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崇州非遺傳承人 讓道明竹編在創新中重獲生機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丁春梅及其竹編作品

  成都非遺人的創新之路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的DNA。成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故事和民風民俗,是天府文化的根脈和記憶。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正在成都舉行。成都非遺底蘊深厚,項目眾多。今天,成都非遺傳承人用創意創新,讓非遺煥發出新的活力,以古典的面孔演繹出時尚的旋律,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為成都增強西部文創中心功能,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竹編在很多人的眼裡,是與簸箕、背篼等聯繫在一起的。不過,如果你去過崇州市道明鎮重慶路上的「丁知竹」竹藝館,一定會驚嘆:「原來竹編還能這樣做!」在這裡,竹編作品不再只是普通農具,更是前衛時尚的生活用品,比如佇立在綠地上的大地裝置作品,再如親子互動的DIY課程內容。

  現在,80後道明竹編傳承人丁春梅和父親,把「丁知竹」竹藝館「搬到」了非遺節主會場非遺博覽園,讓觀眾與道明竹編零距離接觸。在竹藝館內,丁春梅向記者解密她的非遺創新之路,直言「開拓視野」讓她獲益匪淺。丁春梅感慨道:「我們竹編手藝人大多讀書不多,如果再不走出去,看得不多、學得不多,那麼我們的竹編就很難有大發展了。」

  重設計

  竹編家居用品變得很時尚

  在非遺博覽園的「丁知竹」竹藝館內,全部展品都採用竹編完成,很多和大家傳統印象中的竹編完全不一樣,比如竹編家具、燈具、飾品、擺件甚至竹編箱包……生活所需一應俱全。

  這些竹編產品已沒有人們印象中的粗放簡陋,記者見到,一款落地燈猶如一根高高的竹編竹筍,上面掛著草帽,清新淡雅中透出復古的味道。一把大竹椅,扶手靠背都是用整竹做成,放在家裡誇張大氣,與茶鋪常見的竹椅有著天壤之別。就連竹籃在這裡也搖身一變,成了時尚用品:長方形竹籃配上一款簡約的提手,籃子左上方,一個精緻的大紐扣簡潔大方,設計感十足。最扯眼睛的是一款竹編屏風。只見高約1.5米,長約2米的鐵桿上,一字排開,掛了三組共九個大小不一,好似鳥巢、又好似燈籠的竹編物件。每個「鳥巢」上還有一個洞,可以用作收納。

  這些新穎的竹編家居用品,讓現場觀眾大開眼界,愛不釋手、讚不絕口:「好漂亮啊,這些竹編還是我們那個時候的技法,但設計完全不一樣了,感覺和以前大不相同了。」拿著竹編提包,張阿姨禁不住發出讚嘆:「以前總覺得竹編有點土,但現在看到這些竹編,覺得很時尚!」

  跑市場

  在與客戶的溝通中發現金點子

  在非遺博覽園,丁春梅忙前忙後地向觀眾介紹著。齊耳短髮的她思維敏捷、語速極快,對作品充滿想法。忙碌的間隙,丁春梅告訴記者,受新材料新產品的衝擊,道明竹編也曾一度沒落。「我們意識到,要將竹技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就必須在傳承中創新,融入時代生活,非遺才能永葆青春。」2013年,丁春梅與父親、道明鎮赫赫有名的竹編傳承人丁志雲,一同創辦了「丁知竹」竹藝館,開始尋求竹編的創新突破。

  「是因為當時就有了創新的方向嗎?」記者問道。丁春梅回答說:「現在看到的這些作品,肯定不是閉門造車造出來的。創新離不開市場,市場的需求決定了我們的產品創新的方向。成立『丁知竹』前,我們就開始跑市場,看客戶需要什麼樣的竹編,然後為他們量身定做。」

  丁春梅直言,竹子的可塑性強,又自然環保,如果竹編的造型更時尚,現在很多家庭都願意接納。她指了指身後燈籠狀的竹編屏風說:「比如這個竹編屏風。前兩年我們聽說有些茶樓、家裝需要竹編隔斷,就拿出竹編籬笆給客戶看,「這個要不得哦!好難看哦!」客戶看到他們推薦的竹籬笆,根本不買帳。「一些客戶會給我們提建議:家中的隔斷首先要做工要精緻,裝飾性要強。我們就根據客戶要求改進竹編,選用打磨精細的竹篾條來製作;有些客戶說,茶坊隔斷不需要太多私密性,於是我們就加入鏤空設計,用輕薄的竹片來鑲嵌;又有些客戶說,隔斷需要有收納功能,我們就在竹編中加入竹編筐,做成鳥巢……」丁春梅與父親就這樣,根據客戶提出的要求,反覆研究如何將隔斷做得好看,滿足客戶。「客戶五花八門的要求,看似很挑剔,其實是在拓寬我們的眼界,再通過我們不斷努力,讓道明竹編走出了一條創新的路。」丁春梅深有感觸地說。

  再學習

  成了中央美院「編外學生」

  向專業設計師們「借腦」,也是傳統非遺開拓視野的又一法寶。2013年,「丁知竹」與中央美院城市設計學院家居產品系合作,為學生提供傳統竹編研究實習基地。師生們從藝術角度提出的思路,與專業竹編技藝相碰撞,也為「丁知竹」產品創新,提供了靈感的來源和寬廣的視野。

  丁春梅告訴記者,中央美院的師生們帶來的先進設計理念,開了她的眼界,並讓她領悟,竹編技藝可以與時尚完美結合。「學習越多,看得越多,就越覺得我們道明竹編的可能性越多。我要走出去,把眼界打開,讓道明竹編走得更遠。」

  嘗到開拓視野甜頭的丁春梅主動走出去。她告訴記者,從2014年起,每年除了參加全國各種展會外,她還會到中央美院進修一段時間,成為中央美院一名「編外學生」。每年,中央美院的教授們都會給好學的她開出「綠色通道」,讓她在中央美院「敞開學」,她想聽的課都可以旁聽,想聽的講座、論壇,都為她提供入場券。

  在中央美院學習期間,她一面旁聽設計、藝術、營銷等各類課程;一面與北京藝術圈、文博圈交流取經,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去中央美院進修,每天接觸海量的信息,各種頭腦風暴、各種前沿資訊……讓我的視野更加開闊,讓我有能力把道明竹編的發展,放到更高的層面進行思考。」丁春梅感觸地說道。

  丁春梅透露,她對「丁知竹」的發展充滿了期待。大地裝置、室內軟裝設計製作、竹編DIY傳承課程,將是「丁知竹」發展的三大核心產品。據悉,目前「丁知竹」的各種竹編作品銷售額達200萬元,銷售範圍遠及省外。「成都國際非遺節越辦越紅火,影響力越來越大,我們成都非遺人趕上了好時代,我們對道明竹編的未來充滿信心!」丁春梅激動地對記者說。

  亮點作品

  竹編房屋 禪意十足

  在非遺博覽園內,「丁知竹」除了為觀眾帶來的全新竹編產品外,佇立在園區內的竹編房屋,也成為一景,讓人眼前一亮。

  與普通房屋不同,這個竹編房屋的頂棚和四周都是竹竿,房子正中由一個巨大的竹編花瓶支撐而起,四周是鏤空的圓形窗戶,禪意十足,成為非遺節一大景觀。

  丁春梅告訴記者,此次在非遺節上展示的竹屋,是他們的大地裝置作品之一。之前,他們曾嘗試在油菜花地裡創作大型的動物竹編,深受大人和孩子們的歡迎。丁春梅笑著說,父親最大的心願就是用竹子創作30米的青蛙。

  丁春梅的創新法則

  開拓視野

  在崇州土生土長的丁春梅通過開拓視野,看到了道明竹編發展的一種全新可能。她主動向市場學習,了解今天的客戶的審美需求,也向中央美院的師生「偷師」,從他們身上了解最新的業界資訊。每年,她還會抽出時間到北京中央美院進修,設計、營銷、國畫、油畫……所有課程為我所用,極大地開拓了視野,讓道明竹編的發展打破了農用品的桎梏。(記者 王嘉 攝影 謝明剛)

來源: 成都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成都崇州非遺傳承人 讓道明竹編在創新中重獲生機
    成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故事和民風民俗,是天府文化的根脈和記憶。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正在成都舉行。成都非遺底蘊深厚,項目眾多。今天,成都非遺傳承人用創意創新,讓非遺煥發出新的活力,以古典的面孔演繹出時尚的旋律,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為成都增強西部文創中心功能,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竹編在很多人的眼裡,是與簸箕、背篼等聯繫在一起的。
  • 「道明竹編」成國禮:中央美院助力四川非遺崇州竹藝再復興
    道明竹編藝人們結合現代審美與竹藝編織特點,改良編織出的平安扣精巧細緻,十分惹人喜愛。在日前舉辦的中日韓合作20周年紀念活動和相關會議上,崇州「道明竹編」作為四川非遺代表項目精彩亮相。2019年12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四川成都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韓國總統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共同出席中日韓合作20周年紀念活動。
  • 精彩正接近,來崇州感受竹編的「非遺神韻」
    這是一場關於崇州竹編非遺的狂歡亮點一:國際竹編創意設計作品展優秀的國外設計師作品和國內優秀的竹編作品、優秀傳承人竹編作品以及央美與崇州市竹編非遺傳承人共同創作作品,還有四川成都傳統工藝工作站非遺優秀作品展。
  • 崇州非遺,走花路!
    經崇州市非遺專家組嚴格評審評定嚴家彎灣川派盆景等10項列入崇州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陰曉燕、付龍飛等41人為崇州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近年來我市非遺工作碩果纍纍01 市政府主導,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嚴家彎灣盆景
  • 道明竹編助力「大竹海」文旅發展聯盟
    四川道明竹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崇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崇州竹產業鏈建設發展的執行單位,受邀參加本次大會。如今,道明竹編以裝飾裝修業務破局傳統竹編產業的發展局限,走出了一條竹編「新」路。未來,借力央美駐四川成都傳統工藝工作站,公司將進行更具設計感的新產品研發及非遺創意的持續轉化,推出更多富有活力和審美力的新竹編產品。
  • 崇州道明竹藝村生活美學「竹裡只是一個開始」
    幾年時間裡,崇州道明竹藝村從成都西邊的一個小村落,一路走上國際展示當代藝術的最高展會——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作為「中國民間藝術(竹編)之鄉」的代表,向世界傳遞中國村落之美。如果說「網紅」是崇州道明竹藝村的氣色,那深厚的文化內涵則是其底色,2000多年的竹藝傳承,對於崇州道明竹藝村來說不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記者了解到,四川超過90%的竹編花籃來自道明鎮。道明竹編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崇州道明竹藝村的傳承卻少了一絲匠氣,多了一縷煙火氣,對於崇州道明竹藝村的傳承者們來說,竹藝本身就是生活,竹籃是他們生活的工具,是與他們日夜相伴的物品。
  • 崇州道明竹藝村生活美學「竹裡只是一個開始」
    幾年時間裡,崇州道明竹藝村從成都西邊的一個小村落,一路走上國際展示當代藝術的最高展會——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作為「中國民間藝術(竹編)之鄉」的代表,向世界傳遞中國村落之美。如果說「網紅」是崇州道明竹藝村的氣色,那深厚的文化內涵則是其底色,2000多年的竹藝傳承,對於崇州道明竹藝村來說不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記者了解到,四川超過90%的竹編花籃來自道明鎮。道明竹編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崇州道明竹藝村的傳承卻少了一絲匠氣,多了一縷煙火氣,對於崇州道明竹藝村的傳承者們來說,竹藝本身就是生活,竹籃是他們生活的工具,是與他們日夜相伴的物品。
  • 成都民宿.崇州歸野民宿預訂-沉浸在2000多年竹編歷史非遺小鎮民宿
    成都歸野民宿所在的崇州道明竹藝村,有2000多年竹編歷史,也是「非遺」項目體驗基地。道明竹藝村有五位竹編非遺傳承人居住、生活,傳統的竹編手藝也在這裡代代傳承;道明·竹編博物館、三徑書院、竹裡·建築點亮鄉村、見外美術館...等都是很有收穫的!
  • 崇州竹編花房亮相成都主城區 網友:好美
    崇州竹編花房亮相成都主城區 網友:好美 2020-06-15 1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竹編、演皮影、吃糖畫……走,崇州民俗風情街上看非遺
    崇州,就是王勃詩句中「蜀州」的所在地。整個中秋節期間,我市以「安逸走四川,賞月到崇州」為主題,圍繞唐人街主會場,配套開展了與中秋相關的相關活動。來自瀘州、青神、樂山、自貢等全省14個地(市、州)的油傘、竹編、宋筆、扎染、泥塑等55個非遺項目、傳統習俗、文創產品將集中進行展示,為大家奉上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 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蓉舉行,道明竹編精彩亮相
    在中日韓合作20周年紀念活動和相關會議上,崇州道明竹編作為四川非遺代表項目精彩亮相。 道明竹編傳承人楊隆梅現場展示
  • 崇州道明竹藝村的生活美學:「竹裡只是一個開始」
    一邊是茂林修竹的傳統村落,一邊是藝術氛圍極濃的民宿、酒館、竹藝館.....美術館入村,文化落地生活,以顏值「出圈」,卻憑實力「圈粉」;2000多年的竹藝傳承,竹編工藝成為「國禮」傳達中國美好;幾年時間裡,崇州道明竹藝村從成都西邊的一個小村落,一路走上國際展示當代藝術的最高展會——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作為「中國民間藝術(竹編)之鄉」的代表,向世界傳遞中國村落之美
  • 崇州道明竹藝村的生活美學:「竹裡只是一個開始」
    一邊是茂林修竹的傳統村落,一邊是藝術氛圍極濃的民宿、酒館、竹藝館.....美術館入村,文化落地生活,以顏值「出圈」,卻憑實力「圈粉」;2000多年的竹藝傳承,竹編工藝成為「國禮」傳達中國美好;幾年時間裡,崇州道明竹藝村從成都西邊的一個小村落,一路走上國際展示當代藝術的最高展會——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作為「中國民間藝術(竹編)之鄉」的代表,向世界傳遞中國村落之美
  • 四川崇州:竹編技藝「飛」入尋常百姓家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0日訊 連日來,四川崇州道明的竹編非遺傳承人,通過線上網絡平臺傳授竹編技藝,不但讓群眾學習到竹編技藝,感受到竹編文化,還為他們的竹編產品打開了新的銷路。通過參加此次非遺公開課,為楊隆梅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作為道明竹編的非遺傳承人,她認識到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去更好地傳播竹編非遺文化,因此開始嘗試利用線上平臺進行直播教學和產品營銷。楊隆梅介紹,通過多個平臺的線上推廣,2月底到4月初,她所在的合作社接到了近20萬元的訂單量,現在大家都在趕工期製作產品。
  • 【天府旅遊看崇州】一批國際範兒的竹編創意作品亮相竹藝村啦
    日在崇州舉行。國際竹編創意設計作品展時間:10月17日至22日展覽地點:竹編藝術坊、丁知竹長廊、中央菜田、遊客中心外菜田在幽靜的竹藝村,與青瓦白牆的氛圍相同,一件件優秀的國外、國內、省內竹編作品,高校專家與傳承人共同創作完成的優秀竹藤編創新研究作品都已經一 一陳列。
  • 探索崇州道明竹藝村「蝶變」之路
    百家媒體聚焦成都鄉村振興典範 探索崇州道明竹藝村「蝶變」之路 負責道明竹藝村打造的中業文旅營銷總監楊劍告訴記者,他們在調查中發現,當地雖然有精湛的竹編手工藝,但設計和創新理念不足,要想實現產業升級,還需引進創意、藝術、設計類人才進入竹藝村。「我們認為,當地需要一所能真正吸引人才關注度的典範型建築。」  竹裡項目應運而生。這座建築的名字來源於曾任蜀州(今崇州)通判的陸遊,當年他在造訪道明鎮白塔禪院時,寫下了「竹裡房櫳一徑深,靜愔愔。
  • 四川崇州:竹藝村讓非遺在鄉村振興中綻放
    2018年10月,中央美術學院駐四川成都傳統工藝工作站落戶崇州道明竹藝村,建立了全國第十三個傳統工藝工作站,也是四川省首個傳統工藝工作站。崇州市以鄉村振興、社區治理工作為契機,推動道明竹編創新發展與川西林盤規劃整治有機融合,以「非遺+公共文化服務+鄉村旅遊」的創新形式,推動全市傳統文化與公共文化、傳統文化和旅遊發展融合。傳統工藝工作站聚合平臺的建立,有力推動了道明竹編傳統工藝的整體性提升,促進道明竹編傳統工藝振興,助力了鄉村文化、產業、人才振興。
  • 四川崇州:竹藝村讓非遺在鄉村振興中綻放
    2018年10月,中央美術學院駐四川成都傳統工藝工作站落戶崇州道明竹藝村,建立了全國第十三個傳統工藝工作站,也是四川省首個傳統工藝工作站。崇州市以鄉村振興、社區治理工作為契機,推動道明竹編創新發展與川西林盤規劃整治有機融合,以「非遺+公共文化服務+鄉村旅遊」的創新形式,推動全市傳統文化與公共文化、傳統文化和旅遊發展融合。傳統工藝工作站聚合平臺的建立,有力推動了道明竹編傳統工藝的整體性提升,促進道明竹編傳統工藝振興,助力了鄉村文化、產業、人才振興。
  • 【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精彩無限,來竹藝村品竹編非遺盛宴!
    10月19日,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主體活動之多彩巴蜀——道明國際竹文化節開幕式在崇州道明竹藝村舉行。活動中湧現出的38名綜合素質好、現場互動性強的小選手,將於20日下午,繼續在「非遺節主會場」—「非遺博覽園」內進行展示。3 「天府旅遊·10遊崇州」「崇州的非遺之旅」開幕式後,還舉行了「天府旅遊·10遊崇州」新聞發布會。
  • 演繹「中國鄉村」的美好故事 成都崇州「Dou in竹藝村」項目啟動
    近年來,短視頻平臺的興起,為非遺文化的傳承、文旅品牌的打造及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表達方式。當鄉村振興搭上短視頻這班「新列車」後,鄉村的美好可以得到更好的傳播,讓更多人能夠知曉和體驗。4月21日,「Dou in竹藝村」啟動儀式在成都崇州市道明竹藝村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