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名烏克蘭科技人員來華,從事科研技術,我國怎麼回饋的

2020-12-15 行跡在旅途

大家對有一種職業一直都是敬畏的,至少我是這樣,小時候家裡人問長大想幹什麼,很多的答案都是想成為科學家吧。確實,想要成為科學家是很不容易的,畢竟這不是努努力就會勝任的一份工作,還要具備先天的條件。作為科學家在我國的待遇是差不了的,同時還會受到普通民眾的尊重,但是有些國家的現狀卻不是如此。

01烏克蘭的科研人員待遇低

烏克蘭在大家的印象裡是一個盛產美女的國家,但是在烏克蘭這個國家中,從事科研人員這份工作的待遇不是很好,並且地位也不高,近年來烏克蘭的工資越來越低,從而導致了人們對這份工作有了敬而遠之的態度。畢竟是為國家打工,就算是這樣但是也得賺錢,如果不賺錢為了什麼呢?

因此,有很多國家為烏克蘭的科研人員伸出了橄欖枝,我們國家也是其中之一,希望他們能夠來我們國家工作,為我們國家效力,所以在待遇這方面自然不會差,起碼不會比他們在烏蘭克的時候還差。烏蘭克的科學家們也都孰輕孰重,在多加考慮之後也紛紛來到我國工作,從事科技研發,根據統計,現今已經有200名來自烏克蘭的科研人員來到中國紮根,從事航空材料的研發工作。這幾年也對我們國家的科技建設貢獻了很大幫助。

02我國已引進200名烏克蘭技術人員

我想有很多人都會有疑慮,科學家對一個國家的建設那麼重要,但是烏克蘭卻不好好地對他們呢,還任由他們為別的國家效力呢?一個國家要想發展,軍事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當年蘇聯還沒解體時,想要擴展自己的軍事實力,就在烏克蘭境內建設了軍工廠,少不了製造軍事裝備靠,因此在當時就連美國也對蘇聯忌憚三分,但是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的軍工廠自然讓收入囊中了,繼而烏克蘭整個國家都有了變化,甚至超過了當時歐洲有實力的一些國家。並且與俄羅斯還在進行合作,但是在美國的煽風點火下,與俄羅斯出現了瓦解。多年之後烏克蘭的實力下滑,境內也出現了混亂,再加上科技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烏克蘭又被認定為未來歐洲最窮的國家。

烏克蘭的困境越來越深,這麼些個科技公司自然要為以後發展著想,紛紛尋找外出發展的機會,將目光放到了中國,那幾年的中國還不是像現在這般,但是在科技研發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對科研人員的待遇也很好,我們無疑是他們最好的選擇。現今我們國家的高科技航空領域已經有200名烏克蘭籍的科學家了。他們對我國的科研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做到了互利共贏。

03結語

烏克蘭現今只是一個以美女多而聞名的國家,不禁讓人唏噓。希望他們以後能夠加強發展這一方面的意識。大家對今天所說這一件事怎麼看待呢?在下方留言出自己的想法吧!

相關焦點

  • 我國特定吸引人才政策,引烏克蘭200名專家來華,發展科研項目
    軍事強國在我國的陝西省,居住著一群外國友人,他們都是來自烏克蘭的專家,研究的方向是軍工科技,為我國軍事力量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是,烏克蘭的專家,為什麼會來到中國,而且居然來了這麼多?這一切,可能要追溯到蘇聯時期。
  • 烏克蘭200名專家來華,幫我國發展2000多個科研項目,後來如何?
    在我國的陝西省,就有200多名烏克蘭的專家在那定居,烏克蘭自古以來就是軍事製造業強國,這些專家來到中國就是從事軍工建設,他們用自己嚴謹、專業態度和精湛的技術,迅速地提升了我國的軍工業發展,使中國的軍事力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 200名烏克蘭專家定居中國,選擇為我國效力,國家下令必須重用
    決定一個國家的科技強弱是否,人才非常重要,而這裡的人才也就是指科學家。烏克蘭200名科學家選擇來到我國定居,並且選擇為我國效力,對此我國下命令必須要重用。02烏克蘭專家來到中國科學家在烏克蘭的狀況,和我國情況卻是差距甚大,在我國科學家的待遇非常好。
  • 大批烏克蘭專家來華,中國如何安置他們的?這待遇真令人羨慕
    但是其實當時的烏克蘭是繼承了蘇聯第二大遺產的,當時的烏克蘭有著蘇聯大量的軍工企業,基本上當時能想得到的尖端軍工產品都能在烏克蘭造出來。但是這也給烏克蘭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困擾,那就是維護這這些軍工設備,是要消耗大量的資金的,這嚴重的拖垮了烏克蘭的經濟。當時的烏克蘭就像是一個守著金山的卻不知道怎麼用的窮人,明明有著美國都眼饞的資產,但是就是不能變現。
  • 200名烏克蘭專家主動來到中國發展2000多個科研項目,如今怎樣
    烏克蘭是一個軍事工業非常發達的國家,他們製造的軍事武器世界聞名,我國的遼寧號航母的老家就是烏克蘭,可見烏克蘭的軍事製造技術有多強大了。擁有這樣世界一流的軍事製造技術,肯定是離不開這方面的科技人才的,烏克蘭的軍事技術人才非常多,他們也有著非常頂級的水平,在戰爭年代的烏克蘭靠著賣武器賺錢,那時候這些軍事技術人才非常受國家的重視和尊敬。
  • 烏克蘭200名專家來華,幫中國發展兩千個科研項目,後來怎樣
    烏克蘭有著傑出的軍事技術和精湛的軍工製造企業,二戰時期蘇聯還沒有解體的時候,烏克蘭就曾向蘇聯提供了許多先進的工業技術和科研成果,以至於在當時美蘇冷戰的時候,蘇聯有實力和美國相抗衡,只不過後來由於各種原因,蘇聯解體,烏克蘭也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
  • 200名烏克蘭專家移居我國,國家給予優厚待遇,專門研製尖端技術
    200名外國專家定居陝西,國家免費分房子,專為中國研製新技術。前蘇聯是和美國並列的全球超級大國之一,後來蘇聯解體了,分成了烏克蘭、俄羅斯等十幾個獨立國協國家 ,由於底蘊還在,這裡面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軍工技術最強。
  • 中國從烏克蘭挖來國寶級專家:瓦良格總師來華傳授寶貴技術
    蘇聯時期,烏克蘭是蘇聯最重要的軍用造船基地,其黑海造船廠是蘇聯唯一能建造航母的船廠,承建了蘇聯四代九艘航母,包括中國海軍現役的遼寧艦和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此外還有一艘未完工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在蘇聯解體時,烏克蘭繼承了黑海造船廠中瓦良格號和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但無力繼續完工,隨後中國買下了瓦良格號
  • 中國加速趕超美國,日本成「神助攻」者,1.8萬研究人員來華
    中國近些年的發展有目共睹,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GDP全球第二,工資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別是一線科研人員工資已經與國際接軌。就在前幾年,我國最高的科學技術大獎,獎金已從500萬提高到了800萬,而且這筆獎金可以獲獎者本人自由支配,科技工作者在國家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得到了全中國人民的尊敬。
  • 3000名烏克蘭航空專家將移民中國?別瞎興奮了!
    近日,「3000名烏克蘭航發技術人員攜帶家屬移民重慶」的消息引爆輿論亮點。 傳言稱,重慶市出資30億元人民幣,與烏克蘭馬達西奇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天驕航空集團,將有近3000名烏克蘭技術人員攜帶家屬移民重慶。整個搬遷安家費用預計17億人民幣。
  • 外國人來華工作籤證申請的積分分類標準(試行)!
    18.世界技能大賽獲獎者或從事其競賽項目培訓的專業人才。(三)符合市場導向的鼓勵類崗位需求的外國人才1.中央國有企業、世界500強企業全球或地區總部、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部門認定)、大型企業聘用的高級管理、技術人才和科研骨幹。
  • 烏克蘭國寶級工廠倒閉,中國開出豐厚條件,大批高級人才紛紛來華
    馬達西奇曾是蘇聯最重要的航空發動機基地,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國常用的L15教練機用的就是這家公司的發動機,不過後來由於烏克蘭國內的的各種因素加上經營不善,導致這家公司一直接不到訂單,現在已經無法維持正常運轉,面臨破產的風險。
  • 烏克蘭轉讓「壓箱底」技術,欲與中國合作,還轉移千名航空人才
    烏克蘭這個國家,繼承了蘇聯很多武器設備還有很多先進的技術,是個很有實力的國家。但在經濟化時代裡,他們選擇了出售這些武器以及技術,以至於導致實力一落千丈。而我國對於他們國家所有的這些技術很感興趣,烏克蘭更是轉讓給我國"壓箱底"發動機技術,還轉移千名航空人才,欲與中國進行合作。
  • 中國拋出橄欖枝後,日本優秀人才來華:待遇和科研環境好太多
    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國外優秀人才來到中國工作生活,據日本媒體報導,近年來大量優秀日本科研人才不斷流入中國。但是長江後浪推前浪,隨著中國高質量經濟持續發展和科技化產業的不斷進步,日本和中國對比已經後勁不足。日本人力專家表示,日本科技領域崗位已經供過於求,而且由於新冠肺炎影響和日本國內經濟泡沫危機,政府在科研經費投入上更是捉襟見肘。即使日本也很希望留下人才,但是苦於經濟限制,綜合各方面因素,大量優秀人才還是流向了海外尤其是中國。
  • "一帶一路"建設創新發展看點:用科技點亮創新路
    看點一:科技合作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內容  近年來,我國為沿線國家培養了上萬名科學技術和管理人才,並在沿線國家廣泛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與沿線國家共建了一批聯合實驗室或聯合研究中心,科技園區合作已成為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一張國際名片;建設了面向東協、南亞、中亞、阿拉伯國家、中東歐等地區和國家的一系列區域和雙邊技術轉移中心及創新合作中心
  • 來華永居的外國人應該是誰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中國官方對研發人才的定義比日本人更廣,根據科技部首次編寫的《中國科技人才發展報告(2014)》報告稱,2013年我國作為科技活動核心要素的R&D(研究與發展)人員總量高速增長,總數為501.8萬人。按全時當量統計,R&D人員總量達353.3萬人年,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
  • 突出貢獻科研人員可破格優先評價!北京暢通科研人員職業發展通道
    首次實行科研人員分類評價本次改革將自然科學研究人員分為基礎研究型、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推廣型、科技諮詢與科技管理服務型3類,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分為基礎研究型、應用研究和決策諮詢研究型2類,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按照「幹什麼、評什麼」,分別制定評價標準條件
  • 烏克蘭又一技術部門來中國,還帶來航空關鍵技術
    我國廣州高新區和烏克蘭科學院開始了技術合作,雙方將對關鍵技術進行轉化。誠然,面對中烏之間的技術合作,一些國家是不樂於看見的,美國長期以來便對雙方的合作進行阻撓,但烏克蘭顯然頂住了美國的壓力。實際上,中國和烏克蘭之間的合作對於雙方來說是雙贏的,因此別有用心之輩的阻撓註定無效。
  • 明朝傳教士來華進行科技翻譯,對我國當時的科技發展有什麼意義?
    那麼來華傳教士進行科技翻譯,對當時的中國在科技發展上有哪些實際意義呢?我們總體來看明朝,當時科技發展較為緩慢,提升科技發展水平的手段主要是對傳統科技的傳承,依靠經驗和對經典文獻的總結。但是,自明朝中後期開始,越來越多的國人在思想及視野上逐漸變得開闊,能夠接受甚至主動吸收外來的科技成果。
  • 張然:深耕科研沃土 助力科技強國
    張然:深耕科研沃土 助力科技強國 2020-10-27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