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受降為何選在湖南,六場戰役「四勝一負一平」,試問還能有誰

2020-12-15 格子說歷史

引言

「湘人不倒,華夏不傾」。湖南,在近代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每每遇到國家危難時刻,總是有一批捨生忘死的英雄人物挺身而出,挽救國家於至暗時刻。

在抗日戰爭期間也是如此。湖南人在抗日戰場上做過多少豐功偉績,千千萬萬湖南人拋頭顱,灑熱血,前僕後繼參與抗日戰爭中,據不完全統計,在抗戰中,有著3000萬人口的湖南省,居然走出了210萬子弟兵,僅此四川川軍,全國第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的選址便是在湖南芷江,史稱「芷江受降」,標誌著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徹底失敗。

那麼,為什麼日本受降會選擇湖南芷江呢?

一、抗日戰爭中的湖南

在晚清末期,湖南才子楊度曾經在《新民叢報》上發表《湖南少年歌》,其中有幾句是如此寫道: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這句話是湖南人真實寫照。從太平天國到解放戰爭,處處都能找到湖南人的身影,近代上的湖南人才輩出,既出現過收復新疆,保家衛國的左宗棠,也出現過建立新中國的無產階級成員。

自然,這片湘江大地上,也湧現出不少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抗日的號角響徹神州大地,湖南人應時局而變,慷慨奔赴沙場,守護國家一方淨土。

據統計,日軍在中國戰場上投入將近200萬兵力,其中有足足70萬兵力投入到湖南這一塊地。為什麼湖南如此重要,值得日本人大費周章去攻打?

因為湖南的地理位置決定它的重要性。當時日本人已經攻陷中華民國的首都南京,也先後佔領了上海、廣州等重大沿海城市。日本的目光和爪牙逐漸轉向中國內地。

隨著民國政府向西逃跑,自然的,日軍準備向西進攻,奪得副都重慶。湖南位於西南的門前,是重要的交通樞紐。要想佔領重慶,必須先佔領湖南,否則連西南地區的大門都進去不了。

不單是日軍看得重,就連國軍也看的重。湖南不僅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而且還是水上運輸路線重要節點,以及重要的糧食產地和工業區。如果湖南一旦丟失,重慶的糧食產地、工業原料便只能依靠四川盆地,這就會給四川龐大的人口造成糧食壓力,不利於後方穩定。

更重要的還是,湖南作為前哨陣地,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例如省內大大小小的河流和湖泊,都是防止日軍進攻的關鍵。國軍將領希望在此拖延日軍,消耗日軍,接著在大後方休養生息,為日後的反攻做準備!

所以對於國軍而言,湖南只能死守,決不能丟失!

根據日後戰場統計,中日雙方多達20萬人的大會戰中,其中發生在湖南的多達6次,分別是:三次長沙大會戰、常德大會戰、衡陽保衛戰、湘西大會戰。這6次戰績如何?「四次勝利,一次打平,一次戰敗」,可見戰績輝煌。

比起輝煌的戰績,更引人注目的是湖南人的貢獻。日軍在此先後投入多達70萬人次,傷亡達到20萬人,而可歌可泣的湖南人全省3000萬人,傷亡多達260萬人,其中光是死亡人數就接近100萬。

由於這裡戰況激烈,死傷慘重,被後來的軍事家稱為「東方凡爾登」。凡爾登在一戰期間也是有名的戰爭,在凡爾登同樣也是死傷慘重。

正是在湖南人的堅持頑強鬥爭下,日軍沒有想到這些國軍戰鬥力如此驚人,侵華的野心也止步於此,直到6年後在湖南芷江投降。

二、四次大會戰打出湖南人的驕傲

在此之前,湖南人早就積極參加抗日戰爭。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日軍叫囂三個月之內滅亡中國,沒想到被國軍來了個當頭一棒!

其中就有湖南人的身影。在淞滬會戰軍隊中,湖南省是投入兵力最多的省份之一,一共有9個師和3個旅,以及數以千計的湖南地方保安團。他們從湖南出發,前來異地支持抗戰。

來自湖南醴陵的張彀中,身為15師44旅的旅長,即便身負重症,也依舊抱恙上陣。親臨戰場,浴血奮戰。由於戰場條件惡劣,導致病情加重,甚至雙眼失明!可即便如此,他卻依舊指揮戰鬥,直至他生命最後一刻,享年38歲。

淞滬會戰後,日軍蠢蠢欲動,企圖將爪牙伸向華中、華南,其中他們便盯上湖南。家鄉有難,三相男兒積極響應,各地徵兵站不少湖南人應徵入伍,背起槍枝,準備於湘江邊上與敵人決一死戰!

在全面抗戰的八年內,湖南就足足堅守了六年!一九三八年十月,日軍分別從南北方向包圍湖南,企圖打通湖南樞紐。當時日軍在武漢、廣州等戰場上戰無不勝,先後取得不小勝利,被勝利衝昏的頭腦的日本人不由口出狂言,第十一軍司令岡村寧次甚至說:「一個星期內拿下長沙!」

一九三九年第一次長沙會戰,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薛嶽審視奪度,調動24萬湖南人參加戰鬥,狠狠打擊了岡村寧次狂妄發言,消耗了大量日軍的人員和武器,日軍的計劃落空了!

一九四一年第二次長沙會戰,阿南惟幾接過指揮權,對第九戰區發起第二次大會戰。這一次又是薛嶽作為指揮官。運用古人的軍事智慧以及地理優勢,憑此一戰,中國軍隊收復全部湖南失地,恢復至戰前版圖。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不服輸的阿南惟幾再次向薛嶽發起挑戰,第三次長沙會戰爆發。這一次,薛嶽發明「天爐戰法」,配合湖南地形,戰勝阿南惟幾。三次長沙會戰,都是由薛嶽指揮,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狠狠打擊日本人的囂張氣焰。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面對長沙戰局的不利,以及太平洋戰爭業已爆發,日軍不得不轉攻為守。根據戰場形勢,決定進攻常德。因為常德具有糧食產地、交通要道等,也是重慶的補給命脈,因此重要地位不亞於長沙。

這一次橫山勇是主力軍,率領日本人進攻常德,希望以此振奮軍心。國軍深知常德的重要性,派出曾經堅守臺兒莊的孫連仲指揮戰局。在這個戰場上湧現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一五〇師師長許國璋身先士卒,帶隊殺敵,衝鋒陷陣,面對槍林彈雨,毫無畏懼,寧可飲彈殉國,也不願投降敵人。最後,常德會戰我方全面勝利!

三、湖南人有氣節

這四場大會戰,振奮當時全國人心。國人太需要勝利,湖南的戰績的的確確為國人打了一劑強心針。隨後的戰鬥中,日軍在中國戰場上消耗太多人力物力,原本以戰養戰的方針失靈,而且受到美國在太平洋戰爭的影響,日本在後期已經是強弩之末。

在1945年8月15日,尊貴的日本天皇在廣播中,向全世界日本軍人宣布無條件投降,從這一刻起所有日本人放下武器,接受投降。日本在中國的投降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1945年8月21日在湖南芷江舉辦受降儀式,第二部分是1945年9月9日在南京舉辦正式受降儀式。

1945年8月21日,湖南芷江成為全國焦點。日本代表坐在席位上等候中方的發落,低頭接受中國人的指揮和安排。

之所以選擇湖南芷江作為投降之地,是因為芷江的重要性。芷江是當時湘西腹地,有僅次於昆明空軍基地的第二大盟軍機場,,交通便利,更有飛虎隊駐紮於此。芷江機場為抗戰做了不小貢獻,加之長沙、常德等地因為戰火被破壞嚴重,相對而言芷江比較完好。

芷江才成為日軍受降之地。

結語

在1945年8月21日芷江受降過程中,整個儀式簡介明了。日方代表今井武夫勉強使用國際禮儀對待昔日的敵人中國,接著便是乖乖等待蕭毅肅的指示。作為戰勝國,中國不必還禮,直接了當讓對方籤訂協議書。

結果對方把玩文字遊戲,想用「停戰」代替「投降」。當場蕭毅肅怒斥對方,對方被嚇得連連掉汗,如同敗家之犬。

芷江受降後,中國終於清除了日本侵略者的陰霾,迎來和平。這些為國獻身的烈士,值得我們時刻銘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何日本受降儀式在軍艦上舉行,因為有人不滿,最後妥協的結果
    難道是有什麼顧忌嗎? 密蘇裡艦全長270米,寬33米,滿載排水量為4.5萬噸,曾參與過太平洋戰爭中的許多重大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日本投降之時,正在日本近海執行炮擊東京任務的密蘇裡戰艦,受命在8月29日之前抵達橫濱,為受降儀式擔任警戒任務。 那麼,是不是因為密蘇裡戰艦有著寬闊的甲板、顯赫的戰績,才被選用於受降儀式地點呢?
  • 改變解放戰爭命運的四場戰役,都是哪位將帥指揮的
    然而,從1946年到1950年的時間內所發生的戰役,均被稱之是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一方則稱動員戡亂)。在這四年時間內,雙方展開了無數次戰役,而在這些戰役中有四場戰役,影響最大。說得誇張一點,這四場戰役的勝敗,也決定了解放戰爭的命運。
  • 日本為何會在瓜島戰役中慘敗
    在1941年12月7日之時,日本對於停靠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開始了他們的偷襲行動,這明顯是一個極大的決策性失誤,這也讓美國正式把矛頭對準了日本,但誰又能想到,這樣的決定是日本高層經過了長期的考慮之後所作出的決定。日本在勇氣方面也是讓人佩服,不僅面對美國這樣的世界軍事頭號強國沒有面露懼色,反而依靠著自己海軍方面的優勢讓美國嘗到了他們的厲害,總噸位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海軍還是相當的強悍的。
  • 「密蘇裡」號受降的儀式知道多少?
    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由陸軍上將麥克阿瑟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負責安排和主持投降儀式,並代表盟軍受降籤字。這引起在太平洋戰爭中立下赫赫大功的美國海軍強烈不滿,說這給人以日本主要是被美國陸軍打敗的印象,一時間美國海軍憤憤不平。發牢騷是徒勞的,最後海軍部長建議,如果受降是陸軍將領,儀式就一定要在軍艦上舉行。
  • 諾門坎戰役中驕橫的日本關東軍為何輸的那麼慘
    文/寂寞的紅酒1939年,日本和蘇聯在我國東北和蒙古邊界地區爆發了一場大規模軍事衝突,這就是著名的「諾門坎事件」,也叫諾門罕戰役、哈拉哈河戰役。諾門坎戰役是日本關東軍蓄意挑起的一場軍事衝突,日本人對這場戰役蓄謀已久。
  • 草擬受降書、親曆日本投降,這個貴陽人曾被美國報導
    1945年9月9日上午9時9分日本侵略軍在南京向中國投降投降儀式在原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貴陽人曾鴻圖作為當時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的秘書參加了這次受降儀式見證半個多世紀以來受盡日本侵略者侮辱和摧殘的中國人民在浴血奮戰後取得的勝利受降儀式上,面對日本投降書的中文版本,岡村寧次低頭籤名,完全喪失在中國大地作惡多年的驕橫跋扈。
  • 抗戰第一受降地芷江:當年遠東第二大機場
    新華社記者 白 禹攝   湖南芷江,有一座不起眼的機場。鮮為人知的是,這座機場曾經被譽為「遠東第二大機場」,它見證了中華民族與世界愛好和平人士一道頑強抗擊日本侵略,最終迎來勝利的崢嶸歲月,一雪近代百年來的恥辱。   9月1日,在國新辦、外交部的共同組織下,中外媒體集體採訪會在這裡舉行,讓我們有幸了解機場「身後」的故事。
  • 衝繩「反美軍派」勝選,但還能再勝幾回?
    包括中國的官方媒體在內,許多媒體以「人民的勝利」來稱讚玉城德尼的當選,但是對於大多數衝繩本土的普通居民,特別是年輕人來說,誰勝誰負都難以稱得上是一場勝利。9月28日朝日新聞刊發的關於衝繩選舉的新聞,左下角再次出現「溫度差」字樣(圖片來源:朝日新聞)讓兩個地方的人們感受到這「溫度差」的關鍵事件,不嚴謹地、簡略地看來主要有這三個:1.衝繩戰役;2.衝繩美軍基地;3.衝繩經濟發展。
  • 抗日勝利受降城┄芷江
    芷江的標籤是抗日勝利受降城和飛虎隊,它是抗戰後期膠著的前線,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然後就是湘菜之芷江鴨。因為是下午的飛機,我有大把時間在城裡晃悠,百度一下,選了兩個景點┄抗日受降紀念館和龍津風雨橋,這座城市真的很小,機場離高鐵不遠,最妙的是受降紀念館就在機場旁邊,給我的感覺,嗯,走著去都可以,我看地圖已經犯了幾次錯誤了,下次真得長點心了。
  • 《雪中悍刀行》人物誌——試問天上仙人,誰敢來此人間
    上期《李玉斧:我想為這人間說句話》談到了斬盡天上垂釣仙人的武當掌教李玉斧,本期我們來談談試問天上仙人,誰敢來此人間的桃花劍神鄧太阿。試問天上仙人嗎,誰敢來此人間。「試問天上仙人,誰敢來此人間。「講完小說中的鄧太阿我們再來聊聊他名字中的泰阿劍
  • 海賊王:路飛從三千萬到15億,六場經典戰役,燃燒了無數人的青春
    從路飛勵志要當上海賊王的時候,就註定他將會是海上雄霸一方的霸主,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路飛經歷過的六場經典戰役!第三場戰役:打敗cp9司法島這篇已經是印象最深刻的戰役,從水之都出發,一路打敗敵人,到了司法島還叫烏索普把政府旗幟給燒了,路飛一夥正式向世界政府宣戰,那時候只是為了營救羅賓,也是最感人的一段,路飛和路奇兩人之間的較量也讓人眼前一亮,路飛那時候就是從他們身上學會了二檔
  • 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為何蔣介石不參加,而是徐永昌和何應欽
    日本無條件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許,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出席籤字儀式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
  • 報導芷江受降日文報紙內容將公布
    華聲在線7月2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見習記者 趙志高 通訊員 楊王慧)7月29日,北京衛視《檔案》欄目攝製組來到芷江,拍攝紀實專題片《芷江受降》。設在芷江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拿出一份從日本徵集到的記載有芷江受降過程的日文報紙稱,該報紙詳細內容將於8月20日在北京衛視專題片中對外公布。
  • 美國為何要把日本投降儀式放在密蘇裡號戰艦上?
    1945年8月,二戰進入了尾聲,隨著美國空軍向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巨大的殺傷性與毀滅性使得日本人不得不扯起白旗,正式向盟軍投降。打了十多年的二戰,至此終於結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籤字儀式在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這個足以載入史冊的受降儀式,為何選擇在了一艘軍艦上呢?以麥克阿瑟為代表的陸軍和以尼米茲上將為代表的海軍,曾就受降地點的選擇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榮譽爭奪戰」。彼時,麥克阿瑟擔任太平洋美軍總司令,他將以盟軍最高司今官的身份執行對日佔頓。
  • 日向勝:參與圍殲張靈甫74師的原日本兵
    令日軍恐懼的是,隨著新四軍活捉的日本俘虜逐漸增多,經過思想改造的「新日本人」加人反戰同盟,專門向自己原先所在的部隊散發傳單,開展反戰活動。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日向勝清楚地記得,部隊點名時有一多半人已經消失,其中不少是自願向新四軍投誠的。在津浦路沿線,國民黨和共產黨展開對日軍受降的「競賽」,儘管國民黨軍搶佔淮安,但城外大片區域卻處於新四軍控制下。
  • 美國為什麼會選擇,在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日本受降儀式
    9月2日,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了,日本向盟國的投降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就此落下帷幕。為什麼如此隆重的重要歷史時刻,美國會選擇在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受降儀式。雖說日本是個島國,但是不可能,找個像樣的受降儀式的地方都找不到吧。
  • 揭秘日本戰敗後中國軍事接收臺灣受降區
    一  日本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政府被迫執行《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公告》的規定,無可奈何地決定向中國政府正式移交臺灣、澎湖列島主權。8月26日中國戰區受降主官、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宣布,臺灣、澎湖列島為中國戰區第十六受降區(以下簡稱「臺灣受降區」),受降地點設在臺灣的臺北。
  • 抗日戰爭故事:日本法西斯受降全紀錄,銘記這些時刻
    對於不得不低頭認輸的日本法西斯來說,這無疑是痛苦和恥辱的一天;而對於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則是噩夢結束、光明到來的日子。在全世界正義之師的打擊下,日本天皇於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貌似強大的日本法西斯轟然倒下。9月2日早晨,東京灣陰雲低垂。9時整,受降儀式在美軍第三艦隊旗艦「密蘇裡」號上正式開始。
  • 太平洋戰場中的瓜島戰役,日軍明明有補給,為何大都是餓死的?
    中途島海戰慘敗之後,日本喪失了戰爭初期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實力大為減弱。但日本並不打算停止對南太平洋諸島的進攻,反而加快了速度,以期奪回戰略主動權。接下去,美日在太平洋戰區,圍繞著瓜達爾卡納爾島及其周邊島嶼進行了一系列爭奪戰,這就是瓜島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