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江口堅持旅遊推進與生態環境保護同發展同規劃,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明確要求,持續加大梵淨山生態保護力度,著力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大力發展以梵淨山為核心的文化旅遊產業。
春節期間,在世界自然遺產地梵淨山景區,全國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感受梵淨山獨特的生態美景。
「我是朋友介紹過來的,周邊的環境很乾淨,空氣也很好,山清水秀。」遊客段女士說。
「這邊的生態環境很好,植物也特別多,風景挺好。」遊客劉先生說。
隨著申遺成功,梵淨山的知名度大幅提升,遊客大量增加,地方開發項目增多,保護壓力也隨之增大。梵淨山深入推進封山育林、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國家儲備林和「六綠」工程,劃定縣域生態保護紅線,嚴控遺產地承載上限等措施,切實加強對梵淨山景區及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管理。
「梵淨山生態旅遊區的日最大承載量是1萬多人,為減少核心景區的生態壓力,為野生動物提供充足的棲息空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關要求指示,每日遊客量控制在8000人。當東線遊客達到6000人、西線遊客達到2000人時就開始預警,堅守保護發展兩條底線,認真踐行兩山理論,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對梵淨山的生態旅遊,我們主要以優先綠色發展,保護區內做減法、區外做加法,山上做吸引力、山下做生產力的工作思路來推進發展生態旅遊。」貴州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政辦主任石磊介紹。
2020年,梵淨山景區接待上山遊客110.84萬人次,門票收入2344.95萬元,藉助梵淨山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品牌優勢帶動了江口縣旅遊經濟的發展,拓展了群眾就業增收渠道,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通過'旅遊+生態'的發展理念,旅遊發展與惠民得到了有機結合,帶動了梵淨山周邊農家餐廳、農家旅館的發展,使我縣的旅遊從業人員、就業人員不斷增多,我們的過夜遊人次也得到了不斷增長。」江口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全域旅遊發展中心主任龍超說。
接下來,以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梵淨山為龍頭,江口縣圍繞旅遊要素分布,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深化生態旅遊創新實踐,通過打造經濟發展「綠色引擎」,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綠色經濟雙贏的發展道路。
「下一步,梵淨山將依託『動植物基因庫』,著力在生物科普旅遊、體驗旅遊、研學旅遊、觀賞旅遊上拓寬和開發旅遊資源,豐富梵淨山景區資源的內涵和旅遊業態,延伸旅遊資源利用的多元化,加深遊客對梵淨山的認識,了解梵淨山獨特的魅力。」江口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全域旅遊發展中心主任龍超說。(江口縣融媒體中心 羅浩)
監製 | 李 鶴
總編 | 肖 劍
主編 | 黃 界 吳雪萍
編輯 | 武志亮 李 沙
投稿郵箱:553112892@qq.com 投稿熱線:0856-66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