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建材網】「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起訴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及其中國分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侵犯其商標權,並勝訴,日本「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將賠償原告62萬人民幣。
最近幾年的日式簡約風非常風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一定少不了「無印良品」,這個1980年誕生於日本的雜貨品牌在今天已經擁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度。但最近一場頗為引人注意的官司卻為其帶來麻煩,「無印良品」這個名字恐怕以後不會出現在中國了。
「無印良品MUJI」店面
一家名為「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的家居用品企業起訴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及其中國分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侵犯其商標權,並勝訴,據了解,日本「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將賠償原告62萬人民幣,但更為嚴重的是,日本無印良品將不再有使用「無印良品」商標的權利,以後在中國,你或許只能看到「MUJI」或者「無印良品」了。
無印良品VS無印良品
這家「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旗下的「無印良品」品牌確實有家實體店,就在位於北京市望京南的「方恆購物中心」一層,新浪家居記者也特地來到這家「無印良品」店鋪。而在高德地圖上,其實並不能搜到這家店,這家店鋪並沒有顯示為「無印良品」,而是被標註為「棉田」。
高德地圖上的標註為「棉田」
這家店遠遠看去,似乎與我們熟悉的MUJI店鋪並無兩樣,只不過我們常見的「無印良品」使用了繁體寫法,而這家則直接使用簡體「無印良品」而且並沒有MUJI的英文標識。
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旗下「無印良品」位於北京的店面
進入店鋪內,撲面而來的MUJI風還真能夠令人恍惚,我們可以在裡面找到許多MUJI經典設計的類似產品,比如這款「MUJI香薰機」、頸部靠枕等,這些熟悉的產品都出現在這家消費者口中的「山寨無印良品」店內。而仔細看則很容易看出與MUJI產品的不同之處,價格上也有所差距。
店內許多產品與MUJI的相似
記者隨機詢問了幾位顧客,大家都表示住在這附近,一直都知道這是一家「山寨店」。幾位年輕的顧客這樣說:「我不會在這裡消費,其實一眼就可以看出都是山寨貨,但是這家店一直都在,也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而幾位中年消費者則表示:「知道這裡不是那個日本的無印良品,但是其實質量還可以,外觀也一樣,價格稍微便宜點,其實不是很在意是不是正品。」
位於北京大望路華貿中心3層的「正版」無印良品店內標識
據了解,這家消費者眼中所謂的山寨版「無印良品」恰恰是擁有正規商標註冊版權的。根據新浪家居記者在工商局、中國商標網等相關部門官方網站上查詢了解到,「無印良品」這個商標早在2000年就已經被「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正式註冊,類別為「布料床上用品」。而在2001年,日本「無印良品」的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就以侵犯商標智慧財產權的罪名對「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提出訴訟,但很遺憾,這次訴訟日方以敗訴告終。
雙方曾多次就「商標使用權」進行訴訟
而在之後的幾年中,雙方又多次因為商標的智慧財產權問題對簿公堂,但每次的結果皆以日方敗訴而終,而最近的一次就是前些天的商標侵權案,而這次,日本「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將徹底失去在中國的使用權。
關於搶註,MUJI不是最委屈的
關於搶註商標這件事,其實這次無印良品不是最荒唐,也不是最委屈的。早在2016年,中國人民大學就差點失去了校徽使用權。
2016年10月,一則關於「中國人民大學校徽被搶註」的新聞迅速佔據了各大新聞平臺的頭版,最早這條新聞是源於一個叫做「莊學恩」的微博帳號,帳號內容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微博
微博內容對於人大校徽被搶註這件事情進行了調侃。
人大的校徽想必大家並不陌生,這間在中國頗具影響力的高等學府也一直是莘莘學子們的理想大學,而人大是在2002年10月1日正式啟用新校徽,該校徽是中國著名設計專家張葉青歷時7年設計,在2004年,也在《中國青年報》的一次評選中被評為「公眾最喜愛的大學校徽」。
如此眾所周知的商標怎麼會被剝奪使用權?其實當時是一家叫做「春回大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法人在2016年搶註了人大校徽的商標,而之所以被鑽空子,居然是因為人大的商標註冊到期未及時續展。
極具諷刺的是,中國人民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是中國唯一全部參加智慧財產權法律立法的學術團隊。而被搶註商標這件事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無獨有偶,大家熟悉的聯想,其實在最初的英文名並不是「Lenovo」,而是「Legend」,在2000年前後,聯想準備大規模擴大品牌影響力,卻發現有來自全球的一百多家公司在不同國家地區註冊了該英文商標,聯想曾試圖聯繫幾家企業想要買回使用權,卻遭到阻撓,後來不得不花費巨資將其改為今天我們熟悉的「Lenovo」。
「無印良品MUJI」真的委屈嗎?
對於惡意搶註這件事,早已屢見不鮮,在搜尋引擎上搜「商標搶註」都會赫然出現相關服務網頁,可見,商標搶註早已成為一條產業鏈。知名品牌被「截斷後路」的例子也數不勝數,而此次「無印良品MUJI」被訴失敗則給所有品牌特別是想要打造原創的設計師提個醒: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容忽視。就算是中國人民大學這樣的專業團隊也依舊有疏忽的時候。
「無印良品」通用標誌
「無印良品」在最初進入中國的時候一直都想走精品化路線,也並沒有肆意擴張,而MUJI近幾年被大肆山寨,有部分專家指出正是與其擴張節奏太慢有直接關係。但其實這也並非是全部原因,「無印良品」的產品質量無疑是上乘的,而前些年對於國內市場來說,罕見的日式簡約風家居品牌著實令消費者眼前一亮,但後來,「無印良品」的高品牌溢價以及類似「miniso」等其他相似風格的品牌開始崛起後,MUJI逐漸失去了部分市場,擴張更無從談起。
當簡約風開始大肆佔領市場之後,消費者更願意選擇一些性價比高的品牌,而MUJI依舊保持著自己的態度和品牌溢價,看似堅挺其實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在最近兩年,MUJI的營業額都趨於下滑,再加上2017年央視315曝光了其部分食品來源於日本核汙染地區,一直以來辛苦經營的口碑也受到重擊,而此次的商標使用權敗訴更是為其未來在中國的發展增加了絆腳石,MUJI在中國的這條「品牌之路」走得異常艱難。
新浪家居記者聯絡良品計劃中國總部,但相關部門並未作出回應,目前也沒有任何公開聲明表示對該事件作出處理,不知以後的「無印良品」是不是要真的被改做「MUJI」了。
對於希望在中國打出一片天地的國外品牌來說,「打造品牌」一直都不是一帆風順,尤其是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層面,要通過法律途徑建立起堅不可摧的「品牌保障」,而對于堅持原創的中國設計師來說,打擊山寨從來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中國,打假以及打擊投機依舊任重道遠。
(文章來源:新浪家居-公眾號,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