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魂一瞥大青山
林 子
戶外運動是能夠讓人上癮的,當你看到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如何甘心宅在鋼筋水泥叢林中?又怎會停下跋涉的腳步?
今年夏天,一幫文人乘坐巴士翻越大青山,經四子王旗前往格根塔拉草原和邊陲小城二連浩特。途中,望著怪石嶙峋的大青山,不住地感嘆它的貧瘠與蒼涼。我不容置疑地告訴他們,大青山裡風景秀麗,我曾在山中逗留兩天兩夜,領略過它的魅力,文友們聽了似信非信。沒想到僅僅兩月之後,我又重返大青山,不是路過而是徒步穿越。背鍋溝進,沙圖溝出,歷時四天三夜,為了不錯過一個斑斕的秋天。這是兩年前的夏天,我從大青山古雁溝走出時未曾料想到的。
「十·一」長假,當大隊車流擁堵在高速公路上,一撥又一撥遊客蜂擁至人頭攢動的景點時,一幫喜歡寄情山水的驢友,一路向北走進大青山。
秋天向來都是絢麗多姿的,大青山的秋天更是分外迷人,宛若一個天生麗質,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婉約女子,天然靈動,風情萬種,叫人過目難忘。
頭一天晚上,因找不到通往溝口的路,四輛車繞來繞去很晚才抵達山底。好在那天晚上月色溶溶,不開頭燈也大致能看清腳下的路。八男八女十六名驢友在月光映照下進入溝裡,徒步至深夜二點多方找到一小塊坡地,湊合著紮營,草草休息。次日早起,看著溝底的一樹金黃,不由得雙眼一亮。當我將目光移至頭頂的山崖時,又不禁心有餘悸,傾斜的山頭,鬆散的石塊,讓人心裡不免萌發一絲隱約的擔憂,倘若那並不十分牢固的石頭在睡夢中滑落,豈不危險。
越往裡走,景色越美。十月的大青山,色彩豐富飽滿,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天空藍得透亮,溪水清澈見底,錯落有致的樹木正漸次變黃,在秋陽中隨風搖曳。因為尚未開發,除了熱愛自然的驢友,很少有人進山,靜靜的山谷中,只有潺潺流水伴著驢友們的腳步聲,愈發顯得靜謐悠然,似乎連鳥兒都休眠了。地面上綠的草,斑駁的落葉,尚未凋謝的野花,相互映襯妙趣橫生。
天氣預報當日小到中雨,果然走著走著雨如期而至,領隊讓我們就近在路旁一塊房子般的大石頭下避雨。都說山裡雨水少,一會兒便會過去,豈知雨越下越大。環顧著三塊石頭支起的「洞穴」,同行者心生疑惑,不知頭頂的巨石從何而來?我想了一下回答,是女媧補天剩下的,在大青山中一睡千年,為了等待我們的到來。這個說法雖有點牽強,卻道出了內心的感激之情,幸虧有此容身之處,否則在這荒無人煙的大山中,還不被淋成了落湯雞?此時,早有隊友在這渾然天成的山洞裡用枯樹枝生了一堆火,一幫人悠閒地圍著火堆烤衣服、取暖、聊天、喝茶,點燃煤氣灶煮麵吃,戲稱自己是「山頂洞人」。遠處霧靄沉沉朦朧迷離,近旁秋雨綿綿水氣氤氳,這樣的情境不免讓人生出許多感慨。雖然在野外,夥伴們倒也不急不躁,原定的登八峰計劃因天氣狀況而取消。天氣就是天意,豈能逆天而行。隨遇而安,心無掛礙,方得自在。
又過了許久,雨下得小了些,感覺時間不早了,一行人背起行囊再度出發。被雨水打溼的山脊看起來愈加凝重蒼勁,尤其是那種紅色的巖石,隱約中泛著光亮,顯得格外豔麗深沉。道路隱秘溼滑,行走變得愈來愈困難。人生的路亦如此,許多時候你不得不風雨兼程,硬著頭皮向前。順著兩山狹縫中的亂石向上攀爬,心裡異常緊張,如若上邊有石塊滾落,或者不小心把並不牢靠的石頭給蹬下去,自己以及後邊的隊友將無處躲藏。好不容易來到一處地勢較緩的地方,透過稠密的樹枝,看到十幾隻牛在低頭吃草。剛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從它們身邊經過時我屏聲靜氣,生怕哪一隻牛受驚迎面衝來,那我將毫無招架之力。過去之後,我們全都納悶,怎會有牛待在那裡,從這兩天經過的路線來看,以牛的笨拙和龐大的軀體,是無論如何無法上來的。難道還有另一條路?不得而知了。
那天晚上,我們在遍地牛糞的山坳裡紮營。天氣太冷,一些人不得不擠在老羊倌須貓著腰進出,用石頭壘成的地窩子裡取暖,這是我們進山以來遇到的唯一一個同類。由於柴禾溼和灶臺煙道不暢,滿屋子的煙霧熗的人淌生眼淚,就那樣人們一邊烤衣服一邊說著話,仿佛一群「原始人」。晚上雨停了,星星出來了,我暗自竊喜,明天應該是個大晴天。次日早起,帳篷裡溼漉漉的,睡袋的外層也被水汽打溼了,要不是衣服上貼著隊友給的暖寶,沒準半夜會凍醒的。
黎明到來,月亮退隱,新的一天總讓人感到充滿希望。大家邊吃早點邊玩鬧著拍照,不待帳篷幹透就開始拔營,今天的路依舊漫長,容不得我們有半點鬆懈。到達啞口後,因體力原因,我和兩名女隊員放棄登頂,另外十三名隊友直奔九峰最高處而去。大約一小時後,我在長焦鏡頭裡捕捉到他們歡呼雀躍的身影。大隊人馬回歸後,未及好好休息,便開始迅速下撤。磕磕絆絆在密林中行進,一不留神就會被樹枝戳到,看著四面圍擋的高山,我問領隊這溝裡會不會發洪水,他說有可能,一句話把我給愣住了,想起四川多名驢友在叢林中被洪水衝走的事,霎時覺得溝裡危機四伏。看看周圍地形,如若有大水匯集,我們是無論如何來不及逃生的。著急慌忙地走到一處較平整的地方,已是落日西沉,有隊員提出紮營,更多的人被一種緊迫感促使,認為應當趁天色尚未完全暗下來儘量往前趕。隊伍於是繼續前行,沒多久就什麼也看不清了,只得從包裡取出頭燈。腳下的路變得越來越艱險,看著對面鋸齒狀的山峰,以及垂直下去黑漆漆的深溝,瞬間意識到此刻大家都身臨險境,稍不留神滑到山底,後果不堪設想。沒感到恐懼,也許是覺得害怕也沒用,然而雙腿卻一個勁地打軟,心裡更是感到忐忑不安,想著自己若有個好歹,將置親人於何地。一些較為驚險的路段,擔心背包拽得身體失去平衡,只得扳著崖壁屁股挨著石頭一點點往下溜。有的地方無處下腳,男隊員們便上下接應,相互拉扯攙扶著慢慢朝下移動。有人扔掉了手杖、水壺,大家全神貫注齊心協力,只想著必須踩穩腳下的每一步。就這樣憑著集體意志和團隊協作精神,終於安全下撤溝底,在一片蓖麻草中紮營。難得隊長沉穩冷靜,一邊指揮下山的同時,還一邊扯開嗓子唱歌,給大家鼓勁壯膽。
不知因為體力極度消耗,還是手腳多處被蓖麻草扎到,那天晚上睡在帳篷裡感到四肢發麻,一個人在黑夜中不斷地將手指屈回又伸展,胸口也覺得悶得慌,腦海中滿是死裡逃生的後怕。加之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右腿膝蓋與胳膊肘同時著地碰得不輕,走路時因過於緊張沒怎麼在意,歇下來了才感到傷口鑽心地疼。於是坐起來打開帳燈,找了個創可貼貼在胳膊劃傷處,又取出噴霧止痛藥水噴在膝蓋上揉搓一會復又躺下。想起前些日子去拜訪一位朋友,卻看到她拄著雙拐,說是不小心在路旁摔倒扭傷了筋,又是用中藥燙腳,又是敷藥膏,都四十天了還沒好利索。心裡不免有些擔憂,擔心腿要是傷得厲害,明天怎麼走路?會給大家帶來多少麻煩?黑暗中輾轉反側無法入眠,直至凌晨才在幾塊呈之字形在帳底拱起的石頭中蜷著身子打了個盹。
太陽又一次升起來了,回望昨晚走過的路,幾個人說若是換成白天,自己是萬萬不敢下山的。晚上看不清四周,只盯著各自腳下,白天望著陡峭的崖壁,早被嚇破了膽還怎麼走,想想的確如此。原以為下了山應該再沒有危險了,情況卻不是這樣的。沙圖溝不同於古雁溝,越往出走地勢越開闊,而是越來越狹窄,兩側傾斜的山峰離得很近,看著溝裡滾落的石頭,禁不住讓人心裡發毛。起先我還小心翼翼踩著石頭過河,後來擔心山上隨時會有石塊掉下,想迅速通過怕踩不穩石頭崴了腳,看看水不深乾脆將徒步鞋當雨鞋穿從河裡大步蹚過。在這大山裡,生命真是太脆弱了,腦袋哪有石頭硬?隨便一塊飛石就會將你砸傷,甚至置你於死地,大青山要收一個人真是太容易了。心理雖然有些不踏實,但轉念一想,我們是一幫熱愛自然的驢友,山神應該不會為難我們。慌不擇路地從溝中走出,翻過溝口採石場堆起的石壩,轉身拍了張照片,順便撿了兩塊鵝卵石留做紀念。這一程的出行,豈止是膽戰心驚,歷盡艱險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我們終於安全地走了出來。感謝大青山的善待!感謝上天的護佑!
戶外運動是有風險的,充滿未知與變數,天時、地利、人和,都與我們的安全有關,用老百姓的話說,全靠天照應著。
後來我才知道,沙圖溝堪稱大青山風景最美的一條溝,同時也是最危險、最長、最難走的一條溝。此行無論難度和艱險程度,都勝過我參加戶外運動幾年來所走的任何一條路,包括太白和大寺。它帶給我心靈的考驗也是前所未有的,苦難一經過去就變成甘美,這刻骨銘心的經歷,將使我的精神變得更強大。敬畏大山!敬畏蒼天!敬畏生命!
四天三夜的背鍋溝、沙圖溝穿越,大家擔心過,後悔過,哭過、笑過、報怨過,留下了許多難忘的記憶,一幕幕生動的情景,令人終生難忘。那個深秋的黃昏,當我坐車緩緩離去時,壯美的落日拖著最後一縷餘暉徐徐墜落,黛青色的大青山被夕陽映照的微微泛紅,心頭突然湧起一絲留戀與不舍。如果說古雁溝之行我喜歡上了大青山的話,此次國慶出遊,由驚豔大青山,到驚魂大青山,再到驚嘆大青山,我似乎真正讀懂了沉默的大青山。
別了,大青山!這座河套地區的北部屏障,民歌中敕勒川的守望者,從古至今橫亙內蒙古高原,千百年來閱盡人間悲歡,巍然屹立的大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