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的腦洞有多大?未來的博物館都在水下!

2021-01-20 手機鳳凰網

你能想像沉船博物館、大型文物館、3D列印城市、水下版國際空間站…通通都被建築師「按入水下」?!

想像未來水下世界的建築師可不止一兩個,這些建築師又給未來世界貢獻了哪些腦洞?

當我們努力尋找設計方案

來保護自己和我們的世界

不受日益惡劣的氣候影響

我們必須首先用新的方法來研究海洋

——Yves Béhar

01

水下沉船博物館

遊客親眼見證「現場考古」

在裝有沉船的「玻璃罐」周圍建造一個博物館,遊客可從各個角度欣賞這艘18世紀的著名沉船。

在英國黑斯廷斯海岸水下,靜靜躺著一艘歷史名船——阿姆斯特丹號的殘骸。建築工作室ZJA 為其在荷蘭設計了一座水下沉船博物館。

團隊將這艘船的殘骸在不移出水面的情況下回收、並運往新址荷蘭,然後,設計師將在裝有沉船的玻璃罐周圍建造一個博物館,讓遊客可以從各個角度欣賞這艘40米長的著名沉船。

博物館的最外層,將被一個白色的天幕所遮罩。

ZJA將該頂棚稱為 "保護毯"

阿姆斯特丹號船由荷蘭東印度公司(VOC)於18世紀建造,不幸的是,在1749年前往亞洲的處女航中,這艘船因無法轉向被英國海岸的巨量沙子吞沒。

雖然這艘船的上層建築已被摧毀,但船體和船上的物品幾乎完好地都被保存在沙子下面。本次博物館項目由VOC船舶阿姆斯特丹基金會出面委託,旨在保存其遺蹟,免受進一步的侵蝕。之所以選址阿姆斯特丹因為該船的建造廠及建造地均位於此處。

一條人行道,將為到訪者提供上方視野,

俯瞰整艘沉船遺骸。

如何安全地將沉船移至阿姆斯特丹?

設計師計劃用一個大型凹狀容器將沉船從海床上吊起,該凹狀容器用鋼製成。這個鋼結構還將抽取船舶周圍的水和沙子與之一起移動。之後,它們會被航行到阿姆斯特丹,在那裡永久停靠,並圍繞其建造水下博物館。

沉船有巨大的考古價值,可以揭示荷蘭的航海歷史,並對殖民主義和國際貿易的發展研究深具意義;另一方面,目前沉船正處於一個潮汐範圍巨大的地方,伴隨而來的洋流正在侵蝕這艘沉船。以上兩點令項目的進行充滿緊迫性。

船上發現的各類物件都將被放置在長廊周圍展櫃中。

博物館內還會設有一系列私人研究設施,如實驗室和水下考古學家的培訓空間等。

通透的玻璃立面,讓遊客可以從多個角度觀察沉船,並親眼觀看潛水考古學家對沉船的 "現場挖掘"。

ZJA表示:"參觀這個場館就像進入了一個考古劇場,上演著正在進行的研究和調查,公眾也有機會參與到潛水員和研究人員對沉船內部的探索中來。"ZJA將與考古學家Jerzy Gawronski、Deloitte、Mammoet和VEKA船廠通力合作,預期於2025年開放。

02

水下文物館

巨型裂縫直達建築『心臟』

由Piraeus Museum舉辦的水下文物館的競賽中,由Charry C. Bougadellis & Associate Architects + Georges Batzios Architects設計的方案獲得了榮譽獎

該方案根據 "Viollet-le-Duc的概念 "將兩個元素結合統一:消極元素是虛空;積極元素是定義空間的垂直和水平元素(即牆壁和板塊)。這兩個元素之間由「人」完成了空間統一。沒有人的存在,建築空間是無法應用的。

該項目要將工業筒倉改造為水下文物館,挑戰來自兩方面:一是設計師必須為公眾創造一個實用的建築空間;另一方面,又要適當保留並展示該建築的工業功能特徵,突出其曾經擁有的機械輝煌時期。

設計師通過建築中心的深切口一舉解決了以上兩個挑戰。縱深裂縫展示了筒倉的工業功能,同時也為其提供了建築原有身份的證明;其次,裂縫的存在,創造出一個大型中央空間,仿佛在邀請人們到達這個工業建築的 "心臟"。

項目的二期將建設 "工業園 ",屆時工業園會分為兩個區域:其中一個面向港口,並被賦予都會特質和身份,以便與每年經過港口的數百萬遊客建立聯繫。

工業園的形式表達了建築以前的作用和工業生產史,屆時還將有水上公園及大型坡地平臺作為配套,可用於舉辦各類文化活動。

工業園的另兩個區域主要針對附近地區的居民,緊鄰擬建的移民博物館,設計上從當地建築和周邊城市環境中汲取元素。

03

海洋中的未來主義

3D列印城市 直達水下1000米

比利時建築師Vincent Callebaut制定了一個由『未來主義』海洋建築組成的城市計劃,建築由藻類和塑料垃圾(一種由藻類和垃圾製成的複合材料)3D列印製成,延伸到水面下1000米。

這一概念旨在強調陸地自然資源的不斷減少,以及清理海洋內被傾倒的塑料的必要性。

設計師將該座城市命名為「Aequorea」(裡約熱內盧沿海的一座虛構水城)。

該名字來源於名為aequorea victoria的發光水母。

這是該建築師系列概念作品中的最新設計方案,包括一個被海藻和植物覆蓋的 "農場 "及全新可再生能源系統。

設計師向人們展示這一方案時,別出心裁的準備了一封信,信來自一個虛構的少年 "水族人 "歐塞恩-基奧科雷亞,日期是2065年12月24日。這位水族少年向「土地上的人」提出自己建議。

這座海洋城市將擁有1,000座塔樓,容納20,000個市民。市民們將用新的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維持生存,並藉助「鰓面具」在水下呼吸。

市民食物將來自養殖藻類、浮遊生物和軟體動物,而果園和菜園將種植在海螺狀結構的頂部。

水族少年大聲疾呼:"千萬不要忘記,海洋產生了地球上50%的氧氣。它們是地球賴以生存最活躍的肺!值得我們費盡心思去清潔,以重新激發我們共同生活的活力,你們認為呢?"

04

海洋螺旋

環保型水下城市

日本公司Shimizu Corporation提出一個環保型水下城市的設計,並聲稱該提案可能在2030年成為現實。

球形城市+螺旋結構

設計將該項目稱為 "海洋螺旋"(Ocean Spiral),設想要在水面建立一個可居住的區域,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完全實現自給自足。

這個概念性的大都市將由兩個主要元素組成:一個直徑500米的球形城市,裡面有一座塔樓,還有可容納多達5000人的住宅和工作空間;還有一個螺旋結構,作用是將球體與海底2.5英裡處的基站連接起來,旨在為城市提供能源、淡水和食物等基本資源。

螺旋將利用海洋熱能轉換(OTEC)產生可再生能源,這一過程將利用較冷的深層海水和較熱的淺層海水之間的溫差來驅動發電機。

人們的飲用水將通過「反滲透膜脫鹽」工藝,利用海洋低層天然存在的高壓來淨化海水。食物則由大型水下養殖場提供,在那裡可以培育魚類、甲殼類和水生植物。

此外,位於螺旋末端的基站將被用來挖掘和培育海底的自然資源——這也是目前非常具備潛質的尚未開發的資源。

Shimizu Corporation還提出,將來有可能利用生活在海底的微生物,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這將為城市提供額外的能源。據悉,整個項目預計需要5年時間建設,耗資約3萬億日元(約200億英鎊)。該公司聲稱,到2030年,它可以為人類居住做好準備。

05

水上『鐵餅』+水下酒店

杜拜奢華定製

Deep Ocean Technology (DOT)成為Water Discus水下酒店在中東地區的唯一建造承包商。

該項目旨在為潛水員和海洋生物愛好者量身定製奢華生活方式。設計由水面以上和水面以下的兩個「圓盤」組成,可深入探索海洋深處。

水上『鐵餅』+水下酒店

水上鐵餅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結構工作,也可以加入其他模塊,以創建一個更大的度假村綜合體。

設計方案中的兩個圓盤:一個圓盤浸沒在水下10米處,另一個在海面上5到7米處。兩個圓盤由三個結構 "腿 "和一個包含電梯和樓梯的垂直軸連接。

水下圓盤設有21間客房,巨大的玻璃令訪客飽覽海底景致,襯託一片生機勃勃。每個房間內都集成了特殊照明系統,讓遊客可以照亮水世界,觀賞海洋生物。

與這些房間相鄰的是一個水下潛水中心和一個儲備充足的酒吧。

水上圓盤包含餐廳、水療中心、娛樂區和多功能大廳,還有一個巨大的遊泳池。遊泳池可以從屋頂進入,屋頂還設有花園和直升機停機坪。

住客的安全是設計方案的第一位。該結構可以抵禦最惡劣的天氣條件。而且,一旦發生任何危險,水下圓盤還會自動浮出水面。

另一方面的質疑主要針對海洋生物的安全。對此,開發者強調,每一個圓盤的大小都是根據當地的情況而定的,如果 "環境或經濟條件發生任何變化",圓盤可以整體進行搬遷。

06

水下版『國際空間站

科研/生活兩不誤

Fabien Cousteau和FCOLC(Fabien Cousteau Ocean Learning Center)今年7月宣布PROTEUS計劃的開始,該項目將不同領域的技術專家聚集在一起,以解決全球重要的問題,本次目標為建立"世界上最先進的水下科研站和棲息地,以解決人類現在面臨的最關鍵問題"。

現年 52 歲的 Fabien Cousteau 經營著家族生意,他從4歲開始學習潛水,並且成為了一位知名的海洋保護主義者兼紀錄片製片人。

你可以將項目想像為國際空間站的水下版本,由Yves Behar和fuseproject團隊擔當設計。

這座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水下站內,將設置最先進的實驗室,並為科學家們提供一個長期工作的宜居空間。

它將是一個永久性的水下站,推動科學和海洋研究。事實上,PROTEUS能夠發現新的海洋生物物種,讓人們更好地了解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還可以研究並促進綠色電力技術、水產養殖和機器人探索等。

目前 Proteus 仍處於資金籌集的早期階段,如果一切順利,它有望在不遠的將來潛入荷蘭庫拉索島海岸下方的 60 英尺處投入使用。

PROTEUS的面積為4000平方英尺,這將比之前建造的任何海底棲息地的都大三四倍。PROTEUS未來將開放給從事海洋探索和研發的學者、私營公司、科學家和非政府組織使用。

在30天的時間內,PROTEUS最多可同時容納12人,比以往任何一個水下站容量都大。

基於螺旋的概念,該結構設計為由支腿連接到海底以適應多變地形。"PROTEUS "的主體連接著一系列模塊化的吊艙,可容納實驗室、寢室、浴室、醫療艙、生命支持系統和儲藏室等多種功能空間。最大的吊艙包含一個船井,方便潛水器停靠"。

PROTEUS的主要空間由螺旋坡道連接,分為兩層,包括客廳、廚房、餐廳和工作區。這裡設有首個水下溫室,居民可以在此種植新鮮的植物,以解決不能用明火做飯的難題。

為了最大程度延長人們在水下停留時間,PROTEUS計劃提供適應身體舒適度、方便人與人社交聯繫和專業協作的中心空間。此外,該站的設計還將儘可能多地從窗戶、頂部和周圍收集光線。

(文章來源 建道築格ArchiDogs,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文物館、博物館、空間站…這都能被按入水下?未來世界還是建築師...
    通通都被建築師「按入水下」?!這些建築師又給未來世界 貢獻了哪些腦洞? 設計師計劃用一個大型凹狀容器將沉船從海床上吊起,該凹狀容器用鋼製成。這個鋼結構還將抽取船舶周圍的水和沙子與之一起移動。之後,它們會被航行到阿姆斯特丹,在那裡永久停靠,並圍繞其建造水下博物館。
  • 創意巧克力告訴你設計師的腦洞到底有多大!
    (原標題:創意巧克力告訴你設計師的腦洞到底有多大!)巧克力樂高積木可用來拼疊,設計師已經用這些小塊的巧克力拼出了人物造型。
  • 四萬噸颱風級核潛艇:魔改成水下航母,帶戰鬥機的腦洞太大
    四萬噸颱風級核潛艇:魔改成水下航母,帶戰鬥機的腦洞太大颱風級核潛艇長172.8米,寬23.3米,在潛艇中是絕對的龐然大物,目前俄羅斯海軍已經退役多艘颱風級,其任務也由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接替,不過對於這種核巨獸就這樣放棄了,總會讓不少人感覺可惜,飲食開始腦洞大開,將其「魔改」成水下航母。
  • 腦洞有多大機甲就能有多強 《羅博造造》上百款機甲蓄勢待發
    腦洞有多大機甲就能有多強 《羅博造造》上百款機甲蓄勢待發 新聞 官方 ▪
  • 日本設計師3D列印水下呼吸器 可幫助人類在水下呼吸
    1995年,美國演員凱文·科斯特納(Kevin Costner)主演了一部名為「未來水世界 」(Waterworld)的電影,無論你對這部被廣泛認為是失敗的電影的想法如何,但不可否認的是該電影是一個有趣的概念。在未來,由於極地冰蓋融化,地球幾乎完全被淹沒,人們生活在船上。
  • 明星腦洞有多大?給未來孩子起名,薛之謙男孩取女名,熱巴起菜名
    明星腦洞有多大?給未來孩子起名,薛之謙男孩取女名,熱巴起菜名許多小孩子就在想該給以後的孩子取什麼名字,有時候一想都想好半天,最後想出來個自己覺得完美的名字,直到長大後才覺得自己當時怎麼這麼幼稚。迪麗熱巴大家都熟悉,從她走進大眾的視野開始,她就被貼上個吃貨的標籤。就連有時候吃東西的鏡頭她都真的吃起來,可是熱巴倒是怎麼都吃不胖的。在一次採訪時,記者問她準備給自己孩子取什麼名字,熱巴發揮了自己吃貨的腦洞,回答記者說第一個女兒就叫做小抓飯,然後就叫小芬芬,最後再來個拉條子。這哪是在起名字,就像是在新疆飯店裡面吃飯。
  • 日本人的腦洞有多大?盤點那些奇葩科技
    [中關村在線投影機頻道原創]日本是個很神奇的國度,既有讓宅男們欲罷不能的各種影片和動漫,又有優美的櫻花和富士山。雖然地處一個小島,但是民族精神卻一向很彪悍。如果說日本的茶道讓你覺得日本其實有文藝的一面,那麼那些腦洞大開的科技發明也會讓你覺得,逗比不會國界,奇葩從無上限。
  • 走著瞧 | 有的博物館在水下,有的博物館一片漆黑
    廣富林文化遺址一期的開放部分有廣富林文化展示館、陳子龍紀念館等。其中,最吸引人眼球,也最有代表性的的是廣富林文化展示館,這三座圓形的展示館「漂浮」在富林湖中,看似屋頂和茅草屋的幹欄結構建築,便是廣富林文化南北融合的完美呈現。而其文化核心區——「上海之根」展覽館就在其水下。
  • 建造在水下的博物館,參觀者必須自己潛水下去,遊客紛紛前往體驗
    我相信大家一定去過博物館參觀, 我國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的博物館, 有些博物館可以讓身心放鬆, 有些博物館可以讓人們學習新知識, 但是博物館的種類很多,多看的話,「審美疲勞」的感覺也是不可避免的, 今天在世界上共享「最不可思議」的水下博物館:這對參觀者來說要求很高,必須潛水!
  • 生來好動 adidas neo腦洞實驗室,告訴你年輕人的腦洞究竟有多大!
    如果你也躍躍欲試想要激發潛能,那就快來和adidas neo一起開啟腦洞外掛,測試看看你的時尚腦洞究竟有多大!樂華七子「腦洞」空降開啟時髦新玩法5月11日,adidas neo腦洞實驗室迎來了第一批神秘腦洞研究員。
  • 世界上「最神奇」的水下博物館:這對參觀者要求高,必須會潛水!
    相信大家一定都去博物館參觀過吧,在我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博物館,有的博物館能使人身心放鬆,有的博物館則能使人學到一些新的知識。然而雖然博物館的種類眾多,但如果看得多了,也難免會有「審美疲勞」的感覺。今天分享世界上「最神奇」的水下博物館:這對參觀者要求高,必須會潛水!
  • 未來有可能建造「水下城市」,將海洋利用起來,供人類生活嗎?
    地球上71%的面積都是海水,浩瀚無際的大海自古以來對於人類就充滿著神秘,也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對於人類來說,目前所了解到的海洋情況,也只佔到了海洋總面積的10%左右,而在那些未知的大海深處,是否有一個全新的未知新世界在等待著我們,誰也不知道。
  • 來水下博物館,探索古代沉船吧
    不過,黑暗之中仍有一線曙光,希臘首座水下博物館即將誕生。博物館的位置很特別,館裡保存了一艘古代沉船,旨在吸引遊客。疫情之後,如何讓旅遊業更具可持續性?這座博物館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典範。第一次有這麼多經驗豐富的潛水員匯聚於此,」當地持證旅行社之一阿洛尼索斯島特裡同潛水中心的Kostas Efstathiou說。高級潛水員每天有4次參觀機會,沒有潛水經驗的人則可以參加培訓,然後參觀。「我相信,未來幾年裡,阿洛尼索斯將在全球潛水地圖上佔據一席之地,」Efstathiou說。  下潛後,陽光減弱,周圍的色彩也不那麼鮮豔。
  • 迷你世界奇妙潛艇:腦洞中開出的「水下房車」
    在迷你世界這款遊戲中,可以說只要玩家腦洞夠大,就不存在造不出的東西。在現實生活中,也許房車、私人潛艇、私人遊艇都是我們一般人不會輕易體驗到的東西。但是在迷你世界中,就有不少玩家將它們打造了出來,但是有些玩家野心卻不止於此,在迷你世界中,就有這樣一位大神,不但造出了以上的豪華交通工具,甚至還將它們有機的融合在了一起,打造出了一個水陸兩棲還能潛水的豪華移動房屋!
  • 腦洞大集合 日本奇妙博物館帶大家感受幻想成真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楊子晴】或許人人都曾擁有超現實的幻想,或天真美麗,或獵奇驚險,或是憑空構想新世界,或是對現實事物的再加工。在日本,有幾處奇妙博物館,專門貯藏人們千奇百怪的腦洞。幻想在此處或許就會變為現實。
  • 探索MOUA:水下藝術博物館
    水下藝術博物館(MOUA)是您必須潛入海洋以發現其美麗並欣賞舉世聞名的大堡礁的地方。MOUA已開放歡迎第一批訪客。MOUA水下藝術博物館簡介該博物館位於舉世聞名的大堡礁,沿的東北海岸延伸,由橫跨珊瑚海的3,800個珊瑚礁和環礁組成
  • 世界著名博物館:所有的展品都葬在水下,參觀者必須會潛水
    博物館是一個城市的意義所以有時候選擇去一些有意義或者是不會踩雷的地方就很好,比如說博物館。你不管去哪個城市都可以去參觀的一個地方,每個城市基本上都有博物館,裡面一般都是放著記錄歷史或者是有重要意義的藏品。
  • 博物館紀念品讓你腦洞大開(組圖)
    為此,重慶晚報記者瀏覽各博物館官網以及淘寶專賣店發現,我國博物館還真是推出了不少有趣的紀念品,讓人折服於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師的腦洞大開。  國內博物館紀念品新奇有趣  故宮博物院此前推出的朝珠耳機被評為「戴上感覺在批奏摺」,而印有雍正帝「朕就是這樣漢子」字跡的摺扇、以尚方寶劍為外形的中性筆等產品,以及「奉旨出差」行李牌等趣味商品,還有之前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朕知道了」膠帶都曾風靡一時。  除了故宮博物院推出的趣味紀念品,全國各地的博物館也都有一些新奇的紀念品。
  • 不會潛水連博物館都看不了?在水下14米的博物館,吸引無數遊客
    不會潛水連博物館都看不了?在水下14米的博物館,吸引無數遊客大家可能對於博物館不陌生吧?隨著交通的便利,很多人也都選擇去到處遊玩,有時候到了一個新地區,都會選擇去逛一下當地的博物館。我國也有很多非常受歡迎的博物館,,這些博物館有的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有的展品非常特別,而大家最熟悉就是故宮博物館物了。今天要講的這個博物館就比較特殊了,因為這個博物館是在水裡的,它就是坎昆水下雕塑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對遊客還有要求,那就是必須會潛水。因為這個博物館的展品都是在水下的,如果你想參觀這個博物館裡面的展品,就必須要背著呼吸器深入水中才可以看得到。
  • 水下博物館,開啟酷炫觀展模式
    大西洋博物館不過,要「進入」這座博物館參觀,觀眾得先學會基本的潛水技能,或有資深教練帶領,博物館會先為觀眾詳細介紹水下遊覽路線及遊覽方法,而後乘船到博物館位置的海域附近,觀眾可通過深潛、浮潛,或乘坐觀光玻璃底船的方式下水參觀,無論是哪種方式,都令人澎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