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發布記者 王鑫
「弼馬溫」這個名號,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因為這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在天庭中所獲得的官銜。為什麼是「弼馬溫」?這到底是什麼官職?昨天下午,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講師、歷史學博士汪華龍,做客揚州藝術館的江都講堂,將「弼馬溫」的來龍去脈講得通透。
弼馬溫,原來真是猴
「玉帝宣文選武選仙卿,看那處少甚官職,著孫悟空去除授。旁邊轉過武曲星君啟奏道:『天宮裡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只是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玉帝傳旨道:『就除他做個弼馬溫罷。』眾臣叫謝恩,他也只朝上唱個大喏。」
這是《西遊記》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的記載,也就是「弼馬溫」廣為人知的原因。其實,所謂弼馬溫,其實是「避馬瘟」,古代人真的養猴子,來防止馬瘟。
比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馬廄畜母猴,闢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明代謝肇淛在《五雜俎》卷中記載:「置狙於馬廄,令馬不疫。《西遊記》謂天帝封孫行者為弼馬溫,蓋戲詞也。」
大學者錢鍾書,在《談藝錄》中也有清晰記載:「猴能使馬、羊無疾患,其說始載於《齊民要術·養牛羊馬驢騾第五十六》:此『二事皆令馬落駒。』句下有註:《術》曰:『常系獼猴於馬坊,令馬不畏,闢惡,除百病也』。」
猿騎、馬戲與射爵射侯
在古代,猴子不僅用來「避馬瘟」,還能騎在馬上表演馬戲。在很多出土的文物中,都有猴子騎在馬、牛背上的陶俑。而在揚州藝術館門口,就有立猴拴馬樁。
在《三國志·州泰傳》中有記載:「獼猴騎土牛,又何遲也!」在中國古代,也經常把「猿臂」來形容善射的勇士,比如李廣,就是「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而太史慈、劉聰等,都是「猿臂善射」。
此外,國外也有猴子的故事。比如在印度故事集《五卷書》中,就有以猴子的油脂治療馬的燒傷。而在《伊朗百科全書》中,也有「猴子醫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