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樓市已經從過去的粗野增長,變成了現在的理性平穩階段。隨著人口不斷向一二線大城市圈湧進,10年之後國內城市的房價可能會上升很多,但不會向之前那樣出現十幾倍的增長,並且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會與三四線房價的分化越來越大。當下的房價,雖然平穩下來,但是以很多家庭的購買力來講,房價還是居高不下。
工業用地佔比偏大
為何房價會居高不下呢?首先來說就是土地供應問題,國內的開發區用地和工業用地總量明顯偏大,而住宅用地的土地佔有率偏小,所以說房價居高很多層次上是佔比的問題,增加住宅用地減少工業用地,才是解決房價居高的根本問題。
除此之外,土地佔比還要從城市分化去考慮。據統計,國內的房屋空置率為30%左右,三四線城市的房屋空置率為25%,相比之下一二線城市的房屋空置率很低,很多一線城市樓市更是達到了供不應求的程度。
住宅都是一次性消費品,一錘定音,房子賣掉了就不會複製出第二個。在國外像紐約、倫敦、東京等超級城市居民建設用地佔比高達40%,而我國城市居民建設用地平均下來大約為16%。
所以來說,如果土地供應如果不改變的話,未來10年房價還可能會呈現翻倍的情況,畢竟土地是有限的。
人口流動形成大都市圈
我國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從人均上來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很多發達國家的城鎮化已經形成了很大規模的大都市圈。
韓國的首都首爾以及周邊的城市形成的都市圈,佔全國總人口的45%;以日本首都東京為核心的都市圈人口大約為3700萬,總體佔比接近30%;俄羅斯的總人口為1.47億,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人口總和為2000萬,佔總人口的13%。
在此背景之下我國也會慢慢形成以北上廣深為主的大城市圈,屆時會吸收國內大多數人口,如果這種形成一成不變,那麼將來一二線城市的樓市會更加火熱,而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將不太樂觀。
國內的住房可供20億人居住
除了這兩個觀點決定房價的走勢之外,小編認為房屋空置率其實也不容小覷,我國現有的住房可容納20億人居住。在國際上很多發達國家的房屋空置率普遍很低。有很多人認為國內的房子就是放在那裡幾年都不是問題,房子是要住的,肯定有人會買。
但是不要忘了中國正向發達國家的行列邁進,等到人們的經濟水平到達人手一套住房的程度,誰又會來買多餘的住房,屆時沒人買房的時候,空下的房子除了扔掉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