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發物業意欲上市 中小物企盲目突圍或將淪為「炮灰」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網

在分化加劇之時入場的中小房企,究竟還能否突圍?還是淪為資本市場的「炮灰」?

2020年,疫情對各行各業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物業行業卻呈現出一片「風景獨好」的畫面,掀起了一輪上市的熱潮。

然而,熱鬧紅火場面的背後,卻是不斷加劇的行業分化。一方面,頭部企業加速邁入「新戰場」,迅速吸引資本市場眼光;另一方面,下半年以來,上市的物企屢次遭遇上市即破發的窘境,估值呈現「冰火兩重天」。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資本市場逐漸回歸理性,物業板塊開始不斷調整,估值、市值、股價都在隨之而動,逐漸向企業價值回歸、靠攏。

據克而瑞統計數據,9~11月,共計30家上市物業企業股價下跌,其中藍光嘉寶服務跌幅最大為40.3%;其次為金融街服務跌幅達40%。11月,36家上市物業企業中,股價出現下跌的企業佔比超過三分之二。

但這仍然難以阻擋「後來者」急欲衝進資本市場的腳步。中指院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仍有20餘家物業企業在準備上市進程,其中不乏一眾中小型物業企業。

但在分化加劇之時入場的中小房企,究竟還能否突圍?還是淪為資本市場的「炮灰」?

建發物業加入上市大軍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物業格外引人注目,也意外地成為了資本市場的「寵兒」。

今年以來,已有包括恆大物業、融創服務、世茂服務、金科智慧服務等在內的15家物業企業成功上市,此外還有20餘家物業企業在準備上市進程。而這些物業企業大多數由規模型房地產開發企業分拆產生。

只是,由於華潤、融創、金科、恆大等龍頭企業紛紛分拆物業上市,中小房企分拆物業上市的關注度明顯降低,但卻絲毫沒有影響這些中小型物企對於上市的熱情。

建發物業就是其中一個縮影。12月11日晚間,建發國際發布一則公告稱,就分拆建發物業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以介紹方式獨立上市的計劃,預期將於2020年12月23日向董事會提交決議案。

實際上,早在3個月前,建發物業就已經開始籌劃上市。早在9月30日晚間,建發國際便曾發布公告稱,公司建議分拆集團物業管理業務於聯交所主板以介紹方式獨立上市。於完成建議分拆時,建發國際將不會保留建發物業的任何權益,建發物業將成為建發國際的聯營公司。

但在中原上海分析師盧文曦看來,此時此刻並不是中小物企上市的好時機。「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這個時間段是物業上市相對不錯的時間窗口,但現在資本市場逐漸回歸理性,渾水摸魚的時代已經過去。」

上市破發概率增大

「現在物業板塊價值回歸理性是不爭的事實,資本市場更加看重個股的表現。」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說道,現在已經不是物業股上市就能得到很高市盈率的時期了,主要看個股自身的基本面以及業績的表現。

而業績和基本面的表現恰好是建發物業的痛處。從物業企業的硬性指標毛利率來看,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6月底,建發物業毛利率分別為26.2%、23.1%、22.9%、24.3%,顯著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據興業證券統計,2020年上半年主要物管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為 29.8%,毛利率平均增速為42.6%。

此外,建發物業的續約率還在逐年走低。根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6月底,建發物業合同續約率分別為95.0%、92.7%、86.7%、85.7%,低於行業98.3%的平均水平。

柏文喜分析,物企續約率低可能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物業公司本身的服務、口碑讓業主不是很滿意;二是來自第三方的物業項目,由於市場競爭性比較強,導致合作企業到期之後不再續約。

但無論是服務質量不達標,或是競爭力不夠強大,都意味著建發物業在這個激烈競爭的市場上不佔據優勢。在盧文曦看來,物業本身就是一個微利行業,不可能靠大幅度提高物業費來鞏固業績,拓展第三方物業是物企的一條出路。「如果接不到項目,企業以後的日子估計是不好過。」

柏文喜表示,一些體量比較小、沒有特色、沒有突出業績表現、缺乏基本面支撐的中小型物企即使去上市,破發的概率也會比較大。而發展、業績受限的物企「上市即破發」幾乎成為目前物業行業的常態。

10月30日,合景悠活上市首日開盤價為6.48港元/股,較發行價7.89港元/股下跌17.87%;10月22日,第一服務開盤即破發,開盤價2港元/股,較發行價2.4港元/股跌16.67%。

盧文曦認為,對中小型物業而言,這會是一個惡性循環:上市-服務下滑-口碑下滑-拓展第三方物業受阻-業績受影響-被投資者拋棄。「這一圈下來,首先對企業的影響就不好,而且對估值也會造成一定影響,結果就是股價不會高。」

中小型物企還有機會麼?

「急著上市還是因為資金壓力,但資本是不講理、不講情面的。」盧文曦稱,為了上市,技術動作「走形」了,上市之後市場認同度也會不高。「把業務做精,這個才是當中小型物企主要的任務。」

而卓越商企服務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郭瑩在2020中國地產新時代盛典上也談到,儘管進入資本市場,但物業公司歸根結底還是一個服務行業,只有在自己的基本業務上進行突破升級,提升服務品質,建立企業的核心能力,為客戶創造價值,才能最終得到資本的認可。

實際上,業務同質化、高度依賴母公司、靠收併購短期內擴張規模,一直是物業行業的普遍現狀。為了在競爭逐漸白熱化的時代突圍,不少龍頭企業已經在搶佔、拓寬新的業務競爭賽道。

10月31日,在萬科集團上海區域媒體交流會上,集團合伙人朱保全宣布萬科物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萬物雲空間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物雲」)。萬物雲將技術融入空間,帶來的不僅僅是服務效率提升,還有管理的顆粒度和透明度的提升。更名後,萬物雲與其他物業公司不再是競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

保利物業在9月攜手菏澤城投在人文社區、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產業整合、城市升級等城市建設和發展方面深入探索,打造「政府+企業」的公共服務創新模式。

「這是龍頭房企才具備的能力,可以引領行業。」盧文曦表示,只是中小型物企在這方面不具備優勢。那麼,相對於背靠強大地產公司支撐的龍頭房企而言,中小型物企出發點已經大幅落後。

那麼,若想突圍,中小型物業是否還有機會?

對此,柏文喜建議,中小型房企若想突圍,可以從三方面著力。一是,提升服務質量和口碑,鞏固已有的客戶基礎和市場;二是快速展開收併購,擴大業務盤面;三是,不斷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利用新的技術進行增值服務,提升業績。

只是,已經失了先機的中小型物業,想要在龍頭物企碗裡分得一杯羹,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此時此刻盲目上市,恐將淪為「炮灰」。

文/王亞靜(責編:高雅)

相關焦點

  • 無房|建發物業招股書透露危險信號
    建發物業上市的消息,幾乎已經淹沒在物企上市大軍中。遞交招股書的兩個月,相關物企上市的消息不斷傳出: 融創服務已於11月19日成功上市; 恆大物業即將於12月2日上市; 遠洋服務已通過聆訊,預計12月上市。
  • 建發國際分拆物業上市計劃將向董事會提交決議案
    來源:觀點地產網12月11日,建發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就分拆建發物業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以介紹方式獨立上市的計劃,建發國際宣布,預期將於2020年12月23日向董事會提交決議案。分派(倘宣派)須待上市委員會授出上市批准,且該批准並無於上市日期上午八時正(香港時間)前撤回後,方可作實。待建發國際董事會於12月23日宣派分派後,確定享有分派資格的記錄日期將為2020年12月29日。
  • 建發國際集團擬分拆建發物業股份以介紹形式在主板上市
    原標題:建發國際集團擬分拆建發物業股份以介紹形式在主板上市
  • 建發國際集團擬分拆建發物業股份以介紹形式在主板上市_個股資訊...
    建發國際集團擬分拆建發物業股份以介紹形式在主板上市
  • 建發物業歲末「趕速度」上市,續約率下滑近10%
    截至2021年1月8日,建發股份收盤價為2.81港元/股,相比首日開盤價下跌7.8%。值得注意的是,建發物業採取的是「介紹的方式」上市,對此,有專家表示,其主要目的不是融資,而是加快上市的步伐。然而招股書顯示,建發物業面臨著毛利率和續約率逐年下滑的風險。
  • 建發股份:建發物業預期於12月31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中國網地產訊 12月23日晚間,建發股份發布公告稱,擬分拆建發物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在聯交所主板上市,預期在12月31日登陸港交所。 公告顯示,控股子公司建發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境外子公司建發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擬建議分拆其下屬子公司建發物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至聯交所主板以介紹方式獨立上市。 12月23日,建發國際集團董事會批准建議分拆,宣布以實物方式向合資格股東分派建發國際集團所持有的全部已發行建發物業股份(相當於建發物業全部已發行股份)。
  • 建發國際:預期建發物業於12月31日上市
    原標題:建發國際:預期建發物業於12月31日上市   12月23日,建發國際集團
  • 廈門建發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子公司建議分拆建發物業發展集團有限...
    廈門建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建發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境外子公司建發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發國際集團」,股票代碼:1908.HK)擬建議分拆其下屬子公司建發物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發物業」)至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聯交所」)主板以介紹方式獨立上市,建發物業系建發國際集團於2016年5月4日在英屬處女群島全資註冊成立的英屬處女群島商業有限責任公司
  • 建發國際預期建發物業於12月31日登陸港交所 中期收入3.8億元
    中華網財經12月24日訊:建發國際投資集團在港發布公告披露有關分拆建發物業上市的消息稱,建議分拆建發物業管理以介紹形式在主板上市一事,宣布以實物分派方式,每持1股獲發1股建發物業股份,並預期建發物業於本月31日上市。
  • 新三板塞車 建發股份擬分立再上市
    新三板大塞車,致使有融資需求的公司要另謀出路,廈門國資拋出罕見方案,擬將旗下建發股份的供應鏈運營業務與房地產開發業務分立上市,分立而出的建發發展則將承接原上市公司的房地產業務。
  • 帶業主們吃喝玩樂建發物業很「寵」業主
    「建發物業很『寵』業主,不僅每周都組織社區文化活動,還經常幫我們衝洗地墊,修理風扇、小電器,幫忙磨菜刀,幫老人小孩剪頭髮等。」業主陳女士說,住在這裡,建發物業就像他們的管家一樣,把啥事都安排得好好的,很幸福。  帶業主們吃喝玩樂建發物業很「寵」業主  那麼,建發物業是如何「寵」業主的呢?
  • 銀川建發物業訴訟追繳物業費約3027元
    樂居財經訊 蘭蘭 12月8日,樂居財經獲悉,銀川建發物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銀川建發物業」)新增1份裁判文書,案由為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原告為銀川建發物業,被告為張某。據悉2018年原告銀川建發物業與銀川建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籤訂了《前期物業服務合同》,合同約定原告銀川建發物業對寶湖灣小區提供物業服務事宜,服務期間自2018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合同籤訂後原告銀川建發物業按約為該小區提供了相應的物業服務。
  • 新股前瞻︱續約率下滑,盈利能力不足,建發物業資本夢何時能圓?
    雖然近兩年地產行業有所降溫,但是物管行業的溫度卻在持續上升,從排隊上市的物管公司可見一斑。已經「上車」的公司獲得資本熱捧,還在排隊的也是等的煎熬。智通財經APP觀察到,9月30日建發物業向港交所主板遞交招股書,中金公司為獨家保薦人。不過眼看著其他公司紛紛收穫喜訊,作為建發集團(01908)的附屬公司,建發物業IPO市場關注度也極高,卻遲遲沒有消息。
  • 房企IPO「黃金周」:4家將赴港上市
    其中,三巽控股、中國文旅2家房企,以及星盛商業管理、宋都服務、榮萬家、融信服務、建發物業5家物管公司均在審核階段;海倫堡、奧山控股、萬創國際、鵬潤控股、實地地產5家房企的招股書過期未更新。  12月8日,一名地產行業分析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企業上市審核主要看企業的規模、財務狀況和盈利數據。
  • 貴陽建發央著物業,為何能讓40萬+業主安心託付?
    建發房產深諳當下人群需求,將中式文化傳承融於生活,引領中式禮儀的「文藝復興」。匠心打造的「禮呈」創新服務計劃,用充滿儀式感的活動連結鄰裡溫情。追溯本源 以禮為芯在建發房產2020年的品牌發布會上,建發物業通過千條鄰裡訴求,百份調查問卷以及諸多業主的線下訪談,從廣大業主的需求與痛點出發,總結新中式創新服務計劃的服務宗旨,圍繞生活儀式、「慧生活」線上平臺、德馨空間三大維度,描繪了「禮呈服務· 和美人生」的新中式生活圖景。
  • 區域酒企掀起漲價潮 「群龍亂舞」的次高端市場如何突圍
    繼此前醬香酒漲價、低端白酒漲價之後,包括水井坊(600779)、今世緣(603369)、劍南春、酒鬼酒(000799)在內的區域酒企也加入漲價大軍。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區域酒企受到很大衝擊,漲價能否成為其突圍「法寶」呢?
  • 資本圈 | 恆大物業今日香港上市,股份代號「6666」
    恆大物業最終發售價為每股8.80港元 預期12月2日上市12月1日,中國恆大集團發布公告表示,恆大物業股份於全球發售的最終發售價為每股8.80港元(不包括1.0%經紀佣金、0.0027%證監會交易徵費及0.005%聯交所交易費)。
  • 迪馬股份分拆物業上市 加入物業公司赴港潮
    財聯社 (成都 記者 崔文官)訊,昨日晚間,渝股迪馬股份(600565.SH)發布公告稱,擬分拆控股子公司東原澄方在港交所上市,加入物業公司赴港上市潮。公司董秘辦相關人士表示:「此次分拆將有將助於加速旗下物業管理服務業務發展,夯實其競爭優勢,鞏固市場地位,對於上市募集資金,東原物業將用於擴大公司物業管理業務規模,收購兼併其他物業公司或者專業化服務公司,發展公司增值服務業務,完善公司數位化及信息化系統,補充公司營運資金等。」
  • 迪馬股份分拆物業獨立上市 加入物業公司赴港潮
    中國網財經12月8日訊(記者 胡靖聆)昨日,迪馬股份發布公告,擬分拆控股子公司重慶東原澄方實業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單獨上市,本次發行的股票為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份類型為普通股,每股面值為人民幣1元。具體上市時間將根據境外資本市場狀況、審批進展及其他情況決定。
  • 大悅城物業上市5步走
    原標題:大悅城物業上市5步走 | 起底隱形物企   即使在股權關係和管理口徑上,均歸屬大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