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列偉的人生似乎永遠在登山——「要想攀上一座高峰,首先要做的是從自己現在所站的山峰走下去。」無論是過去讀書、做研究以及現在創業,馬列偉一直在實踐著自己的「登山哲學」。
1987年,馬列偉從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後,前往美國華盛頓大學留學。1994年,他在那裡拿到電子工程博士學位,隨即進入聞名遐邇的西門子研究院工作。
「在華盛頓大學,我的碩士論文是研究大功率器件的電子仿真,成果引起了業界注意。」馬列偉回憶說,當時西門子公司特意找到他,希望他在課餘時間繼續研究電力應用方面的項目,「當時我上學在美國,寒暑假則被西門子接到德國做項目。」
在國際知名學府留學,讀書期間受到國際一流公司的青睞,一畢業就進入高端科研機構,這種經歷讓很多人羨慕。然而,馬列偉漸漸地有了不同的感受。
「除了西門子,我後來還在幾家國際大公司待過,做到了高管職位。」馬列偉說,「我漸漸感覺到,在一個大的機構裡,每個人只是龐大鏈條中的一顆螺絲釘,個人努力只能影響很小的一部分市場。這樣下去,視野會很狹窄。」
觸摸到職業瓶頸後,從2001年開始,習慣「登山」的馬列偉選擇了創業。他和合作夥伴在美國矽谷先後創辦了兩家企業,在半導體晶片、大規模集成電路領域小有成就。
然而,就在外人看來已經功成名就、可以享受創業成果之際,馬列偉又一次選擇「登山」——從美國的山峰走下來,回到中國開始攀登新的山峰。2009年,馬列偉回國創業,加盟重組了北京凌聲芯語音科技有限公司,創立了思昂教育品牌。
此次回國緣於他與清華學弟的一次邂逅。2007年,這名學弟向馬列偉提出了利用語音識別系統做英語教學的創業項目。
其實,對馬列偉來說,這個項目與他之前所做的半導體晶片、集成電路沒有直接關係,但因為一個小小的心結,他對這個項目情有獨鍾。
「剛到美國時,整整一年半不敢開口。我是人大附中畢業的,在清華時還獲得過英語競賽、演講比賽的名次,一到美國,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你說的別人聽不懂,別人說的你也聽不明白。」馬列偉說,為了克服語言困難,他搬去跟美國同學同宿舍,強制自己融入語言環境,「要過語言關,一定要有環境,要多交流。」
對於國人的「啞巴英語」現象,馬列偉有著切身的體會。能不能利用這個項目,為同胞、為下一代作一些貢獻?這是他內心的渴望。
「不管走到哪裡,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自己永遠都是一個中國人。」馬列偉身上有一股濃烈的愛國情結,「作為一名遊子,內心裡還是希望能為祖國做點什麼。雖然不能取得像錢學森那樣大的成就,但我們還是可以做一些基礎工作。」
促使馬列偉最終選擇回國的,除了這份愛國情結外,還有國家人才環境的變化,後者甚至起了決定性作用。「決定回來前,我回國做了幾次考察,明顯感覺到,這幾年,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都非常渴求高端人才,而且有切實的支持。中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國家為我們搭好了舞臺,積極推動海外人才回國,讓我感覺到了正是可以真正做些事的時候,不用擔心回國會掉進『冰窟窿」裡。」馬列偉說,有生機勃勃的人才環境,又有充滿機遇的市場前景,自己選擇回國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
回國後,馬列偉考察了國內的英語培訓市場,發現很多不規範的現象,比如有些號稱「全外教」,實際上「外教」並沒有教師資質。最讓馬列偉憂慮的是,很多學生還和過去的自己一樣,只會背單詞、考試,不敢與別人大膽交流。
對於第二語言來說,聽說能力無疑是最重要的,這也正是馬列偉要開拓的創業方向。在清華大學師生多年研究試驗的基礎上,馬列偉帶領公司自主研發出語音識別、評測系統ASEC。它不僅能夠教學生英語發音,甚至還能「聽」出學生的發音水平,給學生的發音打分,就像一個貼身「外教」,學生可以與它隨時實現交流。
2011年,在ASEC系統的基礎上,馬列偉帶領思昂教育團隊又面向中小學校推出了網上英語智能作業系統vHomework。這一系統藉助人工智慧、多媒體、網際網路等技術,創新地設計出人機互動的教學管理模式,解決了中小學英語學科的個性化學習和「聽說難」的問題。
馬列偉介紹說,vHomework就像一個網上虛擬的英語家教,老師在系統裡布置作業,學生回家完成,系統既可以教學生說英語,又能自動糾正學生的口語問題。通過系統,老師和家長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學生的英語聽說情況,從而實現了傳統教育無法實現的分層教學。
vHomework在網上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市場的歡迎。一名使用該系統的中學生這樣描述自己的感受:「在系統上學習讀一句,馬上可以給出一個反饋,這個分數出來後,我還老想得更高的分,越讀就越想讀,學習興趣提升不少。」
在馬列偉看來,教育是一個國家戰略發展的基礎,目前中國教育發展面臨不均衡和教育資源稀缺的問題。他認為以網際網路為載體的vHomework能夠突破地域限制,讓山區的孩子也能用上國際水平的「英語家教」,為他們走向大山外的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礎。
目前,除了在廣大中小學校應用外,vHomework內置的語音評價標準,早已應用在大學英語四六級口語考試中。近些年來,思昂教育又與國內幾家出版、培訓機構合作,通過與圖書、培訓產品捆綁銷售,使得產品有了更大的覆蓋範圍。
2011年,馬列偉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2012年5月,他走進中央黨校參加培訓學習。對他來說,這些不僅意味著國家對他個人的認可和扶持,更是對他全身心去解決的問題和取得的成績的認可,給了他向前發展的極大信心。
「過去,我們追求『美國夢』。現在,我們追求『中國夢』,追求為祖國強盛、為解決一代人的問題而奮鬥的夢。」馬列偉說,「我們這批人回國,是為了給國家做出一些我們獨有的、特殊的事情,在行業解決一些難題,為社會作一些新的貢獻。」
現在,除了做好英語產品外,馬列偉還有一個新的想法:「希望可以儘快進入國際市場,國內人應用vHomework這個系統提升英語水平,國外人也可以用它提升漢語水平,為滿足國際上日益興起的『漢語熱』作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