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從新疆到西安,一來是散心,二來是因工作。來之前,跟三個戰友同學聯繫,說明到西安的因由。有的二十多年未曾謀面,那是當士兵一個戰壕裡摸爬滾打出來的;有的十幾年未見,那是軍校裡的同學,一起經歷了兩年的熔爐生涯。
戰友們說,來吧,西安歡迎你,我們更歡迎你,來了帶你看看最美的長安城。深知他們的熱情,內心也感受到戰友情誼,儘管古城吸引我對歷史的考究,但也該見見分別二十多年的戰友。
其實,我不是第一次到西安。1993年,當兵第二年探家,跟戰友少敏約好一起回部隊,我去臨潼他家時,按照他說的路線坐車,誰知見到他,他說先不回部隊了,家裡有事續假了。於是他就送我到西安火車站,當時我們在火車站周圍玩了一陣,沒敢跑遠,擔心錯過了開車的時間。
記得火車站前面沒有修建現在的古城牆,是一個偌大的廣場,我們兩個還練習了幾下拳擊測試,看誰的出拳重量達到多少磅。後來,我就獨自回了部隊。
第二次到西安,是2014年11月,因謀生需要路遇西安,也未來得及停留,就匆匆辭別了這座古城。第三次到西安,是因工作需要,短暫的機會,晚上只到大雁塔看了夜景,觀看了音樂噴泉,圍著大雁塔廣場走了一圈。
那時的西安,人來人往,全國各地的人都有,偶爾還能見到說英語的外國人。多年未到昔日的長安城,如今變了大模樣,正因打造旅遊產業,西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西安,這座飽經十三朝的歷史古都,有著無窮的魅力,時刻吸引著國內外的遊客前來踏尋歷史,瞻仰漢唐盛世,傾聽歷史古韻。
入冬不久,我是在早上抵達長安城的,因提前預訂了客房,和家人下了火車,就乘坐公交車到了酒店。辦完入住手續,在旁邊尋到一家早餐店,然後給戰友打電話說了地點,等到第二天辦完事,戰友們過來,一起到朋昌的單位看看,晚上吃飯,不小心喝多了,多年戒酒,逃不過戰友盛情款待。
朋昌安排了遊玩西安的車輛,朋安從郊區趕來,我們就到了鐘樓。朋昌和我同年從部隊下來後,被安置到單位工作,他也就成了我們戰友到西安的聯繫人,誰到了這裡,他都會親自安排好,讓每一位戰友高興而來滿意離開。
登臨鐘樓,要從馬路下面的通道,走到位於十字路口的鐘樓,買票檢票後就可以拾級而上,進入眼瞼的是鐘樓的簡介,在鐘樓的底部也有立著「鐘樓」的牌子,上面寫著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看完歷史記載,我才知道鐘樓建於明朝,後來經過時代的變遷,就成了今天的模樣。
在我的印象裡,西安就是漢唐時期的古城,誰知經歷兩千多年後,原來的古城遺址,經過歷代王朝的重建和修繕,如今的古城牆大部分是明朝時期的建築。
鐘樓的建造,保留了唐宋風格,全部採用的是木製建築模式,特別是鐘樓的周圍,木板上面刻有「嶽母刺字」「單刀赴會」等歷史典故,充滿了歷史文化氣息。走進鐘樓裡面,四周木製牆壁上布局了現代字畫,穹頂上儘是浮雕,各種圖案,彰顯了歷史文化。
這些浮雕,色彩豔麗,內容寓意深遠,向世人訴說著時光荏苒,以及那些值得記載的往事。
站在鐘樓二層,可以漫步四周,四條寬闊的馬路正對鐘樓,北面不遠就是鼓樓,四面仿古建築林立,仿佛讓人置身於古代的都城。不難想像,鐘樓和鼓樓,曾經是這座城池內的最高建築之一。
在古代,鍾,大多用於報警,而鼓,則是出徵或者凱旋歸來。鐘樓上的大鐘,叫景雲鍾,是唐代鑄造,飽含寓意,鐘體鑄有祥雲、走獅、騰龍等瑞獸圖案,還有唐睿宗李旦親筆銘文,這足以說明鐘樓的歷史久遠,見證了歷史滄桑歲月。
立於鍾旁,仰望景雲鍾,內心不由得生出很多感慨。閉上眼睛,忽聞鐘聲鳴起,外敵入侵消息傳到長安,唐朝的君王,守城的將士,部署作戰計劃,派出軍隊迎戰敵軍。不遠鼓樓大鼓擂起,戰旗招展,軍馬嘶鳴,出徵隊伍,整裝待發。
一場戰役,不知又要犧牲多少將士。國土遭受踐踏,百姓慘遭殺戮,和平統一面對挑戰,保家衛國,是將士們的最終歸宿。
當漫步鐘樓,我想到的是,歷史留下的瑰麗文化,祖先傳承的精神,還有值得銘記的歷史記憶。
西安,這座古代長安城,留下了太多的故事。
無論是今天,還是明天,都值得我們去踏尋歷史,尋找漢唐盛世的足跡。畢竟,這座古城的歷史文化太過於厚重,時光在這裡太過久遠,歲月的痕跡太過深刻,我們要牢記曾經在這裡發生的一切。
西安太美,長安太久。
歷史從這裡出發,一路而行,穿越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