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都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特別是一些一線城市,想要一蹴而就,住上自己買的房子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特別是在香港這樣寸土寸金的城市,房價自然更加不菲。
在香港統計處的官網,我們找到了香港「私人永久性房屋價格」的具體數據,即在香港買房的平均價格:
3個區域平均算下來,想要在香港買房,需要約115,965HKD/平。
而根據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公布的2016/17學年香港八大院校的畢業生就業統計情況。學士畢業生年薪為23.9萬HKD,平均月收入19917HKD。
這麼算下來,就算是香港八大名校畢業的學生,每年就算不吃不喝,也只能在香港買起2平房…
看到這些數據,是不是覺得很絕望?在樓價瘋漲之下,香港的年輕人之間也出現了各種被異化掉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比如:啃老買房、每日只用$50以存錢買房等…
比如在TVB紀錄片《有樓萬事足》裡,這位剛畢業沒多久的女生坦言:沒有比送房更好的求愛方法。
她居然還說得很在理的樣子:女性需要安全感,有房子才能在愛巢中安心生子,傳宗接代。
那麼她心目中有安全感的「愛巢」長什麼樣呢?
200平米,售價2000w。對於這個價格,她微微一笑:「反正不會是我給錢。」
Emmm,這樣的價值觀真的好嗎?作為「被認為」應該買房的男性,這位男士表達了不滿:
而這位女生的回答…則表示只要你有錢有能力,隨便
看到這裡真的是三觀碎盡。雖然不能認同,但是可以理解。
當買房成為所謂的理想,甚至上升到成功的標誌,有人不惜孤注一擲,打出人生所有的底牌,也不為罕見。面對日益攀升的房價,多數人無可奈何,只能硬扛下去,他們沒有最拼,只有更拼。
駭人毅力攢錢買房族:啃老/每日$50度日
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說,每個月不成為「月光族」都已經是件艱難的事情了,何況買房?
然而,這位23歲的女生,每個月存下自己收入的105%,儲蓄三年就置業!
存下自己收入的105%?這是怎麼做到的?
按照她自己的話來說:「善用身邊資源」,其實就是吃住都是用家裡的,還不給家用。
除了家用外,家人還支持她的通勤等經費。而電影吃飯等娛樂項目和美妝品,則都是由男朋友埋單。
平時下班炒炒股,賺得額外得5%。
並表示自己置業了,房子也不會寫上男友得名字。還坦言希望男友可以拿出更大一點的房子一起住。
而對於她的行為,家人和朋友都是表示不理解的。
她的朋友也表達了完全相反的觀點:何苦為了買房套牢自己,把錢留下來去享受生活,去四處旅行,不是更快樂嗎?
即便沒有受到身邊人的支持,但是這位女生還是表示,自己不後悔做這個決定。因為房價至今已有可觀的升值,而這個差價,是大多數人一年也存不到的。
雖然是自己含辛茹苦攢錢3年買的房子,啃老就算了,吃男友的,花男友的,卻還表示置業後,房產要和男朋友劃清界限?這樣的行為,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而這位大哥則更加厲害了…在香港這樣一個隨便買一杯咖啡就需要$40+的香港,他居然為了買房,每天只花$50?
能走路就不打車,能自己帶飯就不點外賣,為了省水費電費,每天跑完步到大學蹭浴室,大家都在用智慧型手機,他堅持用殘破的古董機……省錢精神堅毅過人。
他的生活已經上升到苦修的境界,高消費是沒有的,交女友是挑剔的。他甚至總結出一整套戀愛標準,比如戀愛時不要總把旅行掛在嘴邊,選運動型的女孩做女友,因為女孩體力棒,外出不用總打車,即便相約旅遊,爬爬山就可以,免費。
按照如此精明的戀愛標準,可喜可賀,他成功保持單身到40歲,省了很多花銷。
苦修8年,Chris攢夠300萬買到一套54平米的房子。入住的時候,他感覺自己是百萬香港人中的贏家,完全不在乎人生的其他得失。
可是這樣,真的值得嗎?
父母資助買房族:投胎是門技術
而這位高富帥,剛畢業時,就發現了一套筍盤,當即給媽媽打電話要了支票,房子如今已經升值100w,雖然也要自己還房貸,但如果沒有父母的資助,靠他一個人,想參與這樣的資本遊戲估計也沒戲。
當下,越來越多的父母為了讓減輕自己後一代對於買房的負擔,而紛紛為子女們購置房產。
比如這位女士,子女分別還在上幼兒園和小學,就已經為他們買好房子了。她也坦言,只是希望孩子可以在追求夢想的時候,不為房子所壓迫,去做自己想做的工作。
而當問道,當你們幫助了自己的子女買房的時候,他們會不會表示很感激時,這位父親是這樣回答的:
曾有人開玩笑:現在的樓價高得離譜,地球人怎麼追得上呢?但是這樣的笑話,現在放在任何一個大城市中都不誇張。
曾經的「知識改變命運」,現在在不少年輕人口中,也變成了「買房改變命運」。
自力更生買房族:天上不會掉房子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財力雄厚的爸媽,大多數年輕人,還是在靠自己的努力,攢錢買房。
這位工地小哥,放棄了月薪只有1w+(在香港1w的月薪算較低)的文員職務,而轉身成為了一名月薪多一倍的工人。
每天上班,一有失誤,就會被人「問候全家人」,入夏後,工作就更是難挨,40°C烈日當空,時時被曬到脫皮,依舊要堅持工作。
而這位還在讀大四的女生,也為了買房,而身兼十幾分兼職,每個月可以掙到三四萬。
「眼見樓價那麼高,努力一生,為一層樓付出青春,好多人都覺得不值得。」對很多年輕人來說,買房更像一場超級馬拉松,有沒有盡頭自己也不知道。
試想這樣的生活,每天最高只花50塊,兼職十份工,或者壓榨身邊的每一個人……把生活綁在一套房子上,就好像戀人口中的,擁有你等於擁有全世界一樣,聽起來浪漫卻不可靠。
就像這位女生說的一樣,就算有車有房子,也有可能會一夜之間就消失殆盡。但眼前相愛的人,才是萬裡挑一的。
錢是要賺的,但生活就應該被買房所左右嗎?
面對這個無法逃避的選擇題,在畢業後,你是更願意去拼搏買房?還是及時行樂,享受生活呢?
作者:知乎·LXBIRD留學鳥