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校友:奮戰「抗疫」科研攻關第一線,研發成果登上央視!

2020-12-18 河南大學招生辦公室

2020年新春,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在全國打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分布世界各地的河南大學校友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縮,密切關注疫情動態,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捐款捐物,奉獻愛心,為打贏這場戰"疫"而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書寫"我是光榮的'鐵塔牌'"!

義無反顧,奔赴救治最前線

武漢疫情發展迅速,患者人數不斷增加,一線醫護人員嚴重告急。河南大學醫護專業的校友不忘初心,時刻準備著接受召喚,奔赴救治最前線。

河南大學醫學院2000級校友、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奚希相,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河南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2001級校友、廣州中山市人民醫院護士韓萍,馳援湖北荊州中心醫院;河南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2013級校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士陳園園,馳援武漢協和醫院;河南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05級校友、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主管護師王德生,馳援湖北大冶;河南大學醫學院2001級校友、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醫生張慧濤,堅守在醫院新冠肺炎治療專科;河南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2005級校友、中山市人民醫院ICU主管護師秦文孝,支援中山市新冠收治點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2005級校友、南平市第一醫院主管護師肖天才,毫無畏懼入駐當地新冠收治隔離病房;河南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2005級校友、中山市人民醫院主管護師路超,支援新冠定點收治醫院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他們義無反顧,逆行而上,到最危險、最需要、最困難的地方去。

2月11日,是陳園園到武漢的第四天,她在日記中寫到,"昨天,首次實戰,姐妹們互相檢查防護服、護目鏡。由於在新開的一個病區工作,剛上班時病人比較少,離下班還有一個小時的時候,發熱門診送來32個病人,我們小組5個人加上協和醫院的2位老師互相合作,一個小時之內收完了14個病人……""給病人餵飯,協助床上大小便,輸液,監測生命體徵……當病人說'你們這一批的護士都很好,你們辛苦了'的時候,我覺得心裡暖暖的,有了更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2月28日,在馳援武漢的第22天,她在隔離病房裡度過了自己25歲的生日。

2月16日,王德生在進入大冶隔離病房第二天的日記中寫到,"上班了,穿著厚厚的隔離服,工作起來比較受限制,相信後面會越來越駕輕就熟。病房裡有好幾位病人一看到我們,就問是不是江蘇來的,心裡特別溫暖。""今天病房裡有一位患者痊癒出院,護士和其他病友們都很受鼓舞,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越來越多的患者會帶著笑容走出醫院,回歸家庭,想到這,我就全身充滿了動力。"

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他們不忘初心,勇擔使命,一段段看似平凡卻偉大的故事,展現出醫護校友們的責任和擔當。

盡職盡責,堅守疫情防控第一線

2月12日,在漯河市灕江路與燕山路交叉口附近的百合春天小區門口,河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2007級校友文際翔給小區出入的居民進行登記、測量體溫等。作為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的一名黨員幹部,他和做婦產科醫生的妻子把一歲多的兒子交由嶽父嶽母照看,主動申請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工作。

現就職於武漢市屬國有大型企業的河南大學外語學院2010屆校友楊寬,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主動請戰參與社區防疫工作,承擔武漢市萬松街、常青街2個街道20個社區的宣傳引導、信息登記、體溫量測、生活物資配送、病毒消殺等任務,盡心盡力做好社區居民的守門員、宣傳員、服務員。

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1991級校友李嵐,現就職於西安市雁塔區小寨路街道辦事處。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大的今年要參加高考,小的才剛剛三歲,她"狠心"地拋下孩子從大年三十開始一直到現在,一個月來吃、住在單位,平均每天工作在十八個小時以上,穿梭於各個院落、小區。2月22日,她還積極向河南大學美國校友會捐款500元購買醫療物資,又捐贈500元支持母校疫情防控工作。

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2002級校友、武漢校友會副秘書長胡剛健,春節前他攜著妻子和兩個幼兒回到河南老家過年,剛到家不到一天,便接到當地村幹部傳達的河南省加強新冠肺炎防控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指令,作為黨員,他堅決服從上級安排,自覺在家接受隔離,每日自查家人體溫。2月10日,在家隔離18天後,他匆匆告別妻子孩子回到武漢,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下沉社區,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線。像他們一樣,還有很多很多的校友戰鬥在第一線,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勇敢地衝在抗疫第一線,用自己的生命、責任、擔當和行動築起一道鋼鐵長城,誓要打贏這場戰"疫"。

爭分奪秒,奮戰科研攻關第一線

面對突發重大疫情,參加科研攻關的河南大學校友們快速響應、放棄休假,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抗疫科研攻關第一線,在快速檢測、藥物研發等方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取得積極進展。

1月19日,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05屆本科畢業生、廣納信捷董事長馬萬順在接受人民日報客戶端廣東頻道採訪時介紹,廣納信捷聯合國家納米中心開發的常溫快速檢測試劑盒,最快30分鐘即可確認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該試劑盒各項指標均滿足臨床應用要求,目前已進入國家審批階段,現設計的工藝流程日產可達10萬人份。該試劑盒的量產,將大大縮短從"疑似"到"確診"的時間,為病人治療爭取寶貴時間,同時減少"疑似"病人再傳染的機率。

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04屆本科畢業生、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蝙蝠病毒感染與免疫課題組長周鵬帶領自己的團隊,積極投身到新型冠狀病毒科研攻關上,已完成了新型冠狀病毒病原鑑定、基因組鑑定、病原分離和診斷方法的初步建立,聯合研發的快速診斷試劑盒已投入使用。河南大學還有很多畢業生,堅守在疫情科研攻關第一線,專注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和檢測試劑盒、醫療設備的研發。

無私奉獻,支援抗疫第一線

隨著感染人數的增多,醫療防護物資的緊缺,更是讓大家揪心。世界各地的河大校友們在行動,用心、用力、用情,積極服務疫情防控。

1月27日,校友王泊勻得知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6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的消息,立即購買防護服10套、口服乳10盒,捐贈給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1月28日,廣州校友群裡的校友們"坐不住"了。在魏濤、劉剛山、盧娓娓等校友的倡議和組織下,短短兩日就匯集了廣州校友們捐贈的3.55萬元的善款。

鄭州醫藥護校友聯誼會的200餘位校友自發組建"疫情物資籌備組",籌集資金5.7萬餘元,並及時採購防護物資,購買了20套隔離衣、48套防護服、468隻N95口罩、720瓶醫用消毒洗手液、6箱消毒溼巾等抗疫緊缺物資,支援淮河醫院和第一附屬醫院抗擊疫情。

2月10日,體育學院2006級校友、中世文影業董事長靳濤向河南大學基金會捐贈2萬隻醫用PVC防護手套。

河南大學美國校友會緊急動員,他們主動了解國內應急需求,會長翟瑩多次就急需醫用物資及型號通過微信與淮河醫院張禕捷院長溝通,2月4日發布《河南大學美國校友會援助家鄉人民抗擊CoronaVirus疫情募捐公告》,號召在美校友為家鄉捐款捐物。他們還在美國東、西海岸分別設立聯絡處,動員大家捐資購買防護服、口罩、護目鏡等急需的醫療物資。

目前,第一批募捐物資包括醫用手套、消毒紙、外科口罩、N95口罩等物資共計241357件絕大部分已經送到醫院和醫護人員手中,用於定向支援河南信陽、南陽、鄭州、開封(定向捐贈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和第一附屬醫院)等市的13所醫院和機構。第二批物資也已運到國內。

2月18日,河南大學上海校友會會長劉獻、秘書長劉強,浙江校友會秘書長趙曄,山西校友會秘書長郭建軍積極響應美國校友會的倡議,與美國校友會展開合作,帶頭捐款,積極動員上海、浙江、山西等地校友共同展開募捐行動,截至美東時間2020年2月22日24:00,美國校友會募款美元總額29739元,募款人民幣總額90121.54元。

澳大利亞校友會榮譽會長劉鋼軍、會長常恆、秘書長徐帥旗等校友會同澳大利亞河南同鄉總會、澳大利亞豫商總會緊急行動,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渠道募集善款。截止目前,共有33名校友捐贈4666.6澳元。他們採購醫用隔離服等緊缺的醫療防護物資,首批捐贈物資600件醫用隔離服,2000雙醫用手套、2000雙鞋套已順利抵達河南大學,並分配給了淮河醫院和第一附屬醫院。

2月8日,德國校友會向校友和社會各屆愛心人士發出捐贈倡議,希望助力國內抗疫第一線。截至2月21日,共募集了1800歐元和2000元人民幣。經過校友們多方努力和協調,第一批捐助的防護口罩已郵寄到學校,第二批uvex 4B醫用防護服,捐助給南陽市中心醫院和駐馬店市中心醫院,供一線醫護人員使用。

德國校友會第二批購買的uvex 4B醫用防護服,確定捐助給南陽市中心醫院和駐馬店市中心醫院,供一線醫護人員使用。

武漢校友會副會長劉照航,身在老家鄧州心系武漢,他主動聯繫武昌區相關部門和家鄉政府,自費購買了大量編織袋,想法設法聯繫武漢運輸車隊,2月25日把家鄉鄧州市汲灘鎮人民捐贈的50噸"愛心蔬菜"運到了武漢。

涓涓細流,聚成大海。點點星光,閃耀星空。截至3月2日12時,河南大學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基金共有師生、校友和愛心人士近7000人參與捐贈,捐贈總額170多萬元。

用自己的方式,致敬最美逆行者

遺憾我們不是醫護者,上不了最危險的前線,但我們仍可以以我們自己的力量、行動和方式,傳遞昂揚向上的精神力量,為戰"疫"凝聚力量。

校友們用詩歌禮讚抗疫英雄。王桂蘭校友的詩作《致敬抗疫背影》,焦仁峰校友的《抗疫之歌》,董德平校友的詩作《最美逆行》《隔離》《等你回來》,張衛民校友的《就這樣宅著》,巴明臣校友的《情人節的宣誓》……他們用深情的語言,致敬舍小家、顧大家轉身逆行而上的最美背影!

校友們用歌聲禮讚抗疫英雄。劉春龍校友作詞的歌曲《長江長江,我是黃河》,董德平校友作詞的歌曲《等你回來》,平黎明校友策劃、作曲的歌曲《守護黃河,守護長江》,郭克儉校友作曲的《因為有你》,燕峰校友作詞並演唱《親愛的我要娶你》,劉玉章校友創作的歌曲《最美逆行者》……他們以音樂的力量,高歌逆行而上奔赴抗疫最前線的勇士!

校友們用書畫禮讚抗疫英雄。劉彥勇校友創作的《致敬逆行者》系列作品,楊奕校友創作的《戰"疫"速寫》系列作品……他們用純潔的百合花、一個個戰"疫"瞬間,致敬最美麗的抗疫逆行者!

校友們看望慰問最美逆行者。2月21日,經協商溝通,商丘校友會組織部分校友代表到商丘市立醫院看望慰問河南大學淮河醫院援商醫療隊。校友們為醫療隊送去了食品、水杯、消毒液等慰問品,還為醫療隊創作了美術作品《逆行》和書法作品《鐵肩擔道義》,並向每位隊員贈送了一幅書法作品。

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校長宋純鵬在《致河南大學全體校友的感謝信》中寫道:你們的大愛,代表著母校的氣質;你們的追求,傳遞著母校的精神;你們的行動,塑造著母校的形象。明德新民,止於至善——你們在踐行;百折不撓、自強不息——你們在書寫。母校因你們而更豐富,母校因你們而偉岸,母校因你們,而讓全世界看得見!願祖國無恙,春花燦爛!

原素材來源:河南大學官微

相關焦點

  • 應急科研攻關!新冠肺炎新藥、疫苗研發進展,今天的發布會詳細解讀
    四是健全完善本市科研應急調度機制。總結本次抗疫經驗,進一步健全完善疫情蔓延進入緊急狀態後的科研攻關等方面指揮、行動、保障體系,確保緊急情況下迅速啟動、及時響應。五是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這也是我們這次抗疫過程中的一個寶貴經驗。
  • 河南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揭曉 第五援鄂醫療隊獲團隊榮譽
    據悉,10位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和1個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團隊分別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州大學教授吳養潔,鶴壁市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研究員程相文,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正高級工程師張金良,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正高級工程師李紅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國俊,
  • 重慶環衛集團、同濟大學將合作攻關垃圾處置關鍵技術及設備研發
    今日,同濟大學、重慶環衛集團科研合作協議籤約儀式舉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文科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7日10時訊(董進 實習生 楊世玉)今(17)日上午,重慶市環衛集團有限公司與同濟大學籤訂科研合作框架協議,兩家強強聯合,共同攻關多源有機固廢處置頂尖技術裝備,共同推進固廢處置領域頂尖科研平臺建設,共同組建國固廢處置領域頂級科研團隊,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蓄積新動能
  • 回顧2019年,天津大學16次登上中央電視臺,其中有1天被5次聚焦!
    一封家書探初心",天大思政課改革登上央視11月8日CCTV新聞頻道 《朝聞天下》報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行時,對天津大學"一封家書探初心"情景黨課,思政課改革創新等進行報導。4.以天大校友為原型的電視劇在央視熱播10月16日,電視劇《一馬三司令》在CCTV8開始熱播,這是一部取自馬家三兄弟真實事跡的抗戰劇,而主角原型正是天津大學校友馬耀南。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大舉侵華,國民政府軍節節敗退之時,馬耀南在憂憤中毅然舉起了抗日的大旗。
  • 第一集團軍某炮兵團長編制調整後成編餘幹部,致力科研攻關
    第一集團軍某炮兵團長編制調整後成編餘幹部,致力科研攻關 朱達/解放軍報 2016-12-06 10:48 來源:澎湃新聞
  • 「賽馬式資助」11類科研攻關
    【深圳商報訊】(記者 王海榮)繼今年2月底發布首批懸賞標的後,7月7日,深圳市科創委發出第二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防治」科研攻關項目懸賞指南的通知。 據介紹,牽頭申報單位應當是在深圳市(含深汕特別合作區)依法註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企業,或香港公營科研機構(包括所有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根據《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註冊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及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等)。
  • ...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徵程——同濟大學「十三五」科研工作回眸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大力推進基礎研究五年來,同濟大學一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580項,2020年獲批數比2019年增長11.8%,位居全國高校前列。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79項、課題233項,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5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4項,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 河南艾麗特醫美高科技公司向河南中醫藥大學提供百萬科研資金
    河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苗明三、校產經營管理公司總經理宋平超、黨支部書記葉險峰,河南豫優科技集團總裁王野、副總裁李炎,河南艾麗特醫美高科技公司總經理徐笛等領導出席籤約儀式。合作協議顯示,河南艾麗特醫美高科技公司向河南中醫藥大學提供100萬元科技研發資金,全力支持苗明三副校長牽頭研發中藥外用產品及食療產品,並儘快推進新產品生產和投放市場。此次成功籤約,標誌著雙方正式開啟產學研深度合作。
  • 日夜奮戰第一線 侯國光:有一種擔當叫「抗疫」
    中國山東網3月11日訊 (通訊員 宋聚新)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成武縣大田集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侯國光敢打硬仗,率先垂範,舍小家,顧大家,日夜奮戰在阻擊疫情的第一線。其實,他心裡還有個「小秘密」,妻子前不久生病剛出院,需要按時吃藥和有人照料,他讓上大學放假在家的兒子照顧,十多天沒有回家。他把對家人的愧疚埋在心底,把對全鎮群眾健康安全的責任扛在肩上,由於夜以繼日地超負荷工作,他整個人瘦了一圈,眼睛布滿了血絲,嗓子喊沙啞了,有的同事勸他回家休息休息,他笑笑說:「現在疫情還很嚴峻,來不得半點的麻痺和馬虎,警報不除,我堅決不退!
  • 河南大學校友總會抗疫物資順利抵達美、德校友會
    為幫助河南在美留學生做好疫情防護工作,堅定抗疫信心,校友總會緊急協調淮河醫院和第一附屬醫院,3月17日第一批飽含著母校師生牽掛的4000隻口罩為美國校友會寄出,一路歷經磨難整整一個月零三天,美國校友會多方協調於4月20日全部順利抵達。與此同時,校友總會協調校醫院,配合河南省外辦協調牧原集團共計為德國校友會寄去的6500個口罩,4月21日運抵德國。
  • 大連理工大學3名教授、2名校友獲全國創新爭先獎!
    本屆全國創新爭先獎主要表彰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社會服務等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個人及團體,共有10個團隊獲創新爭先獎牌、28名科技工作者獲創新爭先獎章、258名科技工作者獲創新爭先獎狀。據不完全統計統計,大連理工大學共有5人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 視頻|強強聯合 重慶環衛集團、同濟大學將合作攻關垃圾處置關鍵...
    今日,同濟大學、重慶環衛集團科研合作協議籤約儀式舉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文科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7日10時訊(董進 實習生 楊世玉)今(17)日上午,重慶市環衛集團有限公司與同濟大學籤訂科研合作框架協議,兩家強強聯合,共同攻關多源有機固廢處置頂尖技術裝備,共同推進固廢處置領域頂尖科研平臺建設,共同組建國固廢處置領域頂級科研團隊,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蓄積新動能。
  • 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光明日報  作者:  2020-02-02 疫情肆虐,聚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
  • 綻放在聯合國的中原之花:河南大學美國校友會會長助力抗疫
    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 通訊員 耿靜)2020年2月5日至3月5日,河南大學美國校友會會長翟瑩的微信朋友圈成了記錄自己和校友們助力家鄉抗擊疫情的日誌。從建立募捐網站到發布求助信息,從講述援助故事到展示「掃貨」成果,一幕幕的齊心協力,一次次的物資送抵,翟瑩常常感嘆:「心在動,愛永恆。」
  • 2019年,電子科技大學被央視頻道聚焦16次,牛!
    其中,電子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科研團隊助力水下考古,牽頭給大地做"CT"繪製"3D藏寶圖"的"黑科技"成為考古的一大亮點。電子科技大學第五次受邀參演,再次登上央視"五月的鮮花"舞臺,在充分展示成電學子青春風貌的同時,將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展現的呈現方式,有力地推動了學校"電子信息+藝術"建設取得新進展。
  • 中山大學新冠疫苗科研成果在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發表
    近日,從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張輝教授團隊傳來好消息,其團隊關於新冠病毒新型疫苗的科研成果最近已在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IF: 22.6)在線發表。在全球疫情仍在加速肆虐,國內仍有零星本土病例偶現的當下,該成果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對病毒所團隊所有成員來說是一針強心劑。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四川大學陳磊為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聯繫人,中山大學劉志勇和四川大學劉建全為共同通訊聯繫人。四川大學為論文第一單位。
  • 中南大學教師參與科研攻關工程項目獲2020年ITA大獎
    中南大學商學院隧道工程系陽軍生教授團隊作為科研攻關主要參與成員的工程項目-「成貴高鐵玉京山隧道跨越巨型溶廳暗河工程(Tunnel Crossing Giant Karst Cave)」以小組第一的優異表現,榮獲2020 ITA「攻堅克難」獎,摘得國際隧道行業最高殊榮。
  • 登央視、上「強國」,長大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長大校友——戈普塔2020年4月19日CCTV-4央視《中國緣》欄目以《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為主題報導了長安大學優秀國際校友戈普塔的故事。這是戈普塔繼2018年8月27日登上CCTV-2央視財經頻道、2019年4月登上了「學習強國」之後再登央視。
  • 東大學子研發「家庭康復雙醫生」入選遼寧抗疫先進成果
    東大學子研發肢體康復設備系統,通過患者使用康復設備,結合手機配套APP上智能指導和醫生幹預,在疫情期間,也可以在家同時擁有兩個家庭康復師。該系統設備已經入選遼寧抗疫先進技術成果。日前,遼寧省科技廳徵集了65項科技抗疫先進技術成果信息,並向社會發布。這65項科技抗疫先進技術成果包括新冠肺炎快速篩查軟體、面向重大傳染疫情的移動方艙CT、熙康雲醫院平臺、人臉門禁紅外測溫一體化防控系統和非常規突發事件應急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等。主要涉及生物醫藥、智能製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