20億人依靠大米消耗其熱量的60%至70%。如果繼續保持消費趨勢,那麼到2025年將有46億人食用大米,而產量必須增加20%才能滿足需求。 水稻的歷史
  • 農業機械化助力水稻穩產豐收 臺山大米品牌價值獲認可
    近日,位於臺山市衝蔞鎮的勤農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穀物烘乾廠內6臺烘乾機持續運作,烘乾後的稻穀伴隨著機器的隆隆聲,在流水線上經過篩選、去石、碾米、色選等10多道工序,最後,成品大米分裝、封袋,發往全國各地。「現在,我們每天有150噸大米上市。」該公司負責人李燦章說。
  • 日本宮城縣大米產業對我國一村一品發展的借鑑
    我國自2011年開始實施「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項目,目前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達到2964個,成為鄉土特色產業品牌化、集群化發展的平臺和載體。開展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創建對打造特色品牌農業、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農業機械化助力水稻穩產豐收 臺山大米品牌價值獲認可
    近日,位於臺山市衝蔞鎮的勤農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穀物烘乾廠內6臺烘乾機持續運作,烘乾後的稻穀伴隨著機器的隆隆聲,在流水線上經過篩選、去石、碾米、色選等10多道工序,最後,成品大米分裝、封袋,發往全國各地。「現在,我們每天有150噸大米上市。」該公司負責人李燦章說。
  • 東北大米真的是日本大米嗎?
    除了水稻,日本人經過長期的試驗,還栽培出了新品種的黃煙、洋棉和甜菜,還為東北帶來了化學肥料、農業藥劑使用的技術,基本都是免費推廣,不過當時中國農民對先進的技術還不感興趣,直到九一八事變後,他們才開始接受日本農業技術,包括農機具。那時東北的農業生產比南方先進多了。
  • 在日中國留學生學習水稻收割 體驗日本傳統農業
    在日中國留學生學習水稻收割 體驗日本傳統農業 為了讓留學生了解各種日本傳統,日本的民間團體尋找各種機會為留學生創造走進傳統日本的機會。  據《每日新聞》消息,9月22日,山口市市民團體為當地的外國留學生組織了一場日本傳統農業見習交流會。這也是當地為外國留學生創造的一次與日本傳統文化親密接觸的機會。  活動吸引了來自中國、印度尼西亞、義大利等10個國家的留學生及當地居民,共計70餘人參加。
  • 五常市六穀水稻種植農業專業合作社 唱響農業科技的悠揚牧歌
    黑龍江素有「天下糧倉」的美譽,糧食總產實現「十一連增」五常市六穀水稻種植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也走在了全國水稻種植的前列,五常市六穀水稻農業的發展在黑土地上奏響了悠揚的牧歌,為龍江水稻業的科技振興作出了突出貢獻。
  • 嘗鮮「中國好大米」 佳北農業「沃之稻」開鐮
    本報訊(記者張文禮)近日,以「稻亦有道、良心在沃」為主題的佳沃北大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北農業)2016年開鐮儀式暨品牌策略溝通會,在有著「中華第一稻」故鄉之稱的黑龍江響水落下了帷幕。這次開鐮節不僅意味著「沃之稻」2016年首批新米的上市,也象徵著佳北農業正式向中國品牌大米市場「開鐮」。
  • 看日本越光大米,中國農業需要學習4點
    「越光」水稻品種於1956年在日本福井縣培育成功,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優質水稻品種,是粳米中的極品,又被稱作「白雪米」。之所以,日本越光大米世界知名與獨特的環境、人性的加工、品牌的崇拜。1、獨特環境眾所周知,水稻的生長、產量、品質等都與氣候、環境密切相關。作為,越光大米的發源地——新潟縣。
  • 日本宮城縣大米產業對我國一村一品發展的借鑑
    我國自2011年開始實施「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項目,目前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達到2964個,成為鄉土特色產業品牌化、集群化發展的平臺和載體。開展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創建對打造特色品牌農業、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原來,東北大米是日本的
    但是,這只是試種成功,大規模的水稻種植還是在日俄戰爭之後。當年,清政府為了驅除俄國勢力,邀請日本來打俄國。日本勝利以後,原由沙俄修建的中東鐵路長春至旅順段被轉讓給日本,也就是後來的南滿鐵路。這時,日本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帶來了資金、農場和稻種,從偽滿洲國政府手中高價租來土地,記住,是高價租的,不是搶的。他們租來土地後,開始逐步推進東北農田水利設施和水稻品種改良,東北的水稻才慢慢推廣起來。
  • 日本大米,源自中國為何品質更優
    這引來大批網友的「吐槽」:中國作為大米原產國,國人為什麼還要出國購買大米?   中國是最早種植大米的國家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曾雄生告訴記者,中國是世界上水稻栽培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是稻米的故鄉。上世紀70年代,浙江桐鄉羅家角河姆渡遺址中出土了大概7000年前的稻米。
  • 日本年輕人拒吃大米,大米銷量暴跌,隨稻農去世,水稻將絕跡日本
    日本年輕人拒吃大米,大米銷量暴跌,隨稻農去世,水稻將絕跡日本大米對於中國來說只重要的主食的一種,而大米這個作物在過去也是貨幣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是現在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傳入,相對於中國來說,日本飲食文化被影響的更加的嚴重,很多年輕都僅僅是喜歡吃西餐
  • 世界精品大米系列之日本篇
    日本對米的喜愛已經到了全球皆知的地步,作為日本出名的越光米日本人對它精緻到什麼程度呢? 日本對米有著自己的堅持:他們認為土地與人的聯結,並不只在填飽肚子,還包含著神與人的關係,靈魂與稻米的對話。 光是種植的心態上就體現了當地人對米的嚴格。
  • 五常市六穀水稻種植農業專業合作社 唱響農業科技的悠揚牧歌
    黑龍江素有「天下糧倉」的美譽,糧食總產實現「十一連增」五常市六穀水稻種植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也走在了全國水稻種植的前列,五常市六穀水稻農業的發展在黑土地上奏響了悠揚的牧歌,為龍江水稻業的科技振興作出了突出貢獻。
  • 原來,東北大米是當年的日本侵略者留下的
    幾年前,看微信同學朋友圈,班裡某個同學又在那裡轉帖說要抵制日貨,說什麼中國人只要三個月不買日本貨日本就會陷入經濟危機。真是讓我笑死耶,於是我對她說:從明天開始,你別吃大米了。她反問我,為什麼?我說:難道你不知道東北大米其實就是日本大米嗎?她很奇怪,問我為什麼?
  • 上林大米、東津細米、上思香糯……廣西越來越多水稻品種脫穎而出
    廣西氣候溫暖溼潤,更適宜水稻生長,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近年來,廣西加強糧食安全戰略,越來越多的水稻品種脫穎而出,如上林大米、東津細米、上思香糯等優質米。在寒冷的冬天,一碗散發著熱氣的軟糯米飯讓「回家吃飯」這句話變得更有溫度。
  • 日本越光米、中國五常五優稻4號贏得國際大米節終極對決
    最終,來自日本魚沼的越光米和來自黑龍江省五常市的五優稻4號脫穎而出,奪得本屆大米節的金獎。本屆大米節國內外企業參評的熱情高漲,組委會共收到參評大米樣品251份,其中國外樣品45份,分別來自日本、泰國、韓國等國;國內樣品206份,分別來自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優質水稻主產省份。
  • 播種希望——中國農業專家助力提升布吉納法索水稻產量
    52歲的Pascal Zongo是這片稻田的主人,不過,他並不是普通的農民,他其實是布吉納法索水稻中心的工作人員,曾在中國的河海大學留學,所以被水稻中心選派作為中國農業技術專家組的翻譯。  許金澤是湖北省潛江市農業發展中心的農業推廣研究員。現年57歲的許金澤已經多次前往非洲參與農業合作項目,包括為期兩年的奈及利亞南南合作項目以及為期一年的坦尚尼亞農業援助項目,擁有豐富的水稻種植經驗和援非工作經驗。
  • 水稻基因技術加速中國農業現代化
    水稻要高產,更要抗逆。擺在中國水稻科研人員面前的,從來都是「兩難」的選擇題。「過去,水稻的高產和優質一直被認為是矛盾的。」李家洋課題組的研究員劉貴富說,「我們研究的目標就是破解這個矛盾,找到這兩方面的完美結合點。」在目前已有的水稻品種之中,「嘉優中科13-1」「中科804」和「中科發5號」已基本實現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