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員教育,重在深入群眾。
提高社區治理效能,必須強化黨的領導。
今年6月起,湖北全面推行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黨員幹部「雙報到」制度,全省104萬餘名黨員幹部常態化參與下沉社區工作。
他們,同社區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用心用情為社區和群眾解憂紓困,把黨的溫暖和關懷送到群眾身邊。
他們,在密切聯繫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中,接地氣、受教育、長本領,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書寫責任擔當。
對黨的宗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青年民警發起「敲門」公益行動
「姚奶奶,我是小劉,開下門……」
這樣的敲門聲,經常在宜昌市伍家崗區中南路社區獨居老人姚傳玖家門口響起。
來敲門的是姚傳玖老人新認的「親戚」,宜昌市公安局政治部下沉黨員、青年民警劉偉。
前幾天,他又來陪老人聊天,幫老人打掃衛生,為老人送來了牛奶、大米和食用油。
姚傳玖今年82歲了,88歲的丈夫是抗美援朝老兵。去年丈夫去世,子女不在身邊,她一直獨自生活。
劉偉的到來,讓家裡又熱鬧起來。
今年2月,在疫情防控最艱難的時候,劉偉主動下沉伍家崗區中南路社區,參與卡點值守、愛心服務、關愛獨居老人等工作。
「劉警官,我網格內的獨居老人李婆婆已經兩天沒跟我聯繫了,打電話也沒人接。」2月19日,社區網格員楊陽找劉偉求助。劉偉趕往李婆婆家中,在門口呼喊敲門,屋內一直沒有人回應,後聯繫開鎖人員破門而入,發現李婆婆躺在地上,有氣無力。
「緊急送她去醫院的路上,我才知道李婆婆身體不好,為了拿手機,摔跤後起不來,在地上躺了一整天。」劉偉說,這件事情,對他觸動很大。
「我能為這些獨居老人做些什麼?」劉偉說,今年6月,宜昌黨員下沉工作啟動後,他對中南路社區獨居老人進行全覆蓋走訪調查。
在宜昌市公安局黨委和伍家崗區寶塔河街道黨工委的支持下,他發起「幸福來敲門 關愛獨居老人」公益項目,組織社區350餘名下沉黨員與135名獨居老人「認親」,常態化開展幫扶活動。
「現在,老人們每天都是樂呵呵的。」社區黨支部書記餘莉感慨。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怎麼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想不僅體現在工作上,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劉偉說,項目推進過程中,他對黨的宗旨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踐行初心使命的信念和意志也更加堅定。
【感言】一聲聲問候、一次次看望,讓獨居老人感受到了黨的關懷、社會的溫暖,也讓下沉黨員感受到下沉工作的意義和黨員身份的價值。
補上到「群眾中去」的重要一課——
骨科教授當上網格家庭醫生
「曹教授,這麼大的雨,您還來了?!」
打開家門,看到曹洪站在門外,褲腿被雨水淋溼了一半,肖文蘭一把抱住他,感動得哭了。
這是曹洪第二次上門為她看病。
38歲的曹洪是十堰市人民醫院骨科中心副主任、骨科研究所所長,也是該院下沉五堰街辦華悅社區工作隊的隊長。
下沉工作開展後,他帶隊進駐社區,當起了居民群眾的「網格家庭醫生」,線上線下齊發力,讓轄區居民足不出戶,享受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和健康諮詢。
社區居民肖文蘭2017年遭遇車禍,因家庭困難沒有堅持治療,腿部留下後遺症,不能正常行走。她在小區業主微信群裡找到曹洪,希望得到幫助。
頂著烈日,曹洪第一次入戶,為肖文蘭全面體檢,建立健康檔案,並指導她進行康復鍛鍊。
冒著大雨,曹洪第二次入戶,為肖文蘭複診,於是出現開頭那一幕。
「當時,肖文蘭抱著我,嗚嗚地哭時,我內心很受觸動。」曹洪沒想到,自己的小小舉動,能讓居民這麼感動。
「跨出校門進醫院,我從未敲門入戶看病。這次下沉活動,給我補上了『到群眾中去』的重要一課,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黨員醫生肩上的重任。」曹洪說,要進一步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專業優勢,號召更多人加入到網格家庭醫生行列。
「去大醫院掛號,還得排隊。家門口就能看病,專家服務,真是太方便了!」居民蔡德蘭逢人就說。
僅在十堰市茅箭區,目前已有106名黨員「網格家庭醫生」下沉社區,開展義診服務、健康知識講座16次,服務群眾1495人。
【感言】你把人民捧在心裡,人民就把你舉過頭頂。下沉黨員的點滴付出,淳樸的百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踏實肯幹、躬身力行,就能在老百姓那裡收穫掌聲。
矛盾面前敢於迎難而上——
機關幹部磨礪出「擔當鐵肩」
「現在微信群這麼多,為什麼還要建紅色樓棟群?」
劉華成沒想到,一進社區推動工作,就遇到了阻力。
劉華成是荊門市社科聯黨組成員,今年7月底,全脫產下沉到東寶區龍泉街道團結社區。
在荊門66個中心城區中,團結社區轄區面積最大,地形最多樣,「三無」小區最多,居民組織最複雜,還有全市最大的農貿市場。
「社區治理的核心是管好人,原來1個網格員管理服務600人左右,任務重、難度大。」劉華成經過調研認為,必須堅持黨建引領,將黨的力量向基層延伸,建設「紅色樓棟群」是治理關鍵環節。
聽到反對聲,劉華成沒有放棄,率先在自己單位包聯的「三無」小區機械廠家屬區試運行「紅色樓棟群」。
社區黨委張貼《招賢令》,經群眾推進,社區黨委考核,群眾大會投票選舉程序,每個樓棟選聘一名黨小組長、一名黨員中心戶。黨小組長側重管線下,黨員中心戶側重管線上網絡。
鄰居矛盾訴求、居民溝通均在樓棟群反映,黨員中心戶第一時間回應,社區網格員、樓棟黨小組長第一時間出面協調解決。
「紅色樓棟群」運行以來,機械廠家屬區穩定和諧,無一起上訪投訴事件。
在居民的呼籲下,「紅色樓棟群」在社區全面推廣,社區治理效能明顯提升。
下沉社區3個月,劉華成「啃」下團結街通天然氣、社區科普基地建設等「硬骨頭」,推動解決保潔、水管破裂、停車難等民生難題10餘件。
「沉到社區,我才真正理解社區工作的不易,越基層就越難、越具體就越難、越直接就越難。」劉華成說,是黨員,就要敢於迎難而上,在解決問題中磨礪出「擔當鐵肩」。
【感言】基層是最好的課堂,群眾是最好的老師。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在密切聯繫群眾中受教育,在實踐歷練中增本領,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彭小萍)
(責編:關喜豔、周恬)
【來源:湖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