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四十年 卓越:城市更新創變者

2020-12-25 金融界

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謝斯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深圳鹽田,與中英街僅有一河之隔的橋東老居住區,曾是全深圳最繁華的地方之一。「1988年,我們搬到橋東這個小區,當時是鹽田區最好的地方,這裡臨近中英街,大家都特別願意來這裡。」住在橋東老住宅區的劉女士回憶道。

但伴隨著香港的回歸以及深圳特區的飛速發展,昔日的「購物狂潮」已成為歷史記憶的一部分。一河之隔,曾經繁華湧動的橋東老居住區也因為無情的歲月,變得陳舊老化,不再適合居住。

這是一個在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小區,由於海風長期侵蝕,很多地方都出現了牆體脫落現象,有的地方甚至連混凝土裡的鋼筋都清晰可見。居住在其中不說舒適,連基本的安全都已經無法保證,升級改造勢在必行。

2010年,橋東片區更新項目被納入《2010年深圳市第一批城市更新單元規劃制定計劃》中,成為深圳首批列入拆除重建類的8大舊住宅小區之一。由於涉及到的利益方眾多,訴求各異,老舊住宅小區的拆除重建註定是一場「持久戰」。

但橋東老居住區卻著實創造了一個奇蹟。2016年,卓越城市更新集團開始介入橋東老居住區改造項目,在政策的正確指引、政府高效流程處理以及廣大業主的大力配合與支持下,項目在兩年時間內完成籤約拆遷工作,並籤訂土地使用合同,創下深圳強區放權以來實施主體確認和土地使用合同籤訂的全市最快速度。卓越城市更新集團總經理萬偉告訴時代財經,橋東項目是他城市更新從業經歷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它是政府、企業、業主三方完美合力的結果,也是值得全行業學習的標杆」。

目前,這個項目已動工建設並即將入市。未來,這裡將從搖搖欲墜的危樓升級為現代化的商業綜合體,成為一個集居住、休閒、商業、教育等配套於一體的綜合性區域中心。

改變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正是城市更新的意義及使命。如今,深圳特區迎來了發展的第四十年,它面臨著雙區疊加的全新使命,而城市更新正像一雙「魔術之手」雕刻著這座城市新的輪廓。作為這個領域之中市場化主體的重要代表,卓越在與特區共成長的同時,也在塑造和賦能城市發展的下一個四十年。

為深圳「二次騰飛」做好準備

40年來,深圳在不到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創造了現代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奇蹟,但也比其他城市更早遇到了土地資源約束的問題。長期高強度的土地開發和利用,讓深圳可供建設的新增土地所剩無幾,空間資源緊缺成為制約城市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更新成為盤活深圳土地、提升土地價值、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途徑。2004年,深圳出臺城中村改造相關政策,開啟了深圳城市更新艱難探索的腳步。三年後,舊工業區的改造政策也陸續出臺。

但在當時,城中村和舊工業區改造項目並不存在「實施主體」的稱謂,改造單位的選擇也是通過傳統的招標或掛牌,影響有限。「這個時期的嘗試都只是局部的一個參與者。」萬偉說,直到2009年12月1日,深圳頒布了《深圳市城市更新辦法》才正式開啟了深圳的城市更新時代。

「從在深圳發展的歷程來看,近10年來城市更新才真正走上並參與了深圳城市發展的舞臺。」卓越對於城市更新的探索,與深圳幾乎同步。早在2000年,卓越集團就開始涉足舊改領域,經過長時間的打磨,2011年,其第一個城市更新作品——卓越世紀中心竣工面市。

這是位於深圳福田區CBD的一片黃金土地,原本是皇崗村留用地,村民將其建為兩層樓高的家私城自主運營。但家私城的建築形態以及產業能級與市中心區域從「增量擴張」向「存量優化」的發展定位明顯不匹配,對其進行改造是順應時代的需要,也符合深圳這座城市發展的大趨勢。

基於這一點,卓越將其升級改造為集寫字樓、商業、酒店為一體的大型綜合體,大幅釋放土地建築面積,全面提升土地綜合價值。卓越世紀中心兩棟樓以280米及250米的高度刷新當時市中心區的建築高度紀錄,成為當時福田的新地標。

升級改造過後的寫字樓,更是為區域產業結構從低端商業向證券、銀行、科技等高端產業的升級提供不少助力。與此同時,回遷給皇崗村民的2號樓約10萬平方米物業,如今年租金收入已經超過2億元,物業估值超過150億元,成為深圳村集體股份中淨資產最高的物業。皇崗村集體經濟也由此成功實現轉型升級。

回顧過往十年的發展,卓越世紀中心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而後,卓越又在梅林區域打造深圳中心北區最大的商務地標-卓越城;改造崗廈村成為國際一流的巨無霸商業綜合體-深圳中心;改造寶安辛養工業區成為一流的商住綜合體標杆;加上前文所述橋東老住宅區改造項目,卓越城市更新成為在舊村、舊住宅區、舊商業區、舊工業區四大改造領域均有成功案例的少數企業之一。

萬偉向時代財經表示,卓越在10年以前就開始為深圳的第二次騰飛做好準備,為城市的發展提供優質的產業空間,「包括卓越城、深圳中心等一系列名片項目的打造,為城市形象的提升做出了很多貢獻」。

與此同時,跟深圳城市更新探索同步的卓越,通過一個個標杆項目,幫助塑造一系列行業規範標準,助推整個城市更新行業的發展,加速城市的發展進程。

卓越城市更新方法論

以助力城市發展,破解都市困境為使命的城市更新卻有一個繞不開的難題——周期長。一個項目從意願徵集到最終落地,動輒九到十年,嚴重拖慢了城市的發展進程。

特別是在土地資源極度稀缺的深圳,大量區位優越的土地卻因為功能調整滯後、利用低效,失去了發展高效益產業的機會。如何在短時間內幫助優質地塊實現蛻變成為行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要快,首先要專業。萬偉指出,城市更新必須是專業化運營,專業化運作。

2013年5月,卓越集中資源優勢,成立國內第一家城市更新集團,將城市更新領域會遇到的問題進行細分、拆解。「從政策研判、項目的投資拓展、規劃報建,再到拆遷談判,最後獲取土地使用權,每一步都是非常專業的工作,需要匹配專業的人才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動項目進展。」萬偉告訴時代財經。

與此同時,在卓越城市更新集團內部也形成了一整套標準化的運作流程和系統化的管理模式,對每一個項目做好分工做好計劃,在集團內部從上到下逐層監督、跟進、檢視,保證了卓越城市更新的每個項目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推進。

不過,開發商只是城市更新鏈條中的主體之一,專業化運營是成功做好一個項目的起點,而在鏈條的兩端還站著政府和業主,三方缺一不可。

「一個項目要想快速推進,必須從政府到企業到業主三方面都分工明確,企業要專業有實力,政府要敢於擔當並適度介入,業主則要有大局觀,理性看待收益預期,項目才能推進得快。」

但這並不代表作為實施主體的更新企業,只能依靠政府、業主兩端自發行動。在這方面,卓越的經驗是:一方面,公司想政府之所想,嚴謹對待政府的上層規劃,以此為基礎框架,經過大量產業研究與市場分析,為每一個項目量身定做具有前瞻性的發展定位,引領城市發展。

另一方面,公司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保持真誠、執著、不忽悠的態度,與業主積極溝通,進行正確的引導宣傳,爭取業主的理解和支持 。同時也要通過產品的打造,對區域、對社會的發展做出必要的貢獻,最終達成多方共贏的局面。

歸根結底,城市更新不僅僅是一個賺錢的商業行為,其核心應在於對整個區域環境和公共配套的提升,是一項社會公共事業。

未來「雙區」建設的保障者

深圳的城市更新正站在第二個十年的開端。

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做出重大戰略部署;8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發布,再度賦予深圳以特殊使命。

雙區利好疊加,深圳未來將要成為一座比肩紐約、倫敦、東京的國際一線大都會。而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土地、空間的支持, 增量開發受限,存量開發將成為城市發展的出口。

如果說在過去的10年,城市更新剛剛站上深圳城市發展的舞臺,只是一個局部的參與者。萬偉認為,在往後的數十年間,城市更新將真正成為深圳發展的重度參與者,成為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粵港澳大灣區的保障者。

在第二個十年,深圳城市更新所面臨的首要問題便是提效增速。根據規劃,深圳要在5年時間內建設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15年之後要建設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

但現在,大量城市更新項目從最初的接洽到落地,動輒8年以上的周期,將明顯拖慢深圳建設的步伐。「作為參與到灣區建設的城市更新企業,就一定要有緊迫性。」

萬偉認為,當整個行業的專業度變得足夠高的時候,一個正常的舊改項目,從接洽、合作到最後拆完、取得土地使用權,合理的周期應該在三年左右。

在新的十年,城市更新必須要走出以往的傳統思路,「大灣區發展是一個成片成團的效應。企業不能只考慮自己單一的項目,各掃門前雪,這樣勢必會跟不上時代的變化」。

萬偉指出,在新時代背景下,做城市更新項目,企業首先要保證自己項目的品質能夠匹配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規劃的高度;其次,企業必須拉高自己的視角,去側重考慮項目在大灣區之中的定位,匹配城市需求。

「我們不能關起門來只做自己的項目,城市更新不僅僅是項目的操盤成功,而且要上升到對灣區建設的貢獻,要有社會責任感。」

卓越城市更新集團總經理萬偉

以下為時代財經對卓越城市更新集團總經理萬偉先生的專訪節選:

時代財經: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又是先行示範區,在新的發展階段之下,卓越對於城市更新有哪些新的思考?

萬偉:能夠參與到大灣區、先行示範區的建設之中,是卓越的幸運。面對目前全新的發展階段,城市更新主要要考慮三點:

第一,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儘可能加快項目的推進。之前,很多項目的周期很長,但是灣區的建設目標非常明確,要在短短時期內就有一定成效。作為參與灣區建設的城市更新企業,一定要有緊迫性。

第二,是項目的品質保障,我們要保證自己項目的品質能夠匹配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規劃的高度。

第三,每一個項目都要跟周邊項目形成連片效應。城市更新不能只考慮單一的項目,要結合周邊進行整體規劃,綜合考慮,形成片區效應。更新企業不僅要保證自身項目的成功,更要褒有一份社會責任心,要上升到對「雙區」建設做出貢獻的高度來開展城市更新。

時代財經:卓越如何提高城市更新的轉化效率?

萬偉:首先城市更新必須是專業化運營,專業化操作。

城市更新從投資拓展、規劃報建、拆遷談判、物業拆除,到最後獲取土地使用權,這一系列都是非常專業的工作,必須由專業的團隊來完成。與此同時,企業內部也要建立標準化的流程,每個環節銜接一定要完美順暢,形成強大的合力,項目才能推得快、做得好。

另外要真正做到高效推進城市更新,最重要的一點是政府、企業、業主三方要分工明確,大家各司其職。業主願意改、政府支持改、企業有實力改,三方形成完美合力,才能快速推動項目。同時要通過產品的打造,對區域和社會的發展做出必要的貢獻,最終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

時代財經:卓越城市更新拿項目的標準是怎樣的?

萬偉:我們每拓展一個項目,首先要看規劃對地塊的要求,必須深入理解學習並嚴格遵循政府上層規劃的意圖。

其次,更新一個項目,除了企業自身的因素,業主和政府這兩個層面都很重要。業主要有改造意願,政府也要支持改造。所以一般我們在評判一個項目時,都會提前去了解和研究這些情況。

第三,就是要提前做好經濟測算。如果規劃符合要求,業主也有改造意願,但是最後經過經濟測算,沒有合理的利潤空間,項目也很難落地。

所以,規劃、意願、經濟測算,這幾個方面一定都要有準確的把握。之後,就是如何加快推進的問題,也就是我們的專業團隊怎樣去做好分工、做好計劃、做好過程中的監督檢查,保證每一個項目以最快速度推進。

時代財經:新的城市更新條例(徵求意見稿)將舊住宅區改造要求放寬至95%的比例,剩餘5%可由政府實施個別徵收,這個政策的變化能產生多大的影響?您覺得在未來城市更新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萬偉:這次條例的修訂涉及到了司法強拆等內容,我覺得這是大勢所趨。往往正是由於最後的5%拖慢了大量項目的進度。不解決這個問題,更新項目很難加速,也很難達到先行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在建成時間上的要求。

在以前,市場主體進行項目拆遷,政府更多的是宏觀調控和政策指引,很少能像橋東項目那樣深度參與其中。但從發展趨勢來看,政府對於城市更新越來越重視,為保證項目改造的公平性和時效性,這種合理適度的參與將會越來越多。

根據多年的城市更新經驗,如果不計後期開發建設階段,在2010年以前,一個舊改項目通常需要8到10年才能完成;2010-2015年期間則可以實現5到8年內完成;2015-現在可以實現3到5年內完成。而在不久的將來,一個正常的舊改項目,應該可以控制在三年左右完成。只有這樣,土地的釋放速度才能真正滿足市場的需求。也只有做到這一點,企業才稱得上是專業的城市更新企業。

更多「深圳特區四十年」內容請戳以下連結:

最深圳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專題報導

相關焦點

  • 卓越城市更新再次落子東莞橫瀝鎮——成功籤約橫瀝裕寧城市更新項目
    繼2019年成功籤約橫瀝鎮隔坑項目後,卓越城市更新集團再度落子東莞橫瀝鎮。 5月19日下午,東莞橫瀝鎮橫瀝村裕寧片區商住類城市更新項目前期服務商籤約儀式在橫瀝村委辦公大樓舉行。
  • 卓越集團酒店建設中心及城市更新公司落地上海
    卓越集團酒店建設中心及城市更新公司昨落地上海  據悉,酒店管理與運營作為卓越集團資產管理板塊下的核心業務之一,與世界最頂級奢華的四季酒店以及世界最大的高端酒店管理集團法國雅高管理合作,在深圳、上海、杭州、青島等地籌建6家星級酒店,多維度提升資產運營能力。
  • 卓越集團胡偉平:城市更新是綜合性治理 團隊建設是關鍵要素之一
    11月25日,卓越置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越集團」)助理總裁胡偉平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此外,在當日由《中國經營報》和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中國城市運營與發展峰會」上,胡偉平也再一次強調,在當前建設大灣區、自貿試驗區以及「內循環」的大背景下,城市更新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
  • 深圳卓越集團 深圳城市更新拆遷舊改大全 建議收藏
    卓越置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卓越集團,1996年成立於深圳。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一家實力型企業集團,業務已布局全國32個核心一二線城市,業務領域涉及地產開發、城市更新、資產運營、金融投資四大核心版塊。
  • 大鵬卓越城市更新順利 譚屋圍項目居民啟動回遷選房
    8月15日,作為大鵬新區葵湧中心區第一個籤訂土地出讓合同的城市更新項目——卓越城市更新譚屋圍項目的全體原村民攜手迎來了回遷選房的欣喜時刻。當天到場業主共計305戶,到場率高達100%。全體業主均通過現場搖號方式選到了自己的物業。此舉意味著譚屋圍村原居民即將迎來休閒、生態、宜居的全新高尚居住社區生活。
  • 深圳特區的四十不惑
    時值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國泰君安宏觀團隊發布分析報告指出——高漲的房價,只是深圳土地供給不足的一個側面反映。深圳要發揮大灣區龍頭作用,必須要改變當前深圳發展受本地地域較窄限制的現狀。目前正在進行的「深、莞、惠深度一體化」政策,應被視同深圳擴容,打造「大深圳」,將會帶來新一輪改革開放、科技創新的重大投資機遇。
  • 「關注」成為全球公民,成為創變者
    成為全球公民,成為創變者據世界技能組織官網消息,「創變者」(BeChangeMaker)項目再度於2020年2月17日推出,申請者將有機會在專家的免費培訓和幫助下,將想法變為現實,並獲得資金支持。「創變者」項目支持社會企業家的技能發展,使他們可以建立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的企業。「創變者」項目是一個在線培訓計劃,結合了社會企業家精神和技能的力量,激發青年人設計解決方案,以應對當今世界的經濟、社會挑戰。因此,世界技能組織和惠普基金會在2017年聯合首次推出了「創變者」項目。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師生祝福深圳特區四十周年生日快樂!
    歷經四十年風雨兼程,四十年砥礪奮進,深圳從一個邊陲小漁村發展到人口過千萬的國際化大都市,GDP也從1979年的1.79億元增長到了2019年的2.69萬億元,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看來,「深圳的成功離不開開放、包容、年輕、富於活力的特質,以及敢為天下之先的銳氣與勇氣,這是這個城市能夠持續吸引人才,使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優秀、最頂尖的人才願意到這個城市創新及創業的最根本的魅力所在。如果說,四十年前,深圳被時代賦予了不凡的使命,那麼今天,深圳正再次面臨著這樣的時刻,等待我們的是,更加宏偉的藍圖和更令人振奮的事業。
  • 珠海汕頭失去四十年?大灣區需要團結的深珠汕|特區四十年(三)
    所以,建特區時排第一的汕頭,到1990年便以111.43億元落後於深圳,到1992年更是重新掉落到85.98億元,後來有所提升,但直到2009年,才堪堪突破了千億大關。這一年,珠海也同樣突破千億大關,而且比汕頭還多出了兩三個億。不過,此時的深圳已經遙遙領先,為8201.3200億元。
  • 龍華新區8個城市更新項目開工 150萬平方米將變臉
    當天,光明新區管委會就上述7個城市更新項目分別與宏發、佳兆業、京基、卓越籤訂了《城市更新戰略合作協議》。新區負責人表示,這次大城市更新片區位於光明核心區,區位條件好,改造時機成熟,特作為重點建設項目推進。  而就在一周前的13日上午,西鄉街道2013年十大城市更新項目推介會在西鄉樂谷舉行,包括佳兆業、卓越在內的房企籤訂相關合作協議。
  • 深圳多個城市更新項目披露新進展 主體涉華潤、卓越、中洲
    近日,深圳坪山區、大鵬新區、龍華區等多區的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公布了相關城市更新單元項目的進展公告。   最新於10月20日,坪山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發布了關於《2020年深圳市坪山區城市更新單元計劃第四批計劃》(草案)的公示,該批次包含中心公園東(一期)城市更新單元一個項目,申報主體公司為華潤(深圳)有限公司。
  • 從白手起家走到人生巔峰,在《追夢》裡回憶深圳四十年
    全劇講述了王雷(飾魏東曉)、劉濤(飾杜芳)夫婦白手起家拼搏的創業故事,再現了深圳建設者和第一代創業者的熱血拼搏經歷,致敬「敢闖敢試、開放包容、務實尚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廣東省廣電局局長劉小毅、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黨組書記及總裁嶽川江、廣東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及臺長蔡伏青出席了發布會。
  • 特區四十載:高端化產業項目在汕頭華僑試驗區落戶
    特區四十載:披荊斬棘闖新路  南方日報記者 吳哲 昌道勵 陳曉  8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企業在深交所上市,標誌著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這一重大改革任務正式落地。
  • 全國規劃最好的城市之一,四十年從邊陲小鎮到大都市,真的厲害!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帶著鏡頭深度遊深圳。2020年8月26日,也就是今天,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紀念日。四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是短暫的瞬間。但四十年,卻可以讓一片土地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在荒灘叢林上建立起一座摩天樓之城。深圳,四十年的歷程,是經濟發展的奇蹟,也是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的奇蹟。
  • 華潤城到海岸城,城市更新驅動市場「打新」熱潮
    從穩健的「天健天驕」、萬人迷「華潤城」,到小清新「海岸城」,無一不是城市老破舊片區更新而來。縱觀前身,這裡都是深圳最初的底色。通過城市更新,華麗完美蛻變,成為城市心臟所在。可以說,原來的大衝停留在歷史的路牌中,只有華潤城會鑲進深圳特區40年變革的進程裡。城市更新已成為深圳推進深度城市化的重要手段。在創造現代城市發展奇蹟的同時,深圳也率先遭遇資源瓶頸和城市功能結構失衡的發展難題,便決定了今後城市發展的重心必然將由增量建設轉向存量優化。
  • 特區四十年之際,爛尾23年的東門大廈,此時前景仍不被看好
    深圳特區四十年,依法治國中,東門大廈爛尾23年,前景仍不被看好深圳,是中國經濟特區,也是全力建設中的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據了解,該項目是在1994年設計的,地下有2層、地上33層框架剪力牆結構,主體結構高達到120多米,1995年開始動工建設,1997年土建工程基本完工,處於封頂狀態後。
  • 林鄭:香港這支卓越警隊是特區政府最大資產之一
    林鄭月娥說,香港這支卓越的警隊,是特區政府最大資產之一。香港「修例風波」持續半年,香港警隊一直站在止暴制亂最前線維護香港法紀。據香港「橙新聞」31日報導,2019年的最後一天,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特別到香港警察總部為前線警察打氣,預祝他們新年工作順利,並派發盒飯慰勞警察。
  • 思想者|鄭時齡:上海邁向「全球卓越」,城市更新能做什麼
    在我看來,城市更新涉及物質性的更新和非物質性的更新,包括城市結構和城市空間的更新、建築的更新、城市環境和道路的更新、城市意識的更新。城市更新有著程度和規模的差異,既有拼貼式小修小補式的更新,也有如同巴黎19世紀奧斯曼計劃的「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那種大刀闊斧的翻新。有已經實施完成的城市更新,也有停留在計劃和設計階段的城市更新。  那麼,在城市更新方面,世界上有哪些案例可以借鑑?上海要邁向2040年卓越的全球城市,在這方面又該如何推進呢?
  • 深圳城市旅遊新名片!「拓荒牛」乘坐直升機「見圳」特區 40 年大變化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黃磊 通訊員 陳其彬10月27日上午,在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頂樓直升機停機坪舉行了一場主題為「空中瞰深圳 『見圳』特區 40 年」慶祝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的飛行體驗活動,活動邀請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
  • 「2014蘇商創變者」系列榜單發布
    1月30日,由江蘇省蘇商發展促進會(通稱「蘇商會」)主辦的「2015第九屆蘇商領袖年會暨『2014蘇商創變者』系列推選頒獎典禮」在南京金陵酒店隆重舉行。大會發布了「2014蘇商創變者」、「 2014蘇商新生代創業風雲人物」、「 2014蘇商好團隊」三大榜單,40位優秀蘇商企業家獲獎,12家蘇商企業團隊被譽為「蘇商好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