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故宮來說,2020年是一個特別的年份:不光是它已經600歲了,同時也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當年那場戰爭,曾如此深刻地影響過故宮及其所藏文物的命運。所以,這也才有了本次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的這部長篇小說《守藏》。儘管只是修訂版,但它仍吸引到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導演蕭寒作序點讚。
《守藏》
《守藏》的作者是曾推出過講述古董故事《啞舍》的知名青春文學暢銷書作家玄色。全書的故事背景被設定在了「九·一八」事變之後,北平故宮博物院接到文物「南遷」的指令之後,一群身份各異的「守藏吏」護送國寶專列隨即展開。雖說是真實的歷史背景,但《守藏》依然延續了玄色過往青春文學作品中輕鬆詼諧的文風。13427箱文物這段跨越兩萬裡、十四年光陰,經歷一場戰爭卻無一損毀的南遷傳奇就此躍然紙上。
有心的讀者應該已經發現了,《守藏》的書名其實就源自護送它們的這群人「守藏吏」這個稱呼。詳細來說,故宮的13427箱文物南遷先是分5批運至南京,「七七事變」後又分南、中、北三路輾轉西遷,水陸交通並用,分別在貴州安順、四川樂山和峨眉山「避難」達七八年之久,抗日戰爭勝利後才陸續集中到重慶,1947年「回遷」南京。最終能夠做到無一損毀,「守藏吏」功不可沒。
在給本次修訂再版的《守藏》作序時,《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導演蕭寒就特別提到,自己在拍完《我在故宮修文物》之後就把目光投向了生活中最草根的手藝。「其實我並非關注手藝,而是想去尋找那些手藝背後的人,想去了解他們的命運,尋找這些個體命運背後文化的依存和家國精神。」而《守藏》中的「守藏吏」就是這樣的一個個繽紛的個體。「比如古董活字典沈君顧能最快辨別古董的真假、古籍專精王景初僅用鼻子聞就能判斷是哪個朝代的書,而『海龜』、土匪、大小姐,這些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最終都殊途同歸。這是文化的磁力,無關身份地位,卻都在悄無聲息中融於生活。」
在蕭寒看來,《守藏》的出現像是給文物、史界吹來一陣偶像劇新風,「八卦軼事融入真實情節,愛情故事的肌理在增添煙火氣的同時,也把文化史實輻射給了更多的人。」
作者簡介>>
作家玄色(資料圖)
玄色,青春文學作家。2007年開始寫作,代表作有《啞舍》系列、《守藏》、《昊天紀》等。曾六次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作品暢銷逾千萬冊。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