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帝究竟在哪裡上朝?故宮太和殿裡能容的下文武百官嗎?

2020-12-18 歷史為證

金瓦金鑾殿,皇上看不見。在各類清宮劇的影響下,我們可能會覺得皇上每天都要在金鑾殿召見文武大臣:文東武西,排班奏事。太監來一嗓子:皇上駕到。大家齊刷刷跪倒,然後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這是民間的想像,不是真實的歷史。其實,金鑾殿,也就是故宮的太和殿,面積有2300多平米,盛下文武百官不是問題(能進屋的也是有數的,芝麻官們都跪在門外面),但它的作用不是辦公室,也不是會議室,而是皇權的象徵,皇上的屁股不是每天都要蹭那張龍椅的。金鑾殿主要是舉行國家大典用的,比皇上登基啊、冊封皇后啊、出兵徵討啊,以及在國家重大節日(皇帝生日、元旦和冬至)接受大臣們的朝賀用的。

那明清兩代皇帝辦公在哪兒呢?

明朝:御門聽政

明朝每天上朝的制度是朱元璋定下的,作為一個創業者,老朱知道其中的難處,也特別愛護他的江山,因此,他非常勤政。他要求大臣們每天都要來朝見他,給他匯報工作。在哪兒匯報呢?不是在金鑾殿,而是在金鑾殿前面的大門裡,叫做「御門聽政」。你可別覺得,大門那麼小,能盛下那麼多人嗎?咱們家的防盜門只能容一人通過,皇帝的正殿外的大門還是很大的。故宮的太和門面闊九間,進深三間,1300多平方米,大學裡的階梯教室一般也就400平米,皇帝老兒的這個門有3個階梯教室大,開個例會是沒問題的。

問題是,朱元璋很勤快,每天都堅持打卡,但是他的後世兒孫們就吃不了這個苦了。比如正德皇帝到處遊龍戲鳳,哪有時間上朝;嘉靖皇帝晚年崇奉道教,在宮裡大搞迷信活動,也沒時間召見群臣(但他還是通過奏章牢牢控制著權力);萬曆皇帝後期消極怠工,「萬曆萬曆,萬事不理」,大臣們一年到頭都見不到他的面;天啟皇帝每天和錛鑿斧鋸親熱的不得了,自己設計圖樣,鋸木釘板,把朝政都委託給了魏忠賢……

清朝皇帝:園子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清朝初年,皇帝登基時年紀都比較小(比如順治6歲繼位,康熙8歲登基),都是小屁孩,掌握實權的都是多爾袞、鰲拜這些權臣,因此,上不上朝都是個形式。康熙親政之後,沿襲了明朝制度,先後在乾清門、太和門舉行「御門聽政」。那時候上班早,夏秋5點,春冬6點就開始奏事。皇帝凌晨三四點就得起床,我們一般人都受不了,更何況「生於深宮之內、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帝,所以,到鹹豐年間,早朝就完全廢止了。

老家在東北的清朝皇帝們,對南方的園林很是喜歡,在北京搞了「三山五園」。相比於莊嚴肅穆的故宮,皇帝們顯然更喜歡山明水秀的園林。因此,很多皇帝都在暢春園、圓明園等皇家園子的小別墅裡處理政務。比如有人統計過乾隆皇帝1775年的「時間分配表」,這一年,乾隆有105天在紫禁城,有168天在圓明園(佔46.8%),還有66天在承德避暑山莊。

可見,金鑾殿再好再輝煌,也會有審美疲勞的時候。清朝皇帝們不是宅男,他們更喜歡到處走走,四處轉轉。

相關焦點

  • 故宮太和殿是紫禁城裡最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皇權的「金鑾殿」
    故宮裡大小房間號稱9999間半,據考證8000間左右,能叫宮殿的有70多間,其中最大最高最重要的一間,就是太和殿。位於前朝三殿之首,建於明永樂18年(1420年),先後被稱為「奉天殿"、"皇極殿」,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
  • 古代皇帝上朝去太和殿是走雲龍浮雕還是走臺階?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太和殿雲龍浮雕皇帝登基、生日、大婚和元旦等都在這裡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裡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第二、明清帝王上朝的地方明成祖朱棣,建立內閣制度。大明王朝有了絕對的中央辦公室。早朝似乎不那麼重要了,對於早朝的明朝皇帝一道般都是在太和門、乾清門上朝,稱御門聽政,而當有比較緊急或重要的事情時,皇帝則在乾清宮召見大臣。
  • 京華鈔譚 | 故宮(一)太和殿
    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上承重簷廡殿頂,下坐3層漢白玉臺階,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多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
  • 二女開車進故宮與太和殿合影,太和殿同意了嗎,知道它的地位嗎?
    怎們樣,我太和殿的肚子裡有貨吧!明清兩代,二十多位皇帝,都是在我的肚子裡處理軍國大事的,我就是皇帝和文武百官的議事廳、辦公室,你說我的身份還算不低吧。我太和殿的身高體重、自然條件也跟兩位開大奔進來的美女叨咕叨咕,要不然你們不了解我!
  • 故宮太和殿屋頂的角落裡藏著什麼?
    故宮太和殿在明清時期是帝王舉行國家重要典禮的場所,其建築技術、藝術及文化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築的典型代表。太和殿有著諸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位於屋頂裡的鎮殿符板就是其中之一。符板位於藻井之上,與帝王寶座上下呼應。
  • 聚焦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修繕歷程回顧     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  太和殿盛裝迎客六大亮點     ☆太和殿重新開放 推出10個重量級展覽       除了太和門,故宮還在箭亭、昭德門及貞度門等設立諮詢臺,能夠為觀眾提供地道的英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語種服務。
  • 被稱為「金鸞寶殿」的太和殿究竟有多尊貴?
    大家好,我是十裡,很高興又與大家見面了,今天與大家聊聊什麼呢,就聊一下故宮的寶殿之一的太和殿。太和殿,是人們俗稱的「金鸞寶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之一,這太和殿是皇權的象徵,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此舉行盛大典禮。,但其實剛開始太和殿並不是這個名,而是「奉天殿」 ,順治時改名為太和殿,我們都知道太和殿是故宮中等級最高的宮殿,那太和殿到底有多尊貴呢,這幾點說明一切。
  • 故宮太和殿中,皇帝屁股下的龍椅,究竟是不是金子做的?
    走到金碧輝煌的故宮太和殿,每一個人都會被那正中央金燦燦的龍椅給吸引住,在金碧輝煌的背景襯託之下,此物顯得威嚴異常,吸引了無數人的眼光。龍椅作為九五之尊的寶座,讓無數人為之瘋狂,毫無疑問,它是中國最貴的家具,除了稀缺性的因素,單從藝術價值方面來說,它也是價值連城,其製作工藝和選材用材都是別有用心。
  • 故宮三大殿周圍為什麼沒有一棵樹?
    走進故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 從午門進去,如果你一直沿著中軸線走,經過太和門、太和殿廣場、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然後是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這些宮殿個個都高大雄偉,金碧輝煌,可是,在它們周圍竟然沒有一棵樹!
  • 著名的故宮三大殿:皇帝寶座長什麼樣子?皇帝都在這裡幹什麼?
    故宮三大殿是指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首先是氣勢磅礴的太和殿。太和殿又叫金鑾殿。然而,皇帝並不在這裡上朝辦公,而是舉行各種盛大的儀式。比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等。太和殿懸掛匾額為「建極綏猷」,是乾隆皇帝的御筆。
  • 故宮「三大殿」我們都知道,但「三大殿」的作用是什麼你知道嗎
    故宮三大殿就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宮殿,其次是保和殿,最小的就是中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故宮中最中心的位置。它建於1420年,仿照南京故宮的奉天殿而建,所以最初亦稱「奉天殿」。
  • 隱秘角落:故宮裡的七個秘密
    明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詔以南京皇宮為藍本,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元朝皇宮被全部推倒了,只留了下了夯土層在故宮的地下被埋藏著。 太和殿是皇上上朝的地方嗎? 受影視劇的影響,現在很多人認為太和殿平時是用於上朝的,其實不是。
  • 太和殿有幾處鮮為人知的細節,去過故宮十次的人也未必知道
    故宮是明清兩代王朝的皇宮,它匯集了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太和殿位於故宮中軸線上最顯要的位置,是故宮當之無愧的核心。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故宮三大殿之首。很多人可能會以為太和殿是明清兩代帝王上朝聽政的主要場所,其實不然。太和殿的主要用途是舉行國家重大典禮,比如新皇登基要在太和殿舉行加冕儀式。而平日裡皇帝辦公主要是在乾清宮、養心殿等場所,太和殿基本不使用。我們在參觀故宮的時候,太和殿往往是必去的場所。但關於太和殿的一些細節,即便去過故宮十次以上的人也未必會知道。
  • 故宮三大殿周圍,為何一棵樹都沒有?真的是為了防刺客嗎?
    故宮,早年也被稱為紫禁城。在紫禁城裡面,曾經住著明清兩朝的皇帝、皇后以及整個後宮。直到現在,我們仍然還能從這些保留下來的建築上,看到曾經的輝煌和威嚴。早年因機緣巧合,得以去到故宮,去到故宮,無論是對整體建築,還是氣勢,都不由得感嘆。感嘆過後,對三大殿的周圍,沒有一棵樹感到不太理解。樹在很多古建築的周圍都很常見。但為什麼故宮的三大殿周圍卻沒有呢?難道在故宮的三大殿這裡,有什麼說法嗎?
  • 細說故宮:「金鑾殿」是每天上朝的大殿嗎?它是個什麼樣的建築?
    如果真要找出故宮的「金鑾殿」,那就是太和殿了。它是紫禁城裡等級最高、規模最大的殿宇,被稱作「紫禁城之巔」。細心的你會注意到,「太和殿」三字,只是簡單的漢字。其實這是袁世凱「稱帝」鬧劇留下的印記。清朝時候,都是滿漢兩種文字。彩繪是最高等級的和璽彩畫。
  • 故宮裡的匾額都出自哪位皇帝之手?又都是什麼用意?
    的確,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有著不計其數的宮殿等著被匾額標記:或是作用、或是警示、或是心情,將故宮稱為「皇家匾額博物館」也不為過。 今天咱們就挑幾個比較著名的說說,它們都出自誰手,又都是啥含義。
  • 故宮太和殿的10隻脊獸都有什麼寓意?最後一個為何是太和殿獨有?
    (太和殿垂脊10個神獸)去過故宮的朋友肯定對太和殿上的10個小獸有很深的印象,在散發著耀眼光芒的琉璃瓦上蹲坐著這些小獸,它們是至高無上的象徵,也意味著只有至高無上的皇帝才能享受這樣的行什的外形和大鵬金翅鳥的史料記載極為相似,清朝歷代皇帝幾乎都是佛教信徒。大鵬金翅鳥在佛教之中是三世諸佛智慧與方便的顯現,在佛教之中地位顯著。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太和殿並非是明朝朱棣皇帝時期建造的,太和殿的原型早在明永十五年就被雷電擊毀,當時在朝中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度讓君臣恐慌不安。
  • 北京故宮不為人知的一些秘密,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有什麼秘密呢
    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在世界五大宮中,故宮位居之首,這說明故宮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傑作。故宮有幾百年歷史了,在這麼長的歷史長河中,故宮發生了很多事,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些秘密給故宮增添了神秘,讓去故宮參觀的遊客都想知道原因,那麼,你知道故宮有什麼秘密嗎?
  • 故宮太和殿比太廟高出兩米,為何說太廟要高三尺?答案振奮人心
    它位於北京故宮南北中軸線上最顯眼的位置,始建於永樂十八年。起初,這裡叫奉天堂。嘉靖四十一年改為皇極堂。清順治二年改為今名。太和殿是北京故宮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它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最高水平。然而,如此高規格的太和殿,卻被另一座建築「超越」。北京自古就有「太廟比太和殿高三尺」的說法。祠堂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祖用的家廟。
  • 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單體體量排名,故宮裡的太和殿只能屈居第三
    你一定會自豪地回答:故宮。如果再問你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單體體量排名第一的是哪個?你一定會再次自豪地回答:太和殿。作為東方三大殿之首,太和殿體量確實是國內最大的,咱們可以用數據說話。北京故宮太和殿東方三大殿分別是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