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該項工程的工兵事後接受臺媒訪問時稱,「當時感覺像秦始皇派工修建長城一樣」。
剛過去的兩個月,臺灣空軍接連損失F—5E、F-16兩架戰機和兩位飛行員。由於這兩架戰機都是從臺灣東部的空軍基地起飛,因此,這段時間很多軍迷又開始在網路討論臺軍的佳山基地與志航基地。
位於花蓮的佳山基地,與位於臺東的志航基地,被稱作是臺軍戰機避免解放軍「第一擊」的避風港。
臺媒稱,兩基地內的地下機庫,總共可藏約四百架戰機,號稱是遠東地區最大的「地下空軍基地」。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個基地有什麼神秘之處?
臺灣空軍在花蓮有兩座基地,一個是緊靠海邊的花蓮基地,一個是位於中央山脈內的佳山基地。前者軍事設施位於地面,後者藏於山洞和地下。11月份失事的F-16戰機是從花蓮基地起飛,但事故後,佳山基地的同型戰機也全部停飛特檢。
佳山基地,是臺軍「戰機鑽地」計劃的催生物,也是郝柏村任「參謀總長」時親自督導的最為驕傲的防務建設工程。
中美建交後,備受打擊的蔣經國緊急制訂「保衛臺灣」防務計劃,即「建安計劃」。其中,臺空軍實施名為「建安三號」的「戰機鑽地」計劃,即實現「機庫地下化」,其中包含828工程 (花蓮佳山)及737工程(臺東志航)。
圖為蔡英文2016年視導佳山基地洞庫。(來源:臺灣「軍聞社」)
佳山基地是在原有的花蓮基地之外另起爐灶,設想是將中央山脈的東部掏空,將臺灣絕大部分的先進戰機藏於山洞,以躲避臺灣所受到的第一輪攻擊,保存作戰實力。由於位於花蓮縣新城鄉的佳林村、秀林鄉的大山村,工程設計者取兩村各一字而稱之為「佳山基地」。
佳山基地首個地下機庫工程1984年動工,1992年完成,加上後續工程,總耗資400多億元(新臺幣,下同)。該項工程的主體內容是在花蓮佳山一帶挖出數十個大小不同、相互連通的山洞,可停放250架戰機,並修建了一條長達2500米的飛機跑道與花蓮基地連接。
為了完成這個複雜艱難的828工程,臺軍工兵耗時十多年。參與該項工程的工兵事後接受臺媒訪問時稱,「當時感覺像秦始皇派工修建長城一樣」。
臺東有兩個機場,一個是純民用的豐年機楊,另一個為軍用的志航機場,即隸屬於臺灣空軍的志航基地。兩個機場各位於臺東縣臺東市南北兩端。
1960年代,臺灣多數重要軍事基地都位於西部,基本暴露於解放軍雷達監視下,加上西部空域飽和,不利於訓練,因此,經過多年勘測,臺軍最後決定以「神鷹計劃」為代號,在臺東興建空軍訓練基地。
志航基地工程1970年2月正式動工,1971年8月啟用,並由蔣介石命名為「志航」基地。這個命名,是為了紀念抗戰時殉職的空軍上校高志航。
之後,臺空軍實施名「建安三號」戰機鑽地計劃,其中的「737工程」主要是將志航基地北跑道頭的石子山山腳挖空,興建地下機庫,1990年代中期建成,有「超級地堡」之稱。
臺媒稱,該基地洞庫比佳山基地略小,但最多也可容納150架戰機。庫內還有作戰指揮中心、飛行員待命室、官兵宿舍、彈藥及油料庫等。機庫抗炸強度與抗震程度較高,可抵抗2000磅炸彈直接命中,承受7級以下地震。因此,在臺灣民眾眼中,臺東志航基地與花蓮佳山基地,是臺軍最重要的生命線。
佳山基地與志航基地之所以建「地下機庫」,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藏戰機保存實力」。(相關圖文:兩岸若開戰,臺戰機怎麼辦?臺防務部門負責人:快跑,藏好!)
事實上,臺軍之後每次「漢光演習」首日演習科目都是三軍「戰力保存」,當天台灣民眾都可以看到駐紮於臺灣西部的戰機,不斷飛向佳山基地與志航基地進行集結。
按照臺軍的設想,這兩個基地在作戰實務上是至關重要的空防轉場重鎮。目前臺空軍骨幹機場基本部署在臺灣島西邊沿線,接戰時,臺軍主力戰機會先從原駐地機場起飛,避免被擊毀在地面上,如果駐地機場遭到攻擊無法降落,這些飛機可以選擇東部的佳山和志航基地地下機庫。
臺軍「漢光36號演習」首日操演戰機轉場、保存戰力項目。圖為臺空軍F-16戰機依序進行戰備轉場任務。(軍聞社)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為了營造這一關鍵防禦體系,佳山、志航基地在選址上極為講究,兩個基地都位於高山山腳下。以佳山基地為例,解放軍若從臺灣西部發起攻擊,想要破壞這兩個基地,飛彈要先飛越中央山脈,再陡降攻擊東向面海的目標,難度非常高。所以,這兩地被稱作飛彈「攻擊死角」。
此外,臺軍為了這一戰略要地準備了多種防護措施,佳山基地和花蓮基地四周25平方公裡的區域防守嚴密,光是防空飛彈的陣地就有九處,構築了密集的對空火力網。而為了配合這兩處基地,花蓮空軍基地、花蓮海軍軍港、臺灣「中油」多個大型油庫,都被納入整體防禦體系,成為臺灣東部防衛重地。
隨時形勢的變化,實際上,臺軍後來對佳山基地與志航基地的功能進行調整,逐漸朝著多功能「地下空軍基地」努力,可攻可守。
佳山基地和志航基地都在臺灣東海岸,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佳山在北,與花蓮港海軍基地相呼應,隨時可支援臺北、基隆、淡水;志航在南,與高雄左營、屏東軍港相呼應,且可隨時支援澎湖列島與金門。
臺灣空軍目前編制4個戰術戰鬥機聯隊、1個戰術混合聯隊、1個混合聯隊與1個飛行訓練聯隊,分別為:使用「IDF經國號」戰機的第一、第三聯隊;使用「幻影2000」戰機的第二聯隊;使用F-16戰機的第四聯隊;第五聯隊則是F-16戰機和F-5戰機混編;第六聯隊則納編定翼機;志航基地第7聯隊為使用F-5戰機的訓練聯隊。
佳山基地駐紮的是使用F-16戰機的第四聯隊。據臺媒披露,佳山基地的戰管中心與臺北的空軍作戰中心聯機操作,並與電訊監察中心共同判讀任何截聽到的無線電波,據稱電監能力在亞洲僅次於駐日美軍。此外,佳山基地還配備有「天網防空系統」,戰情室5個大顯示幕的正上方有一盞紅燈,只要有解放軍飛機進入臺灣海峽,這個紅燈就開始閃動示警。
志航基地則一直是臺灣空軍的訓練基地,由空軍第7飛行訓練聯隊(7聯隊)駐守。按臺軍規定,一名空軍官校飛行生除在校需要完成包括T-34、AT-3等型教練機的訓練外,還得赴志航基地第7聯隊接受F-5型機的部訓任務,合格後才能赴其它聯隊飛三大主力。正因為如此,志航基地被稱為臺軍「飛行員的搖籃」。
不過,臺軍已經表示,去年採購的66架F-16V戰機,2023年至2026年陸續到位,屆時將全部部署於志航基地。因此,志航基地也將由飛行員培訓基地躍升為全臺裝備最先進的空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