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連鎖品牌TOP10產品經理排行榜:海底撈張勇居首

2020-12-17 贏商網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讓無數的人們掀起了對中國地域美食的熱愛。而在這些食品領域之中,悄悄潛藏著一批像網際網路極客們一般的「產品經理」.他們用著極簡主義的產品思維,耗費著畢生的智力與精力,力圖打造一款舌尖上的好產品,其在所在領域取得的成就不輸網際網路界的產品經理們,以小博大,從一個個小小的細分食品的領域中殺出,不斷地顛覆著餐飲和食品行業,締造著一個又一個的商業傳奇,而這群產品經理似的創業者,正在踐行:好產品決定一切。」下面要介紹的十位就是這些領域的新產品經理:

  10 周黑鴨創始人:周富裕  

  做一根鴨脖子,還需要產品經理?貌似人人都會做,然而,對於周黑鴨而言,它不只做了,而且做成了一筆大生意。

  早在1995年,周黑鴨這款產品的產品經理周富裕還在街邊吆喝著他的鴨脖子,他沒有想到有一天能將這樣一個隨處可見的街邊生意做的這麼大。最初,1994年,年僅19歲出身重慶貧困山區的周富裕因生活所困跟著哥哥姐姐來到武漢一家私人滷菜作坊打工。艱辛的打工生涯和困難的生活現狀使周富裕明白要想生活有所改變,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1995年,20歲的周富裕選擇了自主創業,在武漢市一家集貿市場擁有了自己第一家滷菜店。憑藉著天生對飲食的熱愛,在食品口味的調理上,周富裕有著超過常人的領悟力,經過上百次不斷的實驗。同年,終於研究出來一種口味奇特的滷鴨產品,他將其命名為「怪味鴨」。如果這位產品經理就此滿足於此,就不會有逐漸做大的周黑鴨了。深感需要正規化運營的周富裕,挖來正規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加入周黑鴨打造周黑鴨,隨後幫助周黑鴨按照準化的思路,大刀闊斧的對門店的VI進行和品牌形象就行了改造,從而讓周黑鴨擺脫了草根的形象,走上了正規化的發展之路,而那句會娛樂更快樂,已經成為周黑鴨這個產品的著名口號。隨後周黑鴨獲得資本的青睞,先後獲得天圖資本等機構兩輪數億元的巨額注資讓周黑鴨走上了大舉擴張之路。

  周黑鴨的成功,在於將這個簡單的鴨脖子做成了一款精緻的產品。不光具備了產品的核心需求,食物的特質,更重要的是為這個產品賦予了精神文化意義,其會娛樂,更快樂的精神與年輕人的飲食主張有著高度一致性,這才是好產品的真締。

  創新指數:4星

  產品指數:3星

  9 甘其食創始人:童啟華  

   這是一隻包子的傳奇故事。誕生於杭州的甘其食創始人童啟華不是一位網際網路人,但卻用網際網路的思維締造了一隻好吃的包子。2013年8月甘其食獲得天圖資本8000萬的投資,讓業界震驚。這也是傳統包子行業獲得的第一筆股權投資。甘其食成立於2009年,以直營連鎖模式在杭州地區開出了150家門店。目前,已是杭州家喻戶曉的品牌。其「產品經理」也是創始人童啟華的並非出身網際網路行業,早前一直從事傳統行業的創業。當他決心跨入包子行業的時候,就已經決心顛這個行業的做法。

  據投資甘其食的天圖資本合伙人張海燕向i黑馬透露,在開始包子這個產品的研發的時候,光浪費的麵粉就數以噸計算。因為童啟華為了做出好的包子做了反覆的實驗,同時在原料的採購上為了能夠獲得上好的鮮肉,也是與供應商金鑼進行了反覆的談判,最終讓金鑼答應與這樣一個初創的包子企業合作。

  甘其食處處體現著產品思維。童啟華對產品的細緻與嚴謹幾乎到了嚴苛的地步,甚至於包子餡的蔬菜大小都要嚴格控制,從而真正做到標準化。而遵循產品經理需求中少即是多的原則,甘其食只提供不超過五款的包子來滿足用戶需求,其目的就是真正的把每一個包子做精,這才是一個包子崛起的秘密。

  用產品經理思維和方式去改造一個古老而傳統的行業,最終嫁接出了激情的火花和真正的好產品,這或許才是甘其食的成功之道。

  創新指數:5星

  產品指數:5星

  8 黃太吉創始人:赫暢 

  說完了一隻神奇的包子,再說說一隻神奇的煎餅果子。黃太吉是一家位於北京國貿CBD的煎餅果子店。在此前i黑馬記者王根旺採寫的這篇報導中很好的說明了這家煎餅果子店是怎麼做產品的:

  從百度的設計到去哪兒的用戶總監,再到谷歌的品牌和用戶管理工作,赫暢一直浸淫在網際網路領域。但在2012年,赫暢從「天派」殺入了「地派」,做起了煎餅果子生意。餐飲市場的巨大空間,是赫暢決定轉型的重要原因,「移動網際網路市場也就200多億,而中國一年的餐飲市場高達7萬億。」

  選擇煎餅作為突破口,是赫暢思考三年的結果。在他看來,肯德基、麥當勞之所以能在全世界鋪開,關鍵在於漢堡的標準化屬性適合大規模複製和推廣,而煎餅果子也具有這種快餐的形態。為了學習正宗的煎餅果子的做法,赫還特意跑到天津跟一個賣煎餅的老太太練了一個星期。

  赫暢把北京CBD附近的白領客戶作為目標人群,把「土氣」的煎餅店包裝出了時尚範兒:點餐模式類似星巴克,裝潢風格類似港式餐廳,海報做成文藝風,還提供免費WiFi。在赫眼中,其他煎餅店只能算是「煎餅攤」,黃太吉則是唯一的一家店,「你在這裡不僅能買到煎餅,還有豆腐腦、麻辣燙、豆漿和涼麵等。」

  開業初期,「開奔馳送煎餅」的微博熱門話題讓黃太吉在網上一炮走紅,赫暢從中嘗到了微博營銷的甜頭,愈發重視微博帳號的運營,上萬多條評論和@都一一回復。赫暢並不認為微博營銷就一定要抽獎、大V轉發,他唯一的營銷秘訣就是認真地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分享出來,並好好做回復。

  赫暢認為,黃太吉的核心競爭力有兩點。第一是標準化操作,不同店鋪的不同員工能做出一模一樣的煎餅;第二是數據處理,顧客可以通過微信、App等多種入口提前支付下單,到店裡取餐即可,這使其實現了店內只有13個座位,但一中午可以接待近500人的高效率。

  社會化思維的營銷,再加上具有產品思維的運營,是皇太名聲大震的法寶

  創新指數:5星

  產品指數:3星

  7 雕爺牛腩創始人:孟醒  

  「雕爺」不是雕,雕爺是阿芙精油的創始人孟醒,當這個男人在電商領域取得巨大成功的之後,又殺入了餐飲領域,成為了一名舌尖上的產品經理,此前i黑馬同事也採訪報導過雕爺,請看雕爺的故事:孟醒,人稱「雕爺」,寫過書、玩過戲劇,通過開美容院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真正使他名聲大噪的是其創辦的淘寶第一護膚品牌—阿芙精油,上線不到一年銷售額便突破2000萬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線上做得風生水起的孟醒對餐飲業有著十足的興趣,「我要開一個自己最喜歡的餐館。」今年5月20日,雕爺牛腩正式營業。不同於傳統餐飲,孟醒這次用網際網路思維玩出了新花樣。

  「會營銷的人不會開飯館,會開飯館的又不會營銷」,孟醒不無幽默地說。他的營銷能力確實讓雕爺牛腩在網上賺足了眼球:先有500萬元買斷「食神」戴龍的牛腩秘方的發布會,後有韓寒攜妻吃飯被拒的傳聞,再有微博紅人「留幾手」邂逅AV女優蒼老師的消息,還有12歲以下孩子禁止進入的爭論。

  和過去相比,孟醒認為,自媒體時代做餐廳的方式完全不一樣,不是靠廣告取勝的,「如果巧妙,也不需要太多錢,這些營銷活動花的錢很少,但是頂得上幾千萬元的效果。」在他看來,網際網路思維最重要的就是根據用戶體驗快速改進產品,其中就包括利用微博和微信等信息溝通工具。比如看到有人在微博中抱怨茶水變淡,他會馬上在微信裡要求員工改進。

  當然,孟醒的網際網路思維不拘囿在營銷方面,「異想天開」也是其中之意。而最異想天開的地方就是雕爺牛腩只有12道核心菜品,比麥當勞快餐還少。他的解釋是,與其把200道菜做平庸,不如把 12道菜做精緻。菜品少也讓餐廳更容易管理,「傳統餐館有的菜只有幾個廚師會做,我從源頭上改變了這個模式。」另外,孟醒也稱自己對刀具、刀法和盤碗都進行了改進。

  和傳統的中餐館相比,雕爺牛腩融入了更多異國元素。上菜順序是法國的,禮儀是日本的,小菜是韓式的,湯是泰國的,就連前菜也是越南春卷。孟醒的想法是不在乎到底是西餐還是中餐,關鍵是要吃得舒服。

  此外,雕爺牛腩還有兩個殺手鐧:翻臺率(餐桌使用率)和客單價(顧客平均交易金額)。為了提高翻臺率,孟醒採用了三個措施:一是顧客一落座就上小菜和沙拉,減少等待時間;二是在酒水方面只賣很貴的單杯紅酒;三是像麥當勞一樣,店面使用的是漂亮但不舒服的凳子。這些措施將顧客平均用餐時間減少到了一個小時,同時翻臺率做到了極致。由於主打「輕奢侈」主題,雕爺牛腩最便宜的菜品也要99元,而客單價在140元—160元之間,這也達到了商場餐飲中的最高線。

  而雕爺的成功在於運用了產品經理的思維殺入了餐飲業,而當這種先進生產力進入傳統行業的時候,碰撞出激情的火花也就不奇怪了。

  創新指數:4星

  產品指數:3星

  6 褚橙創始人:褚時健 

  說完了雕爺的故事,不得不說一隻橙子的進京記。這背後是一個感人的勵志故事,褚時健,這個曾歷時18年打造玉溪煙廠崛起為紅塔帝國的老人,今年已經85歲,卻依然行走在奮鬥的路上,十年種橙,褚時健所售賣的橙子也被賦予了更深的含義,被外界稱為「褚橙」。更被人們認為是勵志橙。

  在02保外就醫期間,褚時健承包下雲南的數千畝荒山開始了種橙之路,十年磨一劍之後,褚時健種出的橙子被一搶而空。隨後與本來生活網合作,加上京城的微博名人們紛紛轉發,導致褚橙一夜之間名聲大起,準備的數十噸橙子被一搶而空。

  而褚橙的成功背後,褚時健這個「產品經理」的心血澆灌是關鍵,有其是他的不屈不饒與對產品的熱愛—他為了橙子,自己到書店買書自學農業技術。這也看出,任何好的產品背後都是產品經理們畢生的心血的澆灌。三聯生活周刊的這段報導很好的顯示了褚時健這個產品經理是如何鍛造自己的產品的:從2001年起,褚時健就經常穿行在這條道路上。他在哀牢山上承包了兩個相鄰的山頭——硬寨梁子和新寨梁子,開鑿了一個2400畝的冰糖橙園。這是當地最大的農場。最近由於從新平到嘎灑的路被水流衝斷,汽車還必須從山上繞行,又多了近一小時塵土飛揚的山路。但褚時健仍然保持著上山的頻率,大概一周多會去果園一次。橙園的管理人員告訴本刊記者,每次到果園,他都會先下地去轉,查看果樹的生長和農戶對當年工序的執行情況。現在年紀大了,走動範圍變小,但也會坐在車裡巡山。每個月月底27~30日,他必定在果園。因為是發工資的日子,需要他的籤名。

  創新指數:3星

  產品指數:5星

  5 三隻松鼠創始人:章燎原  

  三隻松鼠是由安徽三隻松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於2012年在安徽蕪湖強力推出的第一個網際網路森林食品品牌,主打森林堅果、花茶、乾果等系列產品,2012年2月團隊成立,3月份即獲得行業最大一筆150萬美金的天使投資,三隻松鼠品牌僅僅上線65天,其銷售在淘寶天貓堅果行業躍居第一名,花茶行業躍居前十名。其發展速度之快創造了中國電子商務歷史上的一個奇蹟。在2012年天貓雙十一大促中,成立剛剛4個多月的三隻松鼠當日成交近800萬元,一舉奪得堅果零食類目冠軍寶座。今年7月又獲得今日資本600萬美金B輪融資

  這隻依靠堅果這個產品紅遍天貓的產品,有一個優質的「產品經理」章燎原,章燎原文化程度不高,只是中專畢業,但一直渴望通過創業改變命運。他一直堅持自學營銷,了解人性,這一堅持,就是六七年,所以,他是一位懂營銷與人性的產品經理。

  2012年2月,章燎原在本命年之際,帶領一批89後創業團隊,創始了「三隻松鼠」網際網路食品品牌,並提出「森林食品」定位。業界因其行為而贈名「松鼠老爹_章三瘋」。

  如今這隻松鼠已經響徹這個電商森林,而知乎Phineas認為三隻松鼠成功的因素除了有了一個好的產品經理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不論是三隻松鼠描述頁的第一屏,還是松鼠包裹的附送物,抑或是松鼠客服的個性化,都是「三隻松鼠」這個卡通形象的表現,這種塑造是全程的,是一以貫之的,是統一和諧的「我和你交流了」,你一定會記住我。深淺而已。其實這一招,其雛形早已有之。比如傳統的服裝小店(老闆娘是代言人)、比如淘寶很多百萬級賣家(老闆有一個口語化的自稱,頁面到處是自言自語)。對話式營銷是支撐松鼠業績關鍵。

  創新指數:3星

  產品指數:3星

  4 黃記煌創始人:黃耕  

  黃記煌這樣一個別人認為沒有辦法規模化經營的中式餐飲產品,居然在黃耕這位出身於美食世家的中年男人做成了,他將一道祖傳御膳名餚經過創新,獨創品牌「黃記煌三汁燜鍋」。目前截止2012年底黃記煌已經擁有300餘家店面,覆蓋了除港澳臺和西藏的中國大部分省市。而他成功的關鍵在於將所有的步驟標準化,而要想將中餐標準化,首先需要讓廚師培養的標準化,畢竟對於一道中餐而言,廚師的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一個菜的味道的好壞,但是這個問題似乎永遠沒法解決,所以這也是餐飲中的產品經理的困惑,但是他很好的將這個問題給解決了,因為,他直接不再需要廚師,直接製造出了燜鍋吃法,只需要把所有材料按照步驟,放在這個鍋裡就可以了,不再需要廚師。

  這就是產品經理的神奇魔力。當大家都認為這個事實和現狀就是這樣的時候,他總能另闢蹊徑,用一種你無法想到的方式將他解決。

  創新指數:4星

  產品指數:3星

  3 廿一客創始人:姚磊和姚彧  

  這是一個只在網上賣的蛋糕,你基本上看不到它的線下店面。而這個蛋糕店有一個極客範兒的產品經理,那就是姚磊。而他的妹妹認為自己的哥哥是真正的產品經理:為了讓乳脂奶泡成型,他可以整天呆在實驗室裡;聽別人談到一種蛋糕原料,就會問個不停甚至直接飛到原材料所在地去。據說姚磊的這種足跡遍布歐洲大陸,廿一客所使用的原材料,包括巧克力、榛子、櫻桃等都是姚磊一個個找來的。

  1998年,廿一客的創始人姚磊打算創業,依託家族的食品原材料生意,他很自然地把關注眼光投向了烘焙行業。,沒想到這樣一隻只在網上售賣的蛋糕原來也是屬於無心插柳的境況,因為覺得線下門店太貴,所以,砍掉了所有的線下門店,只做線上,並且通過出眾的品質,以及社會化營銷,讓21cake迅速地成長為一家真正電商化企業。

  姚磊當之無愧是一位舌尖上的產品經理,他把大量的時間都放在了投入到產品研發之上,就像上面的產品經理們一樣,專注在產品本身比一切更重要。

  創新指數:3星

  產品指數:3星

  2巴比饅頭(需求面積:15-30平方米)創始人:劉會平  

  這是一個饅頭的故事,誰也不能想到一個包子生意可以做成一年超過10億收入的大生意。 以下部分摘自創業家記者徐利君的報導:14年前,劉會平從南寧坐火車到上海灘闖蕩,捨不得買臥鋪票,躺在火車硬座椅子底下,雙手緊緊地捂著口袋裡的4000元錢,那是他在老家和南寧賣了3年包子的所有積蓄。如今,劉會平靠包子闖出了一片天地:他是年銷售約7億個包子的上海中飲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飲)掌舵人,他在2003年創立的巴比饅頭已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包子連鎖品牌。

  巴比饅頭自稱是國內唯一掌握冷麵團技術的公司,速凍的成品包子在門店稍加加工即能食用,口感跟手工做的包子差距不大每天,經過加工包裝後,巴比饅頭的產品以餡料和成品包子兩種形態送到各個門店。擁有更多熟練的包子師傅的門店,只需採購餡料;

  公司成立至今,巴比饅頭既沒有風投注資,也沒有貸款,完全依靠自有現金流不斷擴張。有不少風投曾與劉有過交流,但被一一拒絕。劉說:「現在公司不缺錢,引進投資做什麼呢,除了做包子,其他的事情我也做不了啊。」

  創新指數:4星

  產品指數:3星

  1 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創始人:張勇  

  這是一家人類都無法阻止的餐飲,關於海底撈的無數傳奇,都不用黑馬哥來一一敘述。很多人認為海底撈能夠成功的關鍵是因為極致的服務,而黑馬哥認為海底撈的成功在於有一位將服務產品化的產品經理張勇。

  海底撈的服務是產品。因為他的服務已經被拆解成一個個可以看得見摸的著的套路,它就是一個產品。將這些平常不見的服務,通過服務員一步步固定下來,這不正是海底撈的秘密麼,與很多空喊著服務的餐飲企業相比,海底撈的服務是每一個體驗過細化過的用戶都難以忘記的,所以,一個終級好產品的秘密在於超出用戶期望,永遠給用戶無限的驚喜。

  創新指數:5星

  產品指數:4星

本文轉載來自:i黑馬,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獨家| 張勇:海底撈加速擴張的秘密是什麼
    【財新網】(記者 王璐瑤 駐香港記者 劉雁菲)最大連鎖中餐公司海底撈(06862.HK)9月26日正式掛牌港股。早晨9時30分,張勇及妻子舒萍、施永紅及妻子李海燕四位創始人上臺鳴鑼。開市後股價高開,一度上漲10%,此後漲幅逐步收窄,收盤迴落至發行價17.8港元附近,市值在千億港元下方跌宕。
  • 2017中國十大特色餐飲品牌排行榜 徽蘭庭佔據首位
    近日,中國餐飲聯盟、中國加盟信息網聯合主辦發布了「2017中國十大特色餐飲加盟品牌排行榜」,榜單邀請了數十位業內專家進行初評、終評,以權威的視角起底了中國各大餐飲加盟品牌的產品內涵、市場現狀和投資前景。最終,徽蘭庭以兩輪評審遙遙領先的好成績,榮登2017中國十大特色餐飲品牌排行榜首位。
  • 海底撈張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這就是海底撈的現狀
    海底撈不用設定成為中餐第一之類的這種目標,「因為從員工到店長,到小區經理,他自己就會往上面衝,因為他也需要錢。」張勇說。      以目前情況來看,海底撈的整體業績的確上來了。但同計件工資一樣,末位淘汰制也有不小的負面作用。      有接近海底撈人士觀察到,末位淘汰之後,店長之間、店與店的氣氛變了。
  • 一周餐飲|周黑鴨上半年淨利下滑32.4%,海底撈張勇登頂新加坡首富
    大公司餐飲集團九毛九擬赴港上市,上半年營收12.37億元 8月28日上午,餐飲集團九毛九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文件,公司擬赴港上市。九毛九集團旗下共有5個自營品牌,分別為九毛九麵館、太二、2顆雞蛋煎餅、慫冷鍋串串和那未大叔。
  • 海底撈張勇:企業家的恐懼一般人體會不到!
    最近兩年,外界對於海底撈及其創始人關注及熱議更多的無外乎:其一,之前說過不上市的海底撈,卻在2018年提交了招股書,並於當年9月26日於港交所敲鐘。上市首日,市值超千億港幣,達1033億港幣(約合907.41億元人民幣)。
  • 海底撈張勇:我們的價值觀就是「雙手改變命運」
    由此,海底撈一躍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餐飲企業,也成就了創始人張勇的商界傳奇。近日,海底撈創始人張勇來到湖畔課堂,與湖畔五期同學分享了他的故事和經營心得。在中國這個美食大國,湧現過無數的餐飲品牌,像1994年的張勇那樣,四張桌子的四川火鍋店不計其數,餐飲經營者中並不乏頂級廚師和經營高手,卻為何25年中,只有海底撈跑贏了99.9%的餐飲企業、最終登頂?
  •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發布連鎖餐飲口碑指數排行榜
    央廣網北京6月9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近日,深圳鹽田區消費者委員會聯合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對深圳市內知名的20家連鎖餐飲進行調研,通過線上和線下的調查,共計收集了2010個有效的樣本,包括海底撈、探魚、西貝等20家餐廳排行榜公開,排行榜除了總體推薦榜單,還有餐廳環境、服務效率、服務態度等分樣榜單。
  • 張勇:海底撈不是學不會,而是不值得學
    做餐飲的一切秘訣都在這九個字裡。你看看近幾年來,那些搞網際網路營銷噱頭的網紅餐飲都怎麼樣了?脫離本質的炒作不過是歪門邪道,餐飲是最講究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行業。海底撈常被人們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它的堪稱「變態」的服務。
  • 張勇:海底撈的甩手掌柜
    當著記者的面,張勇撥打了幾個電話,才頗有些周折地問到海底撈2010年擁有的店面準確總數——52家,比2009年新增16家。「怎麼今年開了這麼多……」他低聲嘟囔。  就在10分鐘前,站在「中外管理『管理中國』總評選」的領獎臺上,在被問到海底撈紅遍大江南北是靠什麼時,他給出的答案居然是「可能是我太太長了一副超級旺夫臉」。
  • 賦企貓:阿里入局火鍋,張勇搶張勇生意,海底撈霸主地位將不保?
    自小肥羊火鍋退出市場後,火鍋界結束了小肥羊、海底撈雙寡頭時代,海底撈成為當之無愧的「火鍋一哥」。不久前,海底撈傳出喜訊,市值再創新高,達到了3257億,即將追平百度,餐飲企業市值追平網際網路企業,令人不可思議,即使是在疫情黑天鵝的衝擊下,海底撈股價依舊在年內逆勢翻倍。
  •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為了討好你們 我都累死了
    等位的時候消費者可以免費做個美甲,長頭髮的女性顧客會被貼心地送上一個橡皮圈……正是因為張勇的挑剔,才讓海底撈在消費者的心目中,成功樹立起了服務周到的形象。  海底撈,用服務和產品獲得認可  1994年在四川成立的海底撈,經過22年的發展,如今在眾多同類型的火鍋店中脫穎而出,成為執牛耳者,並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 海底撈張勇:四張桌子、一口鍋締造千億火鍋帝國
    海底撈成為了楊小麗的第二個家。19歲成為海底撈第一家店的店經理,21歲被派到西安負責西安地區的海底撈。跟惡意鬧事的客人打架、挨家挨戶地免費送豆漿拉客.楊小麗身上或多或少存在著「張勇」的影子,這個「影子」的底色就是忠誠、勤奮與努力。兩次創業之後,張勇選擇一輩子只做火鍋生意。
  • 焦點分析|海底撈啟動接班人計劃,張勇到底在盤算什麼?
    幾乎是同一時間,海底撈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勇發出內部信,真摯闡述了「接班人計劃」。4月28日下午,這封內部信登上了微博熱搜榜榜首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這既彰顯了海底撈強大的品牌效應,也為張勇和海底撈圈了一波粉絲。
  • 張勇對「合伙人」動刀,海底撈的布局從一開始就都是狠招
    就是靠著嚴苛的服務標準和嚴格的食材標準,海底撈開始崛起。3年之後,海底撈成了簡陽市最大的火鍋餐廳,張勇從給鄰家大哥擦皮鞋,擦到了簡陽市長的大皮鞋。而海底撈以其高品質的服務,在簡陽已經成了家喻戶曉的品牌。此時的張勇開始把目光放到四川之外,他選擇了西安作為突破口。
  • 海底撈張勇:海底撈強大 核心競爭力從來都不是服務
    都說服務是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的企業戰略,是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但董事長張勇自己的解讀卻不是。   他認為,海底撈之所以強大、所向披靡,核心競爭力是他自己獨創的、能夠激發員工創意、熱情、積極性的一套海底撈人力資源體系,這是海底撈自己摸索嘗試出來的,也是餐飲行業所獨有的。
  • 「火鍋大王」海底撈,張勇再登頂新加坡首富,自爆成功的秘決
    目前已經是新加坡人張勇,1994年創建以經營川味火鍋為主的餐飲企業海底撈。2020年4月6日,張勇、舒萍夫婦以115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胡潤全球百強企業家》第62位。海底撈張勇《福布斯亞洲》(Forbes Asia)20日公布了最新的新加坡50大富豪排行榜,出生於中國,現為新加坡公民的「火鍋大王」海底撈集團創始人及主席張勇和妻子舒萍,以190億美元的身家蟬聯新加坡首富之位
  • 餐飲行業領跑者——海底撈的關鍵成功要素
    (資料來源:《2019中國餐飲品牌力白皮書》)  按照2019年全年網絡搜索指數平均值從高到低,2019年中國影響力排名前十的餐飲品牌依次為:海底撈,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1-3個月達到首月盈虧平衡,6-13個月收回投資,一般第六個月即可籌劃新店。
  • 深圳發布連鎖餐飲NPS口碑指數:海底撈探魚八合裏海記列前三
    原標題:海底撈探魚八合裏海記列前三   6月6日,深圳市消委會聯合鹽田區消委會,市品質消費研究院共同發布連鎖餐飲NPS口碑指數排行榜。此次排行榜,共對深圳市內知名的20家連鎖餐飲進行了調研,調研結果顯示,排名前三的連鎖餐飲品牌分別是海底撈、探魚、八合裏海記。
  • 宿命論:海底撈的服務與巴奴的產品主義(一)
    你說這女孩兒要離開海底撈,她爹媽會不會都罵她沒良心?3)海底撈給離職員工的嫁妝。在海底撈乾過店長1年以上的,給8萬元;小區經理給20萬;大區經理給一個店,值800多萬。又把這種能力賦能到一線服務員;……冒似人人都知道餐飲行業服務很重要,「顧客就是上帝」,但真實把顧客當上帝來服務的,卻只有張勇。因為在餐飲行業真正知道如何服務好顧客的,其實只有張勇,其他所謂的知,只是自以為的知,卻不是真知,因為知行永遠是合一的。
  • 2020全球餐飲品牌排行榜:肯德基第三,榜首營收相當於6個海底撈
    2020年8月,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Finance發布了「2020全球最有價值餐飲品牌」排行榜(Restaurants252020)。其中有20個美國品牌,並且佔據前十名中的8席,英國有2個品牌,中國、加拿大和菲律賓各有1個品牌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