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香港年輕人談談理想和未來

2021-01-11 中國青年報

近日,香港大學內有蒙面黑衣學生舉行示威,手持印有校長照片的「尋人啟事」,試圖遞聯署信迫使港大校長做政治表態。另一邊,香港城市大學一名新加坡籍助理教授因禁止學生將政治議題帶入課堂,遭致辦公室被塗汙。更早些時候,年僅13歲的孩子身上搜出了汽油彈,用利器對警察割喉的青年也不過19歲。許多人驚駭不已,被視為未來和希望的青少年,竟是肆虐街頭、橫行校園的暴徒。

一直以來,無論是突破法律底線的「勇武派」,還是聲稱「不割席」的「和理非」,參與其中的年輕人都抱定一種心態:我的所做所為是「正義的」,是為了香港好,所以不管用多麼激進和暴力的手段都可以。年輕人思慮人生、憂心未來無可厚非,但如果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在任何一個文明社會中,暴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人們在行使自由權利時,絕不允許損害他人的自由。極端激進的觀點和行為向來只會適得其反。那些認為可以用拳頭、燃燒瓶、雷射筆、鐵棍來改變香港的年輕人,不妨回想,4個多月來,我們除了滿目瘡痍的城市、不斷惡化的家庭關係、滿腔的怨念和憤怒,還收穫了什麼?

一個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就在於當他看問題時,會更多看原因和過程;而當他採取行動時,會更多考慮方法和後果。今天很多香港年輕人恰恰相反。他們在行動時,簡單認為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就可以不顧他人、不計後果。而在認識和理解香港、內地乃至西方國家時,關注的卻僅僅是經過他人包裝後的所謂「民主」「自由」等概念。一名參加示威、年僅11歲的小學生在接受採訪時義憤填膺,說走上街頭是出於良心,而被問及對這場暴力示威了解多少時,卻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許多斥責、鄙薄內地的香港年輕人,可能連最近的深圳都沒去過。許多視西方國家為民主、自由「天堂」的年輕人,卻從未真正了解過西方社會的種族歧視、難民危機、槍枝濫用等複雜問題。在「泛政治化」教育的毒害下,一些年輕人缺乏求真務實的理性態度,不是過於自我,就是一味盲從。在一些人製造的虛妄口號下,被連登、電報等網絡論壇、群組的惡意喧囂所煽動,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願望。一旦年輕人習慣了隨波逐流、盲目從眾,就會逐漸失去獨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對事物的理解和認知難免走向偏執、封閉和狹隘。

對年輕人,我們還需要談談如何看待「責任」。一個人成長成熟所經歷的最大「痛苦」,莫過於要承擔更多責任,這既包括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也包括對家庭、朋友、社會負責。然而今天有很大一部分香港年輕人,卻習慣了將遇到的問題簡單歸咎於國家、政府,乃至自己的朋友、親人,甚至覺得所有人都對不起自己,而不管自己做了什麼,學校、家人又都該無條件支持。不可否認,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都會遇到問題和挑戰,每一個人的青春都會經歷疑惑和迷茫。然而一味情緒化地反對、指責乃至破壞,不可能解決任何問題,還會反過來傷害真心關愛自己的人。說到底,這是一種對問題的「逃避」,也是一種思維的懶惰。如果不試著用理性、負責的態度處理問題,就不可能真正獲得成長。

一位香港高校的教師講起他的經歷,在他上學時,看武俠小說都是深夜躲在被窩裡用手電筒偷偷看,因為會被視為無心向學的疏懶行為;現在香港中學老師知道學生看武俠小說,卻不知有多高興,因為終於碰到一個肯看書的學生了。這雖不見得是普遍現象,卻足以引人深思。今天,對於香港年輕人特別是還在上學的學生來說,讀書改變命運,能力源於學習,通過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增加新閱歷來提升自己,才能獲得影響乃至改變社會的能力。打開香港未來的鑰匙,絕對不在街頭,而在學校的課堂上,在我們應當去讀的每一本書裡。

相關焦點

  • 好久不見,我們談談理想!
    ——《盜江行》3.特立獨行 也許苦澀 必要時放下堅強的偽裝 生活會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堅信 未來總會有個人的手是一旦緊握就不會鬆開的——《心似煙火》4.唯一嗜好就是每天雷打不動地給你發一句晚安, 表白對於我這種膽小鬼來說比追風還難, 但我還是會去找一個最有可能的夜晚, 鼓起勇氣將這些孤單心事告訴你, 然後祝你愛我到天荒地老
  • 呂澎VS廖廖:談談藝術圈的年輕人——批評年輕人是最沒風險的事
    導語:關於「藝術圈的年輕人」是永遠的話題。批評年輕人是最容易的事,因為他們沒有反駁的話語權。批評年輕人也是最難的事,因為老生常談似乎也於事無補。呂澎老師大概是藝術圈最有資格談談年輕人的前輩。作為前行者,呂澎老師有資格談年輕人的未來,作為歷史學者,呂澎有資格回顧歷代的藝術圈年輕人。這一代年輕人是炮灰還是墊腳石?我們聽聽呂澎有何別樣的觀點。
  • 雷鼎鳴:是誰把香港年輕人推向深淵
    近半年來,很多人都驚訝於香港似是突然變了樣。一個原本以美食、購物、金融業聞名,盛產演藝明星,自由指數高居世界前列的璀璨大都會,竟退化為一個滿目瘡痍,破壞痕跡到處可見,市民出外也要查一查哪裡有暴力的城市。而造成這些破壞的執行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年輕人,有些還只有十一二歲。
  • 中國年輕人的理想之城在哪裡?
    所以我自己會在面對「理想之地」一詞時不斷自我辯證,立一個觀點又自己推翻,反而一個簡單的問題被搞複雜了。 後來,我圍繞年輕人心中的「理想之地」或者叫「理想之城」做了個小範圍的採訪,我基本就提出一個核心的問題「你心目中的理想城市或地方是哪裡?展開說說」,讓他們暢所欲言。
  • 沒有房子就沒有未來?香港的年輕人有多慘?
    在香港統計處的官網,我們找到了香港「私人永久性房屋價格」的具體數據,即在香港買房的平均價格:3個區域平均算下來,想要在香港買房,需要約115,965HKD/平。這麼算下來,就算是香港八大名校畢業的學生,每年就算不吃不喝,也只能在香港買起2平房…看到這些數據,是不是覺得很絕望?在樓價瘋漲之下,香港的年輕人之間也出現了各種被異化掉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 馬雲:香港的麻煩全世界都有 年輕人不能有麻煩就跑掉
    「我最希望看到的是香港和諧團結,大家享有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幸福愉快的生活。」董建華說,他還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能夠透過構建一個有創新、創意和創業精神的社會,為香港帶來新的經濟動力,為年輕人帶來無數就業機會和上流的空間,實現他們的夢想。接著,馬雲上臺開始演講。整個交流會中,馬雲的金句不斷,現場氣氛活躍,並多次爆發熱烈的掌聲。
  • 香港年輕人的「雙創」故事
    元創方:創意搭配「助推器」PMQ元創方坐落於香港中環soho區的心臟地帶,在十九世紀末期這裡曾是香港當時官學中央書院的校舍,上世紀50年代初建為已婚警察宿舍至2000年。2010年特區政府發展局宣布將這一建築「活化」成香港標誌性的創意中心,支持年輕的設計師們和喜愛創意的年輕人創業。
  • 智聯招聘李強:年輕人現實與理想的「莫比烏斯」通路
    其中,專門針對職場萌新舉辦的「你好 莫比烏斯青年——2020年輕職場力發展論壇」備受關注,也成為銜接了年輕人從走出校園到蛻變為成熟職場人之間的橋梁。DT財經主編唐也欽、新世相內容副總監/內容商業化主編姜曼、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永安、超級猩猩聯合創始人刻奇、智聯招聘集團執行副總裁李強出席論壇,就職場年輕人的職業理想和現實困境進行了分析和探索。
  • ...執行副總裁李強:好僱主是年輕人現實與理想的「莫比烏斯」通路
    其中,專門針對職場萌新舉辦的「你好 莫比烏斯青年——2020年輕職場力發展論壇」備受關注,也成為銜接了年輕人從走出校園到蛻變為成熟職場人之間的成長脈絡。DT財經主編唐也欽、新世相內容副總監/內容商業化主編姜曼、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永安、超級猩猩聯合創始人刻奇、智聯招聘集團執行副總裁李強出席論壇,就職場年輕人的職業理想和現實困境進行了分析和探索。
  • 年輕人心中的理想城市:娛樂購物都不重要,我只想要錢
    )⑥   商業發達度(密集的大品牌和購物中心)⑦   生活新鮮感(層出不窮的網紅店、創意街區及消費新體驗)排在一二名的收入性價比和工作機會,有97%和95%的受訪者認為它們構成理想城市的重要變量。有平臺有錢賺,捎帶著理想就實現了。」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工作之餘,可支配的時間也很重要。一份高薪工作,是否值得年輕人為之付出全部精力和所有休息時間?最近,關於奮鬥逼和摸魚哲學的討論,就集中體現了人們對於這一問題的動搖。不過,其他因素的重要度跌幅,相較工作機會,更是有過之而不無不及。
  • 關於理想/未來城市的8×2個問題的答案
    不少朋友在後臺問,什麼時候可以給我們看看大家關於城市的現在和未來都是怎麼想的呢?開年第一次推送,新一醬就把調查結果拿出來給你看看。《關於理想/未來城市的8×2個問題》並不是一套複雜的問卷,它只有16個問題。
  • 身負香港未來希望的4個年輕人,個個坐擁千億,霍啟剛不愧為第一
    從去年開始的香港問題一直牽動著無數中國人的心,香港廢青的出現和香港目前出現的發展問題離不開關係。而要讓香港恢復從前的經濟水平,已經不是李嘉誠、李兆基這樣老一輩人物能夠決定的了,而是要把希望放在有能力、有教養、愛國的新一代年輕人身上。
  • 香港年輕人的買樓夢:高房價榨乾幾代人積蓄
    由於高度自由的金融貿易,香港更像是一個人才聚集地,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但同時也意味著在香港工作,面臨的競爭是來自全世界的。每次去香港出差和朋友聊天,經常聽到他們說的一句話就是「加班嘛,很正常的!」除了加班外,在香港養家壓力大,所以一人身兼數職也是常見。
  • 香港最有前途的2個年輕人,一個是霍啟剛,另一個是未來香港首富
    說到香港未來最有前途的年輕人,就不得不提到這兩個人,一個就是霍英東的孫子霍啟剛,另外一個就是鄭裕彤的孫子鄭志剛。有趣的這兩個人的名字裡面都有一個剛字。香港的豪門後代非常多,為何偏偏說這兩個人最有前途呢?
  • 中國市場和年輕人是未來消費關鍵詞
    中國市場和年輕人是未來消費關鍵詞金羊網  作者:何晶、林曦  2019-11-08 中國消費科技趨勢將走向何方?全球消費市場的未來形態如何?多位嘉賓就此暢所欲言、分享觀點。
  • 港商:趕上「一國兩制」的機遇 香港年輕人很幸運
    新華社曼谷7月1日電(記者明大軍 陳家寶)「香港回歸祖國後,『一國兩制』得到成功實踐,香港的優勢得到放大,在內地與世界經濟融通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中介的作用。」經緯集團泰國公司副主席陳亨達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 馬雲:我想和年輕人談談
    本書經由阿里巴巴集團掌門人馬雲審閱並多次修改,包含了馬雲對未來中國乃至世界發展趨勢的全面分析和預測。在他看來,未來30年才是網際網路技術真正深刻改變社會的時代,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智慧城市、生物工程等將會讓無數的夢想成真。馬雲說,這是我們的時代,更是年輕人的時代。想要不敗、不老、不糊塗的唯一辦法就是相信年輕人,相信他們,就是相信未來。
  •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王惠貞:暴力行徑正毀了年輕人的未來
    編者按:連日來,香港激進示威者的暴力行徑不斷升級,已嚴重破壞香港的社會穩定,觸及「一國兩制」的原則底線。對此,多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紛紛發聲,嚴厲譴責暴力,表達愛港愛國之心,呼籲香港全社會行動起來,積極阻止極端分子禍害香港的行徑,守護好自己的家園,恢復香港往日安寧。
  • 還校園以寧靜,香港才能有未來
    而這一事件,也再次喚起人們對於「黑暴」的驚恐和痛苦記憶,再度敲響「黑暴」「港獨」在校園復燃的警鐘,再次引發人們對於香港部分年輕人陷入極端、誤入歧途的擔憂。近年來,香港校園亂象愈演愈烈,在去年「修例風波」中,一些大學甚至一度淪為暴徒的「戰場」和「兵工廠」。
  • 智聯招聘李強:好僱主是年輕人現實與理想的「莫比烏斯」通路
    其中,專門針對職場萌新舉辦的「你好 莫比烏斯青年——2020年輕職場力發展論壇」備受關注,也成為銜接了年輕人從走出校園到蛻變為成熟職場人之間的成長脈絡。DT財經主編唐也欽、新世相內容副總監/內容商業化主編姜曼、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永安、超級猩猩聯合創始人刻奇、智聯招聘集團執行副總裁李強出席論壇,就職場年輕人的職業理想和現實困境進行了分析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