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是錦葵科的常綠灌木,為著名觀賞植物,全年開花。我國南方廣泛種植,馬來西亞更是到處可見。
古書記載,扶桑生自東海日出之處,其葉如桑,而且兩棵樹往往同根偶生相依扶,所以名叫扶桑。仙人摘食它的桑椹,因而全身金光煥發。它的花「光豔照目」,雌雄蕊如上綴金屑,日光所爍,若焰火一叢之上,非常美麗。
扶桑葉互生,卵形,先端漸尖,不分裂,是三主脈,葉緣有粗鋸齒,基部全緣。花生於上部葉腋,有單瓣和重瓣之分,花冠直徑10~15釐米;花有紅色、粉紅色、黃色、白色等,以紅色為貴,四季常開,有時日開數百朵。它的單瓣花雄蕊很長,伸出花外。它性喜溫暖不耐寒,在陽光充足、肥沃而疏鬆的土地上扦插,很容易成活繁殖。
扶桑,又叫佛桑、朱槿、大紅花、芙蓉麻。它同木槿一樣朝開暮落,外貌也相像,仿佛孿生姊妹,花以紅色為主,更加嬌豔,因此叫朱槿。佛桑同扶桑諧音。
扶桑原產我國南方,喜溫暖溼潤氣候。在北方要在溫室過冬。它在廣州,由於溫度適宜,四季開花不斷,而在夏季,更是花多葉茂,被譽為「廣州牡丹」。「才飛建章火,又落赤城霞」,「野人家家焰,燒紅有扶桑」,大紅花花紅似火如荼,與眾不同。
馬來西亞以大紅花為國花,國徽上就有它的圖案。當地人叫火紅花「班加拉亞」。那裡炎熱多雨,火紅花長得花好葉茂,除紅色外,還有黃色和黃白色的。紅花盛開時,紅彤彤的花朵,近看,在墨綠色的葉子相襯下,燦爛奪目;遠看,它仿佛朵朵紅雲。火紅花遍布馬來西亞各地,馬來西亞人把火紅花當作馬來民族的熱情、爽朗的象徵,比喻熱愛祖國的烈火般的激情;也有人比喻為革命的火種灑滿大地而燃起熊熊大火。
扶桑花也是夏威夷島的州花,看到扶桑花,人們就會想起碧海藍天的沙灘和腰掛草裙的南國美女。據說土著女郎把扶桑花插在左耳上方表示「我希望有愛人 」,在右耳上方表示「我已經有愛人了」,至於兩邊都插呢,大概是「我已經有愛人了,但是希望再多一個」。
扶桑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花、葉、根都可入藥。葉性甘平,有清熱解毒作用。花性甘涼,有清肺、化痰、涼血、解毒功效,外敷可治癰腫毒瘡。新近發現它還有降低血壓作用。
扶桑的根味澀、性平,有消炎、止咳、活血作用。莖皮可制繩索和麻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