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行法」生效,迷戀美國的人該醒醒了

2020-12-15 中華小神兵

(文/後沙)

在中方多次抗議和警告之下,美國總統川普還是籤署了由國會遞交的法案——《臺灣旅行法》

如果1999年貝爾格勒那一聲爆炸還不足以警醒一些人的話,那麼這次《臺灣旅行法》生效,應當能讓他們醒醒了。

在網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媒介,對美國充滿著滿滿的善意,將持不同意見的人視為「反美者」,並大加撻伐。

反觀美國輿論,人家可是長期將中國視為對手,從「威脅論」到「崩潰論」,再從「崩潰論」到「威脅論」,反反覆覆,單曲循環。

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總體向好,特別是蘇聯解體之前,再後來,美國成了單一霸主,中國避其鋒芒,專注發展,雖然中美關係有一些磕磕碰碰,卻還算平穩。

從中美俄大三角關係上來說,可以看出中國人的智慧:

一,中美關係好於美俄關係。

二,中俄關係好於俄美關係。

這種大三角關係,在國際風雲變幻中對中國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有的人會因此陷一種迷失:對美國無條件相信,相信它是人類燈塔,救世主,盲目接受它的價值觀,甚至強迫自己改變思維方式。

美國老太太,中國老太太關於房子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看過,其實這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種說教。它簡化所有客觀條件,在主觀上強迫你接受某種觀念。後來發展到「美國對中國是有恩的」這種論調四處出現。

中國人不缺乏智慧,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讓美國感受到中國人的力量。一旦美國感受到中國力量(經濟力量,軍事力量,政治力量的提升),它馬上像猛獸一樣進入警惕狀態,推出不利中國的政策。

能刺痛中國最理想地方是臺灣海峽,《臺灣旅行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生效的。

「一中原則」和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精神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而國家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但美國今天要當攔路虎,如果拖不住中國復興之路,也要敲筆買路錢,而臺灣是否陷於戰火?美國是全然不顧的。

一些對美國抱有幻想的專家,在《臺灣旅行法》問題上,一再主觀臆想,直到生效,還想為之迴轉。

草案在眾議院時,說眾議院很難通過,交到參議院時,又說參議院很難通過,3月5日,送到白宮時,還說川普可以駁回,最後說川普不會籤署,會拖到自動生效而已,現在川普籤了,還怎麼說?

臺灣當局忙著叩頭謝恩,就差直喊一聲「親爸爸」。

臺獨分子一直妄想開拓「國際空間」,提升臺灣能見度,長期以來,這道門被關得很死,臺獨分子只能在門縫後擠眉弄眼。

這道門有兩扇:

一邊是中央對臺灣當局搞小動作的壓制。

一邊是白宮對臺灣當局搞小動作的約束。

然而,《臺灣旅行法》一出來,包括之前《軍艦互泊條款》,白宮這邊這扇門,正被緩緩推開。如果魔鬼因此出洞,無論出現什麼樣的殘酷後果,絕大部分責任在美方。

臺灣是地緣政治的一顆棋子,它也甘心扮演這種角色,全球有若干個地緣政治危險點,比如巴爾幹半島,烏克蘭邊界,朝鮮半島,中東。說白了,這些危險點一旦處理失當,就會燃起戰火。

臺灣海峽如此敏感,美國如果真的愛臺灣,無論打「民主」還是「自由」旗號,都不應當在這問題上向中國人挑釁。

《臺灣旅行法》生效,給美臺之間政治勾結提供了極大空間,現在有專家說儘管法案通過,但要在美國行政上落實下來,還是可能性很小。

這種善良,近乎於迂腐,你憑什麼如此相信美國?

從另一角度,臺灣當局為此歡呼雀躍,何嘗不是滅亡前的瘋狂?

《臺灣旅行法》的危害性

目前,媒體上對此的憤怒主要集中在中美兩國關係受到破壞,有的說要報復美國,讓美國明白中國的核心利益不容侵犯。

然而,對美國來說,侵犯別國核心利益不是它年年在幹的事情嗎?它不是不明白,而是要看對手實力,像一些小國,美國要揉圓就揉圓,要踩扁就踩扁。

中國應對手段,既有軟的,也有硬的,《臺灣旅行法》造成的傷害,特別是對美國利益的傷害,不會馬上顯現,但將來肯定會讓美國喊痛,把爪子從火堆裡抽開。

現在危害主要在於,美國盟友們是否會跟著盟主去調整對臺政策?

如果歐洲也歡迎臺灣當局政治人物來勾勾搭搭,日本跟上,甚至一些美洲國家也來這套,怎麼辦?你有多少只手去摁住這種現象?

美國政策,向來是歐洲,日本等盟友的風向標,近四十年來,美國在對臺動作上只要悄然無聲,站在紅線之外,這些國家也不敢輕舉妄動。

《臺灣旅行法》一生效,美國等於向盟友們發出了一個訊號:跟我做。

美國盟友考慮到與中國的關係以及自身利益,會有相當長的猶豫期,如果它們不動,美國《臺灣旅行法》就會在行政上落實下去,或邀請某個臺灣政治人物前往美國,或美國重要政治人物前往臺灣地區。

以這種手段來刺激輿論,鼓勵盟友們有樣學樣,美國再回過頭來跟中國漫天要價,撈取利益,這是白宮心中最划算的買賣。

不僅僅是川普當總統會籤署這個法案,就算別人在位,也會這麼做,這是美國在感受中國「威脅」之後必然反應。

無論《臺灣旅行法》是否會令美臺在近年內發生實質互動?某些大V和媒體應當清醒一下,美國不會愛你們,也不會愛中國,你們想得越多,傷害越大。

《臺灣旅行法》也好,《臺灣關係法》也罷,一個巴掌拍不響,美國正在臺海玩一個非常危險的遊戲,它企圖帶動國際跟臺灣當局關係公開化,正常化,官方化,常態化。

對美國不能抱有太多的幻想,必須做最壞的打算。

樂觀的看,內外交困之中的川普,也許在為中國統一大業進行一次神助攻。

相關焦點

  • 「臺灣旅行法」剛生效,高雄市長就去了美國……
    【環球網綜合報導】當地時間3月16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所謂的「臺灣旅行法」,這部鼓吹「臺美各階層官員互訪」的法案隨即於當日生效。據臺媒消息,高雄市長陳菊18日抵達紐約,開啟其訪美行程,因此前陳菊被傳將接任臺當局「總統府」秘書長一職,此次訪美又恰逢「臺灣旅行法」剛剛生效,因此陳菊此行,引發島內外各界關注。
  • 「臺灣旅行法」生效沒一周,就有美國官員訪問臺灣了……
    「臺灣旅行法」剛剛生效沒一周,臺美官員就坐不住要開始「互訪之行」,18日,高雄市長陳菊和「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等官員就接連造訪華盛頓,引發島內外各界關注。但臺灣「中時電子報」對此報導稱,「美政府大門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開,讓陳菊直接進政府機關見官員,但可能會安排巧遇,並測試大陸反應」。
  • 美國"臺灣旅行法"剛生效 高雄市長就開啟訪美行程
    【環球網綜合報導】3月16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所謂的「臺灣旅行法」,這部鼓吹「臺美各階層官員互訪」的法案也於當日生效。據臺媒消息,高雄市長陳菊18日抵達紐約,開啟其訪美行程,因此前陳菊被傳將接任臺當局「總統府」秘書長一職,此次訪美又恰逢「臺灣旅行法」剛剛生效,因此陳菊此次訪美,引發島內外各界關注。
  • 評論:美「臺灣旅行法」生效負面影響甚巨
    至此,近期被熱炒的「臺灣旅行法」終於塵埃落定,正式生效。美國方面炮製出籠「臺灣旅行法」,特別是川普在最後時刻親自籤署該法案生效,其負面影響甚巨。   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受到嚴重衝擊。中美關係是建立在中美《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以及中美《八一七公報》三個公投基礎上的,其核心就是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 美國的「臺灣旅行法」到底是什麼?
    美國不過是把臺灣當成對抗中國大陸的棋子,一旦引發危機,受衝擊最大的無疑還是臺灣自己。國民黨前「立委」孫大千認為,「臺灣旅行法」生效恐對「美中臺三角關係」造成多重影響。美國總統川普16日在《臺灣旅行法》(HR535)上簽字,這個法案已正式生效成為法律。此前,外界猜測川普會以「不動聲色」的方式(即不籤署也不駁回的方式)讓《臺灣旅行法》自動生效,不過他在16日下午還是選擇以籤署的方式使法案生效。
  • 美國炮製「臺灣旅行法」的危害與目的
    雖然目前川普的態度尚不明朗,但據分析,即便川普有不同意見,於10日內未予籤署,法案也會自動生效,除非川普動用否決權。而由於法案在美眾、參兩院都是以無異議的方式通過,按照慣例,對兩院高度有共識的法案,川普動用否決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一般而言,法案通過生效的可能性相當大,臺媒更醒目地報導「『臺灣旅行法』最遲16日生效」。
  • 【解局】美國的「臺灣旅行法」到底是個什麼鬼?
    從美國白宮傳來的消息坐實,美總統川普已籤署「臺灣旅行法」,當地時間3月16日起「生效」。
  • 俠客島:美國的「臺灣旅行法」到底是個什麼鬼?
    從美國白宮傳來的消息坐實,美總統川普已籤署「臺灣旅行法」,當地時間3月16日起「生效」。「臺灣旅行法」是個什麼鬼?說白了,它認為,美國的政策應當允許美方所有層級的官員訪問臺灣,允許臺灣高階官員在「受尊敬的條件」下來到美國,與包括美國國防部、國務院的高官會見,並鼓勵臺灣駐美經濟文化代表在美展開業務。
  • 川普籤"臺灣旅行法" 美國務院:堅守"一中政策"
    18日上午,高雄市長陳菊就抵達紐約,成了該案生效後第一位訪美的臺灣市長。但據臺灣「聯合新聞網」3月20日報導,美國國務院官員19日回應臺媒稱,美國仍信守「一中政策」。美國務院發言人:我們堅守「一中」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19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回復臺媒的郵件中表示,美國仍信守基於美中三項聯合公報與「臺灣關係法」的「一中政策」。
  • 美國總統川普籤署的《臺灣旅行法》玄機
    《臺灣旅行法》的玄機  美國總統川普籤署的《臺灣旅行法》(簡稱臺旅法),在當地時間3月16日開始「生效」。  1979年美臺斷交,美國就對臺灣官員有了「五黑」限制:禁止臺灣正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等五官銜的政治人物來華盛頓訪問。
  • 臺媒可嗨了:「臺灣旅行法」已遞交川普啦,馬上就籤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2月最後一天,美國參議院一致通過了所謂的「臺灣旅行法」。該法案鼓吹美臺之間所有層級官員的互訪,只待美國總統川普籤字後就能立即生效。據觀察者網查詢,當地時間3月5日,「臺灣旅行法」已正式送交川普。
  • 川普籤署《臺灣旅行法》意味著什麼?專家:1979年之後最嚴重的...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範凌志】美國總統川普16日在《臺灣旅行法》(HR535)上簽字,這個法案已正式生效成為法律。此前,外界猜測川普會以「不動聲色」的方式(即不籤署也不駁回的方式)讓「臺灣旅行法」自動生效,不過他在16日下午還是選擇以籤署的方式使法案生效。
  • 莫世健:「臺灣旅行法」違反美國條約義務
    美國總統川普不久前籤署了「臺灣旅行法」,中國多個部門迅速表示堅決反對這一做法,稱該法案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敦促美方糾正錯誤。而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卻在之後訪問臺灣,成為「臺旅法」籤署後首個訪臺的美國高官。
  • 美眾議院通過「臺灣旅行法」 蔡辦狂言:讓我們更密切
    美國眾議院10日通過所謂「臺灣旅行法」 蔡辦激動了據臺灣親綠媒體報導,對於美國眾議院10日通過所謂「臺灣旅行法」,蔡辦發言人林鶴明叫囂,感謝美國國會對「美臺」交流的重視,也感謝推動「臺灣旅行法」的朋友,這讓「美臺」間更密切交往。林鶴明還妄言,「我們也預見會有更多各界美方人士來臺交流,參加重要活動」。
  • 專家:川普籤《臺灣旅行法》是40年來最嚴重「立法升級」,中國需...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範凌志】美國總統川普16日在《臺灣旅行法》(HR535)上簽字,這個法案已正式生效成為法律。此前,外界猜測川普會以「不動聲色」的方式(即不籤署也不駁回的方式)讓《臺灣旅行法》自動生效,不過他在16日下午還是選擇以籤署的方式使法案生效。
  • 「臺旅法」生效後:被傳接「總統府秘書長」的她,去了美國…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備受爭議的「臺灣旅行法」在3月16日生效,巧合的是,高雄市長陳菊於18日上午抵達紐約甘迺迪機場,開啟訪美行程,成了該案生效後第一位抵美的臺灣市長。由於早前傳出陳菊或接任臺當局「總統府秘書長」一職,她此次訪美也引發關注。
  • 川普籤署"臺灣旅行法" 中方強硬警告:不要引火燒身
    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辦公室昨天下午發布的聲明,川普當天籤署了五個法案,其中包括《臺灣旅遊法》。《臺灣旅遊法》此前分別於1月9日和2月28日在美國國會眾議院、參議院獲得通過,並於3月5日遞交至白宮。《臺灣旅遊法》案文稱,該法案表明國會態度,認為美國政府應當鼓勵美國和臺灣官員在所有層級進行互訪。
  • 「臺灣旅行法案」生效後,首位美國官員訪臺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繼美國聯邦眾議院及參議院分別於一月及二月間通過「臺灣旅行法案」,完成國會立法程序後,該法案由總統川普於16日正式籤署生效,「臺美官員交流」被全數解禁。隨後,臺灣高雄市長陳菊18日前往美國訪問,今日,又傳出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被曝赴臺訪問。
  • 美國眾議院通過「臺灣旅行法」 為蔡英文訪美鋪路
    海外網6月16日電 近兩年,美國一些所謂的「友臺」議員頻搞小動作。美國眾議院亞太小組15日舉行審定會,無異議通過「臺灣旅行法」,鼓吹美方和臺灣地區之間「所有層級」關於互相訪問。臺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隨後也發布新聞稿,竟然聲稱,「現在正是美國讓臺灣地區領導人及其他高層官員到華府自由訪問的最佳時機。」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美眾院亞太小組15日下午召開聽證會前,針對部分法案進行審議,其中包括今年一月由眾議員夏波(Steve Chabot)、薛曼(Brad Sherman)與外委會主席羅伊斯(Ed Royce)共同提出的「臺灣旅行法」。
  • 美籤署「臺灣旅行法」 少將羅援喊話蔡英文:引狼入室
    據媒體報導,川普已籤署《臺灣旅行法》,當地時間16日起「生效」。自此,中美關係、臺海兩岸將進入新的高危期。蔡英文當局自以為得計,認為可以狐假虎威,為虎作倀,殊不知,這是美國人搬起石頭砸了臺灣人的腳。中國大陸絕不會吞下這個苦果,吞下這個苦果的只能是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