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文化與養生(附語音)

2021-03-05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本篇是: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之「雨水節氣」】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二十四節氣之——雨水。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個節氣,每年的陽曆2月18日、19日或者20日這三天是雨水,每一年都不一樣,一般來講是指的太陽位於黃經330度的時候為雨水。因為每一年的節氣和陰曆有一定的誤差,每一年都不一樣,一般的年份,雨水大多數是在農曆正月十五前後。《淮南子·天文訓》裡邊講:「立春加十五日,鬥指寅則雨水。」為什麼叫雨水?因為在這個節氣當中,氣溫開始回升,冰雪開始融化,降水開始增多,因此取名為雨水。(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就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面講的:「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水矣。」這句話我們從字面上很好理解,因為春天屬木,五行當中什麼生木?木、火、土、金、水,就是水生木。天一生水,所以要想滋養木的話,必須用水來滋養。所以立春之後,很快雨水就來滋養春天的生發之氣。東風把天地之間的冰天雪地的寒凍給它融化了、溶解了,散作雨水普降大地,這就是雨水這個節氣的名稱的來歷。我們看氣象學,我們住在北半球,北半球這個時候,日照的長度和強度都逐漸在增加,大地上氣溫在回升,暖溼空氣開始活躍,逐漸向北推進,向北推進的過程當中,在遇上大陸上的冷的氣團,暖溼氣流和冷氣團頻繁的對峙就會形成降水,降水一旦形成之後就形成雨水,所以諺語裡就有很多關於雨水的記載。我們比較熟知的叫做「三月還有桃花雪,四月還有李子霜」,講的就是到了農曆三月的時候還有可能降雪,即使到了四月的時候,李子的幼果期,但有可能降下霜來,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出現降雪和降雨的可能性都有,這是為什麼?這就是我剛才講的暖溼氣流和冷空氣對峙,二者之間會產生拉鋸戰,如果暖溼氣流強勢的話就可能是降雨,要是冷空氣強勢的話,落到地面,因為天氣寒冷,還有可能降雪,這就是看處的緯度,還有當地的氣候情況。我們知道很多農諺裡都有關於雨水節氣的記載,我們都知道有句話叫做「春雨貴如油」,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時候我國的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降水量一般都在十毫米以下,這個時候正好處於由雪轉雨的過程,越冬的小麥和油菜也正好處於返青和起身期,因此需要的水量開始增加,(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這時候如果下雨的話,對這些農作物非常有好處,因此叫做春雨貴如油,像玉米、棉花、越冬的小麥等等這些農作物,從播種到成苗都需要充足的水量,春天如果旱的話,這些農作物長得就不好,這時候如果是春天下雨的話,尤其是非常滋潤的雨下來的話就非常珍貴,就幫助這些農作物的生長,對於農民來講非常重要,因此叫春雨貴如油。還有一句農諺叫做「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 。這是什麼意思?就是雨水時節正好是小春管理,大春倍耕的一個關鍵時期,雨水節氣過後,若是降雨增多,空氣溼潤,天氣暖和,不燥熱,這個時候萬物就非常適合生長,對越冬的農作物生長很有好處,所以在農村地區就要根據情況,對於三麥中耕、除草、施肥、清溝、埋墒、排水、防澇這些都要做好準備,以幫助農作物茁壯成長,這就不是農諺,農諺裡邊體現的是什麼?就是農作物,農作物也是天地萬物,天地萬物是根據二十四節氣的節律來進行生長化收藏的,所以從這裡邊我們就能看出來大地開始回春,所有的農作物已經過完冬天,開始進入成長期。我們知道還有一些詩人在初春,雨水節氣是春季的第二個節氣,春季的第一個節氣是立春,第二個節氣就是雨水,唐代韓愈有一首詩叫《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寫的就是初春的景色,就是初春下雨的時候的景色,他講的就是當時的京城長安雨水時節的風光,還有清朝的鄭板橋有一副對聯非常有名,這裡邊大家注意,形容雨的時候都是用潤這個詞,潤如酥,去潤花,春雨不是大雨滂沱,是比較細膩的,非常滋潤的往下下,這就像什麼?這就讓我聯想到給一些患者治病的過程當中,尤其是補養身體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用的方法就叫做清補。清補是什麼?就像春雨一樣慢慢地下,下過幾場之後,水能滋潤到土地下面去,身體通過這種滋養才能慢慢的好起來,就像我們知道有一些人非常虛,身體虛的時候,你能用一些大補的藥?比如用人參、鹿茸等等這些特別滋補的,這人一吃就上火,補不進去,這就像什麼?(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就像春天如果是下了一場滂沱大雨,地表都非常溼了,但這水滲不下去,滋養不了身體。如果我們用清補之法,慢慢的調脾胃、調肝腎,然後把這些有補養作用的中藥或者食材做成方劑或者是食療湯,給患者慢慢吃,每一天都感覺沒有太大變化,但是日積月累,過一個月之後,就突然發現自己身體比上一個月好很多,這種滋養的方法就好像我們指甲的生長,指甲每一天都在生長,你天天看,看不出什麼區別,但是過上一個月、倆月就會發現指甲長特別長。補養身體它就是這樣,現在的人虛的人很多,像脾虛、腎虛這種虛弱的人很多,你給他開藥的時候,不能用峻補之法,一用的話這些人就容易虛不受補,或者是上火,這時候就需要給他調脾胃,把脾胃一調開了之後,把這些有補養作用的藥物、食材做成藥膳,或者是食療的湯或者粥,讓它慢慢的滋養,這樣脾胃開了之後,這些東西進入身體就能化的動,化為自身的氣血,叫做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這個一打開了之後,身體才能慢慢的滋養好,這就是我由雨水這些天地自然的規律,然後聯想到身體補養的方法,它兩個是相通的,叫做天人相應。你看大自然要想給大地回春的話,絕對不是一下子把陽氣、雨水全給到這些莊稼,給到這些禾苗,要是陽氣一下子熱起來,雨水一下多起來,禾苗一下就澇死或者燒死,這都不行。大地回春是慢慢回過來的,身體由虛弱再恢復到正常也是回春,身體回春的狀態也是慢慢復甦的,千萬不能著急,所以這就是我聯想到的天人相應的調理身體的方法,跟大自然萬物復甦的狀態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再往後看一看雨水節氣的三候,雨水有三候,初候獺祭魚,二侯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初候指的就是雨水節氣第一個五天,這個時候水獺見到水中的魚非常多,它就急不可耐,就抓了好多魚,它又來不及吃,它就把它匆匆的放到岸上去,它又下水進行捕獵,這就像把魚放在那祭天祭地一樣,所以古人認為獺把魚作為祭品來祭天地,這是初候。候很重要,候,其實就是大自然的自然現象,我們通過觀察大自然就會發現天地萬物的生物的變化,使萬物復甦,逐漸開始萌動的一個徵兆。第二候就是鴻雁北來,再過五天之後,鴻雁自南向北飛過,冬天的時候鴻雁往南飛,到了春天的時候鴻雁又飛回來了。再過五天就是第三候的時候叫做草木萌動,這時候就能看到一些早發的草木開始萌芽了,這就是春天的整個過程,雨水節氣就能看到整個大自然的變化。我們都知道春天要春捂,秋天要秋凍。春捂很重要,因為這個時候天氣升溫非常快速,但有時候也會有倒春寒。所以說老百姓經常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就是這個厚衣服,棉衣怎麼辦呢?就是過了端午節之後再把它收起來。在端午節之前一定要預備著,萬一有倒春寒的時候趕緊穿上。也就是說這個時節天氣波動變化比較明顯、比較快速,所以這個時候不要輕易的就把厚衣服給脫下來,尤其是老人和小朋友。(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春天的時候感覺氣溫挺高了,沒有穿那麼多衣服然後出去玩,結果玩時間長了,突然天氣降溫,一陣風一來把身體給吹透了,回家一看又感冒又發燒了,這樣的案例在春天也非常多。所以俗話叫做「春不減衣,秋不戴帽」,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春天尤其是外出的時候,衣服寧可多穿點,特別到了中午特別熱的時候都出汗了,你就把衣服外衣就脫下來。到了下午的時候,很快這天氣又冷了,趕緊穿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另外一個,有一個具體的要求,就是一個特色,春捂的特色要做到下面厚上面薄,下面是指的褲子、下肢鞋襪要做好保暖。人體下部的血液循環比上部要差,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襲,凍人先凍腿,寒從足底生,所以這個時候你一定要鞋和褲子可以多穿點。上薄指的是上衣,上衣可以靈活的進行增減。尤其是注意足底、腿部還有腹部、腰部、背部的保暖,預防感冒。腹部要做好保暖,主要是防止寒氣傷及脾胃,引起的消化不良或者是腹瀉不同的情況,這是北方。要是南方,有些地區雨水開始增多,雨水一增多之後什麼增多?溼氣就增大,溼氣一大的話就過重,就會傷及脾胃,就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腹痛這些情況。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健脾化溼。金元四大家的李東垣就認為脾胃傷則元氣衰,這個脾胃一傷了之後,人體的整體的元氣也就下降了。因為脾為後天之本,所以這個時候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用喝粥的方法來進行滋養脾胃。我們都知道的像山藥粥、紅棗粥、蓮子粥、芡實粥,這些都可以用來健脾。要是有溼氣的話,可以放點薏仁,就是薏米來化溼。這個時候比如說我們吃香椿、茼蒿、春筍、藕、芋頭、蘿蔔、山藥、韭菜,等等,這些都是健脾、疏肝,有助於身體陽氣「發陳」的這些食物就可以用。同時要注意情緒的波動,情緒的這個控制也很關鍵,因為中醫認為對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會傷及五臟氣血,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情緒的波動。到了春天,一般來講這些慢性的疾病就開始多見,抑鬱症患者在春季比較容易發病,焦慮症患者在春季也是一樣。所以這個時候要注意春天、春季心理問題的疏導。情緒上我們普通人沒有心理問題的要進行情緒的疏導,尤其是有心臟病病史的、高血壓的、哮喘病的患者,這時候要加強管理自己的情緒。我之前講課也講過,就是講《黃帝內經》的時候講過,春季適合喝的茶是花茶,像茉莉花茶、菊花茶,在春季都適合喝,為什麼呢?可以清肝、疏肝、解鬱,達到這個效果。這是情緒方面。另外一個就是鍛鍊身體,鍛鍊身體我們以前講過很多遍。「春三月,此謂發陳,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這個時候就是要讓身體處於鬆散的疏鬆的狀態,每天鍛鍊的時候也不要起得太早,要等著太陽升起來之後再出去鍛鍊,鍛鍊要適度,不要一下出汗出的特別多。在這裡我教大家一個鍛鍊身體的小妙招,非常適合春天的運動。我們都知道春季對於五行是木,對應到身體的五臟是肝,對應到五體是筋,這個時候很適合舒展筋骨,舒展筋骨最好的方式,我們每個人都會,那就是一個動作叫:伸懶腰,我以前專門給大家講過,叫伸懶腰功。就是你坐在那裡工作一會兒,就感覺渾身好像有點酸沉的時候,你這時候就從辦公桌前站起來,兩個手打開,把腰往上一伸,一伸開了之後氣血疏通了,然後伸到極點的時候稍微停上一兩秒,然後再放鬆,多伸幾次,伸完了之後你再坐在書桌前或者辦公桌前,再繼續工作的時候,會發現精力又恢復了,眼睛又亮了。尤其是我們過年這幾天,天天在家裡慶祝,吃的特別好,但是運動很少,經常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你看上一會就起來運動運動,疏疏肝,伸伸懶腰。這對於緩解疲勞、疏肝理氣非常有作用。伸懶腰,大家注意,伸的是什麼?伸的是筋,練的就是筋。筋疏通了之後,肝血就容易疏通,氣血就旺盛,就養肝。(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你看我們在臨床上看到肝虛的人、肝鬱的人特別多,通過這種方法就可以疏肝理氣、養肝養血。所以這個方法非常簡單,也非常實用,同時作用也非常好。你每天就抽出來鍛鍊幾次,坐在電腦桌前,每一小時起來練一下,就一分鐘、兩分鐘解決問題了,然後再繼續工作,這樣工作效率會提升,而且對身體很有好處。這就是雨水節氣的一些養生的注意事項。好了,今天的二十四節氣養生之雨水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我們下個節氣再見。

【本篇是: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之「雨水節氣」】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複數字 2021,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內含解法)

「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養生]適用女性的兩個養血藥方

[精彩推薦]既然吃素這麼好,為什麼你的身體還這麼差?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彭鑫博士門診預約及講座邀請方式:

(一)電話預約

預約電話為:

接通時間為每天:9:00~17:00

(二)微信預約

請添加微信號:pbsyy012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回復時間為每天:9:00~17:00

相關焦點

  • 處暑節氣:養生與文化(附語音)
    今天我們繼續講解二十四節氣養生之:處暑。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十四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一般的在每年的公曆8月23日前後,也就是說太陽到達黃經150度的時候是處暑。 在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比如說像之前講的這些節氣,像立秋、夏至、小暑和大暑,每一個節氣都有一個時間的範圍,不一定是在哪一天。
  • 大暑節氣:養生與傳統文化(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之「大暑時節」】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我們繼續講解二十四節氣養生,今天講解大暑
  • 大雪節氣:文化篇(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之「大雪節氣」】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二十四節氣養生之
  • 寒露節氣:文化篇(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之「寒露節氣」】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七個節氣——寒露
  • 雨水 | 節氣養生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一般在公曆2月18日-20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 則散而為雨矣」。意指雨水後,氣溫開始漸漸回暖,草木也得雨露滋潤,開始生長。一候獺祭魚。雨水節氣一到,水獺開始捕魚,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
  • 2017年2月18日迎雨水節氣 雨水節氣由來及養生習俗
    2月18日要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雨水」。此時節,春回大地,天氣變暖,萬物開始萌動,春暖花開的感覺越來越明顯。初春咋暖還寒,溫度變化較大,那麼雨水節氣養生應該注意什麼呢?小編整理了雨水節氣由來及養生習俗。詳情如下:
  • 禾光二十四節氣 | 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個節氣。雨水和穀雨、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雨量漸增,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進入雨水節氣,我國北方陰寒未盡,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入春,仍是很冷;南方大多數地方則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 大寒節氣:文化篇(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之「大寒節氣」】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二十四節氣之——大寒
  • 二十四節氣養生之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這樣描述:「正月中,天一生水。
  • 雨水節氣養生注意四大要點
    2月19日進入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雨水」。此時節,春回大地,天氣變暖,萬物開始萌動,春暖花開的感覺越來越明顯。初春乍暖還寒,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及較大的溫差,很容易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那麼雨水節氣養生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雨水節氣養生吃什麼、適合做哪些運動 雨水節氣三侯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2月18日19時31分,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此時節,我國正處在「七九河開,八九燕來」的階段,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攝氏度以上,天氣變暖。  據了解,「雨水」是立春後的第二個節令,每年2月18日或19日,太陽移至黃經330度,為「雨水」節氣。
  • 二十四節氣中醫養生 | 雨水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
  • 雨水節氣意味春天來臨 養生注意四個方面
    雨水節氣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雨水節氣的到來,意味著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春天就要來臨。那麼,雨水節氣養生應該注意哪些呢?下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健康頻道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為您總結梳理一些注意事項。
  • 雨水節氣與養生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2個節氣,位於每年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太陽到達黃經330°。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雨水節氣雖然是春天的第二個節氣,但是在這一時間段,氣溫並沒有上升太多。因此,我們在穿衣上,仍然需要注意保暖。另外,在飲食,也要注意避免寒涼的食物,避免脾胃因此而受到損傷。
  • 二十四節氣之雨水節氣養生——珠海市侯鈞黃帝內經全息研究中心智慧生活
    雨水節氣到了。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個節氣,也是春季第二個節氣。降雨開始,雨水漸增,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雨水養生,防寒保健肺、脾,鍛鍊身體。雨水節氣,天氣變化無常,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為了消除這些不利因素,繼續春捂,不受寒涼風襲侵傷人身體。
  • 節氣雨水丨成大附院專家教您如何養生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個節氣。鬥指壬;太陽到達黃經330°度,為雨水節氣。此時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       初春咋暖還寒,天氣多變及較大的溫差很容易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那麼在雨水節氣養生環節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雨水節氣吃什麼好 雨水節氣注意事項有哪些
    不知不覺冬去春來,現在終於迎來了二十四節氣當中的雨水。其實,春節過後,雨水就一直持續不斷。雨水節氣是春季裡面的第二個節氣。那麼雨水節氣適合吃什麼?注意事項又有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雨水節氣的養生食譜有哪些  1、雨水養生食譜——銀耳粥配方:銀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適量。做法:摘淨洗好銀耳,淘洗乾淨大米,放入鍋內同煮粥。熟時加入冰糖(或白糖)。
  • 關於雨水節氣的作文:雨水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
  • 雨水節氣有什麼講究 雨水節氣的飲食有哪些
    雨水節氣的氣溫變化大,人們需要注意日常的養生保健。特別是現在的天氣,還是伴隨著那忽冷忽熱的溫度,冬天還沒有消散。那麼雨水節氣有什麼講究?雨水節氣的飲食有哪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雨水節氣有什麼講究1、雨水節氣的日常保健有講究1.1、勿過早減外衣。「燥寒凍肉,溼寒入骨。」由於春氣湧動,身體偏熱的人從感覺上欲減外衣。體熱外洩,溼寒交換於內入骨,易傷骨關節致病。年老體弱者勿用冷水。
  • 閒賞二十四節氣,靜品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春上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個節氣,春天裡的第二個節氣。此節氣,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天氣回暖,一般溫度可升至0 ℃以上,降雨開始,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表示雪漸少了,雨漸多了。起始時間在每年公曆2月18日~20日之間。不過,在很多北方地區,仍然還是寒冷天氣,很難看到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