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男孩愛吃泥巴和石頭
千龍網5月30日報導小成(化名)今年4歲了,在他2歲的時候,父母就發現他有吃泥巴、石頭的「嗜好」了。由於每次吃進去後都能順利地排洩出來,父母也就沒急著帶他去看病。前幾天,小成又吃了不少沙子和石頭,和以前不同的是,這次他怎麼拉也拉不出來。
到醫院一檢查才知道,原來小成這個吃泥巴、石頭的「嗜好」是由貧血引起的。
黃土沙子石頭他都吃
小成的父親馮先生告訴記者,在小成2歲的時候,當時他們家還住在工地附近,一次他看到小成從工地上撿起一大把黃土就往嘴裡塞,他急忙阻止了小成。後來,他又陸陸續續地看到小成吃黃土兩三次。
去年10月份的時候,他又看到過小成吃了幾次沙子。「一次是我在洗衣服的時候,看到他在公路旁邊撿起沙子就吃,裡面還有一些豌豆大的石頭,要制止的時候他已經吞下去了。」馮先生說,後來因為吃進去的沙石也順利地排出來了,他就沒有帶小成去看醫生。
23日下午5點多,小成因為拉不出大便,開始嚷嚷肚子疼了,開始馮先生以為他是飯吃多了要拉稀,一問才知道原來小成又吃沙子了。24日早上,小成好不容易拉出了一些大便,裡面還夾雜著石頭,後來就再也拉不出來了,屁股痛得越來越厲害,到後來飯也吃不下去了。著急的馮先生夫妻倆,忙帶小成到醫院看病。沙子肚裡堆成「石頭」
當小成以腸梗阻被送到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普外科的時候,他的整個肚子都已經鼓了起來,硬邦邦的,整個肛門都是張開的,裡面被石頭塞滿了,閉也閉不起來,拉也拉不出來。
拍片檢查後,醫生才發現,小成的肚子裡有三處沙石堆積,分別在直腸、乙狀結腸和回盲部三個地方。其中直腸和乙狀結腸部分長有7釐米,直徑5釐米,而且沙子還堆得特別緊,一點空隙也沒有,就像兩塊「石頭」。
中山醫院普外科醫生傅景波說,由於小成的營養狀況不好,如果以手術的方式取出他體內堆積的沙石,要開三個口,而且刀口會很難復原。最後,醫生是把清理膽管結石的工具,伸進小成的肛門取出堆積的沙石的,先取出了直腸裡的一部分,然後再通過灌腸的方法,把乙狀結腸處的堆積物清理到直腸裡,然後清出體外。剩下的一處,由於比較稀疏,可以留著和糞便一起排出。
整個過程持續了2個多小時,由3個醫生共同完成。傅景波說,如果不及時處理,當天小成就會有生命危險。
貧血引起異食癖
清理完腸子後,小成又通過大便,排出了殘留在體內的沙石。根據診斷,小成患有中重度貧血,醫生們判定小成患的是貧血引起的異食癖。昨日,記者見到小成的時候,他已經能蹦能跳準備出院了,他對記者說,石頭「是鹹的,不香的」。馮先生說,由於工作忙,家裡經濟困難,他們不能再讓小成住院了。醫生們因此也沒辦法對小成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記者諮詢了仙嶽醫院心理科夏玉平醫生,他說,從描述的情況來看,小成異食行為應該是由缺鐵性貧血引起的,他會吞食沙子、石頭、玻璃等異物,並且在吃花生等顆粒狀的食物的時候也不喜歡咀嚼,會直接吞進去。如果把貧血治好了,他的異食行為就會消失。這種有異食行為的孩子,日常飯量並不會減少,部分人的指甲蓋還會有「反甲」現象,指甲蓋不像正常人那樣是向中間拱起的,而是向中間凹進去的。
責編: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