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日惹婆羅浮屠佛塔是一座60,000立方米(2,118,880英尺)的石頭結構建築高34.5米(113英尺), 基本尺寸為123 x 123米(403 x 403英尺)。
婆羅浮屠是舉世聞名的佛教千年古蹟,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婆羅浮屠和其它佛教建築的不同之處是,整個佛寺建築完全建立在一座山頂之上,婆羅浮屠來自梵語"Vihara Buddha Ur",意思就是「山頂的佛寺」。
婆羅浮屠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吳哥窟並稱為世界東方四大奇蹟。
婆羅浮屠是作為一整座大佛塔建造的,從上往下看它就像佛教金剛乘中的一座曼荼羅,同時代表著佛教的大千世界和心靈深處。塔基是一個正方形,邊長大約118米。
婆羅浮屠佛塔的三個部分代表著通往佛教大千世界的三個修煉境界,即:欲界(Kamadhatu)、色界(Rupadhatu)和無色界(Arupadhatu)。塔基代表欲界,五層的塔身代表色界,而三層圓形的塔頂和主圓塔代表無色界。
婆羅浮屠佛塔塔身和塔頂的佛像有504尊,其中塔頂的佛像被安放在多孔的舍利塔內。這些佛像大同小異,手勢(印相)有微妙的差別。504尊佛像中有三百多尊被部分破壞(多數缺頭),還有43尊全無蹤影。
婆羅浮屠的舍利塔分布在三層,第一層(最底層)有32座舍利塔,第二層24座,第三層16座,總共72座。
這是中心部位最高的佛利塔。
沒有文字記錄誰是婆羅浮屠的建造者,也不知道為何而建。這座佛塔的發現也比較曲折,婆羅浮屠沒發現之前沉睡於層層的火山灰之下和茂密的叢林之中,估計有幾個世紀時間。
英荷爪哇戰爭之後,英國於1811至1816年統治爪哇。上尉託馬斯從佛塔附近村莊人聽說有這座佛塔,這個上尉醉心於收集爪哇古董,他派遣荷蘭工程師H. C. Cornellius前往勘察,而後發現此塔。
婆羅浮屠塔從火山灰中挖掘出來,得以重見天日,後又經修繕,逐漸成為今天所看到的模樣,佛教徒重新來到這裡朝拜,每年五月和六月的第一天滿月,印度尼西亞的佛教徒在這裡慶祝衛塞節,紀念喬達摩·悉達多的生辰、死忌和悟道成為釋迦牟尼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