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中印邊境區域印軍建有50多座機場,優勢明顯。
近些年來印軍不斷在擴大建設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新建了數百公裡公路,擴建機場規模,在邊境前沿地區的快速反應能力得到加強。尤其是蘇-30的部署,讓印軍飛機種類和數量都佔據優勢,雖然我方有殲-16,殲-10C這樣性能更好的戰機,但是可用機場數量太少,容納不了太多數量的先進戰機,在戰時想要奪取制空權就比較困難了。
機場數量多的好處就是可以容納更多的戰機,戰時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起飛更多數量的戰機,並且可以不斷起降第二第三批次進行論戰,即使在性能上有差距,時間一長我方必然頂不住失去戰場制空權。但是缺點也擺在這裡,那就是印軍的機場密度太大離邊境太近,如果走到最後一步,那麼這些機場必然是第一波攻擊對象。
以我方的遠程打擊火力,這一批機場的存活率實在不高,稍微近些的可以用遠程火箭炮密集火力覆蓋,遠些的可用東風巡航飛彈覆蓋,以印軍的防空體系想要攔截幾乎不可能,在密集火力打擊下,50幾個機場第一波就被癱瘓失去可用價值,那麼數量優勢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了。這還不談數千枚的中近彈道飛彈,各種空射巡航飛彈。
而且我方的遠程火箭炮全是車載式,打完就跑機動性能強,在戰場生存率高,射程遠精度高火力密度大,是對付機場軍事基地等大型目標的最佳手段。每天隔一段時間發射一個基數那麼一座機場基本處於癱瘓狀態。對於一些位置靠後的機場則可用火箭軍的遠程巡航飛彈或者彈道飛彈,3000公裡內的印軍機場都處在我常規飛彈打擊範圍。首波飽和攻擊下印軍先進戰機能否存活一半還是未知數。
在靠近中印邊境一線部署如此大量的機場,一旦開戰就不怕更方便我方遠程火力摧毀嗎?印軍應該沒那麼傻,開戰前夕相信會第一時間將大量的戰機撤到後方二三線以避免遭受中我方遠程火力打擊,如此一來戰場制空權爭奪就直落下風了,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不再佔據優勢。
一旦走到最後一步,那麼我方的遠程火箭炮和彈道飛彈攻擊群第一時間癱瘓這些可用機場,機場上的戰機盡數摧毀,即使將這些戰機被撤往安全地帶,那麼也失去了機場數量多的優勢,對於我們而言,在性能更好的戰機幫助下,奪取戰場制空權也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失去制空權的印軍,迎接他們的就是大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