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智慧資管之路 平安基金用科技擁抱下一個十年

2021-01-1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科技賦能智慧資管之路,平安基金用科技擁抱下一個十年

  1月7日,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基金」)迎來十周年生日。作為國內第63家獲批成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平安基金用了十年的時間,實現了各項業務跨越式發展,從公募基金行業新兵邁入大中型基金管理公司行列,管理規模排名行業前20位,是近年來發展速度最快的基金公司之一。

  平安基金在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積極擁抱科技,通過科技手段全面提升投資管理業績、客戶服務水平、風險控制能力,致力於成為科技賦能型智慧資產管理公司。

  十年一點一滴,平安一心一意。一點一滴積累科技成果,一心一意邁向智慧資管之路,平安基金用實實在在的數據和案例,給出了一個示範性的答案。

  平安基金的科技「基因」

  「作為平安集團旗下一員,平安基金的基因裡一直刻有科技二字。」平安基金副總經理、首席信息官林婉文表示。

  平安基金所屬的中國平安集團早在2013年就開始了金融科技的戰略布局,從「科技引領金融」,到2017年形成「金融+科技」雙驅動戰略布局,再到2019年將「科技型」寫入集團戰略定位,即致力於成為「國際領先的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為2億個人客戶和5.16億網際網路用戶提供金融生活產品及服務。

  如今的中國平安,已經擁有了一支國內頂尖的科技人才隊伍,在「金融+科技」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果和實踐。截至2019年末,平安集團科技業務從業人員近11萬人,研發人員3.5萬人,科學家2600人,專利申請數累計達21383項,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核心領域擁有國際領先的技術。平安集團不斷將科技能力賦能到旗下各個專業子公司,其中就包括平安基金。

  除了依託平安集團科技力量和成果外,平安基金近年來一直在IT方面進行持續投入,夯實科技基礎設施、儲備金融科技人才。林婉文介紹稱,公司每年在IT方面的投入超過1億元,這在公募基金公司中屬於比較少見的。此外,平安基金IT人員數量接近100人,佔員工人數比例超過20%。「無科技無未來」,林婉文表示,堅定方向、敢于堅持,這樣高投入的魄力充分彰顯著平安基金打造科技賦能型智慧資產管理公司的信心與決心。

  科技聚焦三大領域,提升核心競爭力

  「平安基金的主業是資產管理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最重要的三個領域是『投資業績、客戶體驗和風險控制』。」林婉文表示,在打造科技賦能型智慧資產管理公司道路上,平安基金始終圍繞上述三個領域,通過科技手段提升投資業績、優化客戶體驗、強化風險控制能力。

  智能投研實現投資管理的「先知、先決、先行」

  天下武功,惟快不破,投資決策更是比拼信息收集、信息處理的效率,通過科技手段實現投資管理「先知、先決、先行」。「先知」即對整個宏觀經濟的狀況、市場的狀況,要能夠有事先的判斷;「先決」即有這個判斷以後能夠快速做出正確決策;「先行」,即行動力快於市場,在投資機會還沒有被市場普遍認知的情況下就已經參與其中,這樣才能獲得超越市場的平均收益。

  為了做到「先人一步」,平安基金的科技團隊與公司四大核心投資部門——權益、固收、資產配置、ETF投研人員深度合作,針對不同投資板塊對信息收集與處理的差異與痛點,針對性給出技術解決方案,通過技術真正地幫助投資做到「先知、先決、先行」。

  權益投資領域,平安基金權益投資理念是相信技術進步和優秀企業家創造價值的能力,積極、深入、前瞻、客觀地分析企業中長期基本面,從產業投資者角度,對盈利模式、產業趨勢和公司質地進行深度研究,挑選優質公司。結合平安基金權益投資理念,科技賦能需要著重發力在產業鏈研究領域,擴大產業鏈研究覆蓋廣度、提升研究分析的及時性和前瞻性,打通研究和投資部門的溝通橋梁,將研究結論迅速轉化為投資成果,這一切的基礎離不開平安集團在大數據領域豐富、準確的數據資源以及對專業公司的賦能。平安集團經過多年的積累,在市場數據、行業數據和企業數據質量和規模均在行業領先。企業大數據方面,目前已覆蓋3000萬家企業,擁有20個維度的企業大數據;市場數據方面,包括10年進出口數據、約2.24萬條法律數據、輿情爬蟲數據3萬條/天,並通過多數據源對比保障數據準確性。將這些大數據運用到不同產業鏈分析框架中,能夠提前預測行業基本面變化情況,為研究員節約了大量數據收集與研究分析時間。此外,平安基金科技團隊還開發了投資池管理平臺,優化了股票入庫流程,大幅縮短了投資標的從研究員發起流程到基金經理可投資的時間,入庫效率提升近10倍,每天減少人工操作300次以上,通過技術有效提升的投研生產力。

  平安基金固收業務近年來快速發展並已進入行業頭部行列,支撐債券管理規模增長的背後,得益於債券交易效率的不斷提升。固收投資與權益投資最大的不同是債券詢價、交易多以場外市場為主,場外市場很多詢價和交易的產生都是通過QQ這類即時通訊軟體完成,溝通鏈條繁瑣且操作耗時長。針對固收業務的痛點,平安基金自主研發了固收智能交易決策支持系統,實現智能識別交易指令、高效下單,精準預測組合頭寸等功能。這套系統的上線極大提升了固收投資的效率,投資指令的處理時長從2小時縮短到5分鐘,下單誤差率從5%下降至0,單日組合頭寸預測準確率高達99.9%,整體交易效率提高20倍,人均資產管理規模擴大10倍。

  平安基金在資產配置投資領域擁有一支王牌戰隊,成員來自全球頂尖資產管理公司、國內權威基金評價機構、原平安集團旗下平安道遠投資管理公司(原「平安羅素」)及平安人壽對外委託投資團隊等,是一支中西合璧、買方賣方交互融合的投研團隊,具備豐富的大類資產配置經驗和基金研究經驗。資產配置團隊日常投研工作主要聚焦在兩個層面:一方面通過對宏觀經濟以及資本市場各類資產風險收益特徵的分析,研判各類資產未來價格走勢,設置不同類別資產的投資比例;二是對基金產品和基金經理進行定量與定性分析,對基金產品和基金經理形成全方位的畫像。根據資產配置業務的投資邏輯,平安基金搭建了一套智能資產配置投資管理系統——KYMF(Know Your Managers and Funds)系統。該系統蓋了宏觀、行業、基金、經理等7大資料庫,市場、資產、經理人3大資產配置模型,實現了智能市場分析、組合構建、組合管理、風控歸因等4大管理模塊。其中,基金資料庫覆蓋超4000隻公募基金產品、超3萬隻私募基金產品,經理資料庫覆蓋超1000位公募基金經理和超2500位私募基金經理。在投資上,該系統結合「路、車、人」的聯動思路,有效提升了投資的整體業績。路,即宏觀環境,通過量化建模為專業人員提供最優的解決方案,對市場、基金經理人的變化迅速作出客觀分析;車,即各類資產,可動態掌握各類資產在宏觀環境下的風險收益比;人,即分析優秀基金經理的投資行為,最終幫助投資決策人員實現投資目標。KYMF系統強有力地支撐起平安基金資產配置團隊超600億元的管理規模和業內領先的投資業績。

  依託平安集團「金融+科技」及綜合金融的優勢,平安基金致力於成為業內領先的智能指數投資專家。經過多年發展,平安基金ETF覆蓋寬基指數、債券指數、主題指數、策略指數、境外指數和貨幣基金六大產品線,在產品研發與指數編制方面創下多個國內第一。ETF作為被動指數投資,投資目標是追求標的指數跟蹤誤差最小化,對產品精細化程度要求非常高。對此,平安基金科技團隊自主開發覆蓋ETF全流程投資管理的綜合系統平臺Oceanus海神系統,依靠全流程、24小時監控的ETF指數投資輔助系統實現投資、風控、績效、研究一體化,提升投資效率、降低運作風險。在海神系統的助力下,平安基金旗下多隻ETF今年以來跟蹤誤差排名同類型基金前列,該系統也榮獲2018年度深圳市金融創新優秀獎。

  智能銷售以提升客戶獲得感為中心優化客戶投資體驗

  過去兩年,在A股市場呈現出顯著的結構性行業特徵下,公募基金行業的賺錢效應使得「炒股不如買基金」成為很多投資者的共識。據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2020年11月,公募基金行業管理規模達到18.75萬億元,創歷史新高。銀河證券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12月21日,主動權益型基金年內平均收益達到了41.2%。然而,基金的投資收益並不等同於基金投資者的收益,很多投資者的獲得感並不強。

  如何優化客戶投資體驗、提升投資者獲得感是平安基金的重要使命。對於這個以人為本的環節,科技究竟該如何賦能?平安基金給出了自己探索出的答案:通過智能銷售平臺更好更精準地服務客戶,實現千人千面、精準營銷,充分提升客戶的感受。

  平安基金開發並上線了智能銷售平臺,該系統可以從產品維度、渠道維度、銷售機構分支行維度,分析機構客戶持有基金產品的平均收益情況。銷售團隊會從客戶投資收益角度出發,通過橫向比較,即不同產品之間、不同銷售渠道之間客戶平均收益情況;以及縱向比較,同一產品、同一銷售渠道在不同時間段的客戶平均收益情況,為客戶經理提供更精準的銷售建議。

  智慧風控以科技手段提升風險控制能力

  與此同時,貫穿於公司整個業務體系的背後還有看不見的手——風控。「風控是基金公司的底線,我們要善用科技力量提升風控能力」,林婉文表示,平安基金始終秉承這樣的「底線」思維,通過科技賦能風控,將智慧風控的理念貫徹到經營的每一個環節,為公司業務保駕護航。

  作為中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平安集團高度重視旗下機構的風險控制和管理。平安基金作為獨立運作的基金管理公司,同時作為平安集團旗下成員,一方面接受證監會的行政監管及基金行業的自律管理,另一方面又在平安集團的指導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獨立運作、分業監管、集團監督」的「行業+1」風控體系與實踐。

  在「行業+1」風控體系下,平安基金藉助平安集團搭建的「徵信系統」、「信用評級系統」以及「輿情監測系統」等智能系統,可全方位監測重大投資標的、重要交易對手的風險指標變化,並且更高效的根據風險指標變化情況進行負面清單管理。平安基金可以利用這些系統和信息指導投資管理與風險控制,實現事前、事中、事後的全周期覆蓋。「行業+1」風控體系有助確保更有效防範和管理公司運作風險與基金投資風險,充分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確保公司穩健經營和長遠發展。

  林婉文表示,過去十年科技賦能的積澱主要在於業務層面的系統開發,下一步平安基金科技團隊將更聚焦於整合,打造一個全方位的數據管理系統,打通各個科技平臺的成果。未來,平安基金也將以十周年為新起點,秉承為投資者服務的初心,以科技賦能各個業務環節,持續提升投資管理能力、提高客戶服務能力、加強風險控制能力,銳意進取,突破創新,朝向智慧資管的夢想砥礪前行。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younannan)

相關焦點

  • 《穩健經營助力下一個十年,合生創展的科技賦能之路》
    此外,在實現財務穩健的同時,合生創展也推動了科技與人居的融合。科技賦能是未來今年6月30日,合生創展發布公告,將股權投資業務納入主要業務板塊,未來將專注於高科技類股權投資。公告顯示,公司將以中長期持有為目標進行配置,在低息環境下為現金盈餘尋找更高的資本回報及穩定現金流,進一步提升股東價值,並助力集團逐步從房地產開發、商業地產運營商轉型為科技賦能及產業驅動的綜合性投資控股平臺公司。
  • 穩健經營助力下一個十年,合生創展的科技賦能之路
    公告顯示,公司將以中長期持有為目標進行配置,在低息環境下為現金盈餘尋找更高的資本回報及穩定現金流,進一步提升股東價值,並助力集團逐步從房地產開發、商業地產運營商轉型為科技賦能及產業驅動的綜合性投資控股平臺公司。
  • 助力資管機構數位化 京東數科JT2打響金融科技下半場
    在全國資管行業恰逢轉型的關鍵當口,螞蟻金服、京東數科等金融科技 「巨頭」紛紛將目光投向了資管行業,金融科技下半場競賽正式鳴槍。「下半場」競賽在過去數年間,金融科技迅速滲透C端生活,支付方式更加便捷、消費金融更易獲得、小白理財更多選擇等改變,均是從C端用戶需求出發,利用金融科技賦能機構。
  • 以科技賦能城市,平安智慧城市「銀河艦隊」駛入徵程
    2019年是平安集團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科技」的第四個十年開端。以此為契機,中國平安首屆智慧生態大會將於7月19日在深圳舉行,邀請各界嘉賓暢言對於科技及生態的理解。作為平安集團智慧城市生態圈的主要建設載體,在本次盛會上,平安智慧城市將派出「銀河艦隊」隨「平安號」母艦出徵,與眾媒體、嘉賓一起奔赴「平安智慧星系」,共同見證: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 銀行資管科技深度報告:海內外資管科技應用案例分析
    金融科技主要應用 在提升公司的管理運營效率、降低被動型產品的成本、增強風險管理能 力,從而實現資產管理規模的擴張。外延式併購可以使科技投入更好地 產生規模效應。2、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為導向的財富管理公司。金融 科技的應用主要在為投資顧問賦能以及為個人客戶提供低費率的投資工 具,從而提升投資顧問的服務能力,覆蓋更多的長尾客戶。3、以主動 管理能力見長的基金管理公司。
  • 數字賦能 科技國壽擁抱智慧未來
    黨先生的經歷不過是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中國人壽」)數字賦能給予保險客戶的一個驚喜。日前,中國人壽麵向投資者、分析師及媒體舉辦了2020年開放日活動。「去年初,中國人壽新一屆董事會和管理層提出了『重振國壽』戰略部署。一年多來,中國人壽在重振道路上拼搏進取,各領域發生了明顯改變,取得了矚目成效。」中國人壽總裁蘇恆軒說。
  • 國君資管的十年基金「專業買手」 分享百裡挑一的選基心得
    該產品將以全新的專業賦能,為投資者開啟資產管理的FOF模式,並於1月11日正式亮相市場。據了解,在投資框架上,國君資管君得益採用「自上而下」資產配置和「自下而上」優選基金相結合的方式。君得益的投資經理之一李少君,原為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總量團隊負責人,兼具全球視野和總量思維,負責搭建「自上而下」的研究和投資框架。
  • 朋來科技萬少松:用科技賦能教育 擁抱科技的變革與創新
    國內外權威教育專家、優秀教育機構及知名人士相聚一堂,共同探討在終生教育和大教育的視野下的教育公益新路徑,討論如何實現資源交流合作、聯動創新,並真正實現教育領域的「人人公益」。盛典現場,朋來項目經理萬少松接受了環球網教育的專訪。據悉,朋來獲得「2019年度競爭力教育科技產品」稱號。
  • 科技鑄就平安 平安智慧城市助力深圳市車管所上線車駕管業務「視頻...
    來源:金融界網站隨著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市復工復產全面有序推進,市民辦理車駕管業務的相關需求也逐步攀升。為在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持續落實疫情防控工作,加強保障市民健康和城市公共安全,深圳市車管所聯合平安智慧城市針對部分線上業務辦理新增「視頻遠程業務辦理方式」(簡稱「視頻辦」),此舉為全國首創。
  • 招行首席投資官趙駒:金融科技公司是資管機構的朋友也是競爭對手
    今天我們主要的話題是變局下資管面對的挑戰、問題和我們的應對。今年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變局,疫情的發展、擴散、防範,到各個國家政府的應對,外部的環境都有非常大的變化。另外,各個平臺的銷售,特別是電子商務平臺,我們也叫金融科技,今年在銷售方面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代表的這些資管機構比往年增加了很多。在PE方面,在整個融資過程中,我們也進行了過橋基金的探索,先用過橋基金拿一些項目,然後在正式募集的時候和未來潛在投資人交流的時候,講我們這裡面是有內容的,不是你直接給我資金讓我管五年,或者依據上一期基金的業績。
  • 科技賦能 恐龍園集團引領智慧文旅新時代
    12月1日,由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2020江蘇智慧文旅峰會暨「蘇心遊」推廣活動在江蘇南京舉行。受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邀請,文化和旅遊部文旅專家,江蘇省旅遊協會副會長,恐龍園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沈波出席活動,並在大會上作題為《科技賦能,打造數字微度假目的地》的主旨演講。
  • 平安醫保科技榮膺「2020新經濟之王」評選「最具影響力企業」殊榮
    01、五年踐行 賦能中國醫療體制改革時代平安醫保科技作為中國平安「大醫療健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集團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成員,在5年的發展歷程中,深耕醫保改革最受關注的支付端,通過為兩保(醫保、商保)、三醫(醫院、醫生、醫藥)提供系統、服務和數據賦能,將企業自身的發展融入到整個社會醫療體制改革的快車道之中。
  • 匯成基金董事長王偉剛:打造金融科技服務平臺
    匯成基金董事長王偉剛:  打造金融科技服務平臺  ⊙梁銀妍 ○編輯 楊剛   僅用了5年時間,匯成基金就從一眾基金代銷機構中廝殺出來。基於此,王偉剛以金融科技為抓手,開創了機構端電子化場外基金市場,試圖通過科技手段解決行業痛點。  解決行業痛點  2016年之前,資管行業裡還沒有面向專業機構的電子化基金代銷服務,專業資管機構買基金尚處於原始的人工處理狀態。相對於個人投資者在網際網路平臺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交易方式,專業資管機構投資公募基金卻「比個人投資者貴、比個人投資者慢」。
  • 科技讓城市服務更智慧,平安智慧生活亮相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中國平安作為本次大會的戰略合作夥伴,在行業生態展區的「龍頭企業生態圈」集中展示了平安的尖端技術和五大生態圈,為行業性的技術探索及產業賦能共享平安智慧。i深圳,讓深圳生活更美好本次展會重點展出的「i深圳」APP,是平安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團隊助力深圳市政府打造的全市統一的移動政務服務平臺,是深圳市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工作部署,在「放管服」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改革框架下推出的一項重要成果。
  • 中國汽研跌停 中歐基金與平安基金資管計劃同為股東
    截至三季度末,中歐基金旗下混基、平安基金旗下資管計劃紛紛現身分紅-平安人壽-平安基金權益委託投資2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持有中國汽研1142.34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為1.184%,為其第七大流通股股東。
  • 值得買科技完成7.285億元再融資
    12月11日,北京值得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外公告了《2020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本次發行合計募集資金7.285億元,將為值得買科技下一個十年發展提供資本續航。  值得買科技此次再融資,投資方集齊了國內一線的公募、保險、QFII以及產業投資等行業領軍企業,其中包括匯添富基金、WT ASSET、南方基金、嘉實基金、泰康資管、融通基金、易方達基金、中意人壽、國泰君安資管等多家知名一線機構。頂級投資機構紛紛入局,客觀上體現了資本市場對值得買科技的認可。
  • 構建新發展格局 資管大咖暢談新機遇
    基煜基金王翔:資管行業頭部化和專業化將提速  上海基煜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總裁王翔日前在基煜基金主辦、中國證券報特別支持的「2020中國機構投資者資產管理北京峰會」上表示,面對快速發展的時代,資管行業需要做好專業能力強化、業務轉型升級、技術升級和用好外部專業服務機構的準備。
  • 左手綜合金融,右手專業品質,這家券商底色是「科技賦能」!
    「大家理解了平安集團大的邏輯背景、戰略背景就明白,我們作為一個專業子公司,必須用專業的方式去承接集團的戰略。」何之江表示。何之江介紹稱,在集團「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的戰略指引下,憑藉在科技領域多年的積累和沉澱,平安證券於2018年提出打造「平安綜合金融服務戰略下智能化的證券服務平臺」,戰略聚焦「綜合金融服務、專業品質、科技賦能」三大發展戰略。
  •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專家談平安成功三大原因:科技+生態讓平安...
    來源:中國基金報近日,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創新和戰略教授MARK GREEVEN在《日經亞洲評論》上撰文指出,面對全球新冠疫情影響、科技新貴挑戰和外部競爭加劇,中國保險行業整體表現疲軟,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中國平安依然表現不俗,憑藉科技能力和已經成型的生態圈,為整個集團的風險抵禦能力不斷加固護城河,「似乎要度過這場完美風暴
  • 極飛科技年度大會2020:用智慧化、無人化科技賦能全球第一產業
    12月15日,一場以新技術賦能第一產業的盛會 -- 極飛科技年度大會2020(XAAC 2020)在廣州隆重召開,來自農業生產、行業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與權威媒體共同見證了極飛科技2020年度的創新成果,同時也見證了新一代P系列農業無人機、創新雙旋翼飛行平臺V系列農業無人機、新增固體播撒和割草兩大執行單元的R150農業無人車、新一代農機自駕儀等一系列全新硬體產品的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