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臺山浮石飄色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廣東臺山浮石飄色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2008年06月18日 00: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江門六月十七日電(陳浩光 臺宣)中國著名僑鄉——廣東臺山市浮石飄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該市繼「臺山廣東音樂」之後獲得的又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記者今日從該市了解到,在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中,廣東臺山市浮石飄色榜上有名。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五百一十項,臺山浮石飄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俗類。

  飄色是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的綜合表演,它的陣容包括有舞獅子、舞龍、耍大頭、鑼鼓八音、戲曲段子、樂隊、花燈、武術隊等,突出故事人物化裝遊行表演。浮石飄色的特色是,兩個小孩裝扮為戲曲人物,由四位穿古代武士服裝的壯漢抬在「色櫃」上行進。飄色的道具,下面的木箱叫做「色屏」,支撐小演員(色仔)的鋼枝,叫做「色架」。每臺飄色有兩個「色仔」,一上一下。坐在下面的色仔稱為「下色」,又叫做「屏」;凌空三米高立在色架上的色仔,稱為「上色」,又叫做「飄」。在觀眾眼中,上色似乎全無依託,凌空飄行,十分神奇。浮石飄色有「嫦娥奔月」、「牛郎織女」、「昭君出塞」、「羅通掃北」、「薛仁貴與柳金花」、「呂布戲貂嬋」、「白蛇青蛇」、「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等幾十種造型。「色仔」在八至十歲的小學生中挑選,並訓練和裝扮。

  臺山浮石飄色來源於「陝西高抬」。清代和民國時期,北京和各地陝西會館每年正月十五鬧元宵時上街表演。清代乾隆年間,浮石舉人趙家璧上京會試時,在無意中「識破機關」,掌握其中秘密,帶回鄉中推廣,經過近兩百多年的傳承,形成今天獨具一格的浮石飄色。二000年以來,該市鬥山鎮浮石村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飄色)之鄉」、並獲得廣東省首屆民間飄色藝術表演大賽金獎,還被廣東省文聯、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廣東省民間飄色傳承基地」。此外,在參加第八屆民間文藝山花獎暨中國首屆民間飄色(抬閣)藝術展演中,獲得山花獎等榮譽。(完)

編輯:聞育旻】

相關焦點

  • 非遺傳承:臺山浮石飄色
    臺山浮石飄色是臺山市鬥山鎮浮石村的一種極具鄉土特色又甚為壯觀的民間傳統藝術表演,於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浮石飄色出色地運用傳統歷史文化和技藝,發揮著傳承傳遞鄉情、提升文化修養,增強文化認同感等特殊作用,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
  • 【人文臺山】浮石飄色
    自9月9日起,開始推出【印象臺山】、【人文臺山】系列,臺山也是第一個推出系列報導的縣級市。下面請看【人文臺山】之浮石飄色。臺山市鬥山鎮浮石村建村於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之久。浮石村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積澱深厚,因而享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民間藝術浮石村(飄色)之鄉」「廣東省古村落」等美譽。同時,也是著名的南宋皇族村。
  • 非遺傳承:臺山浮石飄色
    臺山浮石飄色是臺山市鬥山鎮浮石村的一種極具鄉土特色又甚為壯觀的民間傳統藝術表演,於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浮石飄色出色地運用傳統歷史文化和技藝,發揮著傳承傳遞鄉情、提升文化修養,增強文化認同感等特殊作用,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
  • 臺山浮石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黃文生)記者從臺山市有關部門獲悉,文化和旅遊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最近開展了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遴選工作,確定了第一批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廣東省有10個村入圍上榜,其中江門市臺山市鬥山鎮浮石村入選在列。
  • 臺山浮石飄色精彩亮相大灣區傳統文化大巡遊活動
    5月1日,臺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臺山浮石飄色」獲邀前往東莞茶山鎮參加「美麗灣區·幸福遊會」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系列活動暨2019茶園遊會大灣區傳統文化大巡遊活動。
  • 臺山這項國家級非遺即將後繼乏人,74歲老人依然在...
    本文原標題:《臺山這項國家級非遺即將後繼乏人,74歲老人依然在堅持不懈!》在臺山,有一位老人家——趙汝潛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浮石飄色代表性傳承人74歲高齡的他,如今依然捨不得放下最愛的飄色,放不下對飄色的傳承。
  • 廣東臺山市鬥山鎮浮石村:趙宋皇族村(組圖)
    清代乾隆年間,浮石舉人趙家璧上京會試時,在無意中「識破機關」,掌握其中秘密,帶回鄉中推廣,經過近200年的傳承,形成今天獨具一格的浮石飄色。以往,浮石村每年農曆三月三和九月九「北極神誕」時在本村表演一次。現在,浮石飄色已走出臺山,衝出江門。1999年澳門回歸慶典上,浮石飄色在澳門大街上巡遊助慶,深受歡迎。
  • 臺山浮石村結合農耕文化與全域旅遊,全力打造美麗休閒村莊 古村...
    在臺山,有一個640年歷史的古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榮獲「中國民間藝術(飄色)之鄉」稱號,創造了文化教育史上3個中國第一(出版了中國第一本英文語法書,刊行了中國第一本記錄本村方言的字典,有中國第一間華僑捐建的農村小學)。這個村就是臺山市鬥山鎮浮石村。浮石村由10條自然村組成,俗稱十坊,村落建築整齊劃一,坊坊相通。
  • ...非遺】網絡宣傳有獎知識問答內容(一):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概況
    ▲國家級傳承人劉英翹(前)2012年參加在廣州舉辦的臺山市文化旅遊博覽會演出場面(臺山非遺中心提供圖片)▲國家級非遺項目:泮村燈會:製作工藝精細考究的花燈(拍攝者:餘沛連)▲新會葵藝國家級傳承人廖惠林在晾曬漂白織扇半成品(廖惠林提供圖片)▲國家級非遺項目:新會葵藝中《小鳥天堂》繡織工藝葵扇▲國家級非遺項目:臺山浮石飄色(圖片由臺山非遺中心提供)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
  • 僑鄉臺山浮石村:創造中國文化教育史上三個第一
    在臺山,有一條古老的「趙宋皇族村」。這條村,榮獲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藝術(飄色)之鄉」稱號,創造了文化教育史上3個中國第一,這條村是——  臺山市鬥山鎮浮石村,是新「皇族村」——古井鎮霞路村的兄弟村。這條有626年歷史的古老村莊的二萬多名村民,崇尚文化,熱愛藝術。2000年,該村榮獲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藝術(飄色)之鄉」稱號。
  • 廣東臺山市鬥山鎮浮石村:趙宋皇族村(組圖)
    清代乾隆年間,浮石舉人趙家璧上京會試時,在無意中「識破機關」,掌握其中秘密,帶回鄉中推廣,經過近200年的傳承,形成今天獨具一格的浮石飄色。以往,浮石村每年農曆三月三和九月九「北極神誕」時在本村表演一次。現在,浮石飄色已走出臺山,衝出江門。1999年澳門回歸慶典上,浮石飄色在澳門大街上巡遊助慶,深受歡迎。
  • 僑鄉臺山浮石村:創造中國文化教育史上三個第一
    在臺山,有一條古老的「趙宋皇族村」。這條村,榮獲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藝術(飄色)之鄉」稱號,創造了文化教育史上3個中國第一,這條村是——  臺山市鬥山鎮浮石村,是新「皇族村」——古井鎮霞路村的兄弟村。這條有626年歷史的古老村莊的二萬多名村民,崇尚文化,熱愛藝術。
  • 花鞭鼓舞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原標題:我市花鞭鼓舞、呂劇、章丘芯子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文章來源於2008年濟南時報6月14日訊(見習記者 陳煒敏) 今天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510項)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共147項)。我市花鞭鼓舞、呂劇等6項「非遺」項目榜上有名。
  • 亳州《老子傳說》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原標題:亳州《老子傳說》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成為繼二夾弦和五禽戲後,亳州市第三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近日,國務院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我市《老子傳說》上榜。至此,亳州市已有3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吳川飄色手稿》結集出版
    4月19日,記者從湛江市文化館、湛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了解到,《吳川飄色手稿》日前出版。該書主要收錄了吳川飄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黎明生前的一批飄色設計手稿,是黎明手稿的首次結集出版。    據悉,吳川飄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參加過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等重大表演,多次獲得國家、省級金獎等榮譽。
  • 臺山,愛了愛了!
    年伍連德在哈爾濱第一個鼠疫實驗室裡熠熠生輝,群星璀璨「鼠疫鬥士」伍連德中國第一條民辦鐵路創辦人陳宜禧著名社會學家雷潔瓊著名僑領伍冰枝、駱家輝中國現代眼科科學奠基人陳耀真嶺南畫派大師楊善深著名廣東民間音樂演奏家丘鶴儔
  • 北市摔跤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8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0項。咱們瀋陽也有項目入選了!就是它▼北市摔跤名錄公布了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民俗等子項目,瀋陽北市摔跤入選國家級非遺擴展項目名錄。截至目前,國務院共公布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1557項。
  • 國家級非遺有望8+1!湛江木偶戲入推薦名錄
    跟著發布君一起來瞧瞧~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本次,推薦項目共有337項包括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其中,湛江木偶戲被列入擴展項目的「傳統戲劇」的推薦名單湛江木偶戲是粵西地區木偶表演藝術的一個重要流派,也是廣東杖頭木偶戲的發源地之一
  • 河北省16項目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至此,河北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已達148項    河北新聞網訊(燕趙都市報記者張清華)12月4日,國務院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153項),河北省共有16個項目上榜。至此,河北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已達148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