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睡折多塘,不敢上高原,隊員高反!憶30歲騎自行車到西藏(五)

2020-09-22 行未了

對於小孩子來說,有太多的第一次最正常不過,而對於我這個30歲的大老爺們來說,這兩天的第一次有點多,個個震驚!件件奇葩!

這兩天發生的事件有點多,後半段尤其精彩!


5月24日,大部隊計劃從瀘定騎行到折多塘,為什麼選擇只騎60多公裡到折多塘?

折多塘村,海拔3300米,318線對高原反應的試金石,在這裡睡一晚,如果沒有反應,接著走,有反應,對不起,調頭往回走!

但是,竟然在這兒出了意外!!!

瀘定到折多路線,全程63公裡


在瓦斯溝,與大渡河分道揚鑣!

清晨,依舊走的很早,在客棧旁邊的早點鋪簡單吃上一口,當然,依舊是一碗麵!

昨天「二姐」在房間研究路線,說去折多塘中間沒有吃飯的地方,所以很多人都選擇買張大餅帶在身上以充飢,事實證明這是無比明智的決定,以後的日子,因為耐飽和不容易壞的特點,大餅、油餅和鍋盔成了最讓人踏實的乾糧。

隊員整理裝備的情境


說實話,挺沒滋沒味的一碗麵條


剛出瀘定就開始緩上,開始的大部隊還是很緊湊,因為今天全部都是爬坡路段,再趕上出城沒幾公裡修建隧道,318改道,路面泥濘不堪,很多力量小、撐控不好隊員只有下來推行,所以前進的速度比較緩慢,整個隊伍也因此開始撕裂成兩股。

阿輝在改道路面上觀看後面的情況

前面的隊員每騎幾公裡看不到後方的隊友,就會主動集結下車休息等候。

我們沿著大渡河騎行,右邊河水和遠山間的雲霧一路相隨,只是路面上的大車突然間增多了不少。

這一年,川藏線上有很多隧道都開始動工,我們每爬一個啞口都會感嘆,不知道什麼時候隧道建好,這裡就只能成為永久的回憶,而現在事實也就是如此。

我一直對身邊的朋友說:想去就趕緊去,別再說等等看這樣的話了!但仿佛現實是一種永恆的「藉口」,更多的人沒有的是打破現實的勇氣!

越騎越熱,把外衣綁在後包上

顧哥帶領後面的隊伍

仔細一看照片才發現,顧哥的負重真的不小,車首包,背著一個書包,後面還夾著一條外胎!!


就此引出來題外話,這也是有一些粉友私信我諮詢的事情在這裡也順便做個提醒:

  1. 其實長途的騎行最好是不要背包,即使是專業的騎行背包也儘量不要使用,哪怕把它綁到後貨架上,也比背著要省力的多。
  2. 現在的外胎質量做的非常好了,路面也修得很平整,所以攜帶另一條外胎的必要性已經降到最低。
  3. 建議打算騎長途的朋友,一定要買防雨的馱包,可能價格會貴出不少,但絕對是物有所值!(我就特別羨慕二姐的防雨馱包,打理起來那叫一個省心,什麼防雨罩一律不需要,還結實的要命)

20多公裡的這個地方,瓦斯溝,是個叉路口,也就是在這個地方,大渡河從右邊丹巴、大小金川方向而來,我們與她的伴侶之行就此結束了。

前方瓦斯溝叉路口

老狼車後面綁的大餅格外招人惦記


318國道上遇到的第一幅石刻壁畫

過瓦斯溝2公裡,一個S型的兩個回彎,赫然看到山壁上一尊彩色石刻:金剛手菩薩像。當時不只是我,所有的人都立刻有一種已經身在藏區的興奮。

稍微科普一下這尊菩薩像,其實我也是對照著模樣查詢到的。

金剛手菩薩,因手執金剛杵,常侍衛於佛,故稱之。具有除惡降魔的廣大神力,與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合稱「三族姓尊」,分別代表諸佛「力量、慈悲、智慧」三種物質,也是「八大菩薩」(觀世音、彌勒、虛空藏、普賢、金剛手、文殊、地藏、除蓋障)之一。

沿著一條湍急卻不知道名字的小河逆行而上

從瀘定到康定這一路只有這個地方是S彎道,金剛手菩薩像出現的位置著實很有講究!

開始的S彎道

S彎第2彎處的金剛手菩薩

其實金剛手菩薩全身為藍色,這一尊不知道為什麼是肉色,可能是風吹日曬的結果。

小營

這個時候的小營不知道是什麼狀況,但之後,卻十分不好!


一口大餅,一口榨菜,有條件的可以加根火腿!

這時候已經接近中午,陽光高照,氣溫瞬間提升,前面的幾個隊員包括我看到路邊空水泥地上的幾個大水管子呼呼的噴著水,啥也不顧的衝過去,車子一丟,洗把臉,在屋簷下躲起來吃起大餅。

等了好久,大部隊才上來,老錢說一直看不到我們,他們就在後面一公裡的地方原地就餐,當然,也是大餅就榨菜。

這其實是大車加水點

小伍在加水點啃著大餅


後面隊伍距離我們一公裡路邊吃大餅,圖為東東

「東東」,啊,終於說到你了,和「小營」、「小伍」一樣,標準的90後,那時候都是青澀的年紀,還有點娃娃臉,帥氣還有點酷,話不太多,別看瘦但特別能吃,應該是「搶飯」的能力絕對超燃,本文後面有幾張東東持勺「搶飯」的兇殘照片,膽小勿看!

這是相當有條件的阿輝,不只有火腿還有可樂

全部隊員在加水點集合啦

同日還有另一支隊伍也在這一路段,在這裡碰到了一起,大家互相打量著對方,不,應該是他們打量著我們,因為我們的隊伍有美女。


騎過瓦斯溝,「老錢」原形畢露!

瓦斯溝向上5公裡,有個村子叫「日地村」,這是讓每個路過的人都會開個小玩笑的路牌,在大家一路埋頭爬坡的沉寂中,原形畢露的「老錢」大吼一聲衝了過去,在這個牌子下面做起了伏地挺身,後來聊起,老錢說這是我的表演時刻!

老錢,請做好你收隊的本職工作,不要「玩物喪志」啊。。。

逐漸露出馬腳的老錢同志

路過小天都隧道和小天都水電站,過去不久就可以到達康定縣城,這裡漫山的綠植與瀘定到瓦斯溝的荒山有了鮮明的對比,從流水的湍急可以知道,現在的坡度陡然而增!

阿輝緊跟小營和東東,已經出現端倪?

小天都水電站

下面這張照片時隔8年,終於從二姐那裡重見天日,就讓一個不怎麼輕易出鏡的人露幾回小臉吧!胳膊上的白色布套是我的騎行防曬袖套,因為從北京一路過來,身型有了變化,時不時就會滑到手腕的位置,也懶得去管,所以直到現在,膚色依舊古典!

我在小天都隧道前合影


小營!高反了!一隊變兩隊!

進入康定縣城,道路寬闊整潔,前方隊伍在剛進縣城的大路邊等後面的隊員到來,大家在這裡進行了歷史性的第一次討論:

因為今天是一路的爬坡,海拔上升了小1000米,很多人體力吃不消,這就給原計劃去折多塘打上了一個問號。這還不是關鍵的,隊裡的小營出現了高原反應,肯定是今天不能再向上騎行了。

這樣,大家商量出一個隊伍分開的決定:

一隊,繼續上升到海拔3300米的折多塘休整。

其餘隊員,原地康定休整一晚,第二天上折多塘。

進入康定縣城

縣城在一片開闊地上,天空豁朗

大家在康定縣城路邊開會討論

為了可以更直觀的看出小營的高反狀態,我用一張昨天小營新溝鎮出發時的照片和今天在康定旅館時的照片做一個對比!很明顯的看出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極為不理想!

(小營要是看到她這狀態的照片會不會想滅我的口?!)

小營在新溝鎮

小營高板在康定

其實康定的海拔只有2600多米,一般的情況高反的機率不大,現在想想,也很有可能這幾天的氣候多變加上體力輸出過大沒有休整導致的,這種情況出現會讓人產生不安的情緒,大家心裡慌慌的,穩重起見,大家決定,一部分人在康定休息第二天上折多塘,另一部分體力狀況都很良好的先上折多塘,就這樣,這應該是隊伍的第一次分開行動,也是最後一次!

穿越康定,可見靠山上的巨大佛像!


猛抬頭見雪山,興奮的差點高反!

我、阿輝、小伍、伯爵四個是繼續前行上折多塘的那一小股隊員!

因為在這個地區,3300米的折多塘是人體出現高原反應的分界點,所以出於每個人自我評估的身體狀況,康定和折多塘都是可以進行階段性休整很好的選擇!

今天多雲,我們本來也沒有意識到會看到雪山,但是出縣城這一個坡度很大的大轉彎一上來,也忘記是誰大喊一聲「雪山!」,我們幾個像是後面有老虎追一樣,嗖嗖的拼了命的往上騎,下面的圖裡最遠端那個小尖就可以看到雪山,我們基本上是拼了一裡地到白樓的位置下來拍照!

不知道他們什麼感受啊,反正我是喘了大半天才直起腰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上高原別激動!

遠遠看到雪山的一角

現在這裡應該是標準的觀山臺了

哎喲,又露臉啦

後來我研究了一下地圖和拍照的方位,這是對著貢嘎雪山的方向,但是看不見主峰!

進山,一個彎道後,身後的貢嘎山脈愈發清晰,這裡簡直太美了!!!!

連放三張,以示這個位置的重要性!


第一次住藏床,第一次說扎西得勒!

不出幾公裡到達折多塘,按照二姐的指示入住「四郎翁姆青年旅舍」,在當時很好找,一進村口就有明顯的標誌。

四郎翁姆,本地土生土長的藏族小姑娘,第一批在折多塘開青旅的人家,小姑娘熱情,愛笑,喜歡和人聊天開玩笑,遇到事情處理果斷,頭腦活絡,這些都成就了四郎翁姆在騎行圈的名氣。

到了之後學會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扎西得勒,很好奇和興奮,趕快把我繪製的地圖拿出來讓她幫我用藏文留言。

與四郎翁姆的合影

我們四個被分配到了一個四人間,四張藏床頭對頭腳對腳,樣式有點像古代的睡榻,我一直都懷疑它的舒適性,事實情況是,我一沾就著。

讓我驚訝的是,身為藏族的四郎翁姆一直在學習藏文,她說藏語說沒問題,但是大家書寫都基本普及漢文,所以藏文的學習一直是個短板,畢竟是藏族人哪有不會寫的。這本書上有用漢文翻譯過來的發音,所以簡單易懂,只是要背下來真的好難啊。


同一時間,在康定的隊員們都幹了些啥?

後來他們描述在康定發生的事,哎,這些人太不靠譜了!

在康定的青旅,發生了8人間1男7女的狀況!

這個幸福的男人是原形畢露的「老錢」!!!

不過有「二姐」這顆定海神針,「老錢」守身如玉!

康定的青旅,老錢、二姐和高反的小營

還有不靠譜的「老狼」,光天化日讓別人盯著吃雪糕!

最不靠譜的就是二姐,你為什麼帶著男生去買衛生巾!

二姐說:我買是真用,他買。。。也是真用。

後來,很多沒有騎行褲的男隊員都購買了ABC牌衛生巾,還很自豪的說:用了才知道真的好!

再後來他們竟然舉一反三的發明出把衛生巾墊在鞋裡面吸汗的功效。。。

這真是應了哪位大神在牆壁上的留言:只有幾類人來騎西藏,不是神經病就是瘋子!

買到合適衛生巾的爾奇興高彩列的樣子

帶貨達人「二姐」,把衛生巾買給男人


全體隊員折多塘再休整一天,結果把阿爸的雞蛋都吃沒了!

5月25日,經過一晚的休息,小營的身體已經恢復如初,還是年輕人啊!

康定的隊員起程上升到折多塘,全體隊員再次相聚!四郎翁姆的客棧瞬間爆滿。

擠爆一整間屋子的單車

折多塘的食物蔬菜都要到康定去購買,或是從康定運送過來, 記得四郎翁姆說一星期才過來一次,如何負擔每天這麼多張嘴成了廚子阿爸每天要操心的事。

一般來說,路過這裡的騎行者都是晚到早出,也就是早晚兩頓飯菜就可以,中午這頓飯通常不在食物計劃內的,但是這次我們的休整搞得阿爸有點措手不及。他最後煮了一大盆白菜面,並保證每人一個荷包蛋!阿爸犯愁的說,你們太能吃啦!把我的雞蛋都吃沒啦,過兩天才能送來!

中午的一頓慶功面!山東人「叮」說 不能沒有大蒜!

這真的是一盆面,實打實的!

龍行的盆一直讓大家眼紅,裝的多吃的爽!

即然在折多塘休息一天,最不能錯過的,就是泡!溫!泉!還是戶外野溫泉!

這個溫泉在村子後身的半山腰上,最開始是一個水泡子,後來村裡人就用石頭圍起來,男、女分時段來,我是昨天來泡的,那時候沒什麼人,不管別的,先感受一下再說。

我拍的什麼鬼,溫泉呢!!!

這個時候正好是蟲草季,全村的人閒的時候都到山上爬著去挖蟲草,聽刷蟲草的阿媽說,娃們在5-6月都會放假,叫蟲草假期,幫著大人一起去找蟲草。

在他們這裡還有一個小小的產業鏈,年輕人在山上找回的蟲草就開摩託送到這裡,再由阿媽們用小牙刷一個個仔細的刷掉上面的泥土,一個蟲草的完整度和個頭大小決定了它的價值。

而就是在這裡,隊裡們的老狼和爾齊開始迷戀上這些小東西。

剛挖出來的蟲草

刷蟲草的阿媽

晚上,隨著另一支隊伍的到來,吃飯的場面有些失控,大家都擔心吃不飽,拼了命的往嘴裡塞,那陣仗真是有點幾天沒吃飯的架勢!!我們其實還好,因為休整了一天,另一支剛到的隊伍那叫一個兇殘!

兩菜一湯,還有肉片

能拿到飯勺就是勝利


看小營的狀況已經不需再擔擾啦!!

這張照片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狀況,看來我們隊的隊員還是太靦腆,顧哥和阿輝被嚇的都不敢動筷子!

一張大桌10人,2菜1湯!

土豆,白菜兩菜

還有白菜湯

其實當時對我們來說真的很幸福啦,不管怎麼樣能吃到熱乎乎的大米飯還有帶肉片的炒菜就不會有任何的怨言,走在這條路上的人都是平等的,你的選擇決定你的路!



相關焦點

  • 憶30歲騎自行車從北京到西藏(一)
    我給頭打電話說,我要請假去騎西藏,頭說:那好吧!多久?我說一個月(事實卻並非如此),我接著第二通電話打給在家的媽媽,媽說:那一定注意安全!其實我一共畫了兩份,一份現在掛在車店的牆壁上。但這次進來不是因為蓋章!是因為...剛出高碑店騎在路上就感覺有人在後面喊,回頭一看,趕上來一個小兄弟,就是下面這位。巧的很,也是要去西藏,他的車後面插著一把軍工鏟,我問他做什麼?他說要是在西藏遇到壞人可以當武器防衛,我哈哈一笑說:兄弟,算了吧,在高原地區氧氣稀薄,你哪兒還有勁揮舞鐵鍬?
  • 憶30歲騎自行車去西藏(四)
    在西藏。。。「高反了」。WHAT??? 硬碟也能高反!至今,這塊蘊含無比寶貴回憶的硬碟依舊躺在他的家中,他說希望以後科技發達到足以解救它!!不過前天二姐聯繫到了一位恢復數據的達人,讓我們共同期待,奇蹟出現的那一刻!
  • 憶30歲騎自行車西藏(二)
    「老錢」),為進藏,在北京周邊山路已經共同拉練了幾次,彼此熟知騎行的節奏和速度,而我,做為後期進入隊伍的一員,為了不拉後腿,把北京到成都做為我自己的拉練。說實話,我現在一直不敢相信他已為人父,那時候他還信誓旦旦的要在西藏偶遇,原來一顆浮躁的心真的可以在西藏沉澱下來。
  • 雅安騎單車到新溝,一天泡在水缸裡!憶30歲騎自行車到西藏(三)
    就這樣,按耐不住的他倆過了兩個多小時把床被一掀,收拾東西就追我們來了!按照「阿輝」的回憶:「龍行」一走,在那兒呆著覺得好無聊,兩人一商量,走吧!「阿輝」年長几歲,兩人兄弟相稱,在小伍的記錄裡寫到:一路多虧「輝哥」不停的鼓勵,要不半路就退縮了。
  • 行走川藏北線《五,六》折多塘一新都橋
    作者:琴2020.8.30行走川藏北線《五,六》折多塘一新都橋行者路書編號:2497047今天8月30日我們將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這是五天來第一座海拔四千多米的山,很多人將被這座山折回去,是否有高反也在這座山上。
  • 去過國外沒啥可炫耀,去過西藏才牛逼(西藏遊記之:交通及高反)
    (價格就不公布了)在這裡給有打算去西藏在做攻略的友友們建議,去程火車(可以欣賞沿途風景,也可以對高反有個緩衝的適應過程)回程飛機,早點訂機票價格不比火車票貴的,既省錢又不累哦!)希望能給碰巧看到我文章又碰巧想要去西藏的友友們一點點幫助,不過接地氣就難免「費」話多,你就得耐心點看哈,我就是想儘量敘述的詳細一點呢!
  • 西藏自駕遊:身強體壯的他高反,不料瘦小多病的我卻沒事,為啥?
    我有一個朋友,他叫飛揚(化名)。第一次去西藏自駕遊,同行的還有他的一個兄弟(王強),兩人約定好就出發,說走就走。飛揚從小身體體質就不是很好,瘦小多病,平常鍛鍊也比較少。王強喜歡運動,籃球、跑步、騎自行車都是他的愛好,所以身體體質健康,長得也比較結實,換句話說就是強壯。
  • 那些騎行在川藏線上的日子(七)
    7月18日,騎行第五天,從折多塘出發,騎行近70公裡到新都橋,中途要翻折多山。折多山是我們進藏遇到的第一座高山,海拔4300米。有不少進藏的騎車人應翻越此山發生高反而中斷繼續前行的腳步。昨晚住在海拔3300米的折多塘,我們都有程度不同的高反,上樓梯、爬坡都要慢慢行,稍微走快點就上氣不接下氣。
  • 西藏旅行時,高原反應了怎麼辦?
    又到六月,又是一年進藏旅行高峰,雖然今年受疫情影響,進藏旅行的人數直線下降,但相比起之前的二三月,人數還是多了不少。進藏遊客一多,我們要回答的進藏旅行問題就會變多,其中有一個問題從我從業至今,一直伴隨到現在,經久不衰:我去高海拔地區旅行,會有高原反應嗎?
  • 從納木措徒步大會到中國西藏登山大會 高反靈登頂洛堆峰,彰顯高反...
    從海拔5000米左右高原徒步18公裡,到攀登海拔6010米的洛堆峰,高反靈獨特的高反幹預價值,成功通過更高海拔、更高難度的極限挑戰和考驗。 如此驚人的高反幹預表現,讓工作人員和隊員,親眼見證了高反靈的獨特價值,獲得了他們充分的信任。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自發將高反靈宣傳旗帶上洛堆峰頂。
  • 高原反應危害大,莾遊西藏不可取!去西藏預防高反攻略看過來
    因為以前去青海西寧待過兩天,就自認為沒有高反,有些大意!啥也沒準備就說走就走,結果剛過剛察就已經胸悶氣短高反了,到拉薩後,就給果兒形容了四個字「痛不欲生」!頭痛、口乾、雙腿無力、心跳加快、整宿睡不著覺、吃不下飯所有的高反症狀都來了,自己說:「說難聽點,想死的心都有了!」
  • 行讀西藏|怕高反不敢去西藏?那是你還沒讀到這份秘笈!
    而且林芝人稱西藏江南、人間淨地、太陽寶座,絕對讓人不虛此行。哈哈,順便給林芝做個廣告,林芝旅委是不是要給我發代言費啊。秘笈三:練習腹式呼吸(即深呼吸),這是快速提高血氧含量的有效辦法(親測有效,上高原前可以帶一個可攜式血氧儀,隨時監測血氧含量)。
  • 在路上Day26折多塘村~折多山~新都橋
    一路上坡到折多山口(川藏第一座海拔超過四千的折多山),然後下坡到達唐尼後,平路到新都橋。下山時不佩戴耳機聽音樂。速度不超過30KM。隊友之間一定相互提醒!「折多」在藏語中是彎曲的意思,寫成漢語就是"折多"二字。折多山的盤山公路確實是九曲十八彎,來回盤繞就象"多"字一樣,拐了一個彎,又是一個彎,難怪當地人有句話叫:「嚇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
  • 什麼是高原反應?去西藏如何預防高反?
    吸氧能暫時解除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但停止吸氧後,症狀又會重新出現,延緩了身體適應高原的時間。假若上述症狀不很嚴重的話,建議最好不要吸氧,這樣可以使身體更快適應高原環境。輕微的高原反應,會不治而愈,不要動輒吸氧,以免形成依賴性。如果高反症狀比較嚴重,也可以租用醫用氧氣瓶,在睡前開始吸氧,並將流量閥開至最低,以此來緩解高反症狀。
  • 很多人沒有去西藏旅遊的原因是不敢去,怕高反,這個其實挺離譜的
    最近注意到一個問題啊,就是很多人沒有去過西藏的原因,竟然是不敢去,為什麼不敢去,是因為擔心自己會高原反應,首先我覺得這個事兒其實挺離譜,很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高原反應這件事,在許多還沒有去過西藏的人眼裡,變成了一件那麼可怕的事情,所以我們聊一下高反,希望可以打消大家對高原反應的那種莫名的恐懼。低海拔居住的人來高原,人人都會有高原反應,進入高原後,人的身體都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個適應的過程,也就是高原反應的過程。
  • 西藏=高反=死亡!?看了你就真明白了
    伴隨著危險的自由最浪漫我想過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去看珠峰的雲 「話說那年去西藏,高反差點就死了」 「真勇敢,要我就不敢去了。」
  • 為什麼去西藏旅遊會有高原反應,而藏族人卻沒高反?
    到了晚上,我的血氧量急劇下降,就出現了頭疼等典型的高原反映症狀。等我在西藏呆了5天,即便我身處海拔4000米以上的日喀則,頭疼也已經好很多了。原因是,我的身體已經逐漸適應了高原地區含氧量少的情況。但是平原地區的人去高原旅遊,為什麼會有高原反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水土不服。別說高原,我經常從南方去北方,就會便秘等。
  • 徒步西藏唱遊記(十九)
    Day77今天開始出發,離開康定,翻越318線進藏第一座海拔4300米大山折多山,到山頂埡口是43公裡,全是陡坡,看來今天只能到19公裡的地方,折多塘村,在這裡休整一天,適應高海拔,到山頂不會出現高原反應,早上7點起床,收拾好裝備,吃完早飯就到9點,天氣好,藍天白雲,陽光炙熱
  • 什麼是高原反應?去西藏旅遊如何預防高反~收藏
    吸氧能暫時解除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但停止吸氧後,症狀又會重新出現,延緩了身體適應高原的時間。假若上述症狀不很嚴重的話,建議最好不要吸氧,這樣可以使身體更快適應高原環境。輕微的高原反應,會不治而愈,不要動輒吸氧,以免形成依賴性。如果高反症狀比較嚴重,也可以租用醫用氧氣瓶,在睡前開始吸氧,並將流量閥開至最低,以此來緩解高反症狀。
  • 騎行西藏之新手上路
    ⊙318國道的魅力在於⊙複雜多變的路況⊙善變的高原氣候⊙還有那經常更換老闆的客棧⊙ 這一切都讓我們十次會有十次不同的經歷新手有兩種1,有山地車但騎的不多2,完全沒騎過也沒有山地車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順利騎行長途騎行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