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因所屬時節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故稱為秋分。
秋分傳說
相傳在周朝時期,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而秋分的「祭月節」正是我們後來所說的「中秋節」。據史書記載,最初的「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但由於這一天在農曆的日子每年都有所變化,不一定都能看到圓月,所以,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這樣人們才能在這一天看到圓月。秋風
秋分景象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秋風習習的涼爽秋季,此時也正值豐收的季節,山野間滿是碩果纍纍的景象,農民朋友沐浴在這一片滿是金黃色的大地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而樹上的豐滿果實,似乎也在竊竊私語互相傳達著秋的喜悅。
秋分是桂香蟹肥的時節,在豐收的喜悅中我們是該好好犒勞自己,大快朵頤,養一養秋膘了!
吃蟹那些事兒
在秋分,除了有明月、桂花相伴,肥蟹才是秋分的」主角兒「。雖然螃蟹在一年四季中我們都能吃到,但秋蟹的肥美是其他時節不能相比的,秋蟹才最令人口饞!
中國吃蟹歷史悠久,最遠可追溯到西周時期。而在注重禮儀的古代,文人雅士覺得吃蟹是一件風雅的事,胡亂拿手扒拉顯得不得體,這不,這群喜愛食蟹之人還專門發明了「蟹八件」(小方桌、腰圓錘、長柄斧、長柄叉、圓頭剪、鑷子、釺子、小匙八種)來吃蟹。
有了食蟹的「蟹八件」文雅雅士們便可以從容優雅的食蟹了,而蟹的吃法也頗有講究。
古代詩人中,對於蟹有著莫名狂熱的人當屬李漁了。他始終認為吃蟹最能保持其原味的做法是清蒸,其它燜炒油炸的做法都會使蟹變味。蒸熟之後,將其放在冰盤之上,客人皆可自取自食。
在秋分時節,有明月,有美酒,有桂香,有肥蟹,何不邀請兩三好友前來小酌幾杯,豈不美哉?豈不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