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響水湖景區員工
歷時8天的奮戰
截止4月3日
從河南省盧氏縣引進到景區的
3500株抗寒真梅系列苗木
全部栽植完畢
由此開創了景區
「梅花香雪海」三年規劃的開門紅
自2013年以來,響水湖景區已進行了長達7年的「南梅北移」抗寒馴化實驗。現已經攻克了溫度、溼度、風力、土壤等技術難關,實現了「南梅北移」的重大突破。在苗木引種、杏砧嫁接、習性馴化、造型盤扎、實際播種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2019年4月,13株響水湖「長城梅花」作為國內唯一參展梅花,亮相於世園會,其中「玉骨清嘉」花控技術獲得金獎。
為加速「南梅北移」推廣步伐,推進京豫「對口協作」工作深度開展,推動渤海鎮「梅花長城」品牌建設再上新臺階,今年春,響水湖景區推出了「梅花香雪海」三年規劃,即在景區現有1萬株梅花的基礎上,每年引進3500株梅花苗木,通過三年努力,使景區梅花栽種、嫁接總量達到2萬株,進而打造出「梅花香雪海」的壯麗景觀。
為實現三年規劃的開門紅,響水湖長城景區董事長李鴻飛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春播,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有序開展了「南梅北移」抗寒梅花基地的開工建設。從3月10日起,景區就開始僱用鉤機平整土地,安排工作人員清理雜草,責成技術人員對樹坑點位進行土壤酸鹼度、光照度、風力等因素勘測,並對樹坑的深度、闊度,澆水管道鋪設等工作進行詳細部署。
3月27日早晨,第一車梅花樹苗到達景區後,景區工作人員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要求,使卸車、秧苗、栽苗、培土、澆水、修剪等每個環節都在保證安全防控的情況下有序進行。因栽種在坡地的梅花樹苗需要用拼接起來的長膠管澆水,且幾百米的膠管完全靠人工拖拽進行移動,給作業增加了不少難度。有時澆著澆著,水管的接口就暴開了,工作人員只得把斷口重新接好,一天下來,員工們的衣服常常是溼漉漉的,但他們依舊奮戰在工地。
接下來,響水湖景區將依託梅花協會的技術指導,抗寒研究所的技術支持,夯實「渤海長城梅花合作社」的自身工作基礎,並結合長城生態景觀建設、梅花產業發展、梅花文化挖掘及助農富農工作目標,推動「景區+基地+農戶+綠化」工作的長效發展,進而帶動社員和當地村民致富。
資料來源:懷柔報(魏明俊)
圖文編輯:王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