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海區地處合肥市的東大門,作為合肥老城區之一,瑤海區早期以工業化產業帶動整個合肥市的發展。這個區給人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工業、老、舊、髒」,但隨著合肥東北部規劃的面世,合肥東部崛起再次提上日程、被廣泛關注。
合肥市長吳存榮曾表示,未來瑤海區發展的參照標準都要按照國家級的來做。據悉,該規劃上承正在制定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及合肥市「141」空間和未來20年發展戰略。吳存榮認為,在合肥東北角建一個國家級開發區,「現在已具備這個條件。」
2013年1月29日,141組團東部城區兩宗地在合肥土地招標中心上市拍賣,拍賣的E1311地塊地塊位於合店路與燎原路交叉口,因141組團向東邊推進,該地塊「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另一宗地E1312地塊緊鄰E1311地,靠近公園路,百畝純住宅地塊推出會增加區域內房源選擇空間,成為連接龍崗板塊和肥東新城一個「過渡帶」。
兩宗地優越的區位,引來眾多房企參與爭奪。幾番爭奪,禹洲地產聯合香港豐洲、瑞頤酒店以商業240萬/畝,居住340萬/畝摘得141組團東部城區E1311號419.3畝商住用地,拿地總價超過13億。
禹洲地產營銷副總陳志剛表示看好合肥東城以後的發展,「141」城市空間發展框架是合肥市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空間框架,是一個開放的突破行政區劃束縛的城市空間發展框架。該框架不但對規劃期內的城市發展具有指導意義,也對規劃期以外的未來發展具有引導和控制作用。同時,該框架不但指導中心城區的城市空間拓展,也指導城鎮密集區範圍內的城市空間有序拓展。東部組團作為合肥東向發展的「橋頭堡」,東部組團壯大後,將實現省會城市對定遠、巢湖等地區的輻射。這次摘得的E1311號地塊,坐落於141組團東部城區長江東路南、燎原路東。
「合肥目前發展主要關注點還在西南,隨著西南片區的發展日益完善,各種商業、住宅項目的日益飽和,合肥以後的發展目光會逐步轉向東城,東城以後的升值空間會很大」陳總說。
E1311號地塊規劃為商住用地,該宗地順利出讓,也同時意味著東部將添一座綜合體,這對東部以後的商業發展大有裨益。
輕軌助力瑤海發展
軌道交通1號線與2號線在大東門處交匯,並在此處形成一個換乘中心,由此而帶來的巨大人流量將推動瑤海區大東門商業圈迅速崛起;而2號線橫穿瑤海區而過,將帶動整個瑤海區的發展,改變瑤海區以往在人們心目中老工業區的形象。城市規劃建設將以軌道交通的走向為參照,城市框架拉大後,居民可能住得更遠了,但交通卻更為便捷,前往市區購物、娛樂、上學、就醫等比現在更為方便。瑤海區「一年一個樣, 三年大變樣,五年進位爭先」的總體目標也將隨著軌道交通的建設更快地得以實現。
臨泉路東擴助推城東崛起
人們耳熟能詳的合肥主幹道長江路幾乎橫跨了整個城市。長江路北望,另一條重要的交通幹道臨泉路也由西向東一路前行。
如今看到的這條貫穿合肥東西的寬闊大道上,臨泉路商業帶正在如日中天的發展之中,這似乎正應了那句古話:一條大路的貫通,成就了一座城池的崛起。
2006年,合肥拉開「大建設」的序幕一年內同時開工建設40條市政道路。臨泉路的低調讓其沒能搭上這場建設的第一班車,直至2008年,為了進一步分流長江東路的交通壓力,臨泉中路再次改造擴容,將原有的雙向4車道拓寬為雙向8車道。從此,這條貫穿東西的大動脈又走上了它的擴建之路。
2011年9月29日,臨泉東路改造拓寬工程開工,全場約7.3公裡,自二十埠河至祥和路,設計為雙向6車道。2012年7月12日,臨泉東路改造最後一段——龍崗路下穿橋正式放行,這段路也是整個改造工程最後的一段,這標誌著臨泉東路(二十埠河至王崗路)主體工程最終改建完畢。
目前,臨泉東路東擴路段的建設還在進行之中,在全部建成完工後,將成為合肥東向快速通道,對合肥中心城區、瑤海區與肥東縣之間的快速連通起到重要意義。
本文轉載來自:搜房網,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