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少林足球》在香港上映,2002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周星馳獲得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兩個相當有分量的大獎,《少林足球》也摘下了最佳電影的桂冠,那一年,《少林足球》贏了,周星馳贏了。
若干年以後,再提起《少林足球》,我們依然能夠說出那句「做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何分別」的經典臺詞,依然記得星爺那條「奪命香雞腿」,依然記得大師兄的「鐵頭功」,依然記得鐵腿水上漂,關於《少林足球》,我們能記住的太多太多……
也許沒有人注意,在那一年的香港金像獎上,除了周星馳,還有一個片中人物也獲獎了,那就是扮演大師兄的黃一飛,獲得最佳男配角,也是實至名歸,周星馳的電影裡從不缺少像大師兄這樣的「特色」的演員,石榴姐苑瓊丹,假女人李健仁,多隆陳百祥,老鴇吳君如,唐僧羅家英,而在這部綠葉雲集的《少林足球》裡,我要說說那個出場沒幾分鐘,卻一臉賤相的「豆腐金剛」,他的名字叫古德昭。
就在《少林足球》上映的那年,《買兇拍人》上映,導演是彭浩翔,編劇就是古德昭。相比《少林足球》口碑、票房、獎項收穫頗豐的結果,《買兇拍人》顯然要暗淡了很多,就像在少林足球裡「一球沒進」的豆腐金剛,這部彭浩翔的首部劇情片,古德昭編劇的作品,成了大勢所趨的環境下的犧牲品,《少林足球》很勵志,很主旋律;《買兇拍人》卻有些小眾。它不是不出色,而是生不逢時。
一位天才的導演,一個鬼馬的編劇,一部只拍了十五天的電影,一個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的電影。
電影中的殺手,在我的印象中,應該是那種沉著冷靜、不善言辭、身手矯捷,舉手投足之間都有一種讓人捉摸不透的神秘色彩的人物,他應該像吳宇森鏡頭下的小莊,杜琪峯鏡頭下的耀東,特別在港產片中,殺手一向是狂拽酷炫吊戰天的存在,也沒有人會拿殺手這樣的角色開玩笑,而《買兇拍人》卻恰恰相反,葛明輝飾演的殺手,除了那身酷似阿蘭德隆的打扮以外,身上竟然沒有一點殺氣。這不是我眼裡的殺手。
《買兇拍人》是對殺手套路的顛覆,是對那些臉譜化殺手的不屑,更是彭浩翔對港產片陳詞濫調的一種宣戰。
葛明輝飾演的Bart,一個職業殺手,殺人對他來說就像吃家常便飯一樣隨意,對他而言,殺人不是一件嚴肅的事,殺人過程沒有絲毫的緊張感,反而笑料不斷,在他的身上也看不到一點殺手該有的樣子,配上葛明輝那張自帶三分笑的臉,Bart這個殺手實在是太屌絲了。殺人不是難事,難的是丈母娘的挑剔,媳婦的糾纏,還有僱主的特別要求。在彭浩翔的鏡頭下,一個要面對繁文縟節、拖家帶口的反類型殺手就這樣誕生了。
嚴肅的事笑著說,俗氣的事嚴肅的講,這就是《買兇拍人》
李棟全,這個角色更像是一個符號,他是香港早期電影人經歷的縮微呈現,在他的身上能看到早期香港電影人的影子,在港產電影的發展歷程中,情色電影是個繞不開的話題,邱淑貞、舒淇、葉玉卿、李麗珍、葉子楣這些曾紅極一時的明星,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而站在她們身後的,還有那些如雷貫耳的大導們,王晶、爾冬陞、劉偉強、鄧衍成,翻開她們的作品年表,總會有幾部你熟悉的情色片。李棟全的經歷也恰恰就是他們過去的縮影。
如果說殺手Bart代表著一種創新,打破港產片傳統模式,那麼李棟全就代表著一種情懷,回顧港產片流金歲月。
標哥,這個角色代表著香港的黑幫勢力,早期的香港電影拍攝,被幫派控制和左右已經不算是秘密,在著名的電視節目《老梁故事匯》節目裡,梁宏達就提起過幫派對港產片的影響,而我們最熟知的,那個曾參與投資拍攝《賭神》系列的永盛電影公司的老闆向華強、向華勝就是新義安的成員。本片中陳慧敏飾演的標哥就是這樣一個可以控制拍攝的黑幫大佬。如此明顯的影射,著實夠大膽的。
在本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似曾相識的面孔,林尚義、林雪、劉以達、王合喜、詹瑞文,重點說一下詹瑞文,雙槍雄的扮演者,是香港早期的笑星。在2016年,還參加了《歡樂喜劇人》,雖然沒能走到最後,但是憑藉鬼馬的演出,依然讓我們領略到了港味十足的笑感,而在片中那段模仿中槍的演出,像極了《喜劇之王》中尹天仇的表情,如此的安排,應該是彭浩翔對那些在港產片中龍套角色的一種致敬。
殺手、情色片女星、幫派紛爭,這些港產片中經常出現的元素,在《買兇拍人》中,被徹底改頭換面,它是一部港產電影的歪傳,有叛逆、有戲謔、有諷刺,也有說不盡的那些風起雲湧,道不盡的風花雪月。還有那些陪伴我們走過青蔥歲月的香江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