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對於不得不低頭認輸的日本法西斯來說,這無疑是痛苦和恥辱的一天;而對於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則是噩夢結束、光明到來的日子。
在全世界正義之師的打擊下,日本天皇於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貌似強大的日本法西斯轟然倒下。
9月2日早晨,東京灣陰雲低垂。9時整,受降儀式在美軍第三艦隊旗艦「密蘇裡」號上正式開始。
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將軍宣讀完投降命令後,重光葵走上前來。「他把全身重量都壓在手杖上,好不容易才坐下來。他把手杖靠在桌子旁,然而,在他籤字的時候,這手杖倒在甲板上。」美國記者霍默·比加特記下了這位日本政府代表和日本外相沮喪、緊張的一瞬。
面對投降書,重光葵卻又不知道該籤在哪兒,在一名盟軍將軍的指點下,他才在指定的地方籤上自己的名字。日本大本營代表、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隨後上前,他脫掉手套,俯身彎腰,便在投降書上草草籤名。
接著,盟軍代表麥克阿瑟和包括中國代表徐永昌將軍在內的九個盟國代表依次籤字。這個窄小的後甲板成了和平的祭壇。」日本代表團的一名成員日後回憶說。
親臨現場的《大公報》記者朱啟平,則在那天寫下了中國新聞史上的經典之作《落日》:「……全體籤字畢,此時是9時18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4年過去了,沒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這個時刻,在東京灣籤字投降了,天網恢恢,天理昭彰!」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反法西斯同盟的勝利而宣告結束。到9月中旬,散布在中國、東南亞、南太平洋地區和太平洋諸島的300多萬日本軍隊,陸續向同盟國投降。舊恥已湔雪,中國應新生。
9月3日,國民政府決定這一天為抗日戰爭勝利慶祝日。同日,毛澤東為《新華日報》題詞:「慶祝抗日勝利,中華民族解放萬歲!」後來,這個日子被全世界公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
1946年5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正式開庭。兩年半後,在經過了818次開庭後,法庭以戰爭罪和反人道罪對26名日本甲級戰犯進行了宣判,自殺未遂的日本前首相東條英機、「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松井石根等7名甲級戰犯被判處絞刑。人間正義終於得到了伸張!失敗者的苦澀,勝利者的榮光。
1945年8月21日,湘黔交界處的芷江城裡搭起了一座座松柏牌樓,上懸「勝利之門」的大字橫幅。在這個見證了中國正面戰場最後勝利一戰的小城,日本治降代表、駐華日軍副參謀長今井武夫前來洽降。
上午11時15分,在三架中美戰鬥機的監視下,今井武夫一行乘坐一架滿布彈痕的飛機到達芷江。
「當時我正在修飛機坪。日本的飛機在空中打了三個圈圈,插著白旗子降下來了」芷江居民彭雙橋對這個細節印象極深,「插一個白旗子什麼意思啊?意味著日本向中國人民全部投降!
下午3時許,洽降儀式開始。中方高聲朗讀近千字的《中字第一號備忘錄》,一個接一個的「投降」字眼,衝擊著失敗者的神經。後來,今井武夫在回憶錄中這樣描述當時心境:「戰敗的我們,猶如被一堵黑暗的牆壁隔斷了前途,絕望的孤家感和不安的心情是不能消除盡的。」
根據協議,中國戰區將接受中國大陸(東三省除外)、臺灣與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內日軍全部陸海空軍的投降。
8月27日下午2時,南京光華門外,七架美軍飛機緩緩降落。「飛機到達南京大校場時,當地老百姓向我們揮舞毛巾。」時任新六軍作戰科長的王楚英被委派負責受降警戒工作,「我知道,這是南京人民在飽受日軍蹂躪後,見到親人時的激動。9月9日9時,中國傳統的「三九」吉時,中國在南京正式接受日本投降。無數照相機的燈光閃爍中,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等七名光腦袋的日本投降代表,目光呆滯。
9時整,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下令,將日軍降書交付岡村寧次閱讀籤字。「岡村用雙手捧接投降書,低頭展閱。閱畢,取筆蘸墨,在投降書上籤下名字,並從上衣口袋內取出印章,蓋於名下,之後低頭俯視有50秒鐘之久。」82歲的王楚英至今仍清楚地記得,「我看到,岡村寧次把印章蓋歪了,好像很抱歉,站起來向受降席鞠躬表示歉意。
籤字後,岡村寧次交出了他那把沾滿中國人鮮血的指揮刀,在華日軍128萬人向中國投降,中國抗戰勝利結束。舉國歡慶時,將士未下鞍。
8月15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命令岡村寧次及其所屬一切部隊限期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投降。
而這時,蔣介石卻下令八路軍原地駐防待命,從而把浴血敵後的八路軍、新四軍排除在一切受降儀式之外。
這樣的命令自然遭到了敵後抗日軍民的斷然拒絕。從1945年8月中旬至10月,八路軍、新四軍進行了大規模反攻,消滅日軍1萬多人、偽軍22萬人,收復城市200多座。
解放區戰場的大反攻,是抗日戰爭的尾聲,也為奪取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國防大學教授徐焰說。
而這一切,正是一個民族的新希望所寄。
1945年10月17日,中國接收部隊第70軍登陸基隆港。這是臺灣人在半個世紀後第一次看到中國人自己的軍隊,人們爭相跑上大街,熱情地拖士兵們到家中吃飯。
10月25日上午10時,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在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臺灣末任總督安藤利吉在降書上簽名蓋章。短短5分鐘的受降儀式,結束了日本對臺灣長達半個世紀的霸佔。
當天,寶島張燈結彩,祭告祖先。有記者說,日本投降以來,各地同胞歡慶勝利的場面難以計數,最讓人終身難忘的景象,是在臺灣。這個日子也被臺灣定為光復日。
就在臺灣光復的前一天,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成果,聯合國正式成立。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半年前,聯合國制憲會議在美國舊金山召開,會議發起國之一的中國派出近百人的代表團出席。6月26日,各國代表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
中國共產黨的代表——董必武用毛筆在舊金山宣言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26年後,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時,這三個漢字成了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止戈為武,以德報怨。站起來的中國展示出了令人尊敬的大國氣度。中國政府動員了大量交通工具和船隻,讓曾經傷害了中國的日本人及時回到他們的家園從1945年11月到次年8月,共計有125萬餘名日俘、近80萬日本僑民從塘沽、青島、上海、基隆等港口乘船回國。今井武夫後來回憶說:「我深深感激中國軍人對戰敗軍使節那種令人懷念的態度,同時,並深深認識到這裡面隱隱蘊藏著日本戰敗的原因。
戰爭結束前後,《大公報》記者徐盈走遍各地採訪,他把自己在旅途中最大的發現記載了下來:「我在中南和西南走了九省,最大的收穫就是從廣大人民的面孔上,發現了我們韌性的民族同時也是一個會笑的民族,就是再有多少愁苦,我們的民族也能夠用笑將它衝淡了。會笑的民族是不會失敗的,他的心情始終樂觀。如同浴火重生的鳳凰,中華民族洗去了百年的屈辱,第一次以勝利者的姿態站了起來,贏得了地位、自信和尊嚴。
抗戰勝利,中國收回了日本強佔的我國臺灣、澎湖列島及一切領土,廢除了此前一個多世紀裡帝國主義強迫我國籤訂的不平等條約。中國成為聯合國領銜發起國和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在抗戰中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的中國共產黨更加強大。
4年零28天之後,一個充滿了光明和希望的新中國誕生在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